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四 主病類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主病類 (1)

1. 陳修園二十八脈綱目

講診學者,必先熟於脈名脈形與各脈專主何證,然後可氾濫以及於兼主諸證,而變化於不窮。故崔紫虛《脈訣》,《李瀕湖脈學》,雖無所發明,而簡約切當,猶診書中之目錄也。陳修園所輯,尤為簡切,且是編例不收有韻之文,故獨有取於是焉。其下一格及小注,並皆原文,未嘗參以臆說也。

白話文:

要學習診脈,必須先精通脈象的名稱、形狀以及各種脈象所主導的症狀。然後才能廣泛了解和兼顧各種脈象,並在變化中應對不同的情況。因此,崔紫虛的《脈訣》和李瀕湖的《脈學》,雖然沒有什麼創新,但簡約扼要,猶如診脈書籍的目錄。陳修園編纂的《脈學集成》,更加簡明扼要,而且此書編例中不收錄有韻文的內容,因此獨取其簡潔明瞭之處。其下一行欄目和小注,均為原文,並未加入臆測。

浮輕手乃得,重手不見。為陽,為表。除沉伏牢三脈之外,皆可互見。

浮而中空為芤。有邊無中,如以指著蔥之象。主失血。

浮而搏指為革。中空外堅,似以指按鼓皮之狀,浮見也。視芤脈中更空而外更堅也。主陰陽不交。孤陽越於上,便知真陰竭於下矣。

白話文:

「浮而搏指」這種脈象看起來浮在表面,一按跳動有力,就好比鼓面,中間是空心的,外面是緊實的,按下去時鼓面會跳動起來。這說明氣血運行出現問題,陰陽之氣無法交合。體內的陽氣過剩,浮在上焦,而真正的陰液已經耗盡在下面了。

浮而不聚為散。按之散而不聚,來去不明。主氣散

浮,不沉也。沉中諸脈,俱不能兼。

沉輕手不見,重手乃得,按至肌肉以下。為陰為里。除浮、芤、革、散四脈之外,皆可互見。

沉而幾無為伏。著骨始得,較沉更甚。主邪閉。

沉而有力為牢。沉而強直搏指。主內實。

沉,不浮也。浮中諸脈,俱不能兼。

遲一息三至或二至,為在臟,為寒。除數、促、緊、動四脈之外,皆可互見。

遲而時止為結。遲中而時有一止也,但無定數。主氣鬱血壅痰滯。亦主氣血漸衰。

遲而更代為代。遲中一止,不能自還而更代也,止有定數。主氣絕。亦主經隧有阻。妊婦見之不妨。

遲,不數也。數中諸脈,不能兼見。

數一息五六至,為在腑,為熱。除遲結代三脈之外,俱可互見。

數而牽轉為緊。如牽繩轉索也。主寒邪內痛。亦主表邪。

數而時止為促。數中時有一止,亦無定數。主邪氣內陷。

數見關中為動。形圓如豆,厥厥搖動,見於關部。主陰陽相搏。主氣與驚,男子傷陽,女子血崩。

數,不遲也。遲中諸脈,不能兼見。

虛不實也。應指無力,浮中沉三候俱有之。前人謂豁然空大,見於浮脈者非。主虛。有素稟不足,因虛而生病者;有邪氣不解,因病而致虛者。

白話文:

「虛」是指沒有實質,應該是指沒有力量,浮、中、沉這三種脈象都可能出現。古人說的「豁然空大」是指浮脈,這是錯誤的。主因於氣虛。有天生體質虛弱,因為氣虛而生病的人;也有邪氣沒有消除,因為生病而導致氣虛的人。

虛而沉小為弱。沉細而軟,按之乃見。主血虛。亦分陰陽胃氣。

虛而浮小為濡,如絮浮水面。主氣虛。亦主外濕。

虛而模糊為微,不顯也。指下不分明,若無若有,浮中沉皆是。主陰陽氣絕。

虛而勢滯為澀,往來乾澀。如輕刀刮竹之象。主血虛。亦主死血。

虛而形小為細。形如蛛絲,指下分明。主氣冷。

虛而形縮為短。寸不通魚際,尺不通尺澤。主氣損。亦主氣鬱。

已上皆言脈勢。惟細大長短,皆指脈形而言。細者形如蛛絲也,微與細相類,但微對顯而言,細對大而言,分別在此。

白話文:

以上所說的都是脈象。唯獨細、大、長、短,都是針對脈形來說的。細的脈象像蛛絲那樣細,微弱和細小很相似,但「微弱」是相對「顯著」來說,而「細小」是相對「粗大」來說,差別就在於此。

實不虛也。應指有力,浮中沉俱有之。《四言脈訣》云:牢甚則實。獨附於沉脈者非。大抵指下清楚而和緩,為元氣之實。指下逼逼而不清,為邪氣之實也。主實。

白話文:

中醫的脈診中確實存在實脈。實脈表示脈搏有力,沉、浮、中三種脈象中都有可能出現。根據《四言脈訣》,脈搏非常有力者為實脈。但是,只有沉脈纔出現實脈是錯誤的說法。一般來說,指下脈搏清晰流暢而緩和者,是元氣充實的表現,指下脈搏逼促而不清晰者,是邪氣充實的表現。實脈主邪實或正氣充實。

實而流利為滑,往來流利。主血治。亦主痰飲。

實而迢長為長。上至魚際,下至尺澤。主氣治。亦主陽盛陰衰。

實而湧沸為洪。應指滿溢,如群波湧起之象。主熱極。亦主內虛。

實而端直為弦。狀如弓弦,按之不移。主肝邪。亦主寒,主痛。

大即洪脈而兼脈形之闊大也。舊本統於洪脈,今分別出之。

邪氣盛則胃氣衰,故脈大而不緩。新病邪強必正弱,久病外實必中空。

緩,脈來四至,從容不迫。主正復。和緩之緩主正復,怠緩之緩主中濕。

胃氣復則邪氣退,故脈緩而不大。

緩者,主脈之氣象從容不迫而言,非指往來之遲緩也。遲對數言,遲則不數也。緩則所包者廣,遲中有緩,數中亦有緩,非淺人所可領會。故《內經》以緩與大對言,不與數對言,其旨深哉!

白話文:

「緩」是指脈象的氣勢從容不迫,並非指脈搏跳動的慢。

「遲」和「數」相對,遲就是跳動次數少。「緩」則包容的範圍廣,在遲中有緩,在數中有緩,這不是淺薄的人能理解的。

因此,《內經》將「緩」與「大」相對應,而不是與「數」相對應,其中的道理深遠啊!

2. 郭元峰二十八脈集說

郭氏著《脈如》,專辨疑似之脈,議論明暢,啟發後學非淺。其文皆裒輯士材《正眼》、景岳《脈神》及諸家脈書而成,而採之張石頑《診宗三昧》者尤多。士材詳於形狀,景岳詳於主病,石頑詳於義理,而石頑深遠矣。今於其採之未盡者,量為補錄於各條之末,以備觀覽。其有未暢,略附鄙見,則列之小注,或加「按」字以別之。

白話文:

郭氏所著的《脈如》,專門辨別疑似的脈象,議論清晰,對於後學的啟發很大。他的文章大多是摘編自士材的《正眼》、景嶽的《脈神》和其他的脈學書籍,其中採用張石頑的《診宗三昧》的內容最多。士材詳細描述脈象的形狀,景嶽詳細闡述脈象對應的主病,石頑詳細探討脈象的理法,而石頑的論述尤為深遠。現在對於郭氏沒有採納的內容,我補充並記錄在各條的後面,以便各位參閱。如果還有未通暢的地方,我簡單地附上我的見解,並且標註「按」字以示區別。

3. 數脈

數者,脈息輻輳,六至以上,主陽盛燔灼,侵剝真陰之病。為寒熱,為虛勞,為外邪,為癰疽。此脈隨病見也。寸數喘咳,口瘡肺癰。關數胃熱,邪火上攻。尺為相火,遺濁淋癃。浮數表熱,沉數里熱。陽數君火,陰數相火。右數火亢,左數陰牋。此按部位以測病情也。昔人論之詳矣。

白話文:

上述這些脈象,都是脈搏跳動得快且亂,每分鐘超過六次,說明陽氣太盛,火熱太旺,損傷了體內的陰液。這是患病的表現。

  • 症狀表現:寒熱交替、身體虛弱、外邪入侵、癰疽膿腫。這些脈象會根據不同的疾病而表現出來。
  • 寸脈跳動快:氣喘咳嗽、口腔潰瘍、肺部膿腫。
  • 關脈跳動快:胃熱、邪火上沖。
  • 尺脈跳動快:心腎之火、小便渾濁、尿頻尿急。
  • 脈象浮而跳動快:身體表面有熱。
  • 脈象沉而跳動快:身體內部有熱。
  • 陽脈跳動快:心火過旺。
  • 陰脈跳動快:心腎之火過旺。
  • 右邊脈象跳動快:火氣過盛。
  • 左邊脈象跳動快:陽氣虛弱。

這些都是根據脈象的部位來推斷病情。前人對此已經論述得很詳細了。

又云:數大煩躁,狂斑脹滿,數虛虛損,數實實邪,數滑熱痰,數澀為損,熱灼血乾。此大概主乎數脈,而各有兼診之殊也。夫《脈經》首重數脈,以陰陽疑似虛實表裡之間,最易混淆也。但數則為熱,人皆知之,而如數之脈,人多不察。此生死關頭,不可不細心體認也。夫數按不鼓,則為寒虛相搏之脈。

白話文:

又有人說:脈搏跳動得很厲害表示煩躁,膨脹發燙表示邪氣充盈,脈搏跳動虛弱表示身體虛弱,脈搏跳動有力表示邪氣實盛,脈搏滑潤表示痰熱,脈搏澀滯表示受損,熱氣灼傷血液導致血液乾枯。這些主要針對脈搏的跳動特徵,但各方面還有不同的診斷方法。在《脈經》中,對脈搏的跳動特徵尤為重視,因為陰陽、虛實、表裡之間很容易混淆。不過,脈搏跳動快就表示熱,這是眾人皆知的,但如果脈搏跳動過快,很多人卻不會察覺。在生死攸關的時候,一定要仔細辨別和體會。如果脈搏跳動快但不鼓脹,則表示寒虛交搏的脈象。

數而大虛,則為精血銷竭之脈。細疾若數,陰燥似陽之候也。沉弦細數,虛勞垂死之期也。又有駛脈,即如數脈,非真數也。若假熱之病,誤服涼劑,亦見數也。世醫診得脈息急疾,竟不知新病久病,有力無力,鼓與不鼓之異,一概混投苦寒,遽絕胃氣。安得不速人於死乎?徐東皋云:數候多凶,勻健略可。

白話文:

脈象急促且空虛,表示精血耗盡。脈象細小而急促,類似陽證,實際上是陰虛燥熱的表現。脈象細小而急促且沉伏,是虛勞瀕死的徵兆。

還有一種急脈,與數脈相似,但並非真正的數脈。這種脈象可能是因誤服寒涼藥物而導致的假熱症狀。

世間的醫師在診脈時,發現脈搏急促,卻不懂得分辨是新病還是久病,是體力充沛還是體力虛弱,是脈搏鼓動還是不鼓動,一概投以苦寒藥物,導致胃氣受損。這樣怎麼能不讓患者迅速衰竭而死呢?

徐東皋說:脈象急促多為兇險之兆,寧可脈象平穩有力一些。

惟宜傷寒妊瘧小兒。《瀕湖脈學》云:數脈為陽熱可知,只將君相火來醫。實宜涼瀉,虛溫補。肺病秋深卻畏之。據此,亦當有溫補者矣。若僅言君相火來醫,則猶見之未擴也。夫獨不有陽虛陰盛之重恙,反得緊數有力之實脈,急溫桂附,旋即痊可者乎?謹再引《內經》,為時師下一痛針。

白話文:

這些療法只適用於傷寒、妊婦發熱和兒童疾病。《瀕湖脈學》中說:脈搏數而有力,表示身體發熱,只用君相之火來治療。實際上,實熱證應當涼瀉,虛寒證應當溫補。肺病在深秋時節容易加重,因此應當注意。根據這個說法,應該也有用溫補治療的方法。如果僅僅說用君相之火來治療,那就說明理解還不夠全面。難道沒有陽氣虛弱、陰氣過盛的重症患者,卻出現緊數而有力的實脈嗎?用急溫的桂枝附子治療,很快就痊癒了呢?謹引用《內經》來給現在的醫生當頭一棒。

「玉機真臟論」言冬脈曰:其氣來如彈石者,為太過,病在外;其去如數者,為不及,病在中。釋云:來如彈石者,其至堅強,營之太過也。去如數者,動止疾促,營之不及也。蓋數本屬熱,而此真陰虧損之脈,亦必急數。然愈數則愈虛,愈虛則愈數,而非陽強實熱之數。故不曰數而曰如數。

白話文:

《玉機真臟論》中提到了冬脈的診斷:

  • **脈來如彈石:**脈氣如彈石飛馳而來,這表示脈氣過盛,病邪在體表。
  • **脈去如數:**脈氣跳動急促,這表示脈氣不足,病邪在體內。

解釋:

  • **脈來如彈石:**脈絡強盛有力,這是因為營氣過於旺盛。
  • **脈去如數:**脈搏跳動頻率過快,這是因為營氣不足。

雖然「數」字本意是指熱性,但這種脈象是真陰虧虛所致,因此跳動也急促而頻密。但這種頻數不同於陽氣旺盛的「數」,所以原文中沒有用「數」字,而是用了「如數」來描述。

則辨析之意深矣。如數者,陰虛而吸力少也,脈去至中途,即散而無蹤,如去之甚速也。此而一差,生死反掌。何獨數脈有相似者?即浮、沉、遲、緩、滑、澀、洪、實、弦、緊諸脈,亦皆有相似也,又非惟脈然也。即證如瘧、如痰、如喘、如風、如淋等病,設非素嫺審辨,臨事最撼心目。

白話文:

由此可見,辨析脈象的意義深遠。例如上面提到的幾種脈象,都是陰虛導致吸力不足所致,脈搏跳動到一半就散開消失,好像非常快速地離開一樣。一旦在這一點上稍有差錯,生死就可能在瞬間逆轉。為什麼只有這幾種脈象會出現類似的情況?其實,浮脈、沉脈、遲脈、緩脈、滑脈、澀脈、洪脈、實脈、弦脈和緊脈等所有脈象都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,而且不僅是脈象。像瘧疾、痰症、氣喘、中風、淋病等疾病的症狀,如果不精通辨析,在臨牀上最容易動搖判斷,令人心驚膽寒。

故庸淺者只知現在,精妙者疑似獨明。為醫之難,政此關頭矣。通一子云:滑數、洪數者多熱,澀數、細數者多寒,暴數者多外邪,久數者必虛損。讀此數語,則數脈與如數之脈瞭然矣。今將通一子張景岳。數脈有陰有陽之論,及西池先生之說,何夢瑤。列於後,讀者留心細別,其於脈道,思過半矣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學識淺薄的人只懂得眼前的事,而精於此道的人卻獨自洞察疑難。成為一名醫生的難處,就在於此。通一子說:脈搏滑利、洪大的多屬熱性,脈搏澀滯、細小的多屬寒性,脈搏急暴的可能是外邪,脈搏緩慢持久的必然是氣血虧虛。理解了這幾句話,就能夠區分數脈和正常的脈象了。現在將通一子張景嶽關於數脈陰陽之論,以及西池先生何夢瑤的說法列於後,請讀者仔細辨別,就能對脈象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
西池先生曰:虛熱者,脈必虛數無力固矣。然有過服涼劑,寒熱搏擊,或肝邪剋土,脈反弦大有力者,投以溫補之劑,則數者靜,弦者緩,大者斂矣。此最當知。又有虛寒而逼火浮越者,真陽欲脫者,脈皆數,甚亦強大有力。皆當以證參之,勿誤也。《脈經》曰:三部脈如釜中湯沸,旦得夕死,夕得旦死。

白話文:

