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初診久按不同 出《診宗三昧》 (1)

回本書目錄

初診久按不同 出《診宗三昧》 (1)

1. 初診久按不同 出《診宗三昧》

問:脈有下指浮大,按久索然者;有下指濡軟,按久搏指者;有下指微弦,按久和緩者。何也?答曰:夫診客邪暴病,應指浮象可證;若切虛羸久病,當以根氣為本。如下指浮大,按久索然者,正氣大虛之象。無問暴病久病,雖證顯灼熱煩擾,皆正衰不能自主,隨虛陽發露於外也。

白話文:

問題:

我看脈象時,有些脈象下指浮大,按久了卻軟弱無力;有些下指濡軟,按久了卻有搏動感;有些下指微弦,按久了卻平和緩和。這是什麼原因?

回答:

在診斷急性病時,脈象浮象明顯,可以作為證據。如果切脈遇到虛弱久病的患者,則應該以根氣(腎氣)為根本。

如果下指浮大,按久軟弱無力,這是正氣極度虛弱的表現。無論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,即使症狀表現出明顯的熱象(發燒、煩躁),都是因為正氣衰弱,無法控制身體,導致虛陽外發。

下指濡軟,按久搏指者,里病表和之象。非臟氣受傷,即堅積內伏,不可以脈沉誤認為虛寒也。下指微弦,按久和緩者,久病向安之象,氣血雖殆,而臟氣未敗也。然多有變證多端,而脈漸小弱,指下微和,似有可愈之機者,此元氣與病氣俱脫,反無病象發見,乃脈不應病之候,非小則病退之比。大抵病人之脈,初下指雖乏力或弦細不和,按至十餘至漸和者,必能收功。

白話文:

下指濡軟,按久搏指:

表示內臟疾病已痊癒,表證已消退。這不是臟氣受損,而是體內有堅硬的積塊沒有去除。不要因為脈搏沉細而誤認為虛寒。

下指微弦,按久和緩:

表示長期疾病正在好轉,氣血雖然不足,但臟氣還未衰敗。然而,有許多病情變化,脈象逐漸微小虛弱,按下去微微和緩,似乎有治癒的希望,但這是元氣和病氣同時衰竭的徵兆,反而沒有疾病表現出來,這是不應病的脈象,不能比作脈象虛弱而疾病好轉。

總之:

病人的脈象,起初按下去雖然無力或弦細不和,但按到十幾息後逐漸和緩,一定能夠治療成功。

若下指似和,按久微澀,不能應指,或漸覺弦硬者,必難取效。設病雖牽纏,而飲食漸進,便溺自調,又為胃氣漸復之兆。經云:安穀者昌。又云:漿粥入胃,則虛者活。此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按壓下肢像麵糰一樣柔軟,按久了有點阻滯感,按壓後不能回彈,或者逐漸感到小腿發緊發硬,這種情況下很難見效。假設疾病雖然纏綿不斷,但飲食逐漸好轉,大小便也恢復正常,說明胃氣逐漸恢復了。醫書上說:「能好好消化穀物的人會健康長壽。」又說:「米粥進入胃裡,虛弱的人就能恢復元氣。」這些都是病情好轉的徵象。

又有按久,而醫者指力既倦,指漸浮起,或漸壓下,漸覺其脈應指無力者,凡遇此象,即須振作精神,操縱其指,以審度之,如真不若初診之有神,即為陽衰氣竭之候矣。尤須久俟,以參考之,恐是《傷寒論》所謂漸漸小,更來漸漸大之厥脈也。此誤下而陽邪將欲內陷,內不受邪而交爭也。

白話文:

還有按壓很久,但醫生的力氣已經疲倦,手指逐漸上浮或下壓,逐漸感覺到患者的脈搏對手指的反應無力。凡是遇到這種情況,就必須振作精神,操縱手指,以仔細觀察評估。如果脈搏真的不如初診時有力,就是陽氣衰竭的徵兆。更要耐心等待,以進行參考比較,恐怕是《傷寒論》中所說的「漸漸小,更來漸漸大」的厥脈。這是誤下而陽邪將要內陷的徵兆,內部不接受邪氣而互相交爭。

