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五 主病類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主病類 (1)

1. 大小清濁四脈

出《診宗三昧》

大脈者,應指滿溢,倍於尋常,不似長脈之但長不大,洪脈之既大且數也。大脈有陰陽虛實之異。經云大則病進,是指實大而言;《素問》曰:邪氣勝則實。仲景以大則為虛者,乃盛大少力之謂。然亦有下利脈大者為未止,是又以積滯未盡而言,非大則為虛之謂也。有六脈俱大者,陰不足,陽有餘也;有偏大於左者,邪盛於經也;偏大於右者,熱盛於內也。亦有諸脈皆小,中有一部獨大者;諸脈皆大,中有一部獨小者。

白話文:

「大脈」的意思是脈象飽滿而充盈,比平常的脈象大一倍,不同於「長脈」只是變長、不變大,或「洪脈」又大又數的表現。

大脈有陰陽虛實的不同。經書上說「脈大則病情加重」,是指實性的脈大而言。《素問》中提到:「邪氣盛則脈實。」仲景認為脈大是虛脈,指的是脈象強盛但力量不足。

不過,也有一些情況下,大便溏瀉的人脈象會變大,這是因為體內積滯未消而導致的,不能把它理解為「脈大是虛脈」的意思。

還有,六脈都大的情況,表示陰氣不足,陽氣有餘;偏左脈大的情況,表示邪氣盛於經脈;偏右脈大的情況,表示熱氣盛於體內。

此外,也有一種情況是,其他脈象都小,只有一部脈象特別大;或者其他脈象都大,只有一部脈象特別小。

便以其部,決其病之虛實。且有素稟六陽,或有一手偏旺偏衰者,又不當以病論也。凡大而數盛有力,皆為實熱。如人迎氣大緊以浮者,其病益甚。在外,氣口微大,名曰平人。其脈大堅以澀者,脹。乳子中風熱,喘鳴肩息者,脈實大而緩則生,急則死。產後脈宜緩小,最忌實大。

白話文:

根據脈象的部位,判斷疾病是虛證還是實證。有些人天生六陽較旺,或者有一隻手脈搏特別強或特別弱,這種情況不能根據脈象來判斷疾病。

如果脈搏強大、跳動次數多、有力,一般是實熱證。如果人迎穴脈搏緊、浮起,病情會更嚴重。如果脈搏在外關穴稍大,稱為平人脈。如果脈搏大、硬、澀,是脹滿的徵兆。嬰兒中風發熱,喘鳴、肩頸間有呼吸音,如果脈搏有力、大、緩慢,則可能存活,如果脈搏急促,則可能死亡。產後脈搏應該是緩慢、微弱的,最忌諱脈搏有力、大。

今證見喘鳴肩息,為邪氣暴逆,又須實大而緩,方與證合。若實大急強,為邪勝正衰,去生遠矣。此與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,手足溫則生,似乎相左,而實互相發明也。傷寒熱病,譫語煩滿,脈來實大,雖劇可治。得汗後,熱不止,脈反實大躁疾者死。溫病大熱,不得汗,脈大數強急者死,細小虛澀者亦死。

白話文:

現在所見到的喘鳴肩息症狀,是邪氣發作得很厲害。脈象又得沉穩而緩慢,才與病情相符合。如果脈象沉穩而急促有力,說明邪氣壓制了正氣,病情很嚴重,離康復很遠。這就好比一個嬰兒發燒,脈搏又緊又細,手腳溫暖還能存活,看似矛盾,但其實是相互印證的。對於傷寒發熱的疾病,病人說胡話、神志不清、脈象沉穩有力,雖然病情嚴重,但還是可以治癒的。出汗後,體溫不退,脈象反而更加沉穩有力而急促的,預後不良。溫病發熱,不能出汗,脈象有力、快速、急促的會死亡,脈象細小、無力、澀滯的也會死亡。

厥陰病,下利,脈大者虛,以其強下之也。陰證反大發熱,脈虛大無力,乃脈證之變。內傷元氣不足,發熱脈大而虛,為脈證之常。虛勞脈大,為血虛氣衰。《金匱》云:男子平人脈大為勞,氣有餘便是火也。所以瘦人胸中多氣而脈大,久病氣衰而脈大,總為陰陽離絕之候。

白話文:

