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義簡摩》~ 卷七 婦科診略 (22)
卷七 婦科診略 (22)
1. 妊娠雜病脈證
妊娠六脈皆結而伏,胃脈沉而動,主忽然如中風,心前昏悶,即如有一塊物填塞,此緣臟腑本熱,而或感寒,或吃生冷,寒熱相伏而不散,以辛溫散之。又有子癇,是濕痰壅入心包絡之經也,宜桃仁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遠志、菖蒲、白芍,和血降氣主之。
妊娠血有餘,六脈大而疾,又緊而流利,表裡俱有骨力,主渾身碎痛,並腹內疼不可忍者,宜涼其血。此水穀之悍氣竄入榮氣之道也,宜以涼藥破其氣,又以辛涼疏其表,使逆氣從汗出即愈矣。
婦人妊娠,有發熱如瘧,雖夏常畏風,此肝盛血熱,風行於表,熱極即生寒。若肝盛胃虛,即更右一壁寒,以妊則血盛而氣衰故也。診其脈,當左脈長而緊,微帶浮,右關沉而濡,如按泥漿。此肝脾不和,即榮衛不和,宜以輕劑和中,即愈矣。上史載之。
婦人傷寒,懷身腹滿,不得小便,從腰以下重,如有水氣狀。懷身七月,太陰當養不養,此心氣實,當刺瀉勞宮及關元,小便微利則愈。傷寒,一作傷胎,非。太陰,手太陰肺也。《脈經》
胎脈乃沉洪而滑,流利不滯,非數亦非浮也。數乃熱證之脈,浮乃表證之脈,有熱有邪,自有其證。若前日診明胎脈,後日復診其脈,沉洪而滑,新加以數,則有胎熱之證矣;或加以兩寸浮數,則新受外感,其證皆可問而知。若見結脈,必內有痛處。《醫存》
妊娠惡阻者,阻,即孕也,謂經阻也,故經謂孕婦為阻婦。心中憒悶,頭眩,四肢煩疼,懈惰不欲執作,惡聞食氣,欲啖鹹酸果實;其大劇者,至不能自勝舉也。此由元本虛羸,血氣不足,腎氣又弱,兼當風飲冷太過,心下有痰水挾之,而有娠也。經血既閉,水漬於臟,臟氣不宣通,故煩悶氣逆而嘔吐也。
血脈不通,經絡痞滯,則四肢沉重,挾風則頭目眩。風,肝氣也。
妊娠子滿體腫者,此脾胃虛弱,臟有停飲,而挾以妊娠故也。經血壅閉,以養於胎。若挾有水氣,則水血相搏,水漬於胎,兼傷臟腑。脾胃主肌肉,脾氣虛弱,水氣流溢,故令體腫;水漬於胞,則令胎壞。凡妊娠臨產之月,腳微腫者,其產易,胞髒水血俱多,而乘於外也。若初妊而腫,是水氣過多,兒未成具,故壞胎也。
五月六月,脈浮者,必腹滿而喘,壞胎,為水腫。
妊娠子煩者,凡臟虛而熱氣乘於心者,則令心煩而躁熱,停痰積飲在於心胸。其冷衝心者,則令心煩而嘔吐涎沫。妊娠既血飲停積,亦虛熱相搏,故令心煩也。上出巢氏。
妊娠咳嗽者,寒傷於肺也。巢氏此論,全取《內經》咳論之文,仍是外感病也。又有初妊即咳,至兒出腹而即止者,此火少土弱,水氣射肺也。妊娠嘔吐、咳嗽二證,最能傷胎。劇者,急宜救治,理肺溫脾。
白話文:
懷孕期間,如果六脈都呈現阻塞且難以觸摸,而胃脈沉在下面卻有跳動,這表示孕婦可能會突然像中風一樣,感到心前區昏悶,好像有東西堵塞在那裡。這是因為孕婦本身內臟有熱,又可能受到寒氣侵襲,或吃了生冷食物,導致寒熱之氣互相壓制無法散開,應該用辛溫的藥物來疏散它們。還有一種情況叫做子癇,這是因為濕痰堵塞在心包絡的經絡中,應該用桃仁、青皮、陳皮、香附、遠志、菖蒲、白芍等藥物來調和氣血、降氣。
懷孕時,如果血氣有餘,六脈呈現洪大而快速,而且緊實又流暢,內外都感覺很有力量,這表示孕婦會全身酸痛,甚至腹部疼痛難以忍受,應該用涼血的藥物來治療。這是因為水穀精微的悍氣竄入榮氣的通道,應該用寒涼的藥物來破開這股氣,再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體表,讓逆氣隨著汗液排出就能痊癒。
