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義簡摩》~ 卷七 婦科診略 (25)
卷七 婦科診略 (25)
1. 易產難產子死腹中胞衣不下下血不止脈證
潛初嘗論延醫,無問術之高下,但眉宇和藹者,多得春氣,必能活人。穩婆亦然,顏色晴和,言語靜細,其心必慈。若深目高鼻,大口長頸,顴聳額闊,睛動聲雄,皆忍人之相也。
有產兒下,苦胞衣不落者,世謂之息胞。由產婦初時用力,比產兒出體已疲頓,不能更用氣產胞。經停之間,外冷乘之,則血道痞澀,故胞久不出,彌須急以方藥救治,不爾害於兒。所以然者,胞系連兒臍,胞不出則不得以時斷臍浴洗,冷氣傷兒,則成病也。舊方:胞衣久不出,恐損兒者,依法截臍,而以物系其帶一頭。
亦有看產人不用意慎護,挽牽急甚,胞系斷者,其胞上掩心,則斃人也。縱令不死,久則成病也。巢氏
有露惡流入胞中,脹滿不出者,老成穩婆但以手指頂胞底,以使血散,或以指摸上口,攀開一角,使惡露傾瀉,胞空自落矣。張景岳
產後,脈結而澀,尺脈短而動,肺脈浮而急,即是衣未下。
衣未下者,肺氣必上逆,而血隨氣升,心氣亦滿,故兩寸必弦滑而實甚也,宜重用破血,佐以降氣。舊方有用芰葉或荷葉,水煎服;貝母研末,酒調服,立下者,俱未試也。
藏衣必擇年月及本命吉方,則兒吉祥無病。若蟻蝕犬撕,兒多夭矣。
正產半產,出血過多,不可禁止,忽氣悶不識人,其脈洪大而浮以泛,如新沐,如破肚之脈;若微細而澀絕,其候凶。史載之
新產子壯大,子門坼裂,出血不絕。《脈經》作「金瘡在陰處,出血不絕」。陰脈不能至陽者死,接陽而復出者生。不能至陽者,即上不至關也。
白話文:
初次看診時,要選擇醫生,不論醫術高低,但只要眉目之間和藹可親的,多半是帶有生機,一定能救活病人。接生婆也是一樣,臉色溫和開朗,說話輕聲細語,她的心必定是慈愛的。如果遇到深眼窩、高鼻樑、大嘴巴、長脖子、顴骨高聳、額頭寬闊、眼睛轉動頻繁、聲音洪亮的人,都是冷酷無情的樣子。
有些產婦生下孩子後,胎盤卻遲遲沒有娩出,世俗稱之為「息胞」。這是因為產婦剛生產完,用盡力氣已經非常疲憊,無法再用氣力娩出胎盤。在停頓的這段時間,外面的寒冷之氣趁虛而入,導致血脈阻滯,所以胎盤遲遲不出來,這時必須趕緊用藥物治療,否則會危害到嬰兒。原因在於胎盤連著嬰兒的臍帶,如果胎盤不出來就無法及時斷臍和替嬰兒洗澡,寒氣侵入嬰兒體內,就會生病。舊方說:如果胎盤久久不出來,擔心會傷害到嬰兒,可以依法截斷臍帶,然後用東西繫住臍帶的一端。
也有些接生的人不小心謹慎護理,用力拉扯太過急促,導致連接胎盤的臍帶斷裂,胎盤上移覆蓋心臟,就會導致產婦死亡。即使不死,時間久了也會生病。巢元方說過。
有的產婦因為惡露逆流進入胎盤,導致胎盤脹滿而無法娩出。有經驗的接生婆只要用手指頂住胎盤底部,讓血液散開,或者用手指觸摸胎盤口,撥開一角,讓惡露傾瀉而出,胎盤自然就會娩出。張景岳是這麼說的。
產後如果脈象結澀,寸脈短而動,肺脈浮而急,就表示胎盤沒有娩出。
胎盤未娩出,肺氣一定會上逆,而血也會跟著氣往上升,心氣也會脹滿,所以兩寸的脈象必定會呈現弦滑且實的狀況,應該要大量使用破血的藥物,輔助以降低氣逆的藥物。舊方中有用菱角的葉子或荷葉煎水服用;或是將貝母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據說都能使胎盤順利娩出,但都沒有實際驗證過。
安放胎盤時一定要選擇吉利的年月和本命吉方,這樣嬰兒才會吉祥無病。如果被螞蟻啃食或被狗撕咬,嬰兒大多會夭折。
不管是正常生產還是半產,如果出血過多,不能強行止血,如果突然氣悶不省人事,脈象呈現洪大而浮泛,就像剛洗過澡或肚子破開的脈象;如果脈象微細而澀弱,這是凶險的徵兆。史書上有記載。
剛出生的嬰兒如果體格壯大,導致產婦的產道撕裂,出血不止。《脈經》中說:「陰部有外傷,出血不止」。陰脈無法到達陽脈的就會死亡,接上陽脈又恢復正常的就會存活。無法到達陽脈,就是脈象上不到關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