在厥陰病(肝、腎經的熱病)中,如果出現腹瀉,脈搏強大有力,是因為過度瀉下的緣故。

另外,如果陰證(寒證)突然發熱,脈搏虛弱有力,這是一種脈證的變化。

內傷元氣不足時,發熱時脈搏會強大有力但顯虛弱,這是一種常見的脈證。

虛勞(體虛無力)時脈搏強大,是氣血衰弱的表現。《金匱要略》中說:男性正常人脈搏強大是因為勞累,說明氣在身體中過多,這就形成了火氣。

所以,瘦人胸中氣多,脈搏會強大;久病氣衰,脈搏也會強大。這些都是陰陽離絕的徵兆。

孰謂大屬有餘,而可恣行攻伐哉?若脈見乍大乍小,為元神無主,隨邪氣之鼓動,可不慎而漫投湯液耶?

小脈者,三部皆小,而指下顯然。不似微脈之微弱依稀,細脈之微細如髮,弱脈之軟弱不前,短脈之首尾不及也。夫脈之小弱,固為元氣不足,若小而按之不衰,久按有力,又為實熱固結之象。總由正氣不足,不能鼓搏熱勢於外,所以隱隱略見滑熱之狀於內也。設小而證見邪熱亢盛,則為脈證相反之兆。

白話文:

小脈是指三部(寸、關、尺)的脈象都很細小,而且按壓時可以在手指下明顯感覺到。它不像微脈那樣微弱難辨,不像細脈那樣細如髮絲,不像弱脈那樣軟弱無力,也不像短脈那樣首尾短促。當脈象小而弱時,通常是元氣不足的表現。但是,如果脈象小而按壓時不衰退,久按之下還有力道,則可能表示熱邪固結。這通常是正氣不足,無法將熱氣外發所致,所以雖然脈象小,但內部隱約透露出滑熱的跡象。如果脈象小,但其他症狀顯示邪熱亢盛,則表示脈象與症狀相反。

亦有平人六脈皆陰,或一手偏小者,若因病而脈損小,又當隨所見而為調適,機用不可不活也。假若小弱見於人迎,胃氣衰也。見於氣口,肺氣弱也。見於寸口,陽不足也。見於尺內,陰不足也。凡病後脈見小弱,正氣雖虛,邪氣亦退,故為向愈。設小而兼之以滑實伏匿,得非實熱內蘊之徵乎?經云:切其脈口,滑小緊以沉者,病益甚,在中。又云:溫病大熱,而反脈細小,手足逆者死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雖然身體健康,但脈象卻都是陰脈,或者有一手特別細小。如果因為疾病導致脈象細小,則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理。靈活應用不可死板。

如果細弱的脈象出現在人迎穴,表示胃氣虛弱。出現在氣口穴,表示肺氣虛弱。出現在寸口,表示陽氣不足。出現在尺脈內,表示陰氣不足。

通常,疾病後脈象細弱,雖然正氣虛弱,但邪氣也退卻,因此預示著病情好轉。假設脈象細弱,同時伴有滑實、隱藏的現象,那可能表示體內有實熱。

經文中說:診脈時,脈象滑動、細小、緊繃且沉重,表示疾病加重,病位在體內。又說:溫熱病大熱,但脈象卻細小,手足發冷,預示著死亡。

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,手足溫則生,寒則死。此與乳子中風熱互發,言脈雖實,不至急強,脈雖懸小,四肢不逆,可卜胃氣之未艾。若脈失沖和,陽竭四末,神丹奚濟,非特產後,即妊娠亦不出此也。嬰兒病,赤瓣飧泄,脈小,手足寒難已;脈小,手足溫易已。腹痛,脈細小而遲者易治,堅大而急者難治。

白話文:

嬰兒發熱

嬰兒發熱,脈搏浮而細小,手腳溫暖就生,手腳冰冷就死。這是因為乳兒中風熱同時發作。雖然脈象浮實,但不會急促有力;雖然脈象浮小,但四肢不會發涼,說明胃氣仍然活躍。如果脈象失去條理,陽氣耗盡四肢,神仙妙藥也無濟於事。不僅是產後,即使是妊娠期間,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
嬰兒其他疾病

嬰兒腹瀉,脈搏細小,手腳冰冷難以恢復,脈搏細小,手腳溫暖容易恢復。腹痛,脈搏細小而緩慢的容易治療,脈搏堅大而急促的難以治療。

洞泄食不化,脈微小流連者生,堅急者死。諦觀諸義,則病脈之逆從,可默悟矣。而《難經》又言:前大後小,則頭痛目眩;前小後大,則胸滿短氣。即仲景來微去大之變詞,虛中挾實之指,和盤托出矣。

