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義簡摩》~ 卷八 兒科診略 (19)
卷八 兒科診略 (19)
1. 小兒五臟證治
或有因病而致,非腎虛也。此腎病之證也。腎主骨,腎虛者,骨髓不滿也,兒必畏寒,多為五軟之病。尻骨不成,則不能坐。髖骨不成,則不能行。齒為骨之餘,骨不余則齒生遲。腎之液為血,血之餘為發,腎虛則發稀不黑。腎之竅為耳,腎虛則耳薄,熱則耳中出膿。腎主齒,熱則生牙疳。
腎又開竅於二陰,熱則二便不通,冷則小便下如米泔。腎病。
經言二火者,君火相火也。又曰:一水不勝二火。水為陰,火為陽,一水不勝二火,此丹溪所謂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,腎之本虛也,明矣。故錢氏只用補腎地黃丸一方。不敢瀉者,因無實證也。或謂痘疹,腎不可實,當瀉之,此言甚謬。蓋腎主液,痘中之血化為水,水化為膿,皆腎之津液所化也。
若無腎水,則瘡枯黑而死矣。豈可瀉耶?痘疹曰歸腎者,瘡疹之毒,內發於骨髓,外達於皮毛者為順。變黑復陷入骨髓者,乃火旺水虧,非水盛為害也。錢氏以百祥丸、牛李膏治黑陷者,乃急瀉腎中之火毒以救水,非瀉腎中之真陰也。腎熱大便不通者,宜以豬膽蜜導法導之。
小便不利者,宜五苓散以瀉膀胱,東垣滋陰丸以瀉腎火。腎治。滋陰丸疑是滋腎丸,黃柏知母桂。
如腎久病,身下竄,目中如見鬼狀,或骨委弱,不能起立,或二便遺失不知,此腎絕也。腎不治。
《難經》有五邪之論,本臟自病為正邪,自前來為實邪,自後來為虛邪,自所勝來為微邪,自所不勝來為賊邪,此以五行之生克論也。錢氏所論,肝主風,心主驚,脾主困,肺主喘,腎主虛,此皆本臟自病,所謂正邪者也。故立五補六瀉之方以主之。潔古先生乃取《難經》之言,以明五臟傳變之證,補錢氏之所未及,而其法始大略矣。
故風傷肝,熱傷心,寒傷肺,濕傷腎,又曰濕傷肺,燥傷腎,飲食勞倦傷脾。此五臟自受之邪,為本病也。如肝主風,其中風者,本病也,謂之正邪。由傷熱得之,乃心乘肝,自前來者為實邪。由傷濕得之,乃腎乘肝,自後來者為虛邪。由飲食勞倦得之,乃脾乘肝,自所勝來者為微邪。
由傷寒得之,乃肺乘肝,自所不勝者為賊邪。餘臟仿此。詳見「四十九難」。潔古論五臟治法,如肝自病,只治其肝,宜瀉青丸。心乘肝者,宜導赤丸瀉心,實則瀉其子也。腎乘肝者,宜姜附四逆湯補腎,虛則補其母也。肺乘肝者,宜瀉白散瀉肺、地黃丸補肝,先補而後瀉也。
脾乘肝者,宜調元湯以益脾制肝。非也。脾乘肝者,飲食之濕熱,壅滯肝中生氣,脾實肝虛,宜清脾氣以達肝氣也。餘臟仿此。至於方法,不必定拘,會而通之可也。是皆治其初得之病也。又有一臟之病,傳延別臟者,謂之兼證。當視標本之緩急而治之。先見病為本,緩;後見病為標,急。
白話文:
有些情況是因為疾病導致,並非腎虛。這其實是腎臟的病症。腎臟主管骨骼,腎虛的人,骨髓就不充足,孩子一定會怕冷,多半會有五軟的毛病。尾椎骨發育不好,就不能坐立;髖骨發育不好,就不能行走;牙齒是骨骼的剩餘部分,骨骼不健壯,牙齒就會長得慢;腎的精液是血液,血液的剩餘會變成頭髮,腎虛的話,頭髮就會稀疏且不黑;腎的開竅部位在耳朵,腎虛的話,耳朵會變得薄弱,有熱的話,耳朵中就會流膿;腎臟主管牙齒,有熱的話,就會長出牙齦潰爛。
腎臟又在下陰開竅,有熱就會造成大小便不通暢,寒冷則會讓小便像米泔水一樣混濁。這些都是腎臟的疾病。