婦女懷孕時,如果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發熱,即使在夏天也常常怕風,這是因為肝火旺盛、血中有熱,導致風邪在體表遊走,熱到極點就會產生寒冷的感覺。如果肝火旺盛而胃氣虛弱,就會更加感到右側身體寒冷,這是因為懷孕後血氣旺盛而氣虛所導致。診斷脈象時,左脈應該長而緊,微微帶有浮的感覺,右關脈則沉而濡,就像按在泥漿上一樣。這是肝脾不和,導致榮衛不協調,應該用輕劑藥物來調和中焦,就能痊癒。以上是前人史書的記載。
婦女感染風寒,懷孕期間感到腹脹,小便不暢,腰部以下感覺沉重,好像有水氣一樣。如果懷孕七個月,太陰經應該得到滋養卻沒有,這是因為心氣過於強盛,應該針刺勞宮穴和關元穴來瀉火,小便稍微通暢就會好轉。有人認為是傷胎,這是錯誤的。太陰經是指手太陰肺經。《脈經》記載。
胎脈應該是沉、洪、滑的,流暢不滯澀,既不是數脈也不是浮脈。數脈是熱證的脈象,浮脈是表證的脈象,如果有熱邪,自然會有相對應的症狀。如果前一天診斷出是胎脈,後一天復診發現脈象仍然是沉、洪、滑,但又新增加了數脈,那就表示有胎熱的症狀;或者脈象增加了兩寸的浮數,那就表示新受外感,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詢問得知。如果發現結脈,那麼體內一定有疼痛的地方。《醫存》記載。
妊娠惡阻,是指孕婦的妊娠反應,也就是所謂的經阻,所以古人稱孕婦為阻婦。症狀是心中煩悶,頭暈,四肢酸痛,疲憊不想動,討厭聞到食物的氣味,想吃酸鹹的食物;嚴重的甚至連身體都無法自主抬起。這是因為孕婦原本就虛弱,血氣不足,腎氣也虛弱,加上吹風受寒,或吃太多生冷的食物,導致心下有痰水,才導致懷孕。月經停止後,水液滯留在臟腑中,臟腑之氣無法暢通,所以才會感到煩悶、氣逆和嘔吐。
血脈不通暢,經絡阻塞,就會感到四肢沉重,如果夾雜風邪,就會感到頭暈。風,指的是肝氣。
懷孕期間如果出現身體腫脹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臟腑有停飲,加上懷孕造成的。經血因為要供給胎兒而閉塞,如果夾雜水氣,水血就會互相搏擊,水液就會滯留在胎兒體內,同時也會損傷臟腑。脾胃主管肌肉,如果脾氣虛弱,水氣就會流溢到體表,導致身體腫脹;如果水液浸泡在子宮內,就會導致胎兒受損。一般來說,懷孕到了臨產月份,如果腳部微微腫脹,這是順產的跡象,表示子宮內水血較多,外溢所致。如果懷孕初期就腫脹,表示水氣過多,胎兒尚未成形,容易導致流產。
懷孕五六個月時,如果脈象浮,一定會腹脹氣喘,這表示胎兒有危險,屬於水腫的情況。
懷孕期間如果出現煩躁,這是因為臟腑虛弱,熱氣侵襲心臟,導致心煩躁熱,心胸停積痰飲。如果寒氣衝擊心臟,就會導致心煩而嘔吐痰沫。懷孕後血和飲停積,也會因為虛熱互相搏擊,而導致心煩。以上出自巢元方的著作。
懷孕期間如果咳嗽,是寒邪侵犯肺部所致。巢元方的這個論點,完全取自《內經》中關於咳嗽的論述,仍然屬於外感病。還有一種情況,是懷孕初期就開始咳嗽,直到胎兒出生後才停止,這是因為火氣不足、土氣虛弱,導致水氣上射肺部所致。妊娠嘔吐、咳嗽這兩種情況,最容易損傷胎兒。嚴重的,應該及時救治,調理肺氣、溫養脾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