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二 診法類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診法類 (6)

1. 須察真假

此宜從證者也。雖真實假虛,非曰必無,但輕者可從證,重者必從脈,方為切當。此《脈神》論治病法也。與察脈真假相發,附記於此。

本無煩熱而脈洪數,本無脹滿而脈弦強,安知非邪鬱於內而未及發耶?大抵急證,如癲厥霍亂,宜從證,而參素體之強弱,以定用藥之重輕。緩證,則未有不脈證兼權者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部分應該要依照病徵來判斷。雖然有真假虛實的狀況,但並不是說一定沒有真實的病症。只是病情輕微的可以依照病徵來判斷,病情嚴重的就必須依照脈象來判斷,這樣才能切合實際。這是《脈神》這本書所說的治病方法。它跟辨別脈象真假互相呼應,所以在這裡一併記錄下來。

本來沒有感到煩躁發熱卻出現洪數的脈象,本來沒有腹脹卻出現弦強的脈象,怎麼知道不是邪氣鬱積在體內還沒發作呢?大體來說,急症,像是癲癇、昏厥、霍亂等,應該依照病徵來判斷,並參考病人原本體質的強弱,來決定用藥的輕重。至於緩慢的病症,就沒有不把脈象和病徵都考慮進去的。

2. 兼察色證

經言:見其色而不得其脈,反得相勝之脈者死;得相生之脈者,病即自已。色之與脈,當參相應者:色青,其脈當弦而急;色赤,其脈當浮大而散;色黃,其脈當中緩而大;色白,其脈當浮澀而短;色黑,其脈當沉濡而滑。此色之與脈,當參相應也。

色青,其脈浮澀而短,為肺金克肝木,脈勝色也;大而緩,為肝木克脾土,色勝脈也。浮而大散,為肝木生心火,色生脈也;濡而滑,為腎水生肝木,脈生色也。

色赤,其脈沉小而滑,為腎水克心火,脈勝色也;浮澀而短,為心火克肺金,色勝脈也。中緩而大,為心火生脾土,色生脈也;弦而急,為肝木生心火,脈生色也。

色黃,其脈弦而急,為肝木克脾土,脈勝色也;沉濡而滑,為脾土克腎水,色勝脈也。浮澀而短,為脾土生肺金,色生脈也;浮大而散,為心火生脾土,脈生色也。

色白,其脈浮大而散,為心火克肺金,脈勝色也;弦而急,為肺金克肝木,色勝脈也。沉小而滑,為肺金生腎水,色生脈也;中緩而大,為脾土生肺金,脈生色也。

色黑,其脈中緩而大,為脾土克腎水,脈勝色也;浮大而散,為腎水克心火,色勝脈也。弦而急,為腎水生肝木,色生脈也;浮澀而短,為肺金生腎水,脈生色也。

此色脈之相生相勝,可以驗生死者也。然猶有要焉:色克脈者,其死速;脈克色者,其死遲;色生脈者,其愈速;脈生色者,其愈遲。故曰:能合色脈,可以萬全。《脈如》本《難經·十三難》。

此色脈生克之大義也。脈主氣,色主血。

假令得肝脈,其外證,善潔面青,善怒;其內證,臍左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;其病,四肢滿閉,淋溲便難,轉筋。有是者肝也,無是者非也。滿閉,即滿痹。謂脹腫麻木痠痛皆是也。淋溲,如淋之溲也。

假令得心脈,其外證,面赤,口乾,喜笑;其內證,臍上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;其病,煩心,心痛,掌中熱而啘。有是者心也,無是者非也。病字證字,指點清晰。

假令得脾脈,其外證,面黃,善噫,善思,善味;其內證,當臍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;其病,腹脹滿,食不消,體重節痛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。有是者脾也,無是者非也。

假令得肺脈,其外證,面白,善嚏,悲愁不樂,欲哭;其內證,臍右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;其病,喘咳,灑淅寒熱。有是者肺也,無是者非也。

假令得腎脈,其外證,面黑,善恐,欠;其內證,臍下有動氣,按之牢若痛;其病,逆氣,少腹急痛,泄而下重,足脛寒而逆。有是者腎也,無是者非也。《難經·十六難》,逆者,不順也。微僵而屈伸不利也。

假令心病,何以知中風得之?然其色當赤。何以言之?肝主色,自入為青,入心為赤,入脾為黃,入肺為白,入腎為黑。肝為心邪,故知當赤色也。其病身熱,心也。脅下滿痛,肝也。其脈浮心也。而弦。肝也。

白話文:

兼察色證

醫書上說:如果看臉色判斷病情,卻發現脈象與臉色不相符,反而是相剋的脈象,這代表病情危險;如果脈象與臉色相生的,則病情很快就會好轉。臉色與脈象,應該互相參照來看:臉色發青,脈象應該是弦而急促;臉色發紅,脈象應該是浮大而鬆散;臉色發黃,脈象應該是和緩而有力;臉色發白,脈象應該是浮澀而短促;臉色發黑,脈象應該是沉濡而滑。這些是臉色與脈象應該互相對應的情況。