西池先生說:虛熱體質的人,脈象必定虛弱無力。然而,如果過度服用寒涼藥劑,導致寒熱相搏,或肝氣旺盛剋制脾土,脈象反而弦緊有力,此時投以溫補藥劑,脈搏就會平穩,弦緊的脈象會緩和,有力的脈象會收斂。這一點非常重要。另外,有的人雖然虛寒,但火氣浮越,導致真陽將要離散,脈象都非常數,甚至強大有力。這些情況都必須根據具體症狀加以辨證,切勿誤診。《脈經》中說:三部脈象像鍋中水沸騰,早上發病的人晚上死亡,晚上發病的人早上死亡。

通一子云:數脈有陰有陽,後世相傳,皆以數為熱脈,乃始自《難經》。不知數脈主熱,須分虛實。余自歷驗以來,凡見火熱伏火等證,脈反不數,而惟洪滑有力,如經所謂緩而滑曰熱中者是也。至如數脈之辨,大約有七,茲列於下,諸所未盡,可以類推。一外邪有數脈。然初感便數者,原未傳經,熱自何來?所以止宜溫散。

白話文:

通一子說:經脈的脈搏有陰陽之分。後人相傳,都把數脈當成是熱脈。這樣的說法始於《難經》。其實,數脈是否主熱,要區分虛實。我多年來的臨牀經驗,凡是見到發熱、伏火等證狀,脈搏反而不多數,而只有脈搏洪大、流利有力,正如經書所說的「脈緩而滑,稱為熱中」的情形。至於數脈的區分,大概有七種,列舉如下,沒有列出的可以類推。第一種是外邪引起的數脈。但初感外邪就脈數的,其實還沒有傳入經絡,熱從何來?所以應該只用溫散的方法治療。

即或傳經日久,但必數而滑實,方可言熱。若數而無力者,到底仍是陰證,只宜溫中。此外感之邪,不可盡以為熱也。一虛損有數脈。凡患陽虛而數者,脈必數而無力,或兼細,而證見虛寒。此則溫之且不暇,尚堪作熱治乎?又有陰虛而數者,脈必數而弦滑,雖有煩熱諸證,亦宜慎用寒涼。若但清火,必至脾泄而敗。

白話文:

即便過了很久傳來脈象仍然感到跳動有力且流利,可以判斷是熱證。如果脈搏跳動快但沒有力氣,歸根結底還是陰證,只能溫暖中焦。此外,外感邪氣不能都認為是熱證。身體虛弱時也會出現脈搏跳動快的情況。陽虛而脈搏跳動快的人,脈搏一定跳動快但沒力氣,或者還有細脈,症狀呈現虛寒。這時候應該盡快溫補,怎麼還能當作熱證來治療呢?還有一種情況是陰虛而脈搏跳動快的人,其脈搏一定跳動快且弦滑,即使有煩躁、發熱等症狀,也應該慎重使用清涼的藥物。如果只清虛火,必定會導致脾虛而病情加重。

且虛損者,脈無不數。數脈之病,惟損最多。愈虛則愈數,愈數則愈危。一瘧疾有數脈。凡瘧作之時,脈必緊數,瘧止之時,脈必和緩。能作能止者,惟寒邪之進退耳。真火真熱,則不然也。一痢疾有數脈。但兼弦澀細弱者,虛數非熱數,宜溫命門,百不失一。有形證多火,年力強壯者,方可以熱數治,必見洪滑實數之脈,方是其證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虛弱損傷,脈搏一定會加速。脈搏加速的疾病,多數是虛損造成的。越是虛弱,脈搏就越快;脈搏越快,情況就越危險。

瘧疾有一種脈摶加速的症狀。凡是瘧疾發作時,脈搏一定會緊繃且加速;瘧疾停止時,脈搏一定會和緩。能夠發作又停止的,只有寒邪進入或退出的緣故。這是真火真熱所不會出現的。

痢疾也有一種脈摶加速的症狀。但如果同時伴有弦脈、澀脈、細脈或弱脈,那就是虛數而不是熱數,這時候應該溫養命門,十次會有九次見效。如果是有形的熱症,而且年紀強壯,纔可以用熱數來治療,這種情況脈搏一定會呈現洪滑實數的脈象。

