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義簡摩》~ 卷四 主病類 (4)
卷四 主病類 (4)
1. 虛脈
虛脈者,正氣虛也,無力也,無神也,有陰有陽。浮而無力為血虛,沉而無力為氣虛,數而無力為陰虛,遲而無力為陽虛。虛者,脈體薄也,非無力也。無力者,濡弱之類是也。雖曰微濡遲澀之屬,皆為虛類,然無論二十八脈,但見指下無神,便是虛脈。《內經》曰:按之不鼓,諸陽皆然。
白話文:
虛脈是指正氣虛弱,沒有力氣和精神,既有陰也有陽。 浮而無力是血虛,沉而無力是氣虛,數而無力是陰虛,遲而無力是陽虛。 虛脈是指脈體細弱,不是沒有力氣。無力是指脈搏潤弱的情況。 雖然說微濡遲澀等脈象都屬於虛脈,但無論二十八脈,只要按診時指下感覺不到精神,這就是虛脈。 《內經》說:按壓脈搏時感覺不到跳動,所有的陽脈都是如此。
即謂此也。故凡洪大無神者,即陰虛也;細小無神者,即陽虛也。陰虛則金水虧殘,龍雷易熾,而五液神魂之病生焉。或盜汗,或遺精,或上下失血,或驚忡不寧,或咳嗽勞熱。陽虛則火土受傷,真氣日損而君相化源之病生焉。或頭目昏眩,或膈塞脹滿,或嘔惡亡陽,或瀉痢疼痛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虛證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因此,凡是症狀為體力虛弱、精神不振的,便是陰虛;症狀為體力衰竭、精神萎靡的,便是陽虛。陰虛的話,金和水便會受損,龍雷(心火和腎火)很容易過盛,而導致五液和神魂方面的疾病。比如盜汗、遺精、血氣上逆或下行,或驚悸不安,或咳嗽發熱。陽虛的話,火和土會受損,真氣會逐漸損耗,而導致君臣相化的疾病。比如頭暈眼花,或胸悶腹脹,或嘔吐虛脫,或腹瀉疼痛。
救陰者壯水之主,救陽者益火之源,漸長則生,漸消則死。虛而不補,元氣將何以復?此實生死之關也。醫不識此,尚何望其他焉?
白話文:
救治陰虛的病人要滋養水液之源,救治陽虛的病人要壯固火氣之源。如果陰陽逐漸增長,人體就會逐漸恢復健康;如果陰陽逐漸衰竭,人體就會逐漸死亡。如果病人虛弱而沒有及時補充元氣,那麼元氣將如何恢復?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。醫生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,又怎麼能期望其他方面有進步呢?
張石頑曰:經云:脈氣上虛尺虛,是謂重虛。病在中,脈虛難治。脈陰陽俱虛,熱不止者死。可見病實脈虛,皆不易治。蓋虛即是毛,毛為肺之平脈。若極虛而微,如風吹之狀;極虛而數,潎潎如羹上肥者,皆為肺絕之兆也。惟癲疾之脈,虛為可治者,以其神出舍空,可行峻補。
白話文:
張石頑說:古籍記載,脈象浮而虛弱,叫做「重虛」。如果疾病在身體的中部,脈虛弱的話難以治療。脈象陰陽都虛弱,發熱不止的人會死亡。由此可見,疾病嚴重而脈象虛弱,都很難治療。因為虛弱的脈象就是微弱的脈象,而微弱的脈象是肺部的正常脈象。如果脈象極其虛弱而細微,就像風吹一樣;極其虛弱而快速,像羹湯上漂浮的油脂一樣,都是肺衰竭的徵兆。只有癲癇的脈象,虛弱纔有可能治癒,因為癲癇患者的神志離開了身體,可以用峻猛的補益藥物治療。
此二句大謬。蓋脈虛者,邪未深痼也,此病無峻補法。且脈亦不宜全虛,全虛即脫矣。若實大,為頑痰固結,搜滌不應,所為難耳。癲疾是經絡有阻,脈宜近實。固不可太實,尤不可太虛也。
白話文:
這兩句話大錯特錯。脈象虛弱,說明邪氣尚未深入骨髓,這種病症不適合用大補的方法治療。而且脈象也不宜完全虛弱,完全虛弱就快死了。如果脈象過於實大,說明頑固的痰液凝聚,難以清除,所以難以治療。癲癇病是由於經絡不通造成的,脈象應該比較實。固然不能過於實,但更加不能太虛。
