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八 兒科診略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兒科診略 (18)

1. 小兒五臟證治

四氣者,謂寒熱溫涼也。五味者,謂酸苦甘辛鹹也。辛甘溫熱為陽,酸苦鹹寒為陰。氣味合而服之,是謂陰陽相濟,得中和之法也。如偏熱則傷胃,偏寒則傷脾,非中道也。錢氏立方,以益黃散補脾。東垣老人謂其偏熱,而以異功散代之,其慮深矣。祖訓錢氏諸方,法當遵守。

惟脾胃一條,吾於脾熱者瀉黃散,胃熱者人參白虎湯。脾胃寒者,理中湯丸。脾胃虛者,調元湯、人參白朮散、養脾丸。傷食者,消積丸、保和丸。宿食成積者,枳樸大黃丸。濕勝者,胃苓丸。欲成疳者,肥兒丸。已成疳者,集聖丸。此吾家秘之法也,不可輕泄。脾治。

如脾病久,大肉消削,肚大青筋,或口噤不開,或唇口開張,或偏身虛腫,或腳背腫,眼下胞腫,或吐瀉不止,飲食不入,或睡則露睛,口開不合,或多食而瘦,口饞喜啖甜物,或蟲出於口,或唇騫而縮,此皆脾絕也。脾不治。

肺居最上,為臟腑之華蓋。口鼻相通,息之出入,氣之升降,必由於此,故肺主氣。錢氏云:肺主喘,實則悶亂喘促,有飲水者,有不飲水者,虛則哽氣長出氣,此肺病之證也。《難經》曰形寒則傷肺,兒衣太薄則傷寒。《內經》曰熱傷肺,兒衣太厚則傷熱。寒熱傷肺,則氣逆,為喘為咳。

鼻為肺竅,肺受風則噴嚏,流清涕;受寒則鼻塞,呼吸不利;受熱則鼻乾,或為衄血。肺疳,則鼻下赤爛。肺主皮毛,肺虛則皮乾毛焦。病喘咳者,喘不止則面腫,咳不止則胸骨高,謂之龜胸。兼驚者,死證也。肺屬金,其體燥,病則渴不止,好飲水,謂之鬲消。肺病。

《內經》曰:天氣通於肺。輕清為天,清陽出上竅。本乎天者親上也。故治肺病者,宜用辛甘升浮之藥。如苦酸,必用酒炒,使上升也。錢氏立方,肺實者以瀉白散、葶藶丸,虛者以阿膠散。祖訓云:其法太簡。肺主喘嗽,因於寒者,以麻黃湯主之,因於熱者,以瀉白散。熱在胸者,以東垣涼膈散。

渴飲水者,人參白虎湯。咽喉痛者,甘桔牛蒡子湯。咳有痰者,玉液丸。肺虛甚者,調元湯。肺為脾子,虛則補其母也。或單以生脈散。其法始備。肺治。

如肺久病,咳嗽連綿,喘息不休,或肩息,或龜胸,或咳血不止,或咳而驚,或鼻乾黑燥,或鼻孔張開而喘,或瀉利不休,大孔如筒,或面目虛浮,上喘氣逆,此肺絕也。肺不治。

腎屬水,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也。人之有腎,猶木之有根。其脈在尺,腎之虛實,以尺脈候之。命門在兩腎之間,為元氣聚會之所。兒之強弱壽夭,尤繫於斯,全宜實不宜虛也。腎氣不足則下竄,蓋骨重惟欲下墜而縮身也。腎水陰也,腎虛則目畏明。兒本虛怯,由胎氣不成,則神不足,目中白睛多,其顱即解,色晃白,此皆難養。

白話文:

小兒五臟證治

四氣與五味

所謂「四氣」指的是寒、熱、溫、涼。所謂「五味」指的是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。辛、甘、溫、熱屬性為陽,酸、苦、鹹、寒屬性為陰。將不同氣味的藥材組合服用,使其陰陽調和,達到平和中正的效果,這是中醫治療的原則。如果藥性偏熱,會傷害胃;如果藥性偏寒,會傷害脾,都不是正確的方法。