白話文:

拉肚子、食物不消化,脈搏微弱、時斷時續的,可以保住性命;脈搏急促的,會死亡。仔細觀察各方面的症狀,就能默默領悟疾病脈絡的正反轉變。而《難經》中還說:脈搏前面大,後面小,就會頭痛、頭暈;脈搏前面小,後面大,就會胸部脹滿、呼吸短促。這正是仲景所說的「來微去大」的變化的表述,把虛中夾實的含義,和盤托出。

清脈者,清輕緩滑,流利有神,似小弱而非微細之形,不似虛弱之不任尋按,微脈之軟弱依稀,緩脈之阿阿遲緩,弱脈之沉細而弱也。清為氣血平調之候。經去:受氣者清。平人脈清虛和緩,中無險阻之虞。如左手清虛和緩,定主清貴仁慈。若清虛流利者,有剛決權變也。清虛中有一種弦小堅實,其人必機械峻利。

白話文:

「清脈」指的是脈象輕盈、緩和、順滑,流動順暢並充滿生氣。它看起來輕微卻不細弱,不像「虛脈」那樣軟弱無力、難以按到,也不像「微脈」那樣微弱模糊,或「緩脈」那樣緩慢遲滯,或「弱脈」那樣細弱無力。

「清脈」是氣血調和順暢的徵兆。中醫認為:「脈通則受氣,受氣則清」。健康人的脈象通常清虛和緩,沒有阻滯隱患。

如果左手脈象清虛和緩,則表示此人必定清高貴氣、仁慈善良。如果清虛流利,則表示此人有果斷決策和應變能力。清虛之中如果有一種細小堅實的「弦脈」,則表示此人個性果斷堅決。

右手清虛和緩,定然富厚安間。若清虛流利,則富而好禮。清虛中有一種枯澀少神,其人雖豐,目下必不適意。寸口清虛,詢為名裔,又主聰慧。尺脈清虛,端獲良嗣,亦為壽徵。若寸關俱清,而尺中蹇澀,或偏小偏大,皆主晚景不豐,及艱子嗣。似清虛而按之滑盛者,此清中帶濁,外廉內貪之應也。

白話文:

右手清虛和緩:手心和手掌背都顯得空虛開闊而氣息平緩,此人必定富有且生活安逸。

若清虛流利 :手心和手掌背都顯得空虛開闊且氣息流暢,此人富有且崇尚禮儀。

清虛中有一種枯澀少神 :手心和手掌背雖然空虛開闊,但觸摸起來略感枯澀且氣血不足,此人雖然富裕,但總有不滿意的地方。

寸口清虛 :寸口脈象空虛開闊,表示此人出身名門,且聰慧過人。

尺脈清虛 :尺脈脈象空虛開闊,表示此人將獲得優秀的後代,也是長壽的徵兆。

若寸關俱清,而尺中蹇澀 :寸關脈象清虛,而尺脈脈象蹇澀,或者過於細小或過於粗大,都表示此人晚年不富裕,且難以傳宗接代。

似清虛而按之滑盛者 :手心和手掌背表面看起來空虛開闊,但按壓時卻感覺滑脈旺盛,這是清中帶濁,外貌清廉但內心貪婪的表現。

若有病而脈清楚,雖劇無害。清虛少神,即宜溫補,以助真元。若其人脈素清虛,雖有客邪,脈亦不能鼓盛,不可以為證實脈虛,而失於攻發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生病時脈象清晰,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太大的問題。脈象虛弱精神不振時,應當進行溫補調理,以幫助正氣。如果一個人平時脈象就虛弱,即使有外邪入侵,脈象也不會顯得強盛,不能以此為根據,當成是虛實相兼的脈象而進行攻伐治療。

濁脈者,重濁洪盛,騰湧滿指,浮沉滑實有力。不似洪脈之按之軟闊,實脈之舉之減少,滑脈之往來流利,緊脈之轉索無常者也。濁為稟賦昏濁之象。經云:受谷者濁。平人脈重濁洪盛,垂老不得安間。如左手脈重濁,實屬汙下。右手重濁,可卜愚庸。寸口重濁,家世卑微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濁脈」,其特徵是脈象沉重、脹大、充盈,手指按上去感覺飽滿有力。它與洪脈的按之柔軟、實脈的按壓後減少、滑脈的往來流暢、緊脈的轉動不規律等脈象不同。