《三昧》曰:叔和以遲大而軟為虛,每見氣虛喘乏,有虛大而數者,且血虛脈虛。仲景脈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東垣氣口虛大,內傷於氣。虛大而時顯一澀,內傷於血。凡血虛,非見澀弱,即弦細芤遲。蓋傷暑脈虛為氣虛,弦細芤為血虛。故脈芤及尺中微細者,為虛勞亡血失精。
白話文:
《三昧》說:叔和認為脈搏遲緩、大而軟弱為虛。經常見到氣虛喘息乏力的人,脈搏雖然虛大而數,但那是因為血虛脈虛。仲景說,脈虛身熱,是由於暑熱所傷。東垣認為,氣口脈大而虛,是內傷於氣。脈搏虛大而偶爾出現澀滯,是內傷於血。所有血虛的人,不是脈象澀弱,就是弦細、弱脈、遲脈。因為暑熱所傷的脈虛是氣虛,弦細、弱脈是血虛。所以脈象弱脈,並且尺脈中微細的人,是虛勞、失血、失精。
平人脈虛微細者,善盜汗出也。慎齋有云:洪大而虛者,防作瀉。此脾家氣分之病,大則氣虛不斂之故耳。「平脈」云:趺陽脈大而緊者,當即下利,為難治。慎齋義本此。此肝脈而見脾病也。
白話文:
一般人脈搏虛弱細微的,容易盜汗。慎齋曾經說:「脈搏強盛宏大但虛的,要小心出現腹瀉。」這是脾氣不足,無法收斂津液所致。
「平脈」說:「趺陽脈(足太陽膀胱經)脈搏強大而緊的,應當立即瀉下,否則難以治療。」慎齋的看法也是基於此。這說明是肝脈出現了脾虛的症狀。
2. 弦脈
弦從肝化,可陰可陽,其狀端直以長,若箏弓弦,從中直過,挺然指下。體為陽中陰,臟司肝,時屬春,運主木也。經云:輕虛以滑者平,實滑如循長竿者病,急勁如新張弓弦者死。戴同父云:弦而軟者其病輕,弦而硬者其病重。純弦為負,死脈也。弦緩,平脈也。弦臨土位,克脈也。
白話文:
弦脈是從肝臟演化而來的,可以是陰脈也可以是陽脈。其形狀端正而長,就像箏弓的弦,從中間直直地穿過,手指輕彈就能感受到。它的本質是陽中帶陰,與肝臟相關,應對春季,五行屬木。
《內經》中說:弦脈輕柔而滑利,是健康正常的脈象;弦脈滑澀如同一根長竿,是疾病的徵兆;弦脈緊勁有力如同一張新張的弓弦,是死亡的徵兆。
戴同父說:弦脈柔軟,病情較輕;弦脈堅硬,病情較重。純粹的弦脈是負脈,是死脈。弦脈緩和,是正常的脈象。弦脈出現於土位,是克脈。
弦見於秋,反克脈也。春病無弦,失主脈也。其病主諸瘧,支飲懸飲,頭痛膈痰寒熱癥瘕,尺中陰疝,兩手拘攣。通一子云:為血氣不和,為氣逆,為邪勝,為肝強脾弱,為宿食,為寒熱,為疼痛,為拘急。右關見弦,胃寒腹痛,若不食者,木來剋土,必難治。此則大概脈與病符也。
白話文:
在秋天出現尺脈,是脈位反常的現象。在春天沒有尺脈,是失去主脈的表現。這些症狀的主要疾病包括各種瘧疾、腹中積水、頭疼、胸膈有痰、寒熱交替、癥瘕積聚、陰疝、兩手抽搐。
通一子說:這是因為血氣不調和,氣機上逆,邪氣盛,肝氣旺而脾氣弱,有宿食,有寒熱,有疼痛,有拘急。
如果右手關脈出現尺脈,說明胃寒腹痛,如果不願意進食,這是因為肝木來剋脾土,病情難以治療。以上是脈象與疾病的大致對應關係。
又有如弦之脈,本非真弦,而或兼見,而或相類。弦固類細,而細則如絲線之應指。弦又類緊,而緊則如轉索之不絕。為體固異,主病亦殊。緊為諸痛,依稀若弦之無力。其安可紊哉?弦兼洪,為火熾;弦兼滑,為內熱;弦兼遲,為痼冷;弦不鼓,為臟寒;弦兼澀,秋逢為老瘧;弦兼細數,主陰火煎熬,精髓血液日竭,癆瘵垂亡之候也。若諸失血而見弦大為病進,見弦小為陰消。
白話文:
還有一種像琴絃一樣的脈象,但它並非真正的琴絃,有時會同時出現,有時則很類似。琴絃通常比較細,細的話就會像絲線觸碰到手指一般。琴絃又通常比較緊,緊的話就會像輪軸上不間斷的繩索。由於它們的本質不同,所反映的病症也不同。緊脈會引起各種疼痛,隱隱約約像琴絃那樣無力,怎麼能把它們混淆呢?弦脈兼洪脈,表示火氣旺盛;弦脈兼滑脈,表示體內有熱;弦脈兼遲脈,表示慢性寒症;弦脈不跳動,表示臟器寒冷;弦脈兼澀脈,在秋天則表示久瘧;弦脈兼細數脈,表示陰火灼燒,精血日漸枯竭,是癆病垂危的徵兆。如果失血時出現弦脈較大的情況,表示病情加重;出現弦脈較小的情況,表示陰氣消散。
