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義簡摩》~ 卷七 婦科診略 (26)
卷七 婦科診略 (26)
1. 新產生死脈象
婦人新生乳,脈沉小緩滑者生,實大堅弦急者死。
婦人新產後,寸口脈焱疾不調者死,沉微附骨不絕者生。不絕者,有根也。焱疾者,直駛也。
新產之脈,緩滑者吉,沉重小者吉,堅牢者凶。《脈經》
按:臨產脈洪滑者,新產兒初出腹,仍宜緩滑,不甚洪強。三四日後,漸見沉弱,此最為吉。若驟見沉小,或尺脈上不出關,寸脈下不入關,或旋引旋收,上下分馳,或牢直不動者,皆氣散不治。若臨產脈本沉滑者,兒下後,亦宜沉滑稍緩,三部不絕而有根也。
寸口脈平而虛者,乳子法也。
此節是尋常哺子脈,非新產後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產後婦女的生命跡象】
產後婦女,如果她的脈搏呈現緩慢、細微且滑順,那麼她就能康復;相反的,若脈象顯得實硬、大、緊繃且急速,這就是死亡的徵兆。
產後婦女在手腕內側的寸口脈如果出現快速跳動且節奏不規則,這表示情況危急,可能致命。然而,若脈象雖微弱但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,並且持續不斷,這就代表她有機會存活。這種脈象的存在,說明她還有生命的根本。
對於剛產後的婦女而言,脈象呈現緩慢滑順是好的預兆,或是輕微的沉重也是好的表現。然而,如果脈象堅固且緊繃,這就是不好的跡象。
根據古籍《脈經》的記載,產後婦女的脈象應當是緩慢滑順的,這代表新生兒已經安全出生,且母親的身體正在適應新的狀態。在產後的三到四天內,脈象會逐漸變得沉弱,這是最好的預兆。然而,若脈象突然變得細微,或者腳踝處的脈搏無法達到手腕關節,手肘處的脈搏無法達到手腕關節,或者脈象忽快忽慢,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脈象分別運行,或者脈象堅固且不動,這些都是氣血散失,病情無法治療的徵兆。然而,如果產前脈象本來就是沉滑,那麼產後,脈象仍應保持這種狀態,只是比產前稍微緩慢一些,且全身各部位的脈象都應該連貫,顯示其生命力的根源。
脈象平穩且微弱,這是哺乳期婦女正常的脈象。
這段描述的是普通哺乳期婦女的脈象,並不是指產後立即的情況。
2. 產後雜病脈證
問曰:新產婦人有三病:一者病痙,二者病鬱冒,三者大便難,何謂也?師曰:新產亡血虛,多汗出,喜中風,故令病痙。何故鬱冒?師曰:亡血復汗,寒多,故令鬱冒。何故大便難?師曰:亡津液,胃燥,故大便難。產婦鬱冒,其脈微弱,嘔不能食,大便反堅,但頭汗出。
所以然者,血虛而厥,厥而必冒,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,以血虛下厥,孤陽上出,故但頭汗出。所以生婦喜汗出者,亡陰血虛,當作亡血陰虛。陽氣獨盛,故當汗出,陰陽乃復。其大便堅,若嘔不能食者,謂便堅若因嘔不能食者,當治其嘔。小柴胡湯主之。病解謂嘔已也能食,七八日而更發熱者,謂復便堅,此為胃熱氣實,承氣湯主之,方在《傷寒》中。
婦人產得風,續續數十日不解,頭微痛,惡寒,時時有熱,心下堅,一作悶。乾嘔,汗出,雖久,陽旦證續在者,可與陽旦湯,方在《傷寒》中,桂枝湯加黃芩是也。
婦人產後,中風發熱,面正赤,喘而頭痛,竹葉湯主之。
婦人產後,腹中㽲痛,可與當歸羊肉湯。
師曰:產婦腹痛,煩滿不得臥,法當枳實芍藥散主之。假令不愈者,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,宜下瘀血湯。
婦人產後七八日,無太陽證,少腹堅痛,此惡露不盡。不大便四五日,趺陽脈微實,再倍,其人發熱,日哺所煩躁者,不能食,譫語,利之則愈,宜承氣湯。以熱在裡,結在膀胱也。
婦人產中虛,煩亂嘔逆,安中益氣,竹皮大丸主之。
婦人熱利,重下,新產虛極,白頭翁加甘草湯主之。《千金方》加阿膠,上並見《脈經》。
乳子而病熱,其脈懸小,手足溫則生,寒則死。懸小者,絕小也。《脈經》作弦小,非是。
乳子中風熱,《脈經》作「中風、傷寒、熱病」。喘鳴肩息者,脈實大也,緩則生,急則死。《脈經》作實大浮緩者生,小急者死。上二節《素問·通評虛實論》。
產後血風,虛熱搏之,洪大而數。數與疾不同,數則兼動與短,主血暈。面色深赤,身體如醉,見屋宇如懸倒,忽頭痛重不安。
產後血風,虛熱搏之,洪大而疾。心脈實而有骨力,肺脈洪而浮,主血逆。頭面赤如醉,身體如在空虛,大腑秘澀,語聲微細。
產後六脈得洪大,如血暈脈,胃脈實而弦,肺脈浮而洪,主大腑秘熱,頭痛面赤,噁心嘔逆。
產後六脈浮數,來疾去遲,中風,四肢躁,身體疼,精神昏悶,大腑秘澀。
產後如骨蒸脈,六脈弦而微緊有骨力,主血行少。未經數日,身下乾淨,腹中余血惡血未下,非時氣痛,攻心刺肋。
產後惡血行少,腹中塊刺痛,須六脈大而緊,肺脈緊而虛弦,為寒。肺主少腹,當有形。
產後血熱,肝臟風搏生涎,發為疼痛,即急心痛,六脈當得二陽一陰。二陽者,實大;一陰者,沉也。
白話文:
產後雜病脈證
有人問:剛生產完的婦女有三種常見疾病:一是抽搐,二是昏迷,三是大便困難,這是為什麼呢?
