《脈義簡摩》~ 卷四 主病類 (1)
卷四 主病類 (1)
1. 卷四 主病類
2. 陳修園二十八脈綱目
講診學者,必先熟於脈名脈形與各脈專主何證,然後可氾濫以及於兼主諸證,而變化於不窮。故崔紫虛《脈訣》,《李瀕湖脈學》,雖無所發明,而簡約切當,猶診書中之目錄也。陳修園所輯,尤為簡切,且是編例不收有韻之文,故獨有取於是焉。其下一格及小注,並皆原文,未嘗參以臆說也。
浮輕手乃得,重手不見。為陽,為表。除沉伏牢三脈之外,皆可互見。
浮而中空為芤。有邊無中,如以指著蔥之象。主失血。
浮而搏指為革。中空外堅,似以指按鼓皮之狀,浮見也。視芤脈中更空而外更堅也。主陰陽不交。孤陽越於上,便知真陰竭於下矣。
浮而不聚為散。按之散而不聚,來去不明。主氣散。
浮,不沉也。沉中諸脈,俱不能兼。
沉輕手不見,重手乃得,按至肌肉以下。為陰為里。除浮、芤、革、散四脈之外,皆可互見。
沉而幾無為伏。著骨始得,較沉更甚。主邪閉。
沉而有力為牢。沉而強直搏指。主內實。
沉,不浮也。浮中諸脈,俱不能兼。
遲一息三至或二至,為在臟,為寒。除數、促、緊、動四脈之外,皆可互見。
遲而時止為結。遲中而時有一止也,但無定數。主氣鬱血壅痰滯。亦主氣血漸衰。
遲而更代為代。遲中一止,不能自還而更代也,止有定數。主氣絕。亦主經隧有阻。妊婦見之不妨。
遲,不數也。數中諸脈,不能兼見。
數一息五六至,為在腑,為熱。除遲結代三脈之外,俱可互見。
數而牽轉為緊。如牽繩轉索也。主寒邪內痛。亦主表邪。
數而時止為促。數中時有一止,亦無定數。主邪氣內陷。
數見關中為動。形圓如豆,厥厥搖動,見於關部。主陰陽相搏。主氣與驚,男子傷陽,女子血崩。
數,不遲也。遲中諸脈,不能兼見。
虛不實也。應指無力,浮中沉三候俱有之。前人謂豁然空大,見於浮脈者非。主虛。有素稟不足,因虛而生病者;有邪氣不解,因病而致虛者。
虛而沉小為弱。沉細而軟,按之乃見。主血虛。亦分陰陽胃氣。
虛而浮小為濡,如絮浮水面。主氣虛。亦主外濕。
虛而模糊為微,不顯也。指下不分明,若無若有,浮中沉皆是。主陰陽氣絕。
虛而勢滯為澀,往來乾澀。如輕刀刮竹之象。主血虛。亦主死血。
虛而形小為細。形如蛛絲,指下分明。主氣冷。
虛而形縮為短。寸不通魚際,尺不通尺澤。主氣損。亦主氣鬱。
已上皆言脈勢。惟細大長短,皆指脈形而言。細者形如蛛絲也,微與細相類,但微對顯而言,細對大而言,分別在此。
實不虛也。應指有力,浮中沉俱有之。《四言脈訣》云:牢甚則實。獨附於沉脈者非。大抵指下清楚而和緩,為元氣之實。指下逼逼而不清,為邪氣之實也。主實。
實而流利為滑,往來流利。主血治。亦主痰飲。
白話文:
對於學習脈診的人來說,首先必須熟悉各種脈象的名稱和形態,以及每種脈象主要指示哪種病情,這樣才能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到複雜的病情診斷上,脈象的變化無窮無盡。因此,崔紫虛的《脈訣》和李瀕湖的《脈學》,雖然沒有深入的解釋,但內容簡潔精確,就像診書中的目錄一樣。陳修園整理的內容,尤其簡潔扼要,並且本書不收錄有韻律的文字,所以只選擇了這些內容。下面的一格及小注,都是原文,並沒有加入個人的猜測。
輕輕地按手就可以感覺到的脈象是浮脈,用力按就不見了。這是陽脈,表徵在體表的病情。除了沉脈、伏脈、牢脈這三種之外,其他都可以互相出現。
浮脈中間空洞的叫芤脈。有邊緣沒有中間,像手指按在蔥上的感覺。主失血。
浮脈且搏動明顯的是革脈。中間空洞外面堅硬,像手指按在鼓皮上的樣子,是浮脈的表現。比芤脈中間更空,外面更堅硬。主陰陽不能交合。孤陽上越,就表示真陰已經耗盡。
浮脈而不集中的是散脈。按下去散開而不集中,脈搏的來去不清楚。主氣散。