痰清見弦,為脾土已敗,真津上溢,非痰也。又有似瘧,陰陽兩虧,寒熱往來,脈亦見弦。急扶真元,亦有生者。若誤作瘧治,必枉死於見病治病之舛劑也。大要弦脈而病屬經者易治,屬腑者難治,屬臟者不治。通一子云:諸病見此總非吉,六脈皆弦必是凶。《脈法》云:弦為肝風,主病主瘧,主痰主飲。
白話文:
脈搏出現弦狀,這是脾土已經衰敗,津液上溢造成的,並不是痰。還有一種情況類似瘧疾,陰陽兩虛,寒熱交替,脈搏也呈現弦狀。這時要緊急扶助正氣,仍然有生還的可能。如果誤認為是瘧疾而治療,必定會因治錯病而枉死。
總之,弦脈而病在經絡的容易治療,病在臟腑的難以治療,病在臟器的無法治療。名醫程通一說:「如果出現這樣的脈象,總不是吉兆,六脈都呈現弦狀,必定是大凶。」《脈法》上說:弦脈代表肝風,可能導致瘧疾、痰濕、水飲等疾病。
弦居左寸,心中必痛;弦居右寸,胸及頭痛。左關弦兮,痰瘧癥瘕;右關弦兮,胃氣疼痛。左尺逢弦,飲在下焦;右尺得弦,足攣疝痛。又云:浮弦支飲,沉弦懸飲。弦數多熱,弦遲多寒,弦大主虛,弦細拘急。陽弦頭痛,陰弦腹痛。單絃飲癖,雙弦寒痼。亦初學察病之一端也。
白話文:
手寸脈上有弦狀脈,表示心中疼痛;手寸脈上有弦狀脈,表示胸部和頭部疼痛。左手關脈有弦狀脈,表示痰濕、瘧疾、不消化、腹脹等疾病;右手關脈有弦狀脈,表示胃氣疼痛。左手尺脈有弦狀脈,表示水液積存在下腹部;右手尺脈有弦狀脈,表示足部痙攣和疝氣疼痛。
此外,浮取的弦狀脈表示支飲症;沉取的弦狀脈表示懸飲症。弦狀脈跳動快多表示熱證,跳動慢多表示寒證,弦狀脈粗大表示虛證,弦狀脈細小表示拘急證。陽明脈有弦狀脈表示頭痛,太陰脈有弦狀脈表示腹痛。一個弦狀脈表示飲酒癖,兩個弦狀脈表示寒性疾病。這些都是初學者診斷疾病的參考標準之一。
張石頑曰:弦為六賊之首,最為諸經作病。故傷寒壞證,弦脈居多。虛勞內傷,弦常過半。總由中氣少權,土敗木賊所致。但以弦少弦多,以證胃氣之強弱;弦實弦虛,以證邪氣之虛實;浮弦沉弦,以證表裡之陰陽;寸弦尺弦,以證病氣之升沉。無論所患何證,兼見何脈,但和緩有神,不乏胃氣,咸為可治。
白話文:
張石頑說:弦脈是六種邪氣中的首要,對各條經絡的致病性最強。所以,外感寒邪造成的疾病,弦脈居多。身體虛弱導致的內傷,弦脈也常超過一半。總的來說,這是因為中氣不足,脾土虛弱,肝木乘虛而入所致。但是,通過弦脈是少弦還是多弦,可以推斷胃氣的強弱;通過弦脈是實弦還是虛弦,可以推斷邪氣的虛實;通過弦脈是浮弦還是沉弦,可以推斷表裡陰陽的變化;通過弦脈是寸弦還是尺弦,可以推斷病氣的升降。無論患的是什麼疾病,兼見什麼樣的脈象,只要脈象和緩有力,不缺乏胃氣,都屬於可以治療的範圍。
若弦而勁細,如循刀刃;弦而強直,如新張弓弦,如循長竿,如按橫格,此皆弦無胃氣,不可治也。又傷寒以尺寸俱弦,為少陽受病。如弦而兼浮兼細,為少陽之本脈;弦而兼數兼緩,即有入腑傳陰之兩途;若弦而兼之以沉澀微弱,得不謂之陰乎?又傷寒脈弦細,頭痛發熱者,屬少陽,此陽弦頭痛也;陽脈澀,陰脈弦,法當腹中急痛,此陰弦腹痛。皆少陽部位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緊繃而細小,就像在刀刃上遊走;緊繃而堅硬,就像新張開的弓弦,像是沿著長桿走,或者按著橫格,這些都是因為脈搏中沒有胃氣,無法治療。
另外,傷寒時脈搏寸口和尺口都緊繃,表示少陽經受病。如果脈象緊繃又浮又細,是少陽經的本脈;如果脈象緊繃又數又緩,就可能既入腑又傳陰。如果脈象緊繃又沉澀微弱,難道不能說是已經入陰了嗎?
