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三 形象類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形象類 (3)

1. 脈貴有神

與胃氣脈參看

不病之脈,不求其神,而神無不在也;有病之脈,則當求其神之有無,以斷吉凶。如六數七極,熱也,脈中有力,則有神矣,為瀉其熱;三遲二敗,寒也。脈中有力,則有神矣,為去其寒。若數,極遲敗中,不復有力,為無神也。將何所恃耶?苟不知此,而遽瀉去之,神將何所依而主耶?汪石山引李東垣。

白話文:

沒有生病人的脈象,不需要追求它的「神」(生氣),但「神」其實無處不在;有生病人的脈象,就應該尋求「神」的有無,以此來判斷吉凶。

比如「六數七極」的脈象,表示熱證,如果脈中有力,說明還有「神」,可以瀉去熱證;「三遲二敗」的脈象,表示寒證。如果脈中有力,說明還有「神」,可以祛除寒氣。

但是,如果脈象既數且極遲又敗,完全沒有力,說明沒有「神」了。這種情況下,還能依靠什麼呢?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,魯莽地瀉去熱證,那麼「神」將依附何處而存在呢?這是汪石山引用李東垣的話說的。

東垣以有力為神,前人曾辨之矣。究之,微弱之脈,以有力鼓指為神;弦實之脈,以柔軟為神。「移精變氣論」曰: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神者,本於腎間動氣,而發於胃氣者也。《內經》重論穀氣,《難經》兼論原氣,神之義盡矣。《脈如》曰:弦搏之極,全無和氣;微渺之極,全無神氣。總皆為真臟之見。

白話文:

李東垣認為有力的脈象是神氣充足的徵兆,前人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了。仔細探究,虛弱無力的脈象,如果有力地彈動手指,就代表神氣尚存;弦急有力的脈象,如果柔軟有彈性,也代表神氣尚存。《移精變氣論》說:得到神氣的人會昌盛,失去神氣的人會衰亡。神氣,源於腎臟的動氣,並且發揮於胃氣的作用。《內經》多次論述穀氣,《難經》也兼論元氣,神氣的意義由此而盡。《脈如》說:脈象弦急到極點,完全沒有和緩的氣息;脈象微弱到極點,完全沒有神氣。這些都是由於臟腑虛弱造成的。

2. 脈有稟賦不同

人之稟質,各有不同,而脈應之。如血氣盛則脈盛,血氣衰則脈衰,血氣熱則脈數,血氣寒則脈遲,血氣微則脈弱,血氣平則脈和。長人脈長,短人脈短,性急人脈急,性緩人脈緩,肥人脈沉,瘦人脈浮,寡婦室女脈濡弱,嬰兒稚子脈滑數,老人脈弱,壯人脈強,男子寸強尺弱,女子尺強寸弱。又有六脈細小同等,謂之六陰;洪大同等,謂之六陽。

至於酒後脈數大,飯後脈洪緩,久飢脈空,遠行脈疾,臨診者皆須詳察。《脈如》

白話文:

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脈象也有所不同。比如氣血旺盛,脈搏就強勁;氣血衰弱,脈搏就衰弱;氣血熱,脈搏就快;氣血寒,脈搏就慢;氣血微弱,脈搏就虛弱;氣血平和,脈搏就平穩。身材高的人脈搏長,身材矮的人脈搏短,性情急躁的人脈搏快,性情緩慢的人脈搏慢,肥胖的人脈搏沉穩,瘦弱的人脈搏浮淺,寡婦和處女脈搏濡弱,嬰兒和兒童脈搏滑快,老年人脈搏衰弱,壯年人脈搏有力,男人寸口脈強,尺脈弱,女人尺脈強,寸口脈弱。還有六種脈象,細小均勻的稱為六陰脈,洪大均勻的稱為六陽脈。

浮沉,有得之稟賦者:趾高氣揚脈多浮,鎮靜沉潛脈多沉;又肥人脈沉,瘦人脈浮也。有變於時令者,春夏氣升則脈浮,秋冬氣降則脈沉也。有因病而致者,病在上、在表、在腑則脈浮,在下、在裡、在臟則脈沉也。推之遲數滑澀,大小長短,虛實緊緩,莫不皆然。性急躁者脈多數,性寬緩者脈多遲,此得之稟賦也。

白話文:

脈浮脈沉,有些人是天生就有的:氣勢高昂的人脈多浮,沉穩內斂的人脈多沉;另外,肥胖的人脈沉,瘦的人脈浮。有些是因為季節變化:春夏氣往上行,脈就浮;秋冬氣往下行,脈就沉。還有些是因病而起:病在身體上部、表層或腑,脈就浮;病在下部、裡層或臟,脈就沉。以此類推,脈的遲緩、滑澀、大小長短、虛實緊緩,都是如此。性情急躁的人脈多數,性情溫和的人脈多遲,這是天生決定的。

晴燠則脈躁,陰寒則脈靜,此變於時令也。至於應病,亦如是矣。富貴則脈流暢,貧賤則脈澀滯。此稟賦也。肝脈屬春則微滑,肺脈屬秋則微澀,此時令也。至於應病,則主乎血氣之通塞也。筋現者脈長,筋隱者脈短,此稟賦也。春長秋短,此時令也。長則氣治,短則氣病,此病變也。

白話文:

天氣晴朗炎熱時,脈搏會跳動得很快;天氣陰冷時,脈搏就會跳動得緩慢平靜。這是因為脈搏會隨著氣候變化而變化。同樣的,脈搏也會因應疾病而變化。富貴之人,脈搏通常流暢通暢;貧賤之人,脈搏則往往澀滯不暢。這是因為先天稟賦的不同所造成的。肝屬春季,脈搏微滑;肺屬秋季,脈搏微澀。這是季節氣候對脈搏的影響。至於疾病,則會影響血氣的流通順暢。筋脈外露的人脈搏較長;筋脈隱藏的人脈搏較短。這是先天稟賦的差異。春季脈搏較長,秋季脈搏較短。這是季節氣候的影響。脈搏變長,表示氣血運行順暢;脈搏變短,表示氣血運行不暢。這是病理變化。

六陰六陽,大小得之稟賦也。時當生長則脈大,時當收斂則脈小,此時令也。邪有餘則脈大,正不足脈必小,此應病也。肉堅實者脈多實,虛泡者脈多虛,此稟賦也。春夏發泄,雖大而有虛象;秋冬收斂,雖小而有實形:此時令也。若因病而異,則大而實,小而虛者,可驗正邪之主病;大而虛,小而實者,可驗陰陽之偏枯。至於緊緩,得於稟賦者,皮膚繃急者,脈多緊;寬鬆者,脈多緩也。

白話文:

六陰六陽的脈象大小,是來自天生的體質。在人體生長發育的時期,脈象會變大;在人體收斂閉藏的時期,脈象會變小,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。

如果體內邪氣過盛,脈象會變大;如果正氣不足,脈象一定會變小,這是疾病的反應。

身體肥胖的人,脈象通常比較實;體型瘦弱的人,脈象通常比較虛,這是天生的體質。

在春夏季節人體陽氣升發,脈象雖然變大,但可能會有虛弱的跡象;在秋冬季節人體陽氣收斂,脈象雖然變小,但可能會有實證的表現,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。

如果是因為疾病導致脈象異常,那麼脈象又大又實表示正氣強盛,邪氣盛;脈象又小又虛表示正氣虛弱,邪氣衰;脈象又大又虛表示陰盛陽虛;脈象又小又實表示陽盛陰虛。

至於脈象的緊緩,也與天生的體質有關。皮膚緊張的人,脈象通常比較緊;皮膚鬆弛的人,脈象通常比較緩。

變於時令者,天氣寒凝,則筋脈收引;天氣暄熱,則筋脈縱弛也。因病而見者,或外感風寒,或內傷生冷,寒勝故收引而緊急有力;或熱或溫,筋脈縱弛,故軟弱無力也。《脈如》引何西池。

白話文:

根據時令變化:天氣寒冷時,筋脈會收縮緊繃;天氣炎熱時,筋脈會放鬆舒緩。因疾病而出現:如果是外感風寒,或內傷生冷,寒邪勝過正氣,所以筋脈會收縮緊繃,強而有力;如果是熱邪或溫邪,筋脈會放鬆舒緩,所以會軟弱無力。出自《脈如》中引述何西池的說法。