2. 王脈不再見

春二月,脈一病人,其脈反沉,師言到秋當死,其病反愈。七月復病,其脈續沉。師言至冬當死。二月得沉脈,何以處之至秋死也?師曰:二月脈當濡弱而弦,得沉脈,則至秋自沉見浮,即死,故知至秋死也。七月復得沉脈,何以處之至冬死也?曰:沉脈屬腎,真臟脈也。本冬王脈,非時妄見,王脈不再見,故知至冬死也。他臟仿此。《脈經》

白話文:

春天二月,我給一位病人看病,他的脈象沉穩。師父說這個病人會在秋天死去,但病人後來卻痊癒了。到了七月,病人再次發病,脈象仍然沉穩。師父說這個病人會在冬天死去。

師父解釋說:在二月,脈象應該濡弱且帶有弦勢。如果脈象沉穩,那麼到了秋天,沉脈就會變成浮脈,浮脈則象徵死亡,所以知道這個病人會在秋天死去。

七月再次出現沉脈,為什麼會預言病人會在冬天死去呢?師父說:沉脈屬於腎臟,是真臟之脈。冬天是腎臟旺盛的季節,脈象中不應該出現沉脈。如果在非腎臟旺盛的季節出現沉脈,說明腎氣不足,腎臟功能衰退,病情將會惡化,因此預測病人會在冬天死去。

其他的臟腑也是類似的道理。

二月得浮毛脈,何以處言至秋當死?師曰:二月肝用事,肝屬木,脈應濡弱,反得毛浮者,是肺脈也,肺屬金,金來剋木,故知至秋死也。余時仿此。「平脈」

白話文:

在二月出現浮毛脈象,為何你斷言此人會在秋天死去?老師說:二月是肝臟當令,肝屬木,脈象應當濡弱,現在卻出現浮毛,這是肺脈的表現,肺屬金,金來剋木,所以知道此人會在秋天死去。我照著這個方法,也驗證了這一點。「平脈」

此即春脈有胃而毛曰秋病,毛甚曰今病之義也。

兩節文體相似,而義各不同。前節言春脈沉,至秋見浮即死者,蓋其人氣虛下陷,不能升舉,秋必見浮,則上下不續而脫矣。又言:秋脈沉,至冬即死者,腎氣用事太早,至冬無可再沉,必至下脫。且自春及秋皆沉,是一年之中純見一臟之氣,而無發生條暢之意矣。究竟此沉必是無神無力,抑或別見敗證也,不然豈竟不可救藥?而數月之久,坐待其死乎?後節是五行生剋之義也。前節則陰陽升降之義也。

白話文:

第一段

  • **古文:**兩節文體相似,而義各不同。前節言春脈沉,至秋見浮即死者,蓋其人氣虛下陷,不能升舉,秋必見浮,則上下不續而脫矣。

  • ****這兩段文章的文體雖然相似,但含意卻不同。前面一段說,如果春天的脈象沉降,到了秋天就會浮起,這是因為患者氣虛下陷,不能向上升起,到了秋天必定會脈象浮起,這意味著上下不連接,就會脫離人體而死亡。

  • **古文:**又言:秋脈沉,至冬即死者,腎氣用事太早,至冬無可再沉,必至下脫。且自春及秋皆沉,是一年之中純見一臟之氣,而無發生條暢之意矣。

  • ****另外,如果秋天的脈象沉降,到了冬天就會死亡,這是因為腎氣太早發揮作用,到了冬天已經不能再沉降,必定會下脫。而且從春天到秋天脈象都沉降,說明一年之中只見到了單獨臟器的氣,沒有生發條暢的跡象。

  • **古文:**究竟此沉必是無神無力,抑或別見敗證也,不然豈竟不可救藥?而數月之久,坐待其死乎?

  • ****究竟這種沉降脈象是沒有精神和力量,還另有其他敗象?如果不是這樣,難道就不能治療了嗎?難道要坐等幾個月,眼睜睜地看著患者死亡嗎?