醫生說:剛生產完的婦女,因為失血過多,身體虛弱,容易出汗,也容易受到風邪侵襲,所以會導致抽搐。
問:為什麼會昏迷呢?
醫生說:因為失血後又大量出汗,身體虛寒加重,所以會昏迷。
問:為什麼會大便困難呢?
醫生說:因為體內津液耗損,腸胃乾燥,所以會大便困難。
產後婦女如果昏迷,脈象會微弱,想吐卻吃不下東西,大便反而堅硬,只有頭部會出汗。這是因為身體血虛,氣血無法上達頭部,導致昏厥,昏厥後就會昏迷。想要解除昏迷,必須大量出汗,因為血虛導致氣血下陷,造成虛陽上浮,所以只有頭部出汗。
產婦容易出汗是因為失血導致陰虛,陽氣相對旺盛,所以才會出汗,陰陽調和後才會恢復正常。如果產婦大便堅硬,又想吐吃不下東西,應該先治療嘔吐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嘔吐停止,能吃東西了,但七八天後又發燒,而且大便又變硬,這是因為腸胃有熱,可以使用承氣湯來治療。
產後婦女如果受風,持續數十天都無法痊癒,會有輕微頭痛、怕冷、時冷時熱、胸悶、噁心、出汗等症狀,如果病程較長,但仍屬於陽旦證,可以服用陽旦湯(即桂枝湯加黃芩)。
產後婦女如果中風發燒,臉色潮紅、氣喘、頭痛,可以使用竹葉湯。
產後婦女如果腹痛,可以使用當歸羊肉湯。
醫生說:產後婦女如果腹痛、煩躁、無法躺臥,應該使用枳實芍藥散。如果沒有好轉,可能是腹中有瘀血積聚在肚臍下方,可以使用下瘀血湯。
產後七八天,如果沒有太陽經的症狀,卻有小腹脹痛,這是因為惡露沒有排乾淨。如果四五天不大便,腳踝的脈搏稍微有力,甚至比平常快一倍,同時又發燒,下午會感到煩躁,吃不下東西,胡言亂語,這時應該用承氣湯來通便,病就會好轉。這是因為熱在體內,結聚在膀胱。
產後婦女如果身體虛弱,煩躁不安、噁心嘔吐,應該使用竹皮大丸來調養氣血。
產後婦女如果發熱腹瀉,又用藥過度,導致身體更加虛弱,可以使用白頭翁加甘草湯。
婦女在哺乳期間如果發燒,脈象細小,手腳溫暖則表示病情較輕,如果手腳冰冷則表示病情危重。脈象細小,表示脈搏非常微弱。
哺乳期間婦女如果感染風熱,出現氣喘、呼吸急促,脈搏洪大有力,如果脈搏緩和則表示病情較輕,如果急促則表示病情危重。
產後如果氣血運行不暢,虛熱上擾,脈象會洪大而快,脈快和疾不同,快還帶有動和短的特點,容易出現血暈。患者臉色潮紅,身體像喝醉酒一樣,看見房屋好像要倒塌,突然頭痛難忍。
產後如果氣血運行不暢,虛熱上擾,脈象會洪大而急。心脈實而有力,肺脈洪大而浮,容易導致氣血上逆。患者臉色像喝醉酒一樣潮紅,感覺身體在空虛中,大便秘結,說話聲音微弱。
產後如果六脈都洪大,像血暈時的脈象,胃脈實而弦,肺脈浮而洪,表示大便秘結,腸胃有熱,會頭痛、臉色潮紅、噁心嘔吐。
產後如果六脈浮數,來得快,去得慢,是中風的表現,會四肢躁動,身體疼痛,精神恍惚,大便秘結。
產後如果出現像骨蒸一樣的脈象,六脈弦而微緊,表示氣血運行不足。如果產後不久,身體下的惡露就排乾淨,但腹中仍有瘀血未排出,這不是一般的氣痛,會感到腹痛、胸痛。
產後惡露排出量少,腹中出現刺痛,脈象必須是六脈大而緊,肺脈緊而虛弦,表示身體有寒。肺對應著下腹部,所以腹痛會有固定位置。
產後如果血熱,肝臟受風影響產生痰涎,會導致疼痛,特別是心痛,脈象應該是二陽一陰。二陽是指脈搏實大,一陰是指脈搏沉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