此外,傷寒時脈象緊繃細小,頭痛發熱,屬於少陽經,這是陽脈緊繃引起的頭痛;陽脈澀而陰脈緊繃,按理來說應該會有腹部急痛,這是陰脈緊繃引起的腹痛。這些都屬於少陽部位的病症。
凡表邪全盛之時,中有一部見弦,或兼遲兼澀,便是夾陰,急宜溫散。汗下猛劑,咸非所宜。即非時感冒,亦須體此。至於素有動氣、怔忡、寒疝、腳氣種種宿病,而夾外感之邪,於浮緊數大中委曲搜求,弦象必隱於內。多有表邪脈緊,於緊中按之漸漸減少,縱之不甚鼓指,便當作弦脈例治。
白話文:
當表證邪氣盛行時,如果脈象中出現一部位(指寸口脈位)見於弦脈,或者兼有緩脈和澀脈,這就是夾陰證。這種情況下,應急用溫散表邪的藥物治療,不宜使用發汗或瀉下的猛烈藥劑。即使不是當季傷寒,也需要依此原則。
對於本來就有動氣、心悸、寒性腹痛、腳氣等慢性疾病,又夾雜外感邪氣的患者,在浮、緊、數、大的脈象中仔細探求,弦象往往隱藏在其中。許多表邪脈象緊促的患者,在緊脈中逐漸減輕按壓的力量,即使脈搏跳動不太有力,也應該當作弦脈治療。
於浮中按之斂直,滑中按之搏指,沉中按之引引,澀中按之切切,皆陰邪內伏,陽氣消沉,不能調和,而顯弦直之狀,良非客邪盛緊之比也。不可不察。
白話文:
輕按時脈搏沉入,按得越深脈搏就越沉;輕按時脈搏滑動,按得越深反彈就越明顯;輕按時脈搏緩慢而沉重,按得越深就感覺越深;輕按時脈搏粗糙,按得越深就越明顯。這些都是由於陰邪內伏,陽氣衰弱,氣血運行不調和,而出現脈象細直的表現,並非外邪盛行、氣血過度亢奮所致。不可不謹慎辨析。
《三昧》曰:弦為陽中伏陰,虛證誤用寒涼,兩尺脈必變弦。胃虛冷食停滯,氣口多見弦脈。凡病屬邪盛而見弦者,十常二三。屬正虛而見弦者,十常六七。
白話文:
《三昧》說:弦脈是陽氣中隱藏著陰氣,虛弱的證型卻誤用寒涼藥物治療,兩尺脈就會轉化為弦脈。胃氣虛寒、食物停滯,氣口(脈)處常常出現弦脈。所有疾病都屬於邪氣旺盛而出現弦脈的情形,十次中有兩三次。屬於正氣虛弱而出現弦脈的情形,十次中有六七次。
《脈神》曰:弦從木化,氣通乎肝,可以陰,亦可以陽。弦大兼滑者,便是陽邪;弦緊兼細者,便是陰邪。凡臟腑間,胃氣所及,則五臟俱安;肝邪所侵,則五臟俱病,何也?蓋木之滋生在水,培養在土,木氣過強,則水因食耗,土為克傷,水耗則腎虧,土傷則胃損。腎為精血之本,胃為水穀傳化之本,根本受傷,則所生者敗矣。
肝邪與胃氣,不兩立者也。故百病脈見和緩者吉,指下弦強者凶。
白話文:
《脈神》記載:
脈象弦緊是由肝氣過度化生而來,既可能是陽氣過盛,也可能是陰氣偏重。如果弦脈寬大且滑利,說明是陽邪入侵;如果弦脈緊細,則表示是陰邪侵襲。
臟腑之間,如果胃氣運行順暢,那麼五臟六腑都能安和;如果肝邪侵襲,那麼五臟六腑都會受到波及。這是因為:肝屬木,木氣過盛會消耗腎水,剋制脾土。腎水虧損,腎精就會不足;脾土受傷,胃氣也會受損。腎精是人體生命力之源,胃氣是人體運化水谷的基礎,根本受傷,導致的後果會非常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