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學輯要》~ 卷下 (1)
卷下 (1)
1. 卷下
2. 婦人
孫思邈曰:凡婦人脈,常欲濡弱於丈夫。
張路玉曰:古人雖有女子右脈常盛,及女脈在關下之說,要非定論。其病惟經候胎產異於男子,他無所殊也。
案何夢瑤曰:古謂男脈左大於右,女脈右大於左,驗之不然。蓋人之右手比左手略大,脈亦應之。而右大於左,不論男女皆然也。惟男兩尺恆虛,女兩尺恆實,差不同耳。此說亦未必也。
素問腹中論:帝曰: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?岐伯曰:身有病,而無邪脈也。張景岳注曰:身有病,謂經斷惡阻之類也。身病者脈亦當病,或斷續不調;或弦澀細數,是皆邪脈,則真病也。若六脈和滑,而身有不安者,其為胎氣無疑矣。
平人氣象論曰:婦人手少陰動甚者,任子也。王太僕注云:手少陰,謂掌後陷者中,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。滑氏抄云:動甚,謂脈來過於滑動也。(全元起作足少陰,王宇泰準繩從之。)張景岳曰:凡婦人懷孕者,其血留氣聚,胞宮內實,故脈必滑數倍常,此當然也。然有中年受胎,及血氣羸弱之婦,則脈見細小不數者,亦有之。但於微弱之中,亦必有隱隱滑動之象,此正陰搏陽別之謂(陰陽別論)。是即妊娠之脈,有可辨也。又胎孕之脈數,勞損之脈亦數,大有相似。然損脈之數,多兼弦澀;胎孕之數,必兼和滑。此當於幾微中,辨其邪氣胃氣之異,而再審以證,自有顯然可見者。
又曰:啟蒙云:欲產之婦脈離經,離經之脈認分明。其來小大不調勻,或如雀啄屋漏應。腰疼腹痛眼生花,產在須臾卻非病。
何夢瑤曰:脈經云:尺脈按之不絕,妊娠也。(羸弱之婦不必脈皆滑實,但按尺中應指源源不絕便是;滑伯仁謂三部浮沉正等無他病而不月,為胎妊,亦此意。)其脈離經。(經,常也;與常日脈異者是。一說離經,謂歇至及大小不勻,如雀啄者是。)而腹痛引腰背,為欲生也。(腹不痛,痛不引腰背,俱未產,當靜待之。)
董西園曰:凡素有積氣瘕氣之體,每於懷娠之後,多見腹痛,其脈皆數急。則積瘕與胎胚,分別甚難。宜考其素來情狀,然後酌治,庶不致誤。更有虛損陰虛之候,脈亦動數滑疾,經閉不行,狀類懷娠。凡此之候,與妊娠幾微之別耳。但妊娠之脈,滑數中自有和氣可觀。虛損之數急,非空小而急;或細勁而弦,皆屬無神之診。柔和氣象,斷不可見。若積聚挾實之候,脈多沉著。其起居飲食,自與勞損妊娠之愛憎動靜不同。其形色精神,亦迥然各別。獨是虛損之體,復有懷娠者,誠幾微之別,不可不留心討論者也。
案離經之脈:脈訣云:欲產之婦脈離經,沉細而滑也同名。臨產之脈,豈盡沉細而滑乎?劉元賓、李晞範、張世賢輩,皆引難經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,驗之率如其言矣。(陳自明婦人良方亦引難經。)戴同甫以離其尋常之脈,昨小今大、昨浮今沉之類,為離經之脈。而排劉李二氏之說。
白話文:
孫思邈說,婦人的脈象,通常比男人柔弱。
張路玉提到,古人有說女性的右手脈象常較強,以及女性脈象在關下的說法,但這並非固定規律。女性的疾病主要在月經、懷孕、生產等方面與男性不同,其他方面並無太大差異。
根據何夢瑤的案例,古人認為男性左手脈象比右手大,女性反之。但實際上,人們的右手脈象普遍略大於左手,無論男女都是如此。唯一不同的是,男性雙腳的脈象通常較虛,女性則較實,但這種說法也未必準確。
《黃帝內經》的「腹中論」中,黃帝問如何知道婦人即將生產,岐伯回答說,婦人身體有病狀,但卻沒有邪脈。張景嶽解釋,身有病是指像經期停止、孕吐等症狀,身體有病脈象也應呈現病態,可能是斷續不調、弦澀細數等,這些都屬於邪脈。若六脈和順滑利,但身體有不適,懷孕的可能性很大。
《平人氣象論》中提到,婦人手少陰脈動得很強,可能就是懷孕了。王太僕註解,手少陰脈是指手掌後凹陷處,當小指脈動且能應手。滑伯仁抄寫的版本提到,動甚是指脈象過於滑動。
張景嶽提到,懷孕婦人因為血液停留,氣聚胞宮內,脈象一定會比平常滑數很多。但對於中年懷孕或血氣虛弱的婦人,脈象可能細小不數,但微弱中仍會有隱約的滑動現象,這正是陰搏陽別的表現。
懷孕脈象與勞損脈象相似,但勞損脈象常伴隨弦澀,懷孕脈象則和順滑利,這是辨識邪氣與胃氣的關鍵。
啟蒙雲提到,即將生產的婦人脈象會脫離常態,脈象大小不均勻,或如雀啄屋漏般,腰痛腹痛眼睛模糊,但這不是病,而是即將生產。
何夢瑤提到,脈經提到,尺脈按之不絕,表示懷孕。婦人脈象脫離常態,且腹痛牽引腰背,表示即將生產。
董西園提到,對於有積氣、瘕氣的婦人,懷孕後多會出現腹痛,脈象急數,區分積瘕與胎胚非常困難。需要參考其過去的情況,再決定治療方式,以免誤診。對於虛損、陰虛的婦人,脈象也可能動數滑疾,經期停止,看似懷孕,但與懷孕仍有微小的差異。懷孕脈象在滑數中有和順之氣,虛損脈象則急促或細勁而弦,缺乏神韻,柔和的脈象不可能出現。
懷孕與勞損、妊娠的起居飲食、愛憎動靜不同,形色精神也各不相同。對於虛損的婦人懷孕,需要細緻區分,不能輕易忽視。
離經脈象,欲產婦人脈象離經,通常是沉細而滑。但實際上,生產時脈象並不一定沉細而滑。劉元賓、李晞範、張世賢等人引用《難經》,提到呼吸三下,脈象三次,經實踐驗證大多如此。但戴同甫認為,離經脈象是指脈象與平常不同,昨日小今日大,昨日浮今日沉等,而非劉李二氏所說。他認為診斷尺脈,若急促如切繩轉珠,即將生產。但實際上,懷孕婦人在生產前夕,脈象通常一息七八次,即將分娩時,脈象反而緩慢。薛立齋提到,即將生產時,婦人感覺腹部轉動,應正身仰臥,等待嬰兒轉身向下時疼痛。試捏產母手中指中節或本節,若跳動,即將生產。這是值得信賴的根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