素未識面,乍診脈證相合,而藥不應,甚或增證,乃其本脈素非平等,偶而按脈,據證用藥,而未問其生來脈象也。如肥人六陰,當其無病,脈俱不見。若何部脈見,即何經有病。若六脈皆見細數,即是熱甚。醫者不問本脈六陰,必致誤治。彼惡知其無病則無脈?今六脈細數,足當他人洪數耶?《醫存》

白話文:

從未見過你,初次診斷時,你的脈象和證狀相符,但用藥後病情卻沒有好轉,甚至加重了。這是因為你的脈象本來就不平衡,偶爾按脈時,根據證狀用藥,卻沒有詢問你原本的脈象。例如,肥胖的人有六陰脈象,當他們沒有生病時,脈象都不明顯。如果哪一部位的脈象出現,就表示哪一經絡有病。如果六脈都細數,就表示熱性很強。醫生如果沒有詢問原本的六陰脈象,必定會誤診誤治。他們怎麼知道你沒有生病時脈象就不明顯?現在六脈細數,難道就和其他人脈象洪數一樣嗎?

亦有本人亦不自知其本脈者,須問其平日體氣之寒熱強弱如何?但稟賦脈雖有各種不同,至有病時,則異於常人者,亦不過浮沉大小之事耳。至於遲數虛實,不能有異也,何者?其所感之邪氣同也。

白話文:

有時連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基本體質,這時需要詢問平時體質的寒熱強弱如何?但天生固有的脈象雖然有各種不同,一旦生病了,與常人不同的,也不過是浮沉大小的問題罷了。至於遲數虛實,則不能有不同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所感受到的邪氣是相同的。

3. 脈有變幻無定

有是病必有是脈,乃病證之常也。乃有昨日脈浮,今日變沉;晨間脈緩,夕間脈數;午前脈細,午後脈洪;先時脈緊,後時脈伏;或小病而見危脈;或大病而見平脈;或全無病,而今脈異於昔脈。變態不常,難以拘執。然既有變態,定有變故。惟在善用心者,詳問其故,覈對於先後所診之脈之證,則其脈變之由來,及新夾之證,皆洞明矣。苟不詳問脈變之故,而但據脈立方,鮮不誤者。

《醫存》

白話文:

如果有疾病,一定會有相應的脈象,這是疾病徵象的常規。然而也有昨日脈象浮浮,今日變為沉穩;早上脈象緩慢,傍晚脈象急促;上午脈象細小,下午脈象宏大;最初脈象緊促,後來脈象隱伏;或輕微的病症卻出現險惡的脈象;或嚴重的病症卻出現平穩的脈象;或根本沒有疾病,但當前的脈象與之前的脈象不同。脈象變化無常,難以拘泥。然而既然有變化,必定有原因。只有那些用心觀察的人,仔細詢問變化原因,對照之前所診脈象的徵象,就能清楚地瞭解脈象變化的原因,以及新增的徵象。如果不仔細詢問脈象變化原因,而只是根據脈象開立方藥,鮮有不誤診的。

脈之忽變者,其內繫於元氣之盛衰存脫者,則形神俱變。若中氣虛乏之人,往往小有勞逸,飢飽寒暖,其脈即變。此不過形之遲數,強弱有異,而其神之為忙,為暇,為王,為衰,細審之,未嘗變也。

白話文:

脈象突然改變,多半是因為元氣的盛衰起伏或是否還存在所致,那麼身體和精神都會跟著變化。例如中氣虛弱的人,稍微勞動、飲食不當、氣候變化,脈象就會改變。這些變化,不過是脈搏的快慢、強弱不同罷了。仔細觀察,精神狀態的忙碌、悠閒、亢奮、低落,都沒有變化。

每一晝夜,氣血之行,等於天度。數則為實與熱,遲則為虛與寒,病固爾矣。若飲食之五臭,傷於偏嗜,則臟腑之陰陽,為其所撓,而氣血之行,非速即遲,不能循其常度。故多食香甘,則撓脾胃土;多食膻酸,則撓肝膽木;多食焦苦,則撓心小腸火;多食腐咸,則撓腎膀胱水;多食腥辣,則撓肺大腸金。味入臟腑,變澀與糙。

白話文:

在一天一夜的循環中,氣血的運行就像天體的運轉。氣血運行過速則表示實證或熱證,運轉遲緩則表示虛證或寒證,疾病正是由此而生。

如果飲食偏好於五種味道,就會損傷臟腑的陰陽平衡,氣血運行就會失常,無法遵循正常的規律。因此:

  • 過度食用香甜的食物,會損傷脾胃土。
  • 過度食用酸味食物,會損傷肝膽木。
  • 過度食用焦苦的食物,會損傷心小腸火。
  • 過度食用鹹味食物,會損傷腎膀胱水。
  • 過度食用辛辣的食物,會損傷肺大腸金。

這些味道進入臟腑後,會轉變為有礙氣血運行的澀味和粗糙感。

臭入臟腑,變臊與嗅。澀乃酸鹹之變,糙乃苦辣之變,臊乃焦腥之變,嗅乃腐膻之變。數語扭合,牽強無義。當其變時,則脈亦忽數忽遲,忽大忽小,而無定,皆飲食不節之咎也。此特迫以致之,原非病脈本象,比及時過,則不復然矣。若診者適逢其時,不知細察,認為病象,其誤非淺。

《醫存》

白話文:

當食物經過消化後,其氣味會隨著進入臟腑而產生變化,例如:

  • 變臭:食物進入臟腑後,會產生腐敗的氣味。
  • 變臊:食物在高溫下烹煮過度,會產生燒焦或腥臭的氣味。
  • 變澀:食物含有酸性或鹹味,會產生酸澀或鹹澀的口感。
  • 變糙:食物含有苦味或辣味,會產生粗糙或辛辣的口感。
  • 變臭:食物腐敗後,會產生腐臭或酸臭的氣味。

這些描述的術語並非完全精確。當身體出現這些氣味變化時,往往會伴隨脈搏忽快忽慢、忽強忽弱、不規律的症狀。這些症狀都是飲食不節造成的。

這些症狀並非真正的疾病徵兆,而是由飲食不當所誘發的。症狀會隨著飲食調整而消失。如果醫生在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時診斷,但沒有仔細觀察,誤以為是病症,則可能會造成誤診。

此義甚當,不涉膚渺。又香甘屬土,多食則傷腎,此相剋為累也;壅肺填心,此子母相累也;甘能化濕,香能化燥,此氣化為累也;其義盡矣。余仿此。此脈之因飲食而變者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意思很對,不偏離重點。又由於香氣甘甜屬土,過量食用會損傷腎,這是相剋導致的危害;阻滯肺氣充滿心臟,這是子母相剋導致的危害;甘味能化解濕氣,香氣能化解燥氣,這是氣的化合導致的危害;這些解釋都很徹底。我仿照這種方式。這是脈搏受到飲食影響而發生改變的原因。

天溫日明,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,故血易瀉,氣易行;天寒日陰,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。月始生,則血氣始精,衛氣始行。月郭滿,則血氣實,肌肉堅。月郭空,則肌肉減,經絡虛,衛氣去,形獨居。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。是以天寒無刺,月生無瀉,月滿無補,月空郭無治,是謂得時而調之。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

白話文:

當天氣溫暖、陽光普照時,人的血液會變得稀薄,衛氣會浮在體表,所以血容易流動,氣也容易運行。反之,天氣寒冷、陰雨綿綿時,人的血液會凝固凝滯,衛氣會沉降。

月球剛開始生長時,人的血氣開始旺盛,衛氣也開始運行。當月球盈滿時,血氣最為充實,肌肉也最為緊實。當月球虧空時,肌肉會變薄,經絡也會變得虛弱,衛氣會散去,身體變得虛弱,不適合治療。

因此,要根據天時的變化來調養血氣。天氣寒冷時不要針刺放血,月球初生時不要瀉血,月球盈滿時不要補益,月球虧空時不要治療,這樣才能順應時令進行調養。《素問·八正神明論》

此脈之浮沉虛實因天時而變者也。月空無治者,靜以養之,無擾其陰也。審於寒溫之義,則夫厚服單衣,密室露處,亦必有辨矣。常有下旬得病,至上旬而自愈者;有病至月生而反增,月滿而不減,月空而益甚者,類非佳兆。又病甚而昨見肝脈,今見脾脈,為土乘木;昨見肝脈,今見肺脈,為金剋木;昨見肝脈,今見心脈,為木生火也。余仿此。

白話文:

這個脈象的浮沉虛實會隨著天時而變化。在月缺的時候,不要治療,而是保持安靜以養護它,不要擾亂它的陰氣。如果能理解寒溫的道理,那麼穿厚衣服或單薄衣服,住在密閉的房間或露天的環境,就都必須有所辨別。經常有在月底發病,到月初就自愈的人;有發病在月生時病情加重,月滿時不減輕,月缺時更加嚴重的,此類情況大多不是好兆頭。還有病人病情嚴重,昨天出現肝脈,今天出現脾脈,這是土克木;昨天出現肝脈,今天出現肺脈,這是金克木;昨天出現肝脈,今天出現心脈,這是木生火。其他情況以此類推。

黃帝曰:人之居處動靜勇怯,脈亦為之變乎?岐伯曰: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,皆為變也。是以夜行,喘出於腎,淫氣病肺。有所墮恐,喘出於肝,淫氣害脾。有所驚恐,喘出於肺,淫氣傷心。度水跌僕,喘出於腎與骨,當是之時,勇者氣行則已,怯者則著而為病也。故曰: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骨肉皮膚,能知其情,以為診法也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:人們行為舉止上的動靜緩急、勇氣膽量,會對脈象產生影響嗎?

岐伯回答:凡人遭遇驚恐、憤怒、勞累、運動、靜止這些情況,脈象都會發生變化。因此,夜晚行走,喘息出於腎,濕氣邪氣會侵襲肺。突然跌倒而恐懼,喘息出於肝,濕氣邪氣會損害脾。遭受驚嚇,喘息出於肺,濕氣邪氣會損傷心。涉水跌倒,喘息出於腎和骨骼,此時,勇敢的人氣息通暢則沒事,膽怯的人則會鬱積成疾。所以說,診斷疾病的方法,需要觀察人的勇氣膽量、肌肉皮膚,從而推知其體質狀況,作為診斷依據。

故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;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;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;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;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,病起於過用,此為常也。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

白話文:

因此,飽食後,胃部汗液湧出;受到驚嚇,心臟汗液湧出;負重遠行,腎臟汗液湧出;疾跑恐懼,肝臟汗液湧出;搖擺身體,勞苦過度,脾臟汗液湧出。所以,春秋冬夏四季陰陽產生,疾病則因過度使用產生,這是規律。

此脈之因勞動而變者也。問脈而答以喘與汗者,言喘與汗而脈象病機,舉在其中也。勇者脈強,怯者脈弱,與骨肉皮膚之虛實,而脈亦因之,此出於稟賦者也。汗出五臟者,非汗自五臟出也,各因其臟之氣動,而鼓汗以外出也。病起過用,尊生者當韋弦佩之。

白話文:

這條脈象是由於勞動過度而改變的。如果問脈象,回答說有喘鳴和出汗,說明喘鳴和出汗都是脈象中的病機,都包含在其中。

勇敢的人脈象強勁,怯懦的人脈象虛弱,這與骨肉皮膚的虛實有關,脈象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。這屬於天生稟賦造成的。

出汗是由於五臟功能異常,並不是汗液直接從五臟中流出,而是因為各個臟腑的氣運作,把汗液排出了體外。生病後如果過度勞動,注重養生的人應該像懸掛佩玉一樣對身體精細呵護。

脈因動靜而變,故安臥遠行,脈形有別,無足怪者。若頃刻之動靜,不必遠行,即轉身起坐,五七步間,其脈即見數疾,坐診之頃,隨即平靜。即換診舉手,平疾必殊,一言一笑,無不變更。此種脈候,非五屍祟氣之相干,即真元內脫之明驗。惟其內氣無主,臟氣不治,而後經脈之氣失其根本,無所依據,而瞬息變更也。《輯要》引董西園。

此變幻無定之極致,關於元氣之存脫者也。

白話文:

脈象會隨著身體的活動而變化,所以安靜地躺著和長途跋涉,脈象會不同,這不足為奇。如果在短時間內活動,即使不是遠行,只是轉身坐起,走個五七步,脈象就會變得急促。在看診時,坐一會兒後,脈象就會恢復平穩。即使是換個診位或舉個手,脈象也會明顯不同。說話或笑一笑,脈象都會發生變化。這樣的脈象,不是五屍鬼氣作祟,就是真氣內脫的明顯徵兆。原因是內氣失去了控制,臟氣失調,經脈之氣失去了根基,無所依附,才會瞬間發生變化。(摘自《輯要》,引自董西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