浮脈,不是沉脈。沉脈中的所有脈象,都不能和它同時出現。
沉脈是輕輕地按手感覺不到,用力按才感覺得到,按到肌肉以下。這是陰脈,表徵在體內的病情。除了浮脈、芤脈、革脈、散脈這四種之外,其他都可以互相出現。
沉脈幾乎感覺不到的是伏脈。只有按到骨頭才能感覺到,比沉脈更嚴重。主邪氣閉塞。
沉脈且有力的是牢脈。沉脈而強直搏動。主體內實症。
沉脈,不是浮脈。浮脈中的所有脈象,都不能和它同時出現。
遲脈是一分鐘三次或兩次,表徵在臟器,是寒症。除了數脈、促脈、緊脈、動脈這四種之外,其他都可以互相出現。
遲脈偶爾停止的是結脈。在遲脈中偶爾有一次停頓,但是沒有固定的次數。主氣鬱血滯痰滯。也主氣血漸漸衰弱。
遲脈且有規律地停止的是代脈。遲脈中停止一次,不能自行恢復而需要等待下一次脈搏。主氣絕。也主經絡有阻塞。孕婦看到這種脈象沒有問題。
遲脈,不是數脈。數脈中的所有脈象,都不能同時出現。
數脈是一分鐘五到六次,表徵在腑器,是熱症。除了遲脈、結脈、代脈這三種之外,其他都可以互相出現。
數脈且像拉繩子轉動的緊脈。像拉繩子轉動的樣子。主寒邪內痛。也主表邪。
數脈偶爾停止的是促脈。在數脈中偶爾有一次停頓,也沒有固定的次數。主邪氣內陷。
數脈在關部出現的是動脈。形狀圓潤如豆,跳動明顯,在關部出現。主陰陽相搏。主氣與驚,男性傷陽,女性血崩。
數脈,不是遲脈。遲脈中的所有脈象,都不能同時出現。
虛脈不是實脈。按上去力量薄弱,浮脈、中脈、沉脈都有。前人認為是空洞而大的,出現在浮脈上的是錯誤的。主虛弱。有的是天生氣質不足,因為虛弱而生病;有的是邪氣不解,因為生病而導致虛弱。
虛脈且沉小的是弱脈。沉細而軟,用力按才感覺得到。主血虛。也可以區分陰陽胃氣。
虛脈且浮小的是濡脈,像棉絮漂浮在水面上。主氣虛。也主外濕。
虛脈且模糊的是微脈,不顯眼。手指下不清晰,若有若無,浮脈、中脈、沉脈都有。主陰陽氣絕。
虛脈且流動不暢的是澀脈,往來乾澀。像輕刀刮竹的樣子。主血虛。也主死血。
虛脈且形狀小的是細脈。形狀像蜘蛛絲,手指下很清晰。主氣冷。
虛脈且形狀縮小的是短脈。寸脈不到魚際,尺脈不到尺澤。主氣損。也主氣鬱。
以上都是描述脈象的勢態。只有細脈、大脈、長脈、短脈,都是描述脈象的形狀。細脈形狀像蜘蛛絲,微脈和細脈類似,但是微脈是對顯眼來說的,細脈是對大來說的,區別就在這裡。
實脈不是虛脈。按上去力量強大,浮脈、中脈、沉脈都有。《四言脈訣》說:牢脈非常就是實脈。單獨附在沉脈上的不是。一般來說,手指下清楚而和緩,是元氣充沛。手指下急迫而不清楚,是邪氣旺盛。主實症。
實脈且流暢的是滑脈,往來流暢。主血治。也主痰飲。
實脈且長遠的是長脈。上到魚際,下到尺澤。主氣治。也主陽盛陰衰。
實脈且湧動的是洪脈。按上去滿溢,像波浪湧起的樣子。主極度熱症。也主內虛。
實脈且端直的是弦脈。形狀像弓弦,按上去不移動。主肝邪。也主寒,主痛。
大脈是洪脈加上脈形寬大的特徵。舊版本統一在洪脈裡,現在分開。
邪氣旺盛則胃氣衰弱,所以脈象大而不和緩。新病邪氣強烈必定正氣衰弱,久病外表實症必定內裡虛弱。
緩脈是一分鐘四次,從容不迫。主正氣恢復。和緩的緩脈主正氣恢復,怠緩的緩脈主中濕。
胃氣恢復則邪氣退去,所以脈象緩和而不大。
緩脈,是指脈象的氣象從容不迫,不是指脈搏的緩慢。遲脈對應數脈,遲脈就不會快速。緩脈涵蓋範圍更廣,遲脈中有緩脈,數脈中也有緩脈,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。因此,《內經》把緩脈和大脈對比,而不是和數脈對比,其意涵深遠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