濁脈代表著身體稟賦昏濁的狀態。中醫經典《內經》中說:「攝取穀物會產生濁氣。」對於健康人來說,脈象重濁、脹大、充盈,到了老年就難以安享晚年。

  • 如果左手脈象重濁,表示此人體內有濕熱邪氣。
  • 如果右手脈象重濁,可以推斷此人愚鈍平庸。
  • 如果寸口脈象重濁,表明此人出身卑微。

尺脈重濁,子姓鹵莽。若重濁中有種滑利之象,家道富饒。濁而兼蹇澀之象,或偏盛偏衰,不享安康,又主夭枉。似重濁而按之和緩,此濁中兼清,外圓內方之應也。大約力役勞勩之人,動輒勞其筋骨,脈之重濁,勢所必然。至於市井之徒,亦復拱手曳裾,而脈重濁者,此非天性使然與。

白話文:

脈搏沉重渾濁,子孫後代可能會衝動莽撞。如果沉重渾濁中透著流利,家道將會富裕。沉濁而兼有氣血不暢之象,或偏盛偏衰,則身體不健康,且主早夭或遭遇不測。看似沉重渾濁,但按壓時感覺柔和,這表示沉濁中兼有清氣,外實內虛的徵兆。一般來說,從事體力勞動的人,經常勞累筋骨,脈搏沉重渾濁是自然的。至於那些不勞動的普通人,卻脈搏沉重渾濁,這就不是天性使然了。

若平素不甚重濁,因病鼓盛者,急宜攻發以開泄其邪。若平素重濁,因病而得蹇澀之脈,此氣血凝滯,痰涎膠固之兆,不當以平昔澀濁論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平日體質並不特別肥厚黏滯,因病氣鼓脹盛行,應立即攻伐治療,以宣通邪氣。如果平日體質肥厚黏滯,因病而脈象澀滯不暢,這代表氣血凝滯,痰涎黏著,不應以平日的澀滯體質來論斷。

2. 濡弱微細相類 出《脈如》

濡脈極軟,如水面浮綿,輕診則得,重診無有。弱脈極軟,重按乃得,輕診無有。《脈學》云:浮脈如綿曰濡,沉脈如綿曰弱,浮而極細如絕曰微,沉而極細不斷曰細。又曰:輕診即見,重按如欲絕者,微也;往來如線而常有者,細也。仲景曰: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,縈縈如蠶絲細者陰氣衰。

白話文:

濕軟的脈象極度輕軟,就像水面上的浮絮,輕輕一按就能摸到,按重了就摸不到了。虛弱的脈象極度輕軟,必須按很重才能摸到,輕輕一按摸不到。

《脈學》說:「浮脈像棉花一樣軟的是濕脈,沉脈像棉花一樣軟的是虛脈,浮脈極其細小到幾乎摸不到的是微脈,沉脈極其細小而不會斷的是細脈。」

《脈學》又說:「輕輕一按就能摸到的,但按重了就好像要斷掉一樣的,是微脈;來回跳動像線一樣細,但一直有且不間斷的,是細脈。」

仲景說:「脈搏跳動得模糊不清,就像熱湯上漂浮的油花一樣的是陽氣虛弱,脈搏跳動得像纏繞的蠶絲一樣細的是陰氣衰敗。」

此四脈,雖形體不一,大較陰陽兩虧,病從內得,或失精亡血,或泄汗內濕,或氣促心驚,或虛脹消癉,或筋骨痿痹。老弱久病見之順,少年春夏見之逆。治法皆宜調營益氣,填精補髓,固脾健胃,急施拯救,方得全生。凡診此脈,須察胃氣之多少,以預示吉凶,庶不致取辱。

白話文:

這四種脈象,雖然形態不一,但總的來說都是陰陽失衡、身體虛弱,疾病來自體內。可能是因為精血虧虛、汗泄過多、內濕過重、氣促心悸、虛腫消瘦、筋骨痿軟。對於體質虛弱的老年人或久病患者來說,出現這種脈象比較常見;而對於年輕人或是在春夏季節出現這種脈象則是不正常的。治療方法應以調養營血、益氣補陽、填補精髓、健脾胃為原則,及時救治,才能保全生命。凡是診斷出這種脈象,必須觀察胃氣的盛衰,以便預測吉凶,避免誤診而導致後患。

按:此等脈,宜溫命火兼滋胃液。若虛寒太甚者,即滋液且在所緩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