一瘡瘍有數脈。瘡瘍之發,有陰有陽,可攻可補,不得以脈數概指為熱。一痘疹有數脈。以邪毒未達也。達則不數矣。一癥癖有數脈。凡腹脅之下,有塊如盤,以積滯不行,脈必見數。若無火證,而見細數者,不得以為熱。一胎孕有數脈,衝任氣阻,所以脈數,本無火也。此當以強弱分寒熱,不可因其脈數,而執黃芩為聖藥也。

白話文:

一、瘡瘍

瘡瘍有多種脈象。瘡瘍發作時,有陰有陽,可以攻,也可以補,不能單憑脈搏頻率就斷定是熱症。

二、痘疹

痘疹也有多種脈象。這是因為邪毒尚未發達的緣故。邪毒發達後,脈搏就不會頻數了。

三、癥癖

腹脅以下,出現像盤子一樣的硬塊,是因為積滯不得行。脈象必定會頻數。如果沒有熱症,卻出現細而頻數的脈搏,不能認為是熱症。

四、胎孕

胎孕時也有多種脈象,這是因為衝任二脈氣血阻滯,所以脈搏頻數。本質上並不屬熱症。此時應該以脈搏的強弱來區分寒熱,不能因為脈搏頻數,就認定黃芩是良藥。

凡邪盛者,多數脈必兼陽脈;虛甚者,尤多數脈必兼陰脈。則是熱非熱可知矣。

張石頑曰:傷寒以煩躁脈數者為傳,脈靜者為不傳,有火無火之分也。即經盡欲解,而脈浮數,按之不芤,其人不虛,不戰汗出而解,則知數而按之芤者,皆為虛矣。又陽明例云:病人脈數,數則為熱,當消穀引食,而反吐者,以發汗令陽氣微,膈內虛,脈乃數也。數為客熱,不能消穀,胃中虛冷,故吐也。

白話文:

張石頑說:傷寒發作時,如果煩躁不安,脈搏跳得快,表示病邪正在傳變;如果脈搏沉靜,表示病邪沒有傳變,這是因為體內有火氣或沒有火氣的區別。如果病人服藥已經快痊癒了,但是脈搏還是浮數快,按壓下去也不感到虛弱,病人也沒有虛脫,沒有出很多汗的情況下病就好了,那麼就說明脈搏跳得快但是按壓下去感到虛弱,都是因為虛弱導致的。另外,根據陽明經的原則:病人脈搏跳得快,脈搏快就代表有熱,應該消化食物並進食,但如果反而嘔吐,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陽氣虛弱,橫膈膜內空虛,脈搏才跳得快。脈搏跳得快是外來的熱邪,不能消化食物,胃中虛寒,所以會嘔吐。

又胃反而寸口脈微數者,為胸中冷。又脈陽緊陰數為欲吐,陽浮陰數亦吐,胃反脈數,中氣大虛,而見假數之象也。凡乍病脈數而按之緩者,為邪退。久病脈數,陰虛之象。瘦人脈數,多火陰虛。形充肥澤之人脈數,為痰濕鬱滯,經絡不暢而蘊熱,未可責之於陰也。至於數則心煩,又曰滑數心下結熱,皆包絡火旺而乘君主之位耳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胃氣反逆,並且寸口脈微弱而脈率快,說明胸中寒涼。

脈象陽脈緊繃,陰脈脈率快,表示將要嘔吐;陽脈浮起,陰脈脈率快,也表示嘔吐;胃氣反逆,脈率快,是中氣極度虛弱,導致脈象虛虛實實的假象。

剛得病時脈率快,按壓脈搏卻緩慢,說明邪氣正在退散。

慢性病患者脈率快,表示陰虛。

瘦人脈率快,多半是火旺陰虛。

身材豐腴、面容紅潤的人脈率快,是痰濕鬱滯,經絡不通暢而產生熱氣,不能歸咎於陰虛。

至於脈率快,還會心煩;又說脈率快而滑利,心下鬱熱,都是因為包絡火氣旺盛,侵犯了君主之位。

若乍疏乍數,不問何病,皆不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