經典上說的「二火」,是指君火和相火。又說:「一水不能勝過二火。」水屬於陰,火屬於陽,一水不能勝過二火,這就如同丹溪所說的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,很明顯是腎臟的根本虛弱。所以錢氏只用補腎的地黃丸這一種藥方。不敢用瀉藥,是因為沒有實在的證候可以瀉。有人說,出痘疹時,腎不能補,應該瀉,這種說法很荒謬。因為腎臟主管津液,痘疹中的血液會化成水,水再化成膿,這些都是腎的津液所化生。
如果沒有腎水,痘疹就會枯萎變黑而死亡。怎麼可以瀉呢?痘疹說要「歸腎」的原因,是瘡疹的毒素,從骨髓內部發出,向外到達皮膚毛髮是順利的。變黑又往內陷入骨髓,是因為火旺而水虧,並不是水太多造成危害。錢氏用百祥丸、牛李膏治療黑陷,是為了緊急瀉掉腎中的火毒來救腎水,並不是瀉腎中的真陰。腎臟有熱導致大便不通暢,應該用豬膽汁加蜂蜜灌腸的方法來疏通。
小便不利的,應該用五苓散來疏瀉膀胱,用東垣的滋陰丸來瀉腎火。滋陰丸可能指的是滋腎丸,裡面有黃柏、知母、桂枝這些藥材。
如果腎臟長期生病,會出現身體向下竄動、眼睛裡好像看到鬼的樣子、或者骨骼虛弱無力、不能站立、或者大小便失禁等情況,這是腎氣衰竭的表現。腎氣衰竭就無法治療。
《難經》有關於五邪的說法,本臟自己生病是正邪,從前面來的病邪是實邪,從後面來的病邪是虛邪,從所能勝過它的臟腑來的病邪是微邪,從不能勝過它的臟腑來的病邪是賊邪,這是用五行的生剋關係來解釋的。錢氏所說的,肝主管風、心主管驚、脾主管困、肺主管喘、腎主管虛,這些都是本臟自己生病,屬於正邪。所以他訂立了五種補藥和六種瀉藥來應對這些情況。潔古先生引用《難經》的說法,來闡明五臟傳變的病症,補充了錢氏沒有提到的部分,他的方法才算是比較完備了。
所以說,風邪會傷害肝臟,熱邪會傷害心臟,寒邪會傷害肺臟,濕邪會傷害腎臟,又說,濕邪會傷害肺臟,燥邪會傷害腎臟,飲食勞累會傷害脾臟。這些是五臟各自承受的病邪,是本臟的疾病。比如肝臟主管風,其中風這個病,是肝臟的本病,叫做正邪。如果是由於受熱引起的,這是心臟侵犯肝臟,從前面來的,叫做實邪。如果是由於受濕引起的,這是腎臟侵犯肝臟,從後面來的,叫做虛邪。如果是由於飲食勞累引起的,這是脾臟侵犯肝臟,從所能勝過它的臟腑來的,叫做微邪。
如果是由於受寒引起的,這是肺臟侵犯肝臟,從不能勝過它的臟腑來的,叫做賊邪。其他臟腑的病症可以依此類推。詳細情況可以參考《四十九難》。潔古先生講述五臟的治療方法,如果肝臟自己生病,就只治療肝臟,應該用瀉青丸。心臟侵犯肝臟,應該用導赤丸來瀉心,這叫做「實則瀉其子」。腎臟侵犯肝臟,應該用姜附四逆湯來補腎,這叫做「虛則補其母」。肺臟侵犯肝臟,應該用瀉白散來瀉肺,用地黃丸來補肝,要先補再瀉。
脾臟侵犯肝臟,應該用調元湯來益脾制肝。這種說法不對。脾臟侵犯肝臟,是飲食的濕熱在肝臟中阻塞了氣機,導致脾氣實而肝氣虛,應該清瀉脾氣來疏達肝氣。其他臟腑的病症可以依此類推。至於具體方法,不必過於拘泥,融會貫通就可以了。這些都是治療剛開始發病的病症。如果一個臟腑的病,傳染到其他臟腑,就叫做兼證。應該根據標本的輕重緩急來治療。先出現的病是本,病程比較緩慢;後出現的病是標,病程比較急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