第二段

  • **古文:**後節是五行生剋之義也。前節則陰陽升降之義也。
  • ****後面一段是講述五行生剋的道理。而前面一段則是講述陰陽升降的道理。

合而觀之,春脈偏浮偏沉,皆非佳兆可知也。

3. 真臟脈

大義已見前「五臟四時脈」及「胃氣脈篇」,茲但記經之專言真臟脈者

凡持真脈之臟脈者,肝至懸絕急,十八日死。心至懸絕,九日死。肺至懸絕,十二日死。腎至懸絕,七日死。脾至懸絕,四日死。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

白話文:

對於脈象顯示為「真脈」的症候,症狀如下:

  • 肝氣過於虛弱,將在18天後死亡。
  • 心氣過於虛弱,將在9天後死亡。
  • 肺氣過於虛弱,將在12天後死亡。
  • 腎氣過於虛弱,將在7天後死亡。
  • 脾氣過於虛弱,將在4天後死亡。(出自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)

懸絕者,此部獨盛或獨衰,以至於極,與他部懸殊也。

又六部純見一臟之脈,且至於極,與平脈懸殊也。

真肝脈至,中外急,如循刀刃責責然,如按琴瑟弦。色青白不澤,毛折乃死。

真心脈至,堅而搏,如循薏苡子累累然。色赤黑不澤,毛折乃死。

真脾脈至,弱而乍數乍疏。色青黃不澤,毛折乃死。

真肺脈至,大而虛,如以毛羽中人膚。色白赤不澤,毛折乃死。

真腎脈至,搏而絕,如以指彈石辟辟然。色黑黃不澤,毛折乃死。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

肝死臟,浮之脈弱,按之中如索,不來去,但曲如蛇行者,死。

心死臟,浮之脈實,如豆麻擊手,按之益躁疾者,死。

脾死臟,浮之脈大堅,《脈經》作緩。按之中如覆杯,潔潔狀如搖者,死。

肺死臟,浮之虛,按之弱如蔥葉,下無根者,死。

腎死臟,浮之堅,按之亂如轉丸,益下入尺中者,死。仲景五臟篇

肝見庚辛死,心見壬癸死,脾見甲乙死,肺見丙丁死,腎見戊已死。是謂真臟見,皆死。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

其脈絕不往來,若人一息五六至,其形肉雖不脫,真臟雖不見,猶死也。「玉機真臟論」此以再動為一至也。

4. 死脈

此即真臟脈也。但有不能分屬五臟者,列之於此,以備參考。大義已見「五臟四時脈」、「胃氣脈有根有神」、「脈證順逆篇。」諸脈專篇,茲但記經之專言死脈者。

白話文:

這些就是真正的臟脈。不過,有些脈象無法歸屬於五臟,因此列在這裡供參考。關於脈象與五臟四時、胃氣脈有無根有神、脈象的順逆,詳情可以參照「五臟四時脈」、「胃氣脈有根有神」、「脈證順逆篇」。至於個別經絡所特有的死脈,本章僅記錄經絡中的經典記載。

九候之脈,皆沉細懸絕者,為陰,主冬,以夜半死。盛躁喘數者,為陽,主夏,以日中死。故寒熱者,以平旦死。熱中及熱病者,以日中死。病風者,以日夕死。病水者,以夜半死。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,以日乘四季死。形肉已脫,九候雖調,猶死。七診雖見,九候皆從者,不死。

白話文:

九候之脈,如果都是沉細、虛弱、斷續的,屬於陰脈,主司冬天,病人會在半夜死亡。如果脈象浮躁、呼吸急促、脈數快,屬於陽脈,主司夏天,病人會在中午死亡。所以,寒熱交替的病人,會在黎明死亡。患有熱症或熱病的病人,會在中午死亡。患有風疾的病人,會在傍晚死亡。患有水腫的病人,會在半夜死亡。如果脈象忽快忽慢、忽疏忽密,病人會在四季交替時死亡。

如果病人的形體和肌肉已經消瘦,即使九候脈象調和,還是會死亡。如果七診的症狀都出現了,但九候脈象都順利,病人不會死亡。

其脈候敗者亦死。必發噦噫,脈不往來者死。中部之候,相減者死。上下左右,相失不可數者死。盛形脈細,少氣不足以息者死。一作危。形瘦脈大,胸中多氣者死。《素問·三部九候論》

白話文:

脈象很虛弱的人也會死亡。一定會嘔吐、腹脹,脈搏不來回跳動的人會死亡。中部脈象的候診,脈象互相減少的人會死亡。上下左右脈象不同,互相參差過多的人會死亡。身體強壯但脈象虛弱,氣息微弱到無法呼吸的人會死亡。又記載:形體瘦弱但脈象洪大,胸口氣息過多的人會死亡。——《素問·三部九候論》

