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三 形象類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形象類 (8)

1. 脈有變幻無定

故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;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;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;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;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,病起於過用,此為常也。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

此脈之因勞動而變者也。問脈而答以喘與汗者,言喘與汗而脈象病機,舉在其中也。勇者脈強,怯者脈弱,與骨肉皮膚之虛實,而脈亦因之,此出於稟賦者也。汗出五臟者,非汗自五臟出也,各因其臟之氣動,而鼓汗以外出也。病起過用,尊生者當韋弦佩之。

脈因動靜而變,故安臥遠行,脈形有別,無足怪者。若頃刻之動靜,不必遠行,即轉身起坐,五七步間,其脈即見數疾,坐診之頃,隨即平靜。即換診舉手,平疾必殊,一言一笑,無不變更。此種脈候,非五屍祟氣之相干,即真元內脫之明驗。惟其內氣無主,臟氣不治,而後經脈之氣失其根本,無所依據,而瞬息變更也。《輯要》引董西園。

此變幻無定之極致,關於元氣之存脫者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,如果飲食過飽,汗會從胃而出;受到驚嚇而精氣耗損,汗會從心而出;搬運重物或長途跋涉,汗會從腎而出;快速奔跑或感到恐懼,汗會從肝而出;搖動身體或過度勞累,汗會從脾而出。因此,春夏秋冬四季陰陽變化,疾病多因過度使用身體而起,這是常見的現象。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

這是在說明脈象會因為勞動而產生變化。如果問診時,回答病人有喘氣和出汗的情況,那這些喘氣和出汗的狀況已經包含了脈象的病理機轉。勇敢的人脈搏強勁,膽怯的人脈搏虛弱,這與骨骼肌肉皮膚的強弱有關,脈象也會因此而改變,這是出於天生的稟賦。所謂汗從五臟而出,並不是說汗直接從五臟流出,而是因為五臟的氣機運作,推動汗液往外發散。疾病多因過度使用身體而起,重視養生的人應該時刻警惕,將此銘記在心。

脈象會因為動與靜而改變,所以安穩躺臥和長途跋涉時,脈象會有不同,這不足為奇。如果是短時間內的動靜變化,即使不用遠行,只是起身坐下,走個五七步的距離,脈象就會變得快速,坐下來診斷時,脈象又會恢復平靜。即使換個姿勢,舉起手臂,平靜和急促的脈象也會不同,說話或微笑,脈象也會不斷變化。這種脈象變化,並非被邪祟之氣影響,而是體內元氣耗損的明顯徵兆。正是因為體內氣機沒有主導,臟腑功能失調,才會導致經脈之氣失去根本,沒有依據,才會出現瞬間變化的情況。《輯要》引用董西園的話。

這說明脈象變化無常已經到了極致,而且關係到元氣的存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