過去錢乙的方子,使用益黃散來補養脾。後來李東垣認為益黃散藥性偏熱,改用異功散來取代,可見李東垣的考慮非常周全。我們要遵循古訓,好好遵守錢乙所留下的方子。

脾胃的治療

但對於脾胃的問題,我針對脾熱使用瀉黃散,胃熱使用人參白虎湯。脾胃虛寒使用理中湯丸,脾胃虛弱使用調元湯、人參白朮散、養脾丸。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腸胃問題,使用消積丸、保和丸。如果食物積滯很久形成積塊,使用枳樸大黃丸。濕氣過重,使用胃苓丸。快要形成疳症,使用肥兒丸。已經形成疳症,使用集聖丸。這些都是我家獨有的秘方,不可輕易洩漏。以上是脾的治療方法。

如果脾病持續很久,導致肌肉消瘦、肚子腫大、青筋暴露,或者嘴巴緊閉無法張開、或者嘴唇鬆開張大、或者半身虛腫、或者腳背腫脹、眼皮下腫脹、或者不斷吐瀉、無法進食、或者睡覺時眼睛睜開無法閉合、或者吃很多卻很瘦、嘴饞喜歡吃甜食、或者有蟲從嘴巴裡跑出來、或者嘴唇上翻縮短,這些都是脾氣衰竭的症狀,脾的病就無法醫治了。

肺的治療

肺位於所有臟腑的最上方,如同臟腑的保護傘。肺與口鼻相通,呼吸出入、氣的上升下降都必須經過肺,所以說肺主管氣。錢乙說:「肺主喘」,肺實的症狀是胸悶、躁動、喘息急促,有的會想喝水,有的不會想喝水;肺虛的症狀是呼吸困難、出氣長。這些都是肺病的症狀。《難經》說:「身體受寒就會傷害肺」,所以小孩子衣服穿太少容易受寒傷肺。《內經》說:「熱氣會傷害肺」,所以小孩子衣服穿太厚容易受熱傷肺。不論是受寒還是受熱傷肺,都會導致氣機逆亂,引起喘息和咳嗽。

鼻子是肺的孔竅,肺受風會打噴嚏、流清鼻涕;受寒會鼻塞、呼吸不順暢;受熱會鼻子乾燥、甚至流鼻血。如果肺患上疳症,鼻子的下方會紅腫潰爛。肺主管皮膚和毛髮,肺虛會導致皮膚乾燥、毛髮枯黃。患有喘咳疾病,如果喘息不止會導致面部腫脹;如果咳嗽不止會導致胸骨突出,形成龜胸。同時出現驚嚇的症狀,就是不治之症。肺屬金,性質乾燥,所以生病會感到口渴,喜歡喝水,這種情況稱為「鬲消」。以上是肺的病症。

《內經》說:「天氣與肺相通。」輕清之氣為天,清陽之氣從上竅而出,所以說「本乎天者親上也」。因此治療肺病,應該使用辛甘升浮的藥物。如果使用苦味或酸味的藥材,必須用酒炒過,讓藥性向上提升。錢乙的方子中,肺實的症狀使用瀉白散、葶藶丸;肺虛的症狀使用阿膠散。古訓認為他的方法太過簡單。肺主管喘嗽,如果是因為寒氣引起的,可以使用麻黃湯治療;如果是因為熱引起的,可以使用瀉白散治療。熱在胸部,可以使用李東垣的涼膈散治療。

如果口渴想喝水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治療。如果咽喉疼痛,可以使用甘桔牛蒡子湯治療。如果咳嗽有痰,可以使用玉液丸治療。如果肺虛很嚴重,可以使用調元湯。肺是脾的兒子,虛弱時要補養其母親。或者單獨使用生脈散。以上這些方法就比較全面了,這些是肺的治療方法。

如果肺病持續很久,導致咳嗽連綿不斷、喘息不止、或者聳肩呼吸、或者龜胸、或者咳血不止、或者咳嗽時會驚嚇、或者鼻子乾燥焦黑、或者鼻孔張開喘氣、或者腹瀉不止、大便像筒子一樣、或者面部虛浮、氣喘上逆,這些都是肺氣衰竭的症狀,肺的病就無法醫治了。

腎的治療

腎屬水,是天地精華所生之處,人有腎臟,就像樹木有根。腎脈在尺部,可以通過尺脈來判斷腎的虛實。命門在兩腎之間,是元氣聚集的地方。小孩子的體質強弱、壽命長短都與它有很大的關係,所以腎應該強壯,不應該虛弱。腎氣不足會往下竄動,因為骨骼重所以會想要向下墜落而縮起身子。腎水屬陰,腎虛會怕光。小孩子本來體質就虛弱,如果是因為胎氣不足,就會導致神氣不足,眼睛的白眼珠會比較多,頭蓋骨也會比較早打開,臉色蒼白,這些都是很難養活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