七診,謂獨小者病,獨大者病,獨疾者病,獨遲者病,獨熱者病,獨寒者病,獨陷下者病。此指十二經之動脈,非寸口也。

白話文:

七診:

  1. 單獨脈搏微弱者,有疾病。

  2. 單獨脈搏強大者,有疾病。

  3. 單獨脈搏過快者,有疾病。

  4. 單獨脈搏過慢者,有疾病。

  5. 單獨脈搏發熱者,有疾病。

  6. 單獨脈搏發寒者,有疾病。

  7. 單獨脈搏下陷者,有疾病。

此處所指的七診是十二經脈的動脈脈象,而非寸口脈。

脈藹藹如車蓋者,名曰陽結也。藹藹,浮氣蒸蒸也。

脈累累如循長竿者,名曰陰結也。累累,梗梗也。

脈瞥瞥如羹上肥者,陽氣微也。瞥瞥,拍拍而輕也。

脈縈縈如蜘蛛絲者,陰氣衰也。陰依《脈經》。縈縈,細引微曲也。

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,亡其血也。綿綿,徘徊不進也。五節並出「辨脈」。

陽結陰結,似非死脈,而病急見此,未見能愈。

脈來如屋漏雀啄者死。屋漏者,其來既絕而止,時時復起,而不相連屬也。雀啄者,脈來甚數而疾,絕止又復頓來也。又經言:得病七八日,脈如雀啄者死。脈彈人手如黍米也。

白話文:

脈搏跳動時像屋漏中的麻雀啄食,預示死亡。屋漏的水滴,時有時無,斷斷續續,並不連續。麻雀啄食,脈搏跳動極為頻繁和快速,忽而停止,忽而再次跳動。經書中也說:如果得病七八天,脈搏像麻雀啄食一樣,預示死亡。脈搏彈動在人手上,猶如黍米大小。

脈來如彈石,去如解索者死。彈石者,辟辟急也。解索者,動數而隨散亂,無復次緒也。

病困,脈如蝦游魚翔者死。蝦游者,冉冉而起,尋復退沒,不知所在,久乃復起,起輒遲而沒去速者,是也。魚翔者,似魚不行,而但掉尾動頭,身搖而久住者,是也。

白話文:

病人虛弱,脈象像蝦遊魚翔的一般,恐有生命危險。蝦遊脈,脈象忽來忽去,來去不定,久久才浮起一次,浮起後停滯時間短,消失得快。魚翔脈,脈象就像魚在水中游動,但身體不動,只有尾巴動頭動,並長時間這樣。

脈如懸薄卷索者死。懸薄,散也。與羹上肥相似。卷索,緊而左右彈,無來去。

脈如轉豆者死。累累如循薏苡子,是心死脈也。

脈湧湧不去者死。但出不入也。

脈中侈者死。《千金方》作「中移」。

脈分絕者死。上下分馳,乍離乍合。

脈在指下,如麻子動搖,屬腎,名曰結,即死。

尺脈不應寸,時如馳,半日死。又云:尺脈上應寸口太遲者死。

三部脈,如釜中湯沸者,旦得夕死,日中得夜半死。

肝脾俱至,則穀不化,肝多即死。

肺肝俱至,則癰疽,四肢重,肺多即死。

心肺俱至,則痹,消渴,懈怠,心多即死。痹疑當作癉

腎心俱至,則難以言,九竅不通,四肢不舉,腎多即死。

脾腎俱至,則五臟敗壞,脾多即死。

脈至浮合,浮合如數,一息十至以上,是經氣予不足也。

微見,九十日死。微見者,初起也。

脈至如火新然,是心精之予奪也。草乾而死。

脈至如散葉,是肝氣之予虛也。木葉落而死。

脈至如省客。省客者,脈塞而鼓,是腎氣予不足也。懸去棘華而死。

脈至如丸泥,是胃精予不足也。榆莢落而死。

脈至如橫格,是膽氣予不足也。禾熟而死。

脈至如弦縷,是胞精予不足也。病善言,下霜而死;不言可治。

脈至如交漆。交漆者,左右旁至也。微見,四十日死。

脈至如湧泉,浮鼓肌中,是太陽氣予不足也。少氣味,韭英而死。

脈至如委土之狀,按之不得,是肌氣予不足也。五色先見黑白,藟發死。

脈至如懸雍。懸雍者,浮喘,切之益大,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。水凝而死。

脈至如偃刀。偃刀者,浮之小急,按之堅大急,五臟菀熱,寒熱獨並於腎也。如此其人不得坐,立春而死。一作立冬。

白話文:

脈象就像偃刀。偃刀的特徵是:浮起時稍快,按壓時堅硬而急促。表示五臟熱氣鬱積,寒氣和熱氣同時集中在腎臟。這樣的人坐不起來,到了春天就會死去。另一種說法是,到了冬天就會死去。

脈至如丸,滑不直手。不直手者,按之不可得也。是大腸氣予不足也。棘葉生而死。

白話文:

脈搏摸起來像小球,圓滑不順。摸起來不順,按下去也摸不著。這是因為大腸的氣血不足。小草的尖端長出來之後就枯萎了。

脈至如舂者,令人善恐,不欲坐臥,行立常聽,是小腸氣予不足也。季秋而死。如舂,《素問》作「如華」。注謂虛弱不可正取也。三十節並見《脈經》卷五。

白話文:

脈搏跳動得像舂米一樣的人,會感到恐懼,不想坐著或躺著,走路或站著都很不安穩。這是因為小腸之氣不足造成的。在季秋(八月至十月)會死亡。

「如舂」在《素問》中記載為「如華」,註解為虛弱,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取脈。這三十個脈象都記載在《脈經》卷五中。

尺脈澀而堅,為血實氣虛也。其發病腹痛逆滿,氣上行,此為婦人胞中絕傷,有惡血,久成結瘕。得病以冬時,黍穄赤而死。已下六節並見《脈經》卷四。

白話文:

尺脈觸摸起來粗糙而堅硬,這是氣虛血實的症狀。發病時會表現為腹痛腹脹,氣息上行,這是因為女性子宮內有舊傷,積聚了惡血,久而久之形成結塊。如果這種疾病發生在冬天,那麼患者會面赤而死。以下六節內容可在《脈經》第四卷中找到。

尺脈細而微者,血氣俱不足。細而來有力者,是穀氣不充。病得節輒動,棘葉生而死。此病秋時得之。

左手寸口脈偏動,乍大乍小不齊,從寸至關,關至尺,三部之位,處處動搖,各異不同。其人病仲夏得之,此脈桃花落而死。

白話文:

左手寸口的脈搏跳動異常,時大時小,不規律。從寸口到關口,再到尺脈,三個部位的脈象都出現波動,各自表現不同。這種情況在仲夏時分發病的人身上會出現。若脈象如此,預示此人將在桃花凋謝之時去世。

右手寸口脈偏沉伏,乍小乍大,朝來浮大,暮夜沉伏。浮大即太過,上出魚際;沉伏即下,不至關中。往來無常,時時復來者,榆葉枯落而死。

白話文:

右手的寸口脈搏沉降浮伏不定,忽忽大忽忽小,早上浮大,晚上沉伏。浮大就代表過度,脈象浮出到魚際穴;沉伏就代表不足,脈象沉降不到關中穴。脈搏往返不定,一陣一陣地出現,就像榆樹葉枯萎落下而死去一樣。

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,有頃更還。二十動一止,乍動乍疏,不與息數相應。其人雖食谷,猶不愈,蘩草生而死。左手尺部脈四十動一止,止而復來,來逆,如循直木,如循張弓弦,絙絙然如兩人共引一索,至立冬《千金方》作春。死。

白話文:

右手的尺脈每三十下脈搏跳動一次後,過一會兒又恢復原來的脈象。每二十下脈搏跳動一次後,脈搏時而跳動時而緩慢,與呼吸的頻率不一致。患者即使進食穀物(維持生命),病情也不會好轉,最後長出蘩草(一種野草)後死亡。左手的尺脈每四十下脈搏跳動一次後,脈搏跳動停止後又恢復,脈象時強時弱,就像順著直木拉動一條繩子,或就像演奏張弓的琴絃,脈搏像兩個人一起拉動一條繩子時發出的聲音,到了立冬(千金方中寫作春季)時,患者死亡。

文多古奧,卒難索解,涵泳日久,更驗之人事,自然開悟矣。蓋古文雖奧,而人事則同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