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海

《脈義簡摩》~ 卷七 婦科診略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婦科診略 (28)

1. 產後雜病脈證

產後六脈浮而虛,腎脈微而小,至數遲,來去無力,綿綿若代,中風,肌肉麻痹,肢節牽抽,非時憎寒,大腑虛冷。

產後心虛中風,心中戰慄,驚動不安,如人將捕。大腑傷冷,六脈微,而肝心脈偏沉細。又產後只緣腎氣虛寒,風邪所中,腎脈細而搏以沉。腎既受病,腎屬水,得寒氣則水愈橫。傳其所勝,心感腎邪,不時驚悸,如人將捕。初以益心氣、去風邪藥治之,次當補其腎,又次當益其肝、足其血。緣心受腎邪,而又肝氣微弱,不能生其心氣,故以三方治之。

產後肝腎虛冷受邪,六脈虛微,腎脈搏沉,心脈輕帶滑,此以腎水凌心而脈動也。主產後肝虛中風。

產後血暈之疾有二:風搏血熱而暈,即六脈洪大有骨力;又有一般虛冷,卻因使性激怒,傷損肝心,其氣上逆,因而血暈,其狀頭覺重痛,昏昏如醉,語聲低小,但多思睡。診其脈,六脈輕有骨力,不至洪大,肺脈輕浮而不毛,心脈促而朝上,此用藥最為難也。激怒病成於內,自比尋常難治,然大法不外逍遙散加桃仁、黑姜也。原方不合,未錄。

產後惡血未盡,因感風邪,與熱血相搏,壯熱頭痛,面赤如醉,眼澀㽿急,昏悶不醒,身如在空虛,見食即吐,食不住腹,脈氣結而不勻,逐位間絕,然各有骨力而微,此用藥亦難。前證溫下後,恐別見虛熱之證,更須以他藥平補之,此乃抵當湯丸、下瘀血湯之的證。原方未合,不錄。

凡產後中氣虛有瘀者,只宜破血,不可用泄氣之藥,如葶藶、桑皮、白前、大戟之類。肺氣陷則外邪深入,其禍不測。有遷延成勞者,有即時變見險惡證候者。上並出史載之。

新產腹痛,皆云畜血,非也。蓋子宮畜子既久,忽爾相離,血海陡虛,所以作痛;胞門受傷,必致壅腫,所以拒按而亦有塊,實非真塊也。治此者,宜用和養,不宜破瘀,致損臟氣。張景岳

此論兒枕痛也,「和養」二字最佳。產後不宜寒涼,人所知也;不宜溫熱,則未知也。

凡婦人未孕之前有宿病者,若是氣分小疾,乘產後一月內醫治,可愈。若是氣分大病,由初產以至滿月,必得良醫細心調理,又須家人小心照護,寒暑雨暘,毫不可懈,乃能保全。稍有失誤,兒或可生,產婦必危。《醫存》

白話文:

產後如果出現六脈浮而虛弱,腎脈微小,脈搏次數較慢,跳動無力,時快時慢像間歇一樣,可能是中風,導致肌肉麻痺、肢體抽搐、不時感到寒冷、腸胃虛弱寒冷。

產後心虛導致中風,會感到心悸、驚慌不安,好像要被逮捕一樣。如果腸胃虛寒,脈搏會變得微弱,肝脈和心脈會比較沉細。另外,產後如果只是因為腎氣虛寒,受到風邪侵襲,腎脈會變得細弱且跳動沉緩。腎臟一旦生病,因為腎屬水,受寒後水會更加氾濫,進而影響心臟,導致心臟受到腎的邪氣影響,不時感到心悸,像要被逮捕一樣。初期應該用益心氣、祛風邪的藥物治療,接著要補腎,再補肝、養血。因為心臟受到腎的邪氣影響,加上肝氣虛弱,無法產生足夠的心氣,所以要用三種不同的藥方來治療。

產後如果肝腎虛寒受到邪氣侵襲,六脈會虛弱無力,腎脈會沉伏,心脈會輕微滑動,這是因為腎水過盛影響到心臟,導致脈搏跳動異常。這主要是產後肝虛中風的表現。

產後血暈的病症有兩種:一種是風邪侵襲導致血熱而暈,這時六脈會洪大有力;另一種是因為虛寒,加上情緒激動發怒,損傷肝臟和心臟,導致氣往上衝,引起血暈,症狀是頭部感覺沉重疼痛,昏昏沉沉像喝醉一樣,說話聲音低弱,只想睡覺。診斷時會發現六脈輕微但有力,沒有到洪大的程度,肺脈輕浮而沒有力量,心脈跳動急促且向上。這種情況用藥最困難,因為情緒激動導致的疾病發於內部,比一般情況更難治療,但基本原則不外乎用逍遙散加上桃仁、乾薑。原方不適用,所以不記錄。

產後如果惡露未排乾淨,又感染風邪,與熱血相搏,會出現高燒、頭痛、臉色紅得像喝醉酒、眼睛乾澀緊繃、昏迷不醒、身體感覺空虛、看到食物就想吐、吃不下東西、脈搏跳動不規則且時快時慢,但都微弱有力。這種情況用藥也很困難,之前的治療方法是溫下,之後可能會出現虛熱的症狀,所以要用其他藥物來平補。這符合抵當湯丸、下瘀血湯的治療原則。原方不適用,所以不記錄。

凡是產後中氣虛弱又有瘀血的,只適合用活血化瘀的藥物,不能用瀉氣的藥物,例如葶藶、桑白皮、白前、大戟等。如果肺氣虛弱下陷,外邪會深入體內,後果不堪設想。有的會拖延成勞疾,有的會馬上出現危險的症狀。以上這些都有史料記載。

產後腹痛,大家都認為是瘀血引起的,其實不然。這是因為子宮長期懷抱胎兒,突然空虛,血海也跟著虛弱,所以會疼痛。加上胞門受傷,必然會腫脹,因此按壓會感到疼痛,也可能會有硬塊,但並非真正的瘀血。治療這種情況,應該用溫和滋養的方法,不適合用活血化瘀的藥物,以免損傷臟腑之氣。這是張景岳的觀點。

這講的是「兒枕痛」,「和養」兩個字用得最好。產後不宜食用寒涼之物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;但不宜食用溫熱之物,則比較少人知道。

凡是婦女在懷孕之前就有舊疾的,如果是氣分的小病,可以趁產後一個月內治療,可以治癒。如果是氣分的大病,從初產到滿月,一定要有好的醫師細心調養,而且家人也要小心照顧,無論天氣寒冷、炎熱或是下雨,都不能鬆懈,才能保住性命。稍微有疏忽,或許能保住小孩,但產婦一定會有危險。《醫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