臉色發青,脈象卻是浮澀而短促,這是因為肺金剋肝木,屬於脈象勝過臉色;如果脈象是大而緩,這是因為肝木剋脾土,屬於臉色勝過脈象。如果脈象是浮而大散,這是因為肝木生心火,屬於臉色生脈象;如果脈象是濡而滑,這是因為腎水生肝木,屬於脈象生臉色。

臉色發紅,脈象卻是沉小而滑,這是因為腎水剋心火,屬於脈象勝過臉色;如果脈象是浮澀而短促,這是因為心火剋肺金,屬於臉色勝過脈象。如果脈象是和緩而有力,這是因為心火生脾土,屬於臉色生脈象;如果脈象是弦而急促,這是因為肝木生心火,屬於脈象生臉色。

臉色發黃,脈象卻是弦而急促,這是因為肝木剋脾土,屬於脈象勝過臉色;如果脈象是沉濡而滑,這是因為脾土剋腎水,屬於臉色勝過脈象。如果脈象是浮澀而短促,這是因為脾土生肺金,屬於臉色生脈象;如果脈象是浮大而鬆散,這是因為心火生脾土,屬於脈象生臉色。

臉色發白,脈象卻是浮大而鬆散,這是因為心火剋肺金,屬於脈象勝過臉色;如果脈象是弦而急促,這是因為肺金剋肝木,屬於臉色勝過脈象。如果脈象是沉小而滑,這是因為肺金生腎水,屬於臉色生脈象;如果脈象是和緩而有力,這是因為脾土生肺金,屬於脈象生臉色。

臉色發黑,脈象卻是和緩而有力,這是因為脾土剋腎水,屬於脈象勝過臉色;如果脈象是浮大而鬆散,這是因為腎水剋心火,屬於臉色勝過脈象。如果脈象是弦而急促,這是因為腎水生肝木,屬於臉色生脈象;如果脈象是浮澀而短促,這是因為肺金生腎水,屬於脈象生臉色。

這些臉色與脈象相生相剋的關係,可以用來判斷病情的生死。但其中還有重要的規律:臉色剋脈象的,病情會很快惡化;脈象剋臉色的,病情會比較慢惡化;臉色生脈象的,病情會很快好轉;脈象生臉色的,病情會比較慢好轉。所以說:能夠將臉色與脈象結合判斷,就可以萬無一失。《脈如》本出自《難經·十三難》。

以上是臉色與脈象生剋關係的大概原則。脈象主要反映氣的狀況,臉色主要反映血的狀況。

如果診斷出是肝脈,外在表現是:喜歡乾淨、臉色發青、容易發怒;內在表現是:肚臍左邊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感覺很緊且疼痛;病症是:四肢脹滿閉塞、小便困難、容易抽筋。有這些情況就是肝病,沒有這些情況就不是肝病。所謂的脹滿閉塞,指的是脹腫、麻木、痠痛等症狀。小便困難,就像淋病一樣小便不暢。

如果診斷出是心脈,外在表現是:臉色發紅、口乾、喜歡笑;內在表現是:肚臍上方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感覺很緊且疼痛;病症是:煩躁、心痛、手掌發熱且容易打嗝。有這些情況就是心病,沒有這些情況就不是心病。這裡說的病字和證字,指的就是這些明顯的病症和表現。

如果診斷出是脾脈,外在表現是:臉色發黃、容易打嗝、喜歡思考、對食物的味道比較敏感;內在表現是:肚臍中間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感覺很緊且疼痛;病症是:腹部脹滿、消化不良、身體沉重、關節疼痛、懶惰嗜睡、四肢無力。有這些情況就是脾病,沒有這些情況就不是脾病。

如果診斷出是肺脈,外在表現是:臉色發白、容易打噴嚏、悲傷不快樂、想哭;內在表現是:肚臍右邊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感覺很緊且疼痛;病症是:喘咳、發冷發熱。有這些情況就是肺病,沒有這些情況就不是肺病。

如果診斷出是腎脈,外在表現是:臉色發黑、容易恐懼、打哈欠;內在表現是:肚臍下方有跳動的氣,按壓時感覺很緊且疼痛;病症是:氣逆上行、小腹急痛、腹瀉且有下墜感、腳和小腿發冷。有這些情況就是腎病,沒有這些情況就不是腎病。《難經·十六難》中說,氣逆就是指氣不順,身體僵硬、屈伸不利。

如果診斷出是心病,要怎麼知道是不是中風引起的?判斷方法是看臉色,應該是紅色。為什麼呢?因為肝在五色中主青色,青色進入心就變成紅色,進入脾就變成黃色,進入肺就變成白色,進入腎就變成黑色。肝是心的邪氣,所以知道心病臉色應該是紅色。病症表現是身體發熱,這是心的問題;脅下脹滿疼痛,這是肝的問題。脈象是浮脈,這是心的問題;脈象是弦脈,這是肝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