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學輯要》~ 卷下 (2)
卷下 (2)
1. 彈石
王叔和曰。彈石者。辟辟急也。(張世賢曰。辟辟。逼迫貌。)
黎民壽曰。彈石之狀。堅而促。來遲去速。指下尋之。至搏而絕。喻如指彈石。此真腎脈也。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彈石般的脈象,是急促有力的。
黎民壽說,彈石這種脈象,堅硬而急促,來的時候慢,去的時候快,在手指下尋摸,會感到像是搏動然後突然消失,這就像是用手指彈石頭一樣,這是真正的腎脈。
2. 解索
王叔和曰。解索者。動數而隨散亂。無復次緒也。
黎民壽曰。或聚或散。如繩索之解。而無收約。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解索脉的特徵是脈搏跳動散亂,沒有规律。
黎民壽說,這種脈象有時聚集有時散開,就像繩索散開了一樣,沒有束縛。
3. 雀啄
王叔和曰。雀啄者。脈來甚數而疾。絕止復頓來。(又曰。長病七日死。)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如果脈搏像雀鳥啄食一樣,跳動得非常快而且急促,時而中斷然後又突然出現。又說,患有這種脈象的人,通常在病後第七天會去世。
黎民壽曰。若雀啄食之狀。蓋來三者。而去一也。脾元穀氣。已絕於內。腸胃虛乏無稟賦。而不能散於諸經。則諸經之氣。隨而亡竭矣。
白話文:
黎民壽說:好像鳥兒啄食的樣子。大概是由於三者到來,但又有一者離去。脾胃藏有的水谷之氣,已經在體內斷絕。腸胃虛弱空虛,沒有了稟賦,不能散佈到各經絡中。接著,各經絡的氣也就跟著衰竭了。
4. 屋漏
王叔和曰。屋漏者。其來既絕。而時時復起。而不相連屬也。(又曰。長病十日死。)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屋漏這種情況,脈象出現得非常微弱,時斷時有,並不連續。(又說,若是患了長達十天的病,病人會去世。)
吳仲廣曰。屋漏者。主胃經既絕。穀氣空虛。其脈來指下按之極慢。二息之間。或來一至。若屋漏之水。滴於地上。而四畔濺起之貌也。(診脈須知○案雀啄。屋漏。原出十五難。)
白話文:
吳仲廣說:脈搏像屋漏一樣,表示胃經氣血已經斷絕,體內營養物質匱乏。這種脈搏按起來很慢,兩次呼吸之間可能只跳一次。就像屋頂漏水一樣,水滴落在地上,四周濺起水花。
5. 蝦游
王叔和曰。蝦游者。苒苒而起。尋復退沒。不知所在。久乃復起。起輕遲。而沒去速者。是也。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像蝦游動一樣的脈象,是緩慢地出現,然後又很快地消失,過了一段時間才會再次出現,出現時輕而慢,消失時則快。
吳仲廣曰。其來指下。若蝦游於水面。泛泛不動。瞥然驚霎(察病指南。決脈精要。霎。作插。)而去。將手欲趁。沓然不見。須臾於指下又來。良久准前復去。又如蝦蟆入水之形。瞥然而上。倏然而去。此是神魂已去。行屍之候。立死也。
白話文:
吳仲廣說,脈象來的時候在手指下方,就像蝦子遊在水面,輕輕搖動,不會大力移動。突然驚嚇(按:決脈精要中「霎」字作「插」字)就消失了。剛要伸手抓住它,它又突然不見。過了一會兒,它又出現在手指下方。過很久,它照著前一次的情況又消失了。又像蝦蟆跳入水中的樣子,突然跳出來,又很快消失。這是神魂已經離開身體,像行屍走肉一樣的徵兆,很快就要死了。
6. 魚翔
(叔和脈賦。作魚躍)
王叔和曰。魚翔者。似魚不行。而但掉尾動頭。身搖而久住者。是也。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魚翔這種脈象,就像魚一樣,身體似乎不動,只是搖動尾巴和頭部,身體搖晃但久久不移動。
黎民壽曰。其脈浮於膚上。不進不退。指下尋之。其首定而未緩。搖時起時。下有類乎魚之遊於水。此陰極而亡陽。則不可期以日矣。故夜半占日中死。日中占夜半死也。
白話文:
黎民壽說:他的脈象浮在皮膚上,既不增強也不減弱。手指在下面探摸時,它的搏動又穩定又不緩慢。搖晃時有起有伏。下方有像魚在水中游動的感覺。這是陰氣極盛而陽氣消失的徵兆,不能以日間算他的壽命了。所以,夜半推測會在中午死亡。中午推測會在夜半死亡。
7. 釜沸
王叔和曰。三部脈。如釜中湯沸。朝得暮死。夜半得日中死。日中得夜半死。
白話文:
王叔和說,三個部位的脈象,如同鍋中沸騰的水一樣躁動,如果是早晨出現這種脈象,那麼到了晚上人就會死去;如果是在半夜出現,那麼會在中午時死去;如果是在中午出現,那麼會在半夜時死去。
黎民壽曰。釜沸之狀。如湯湧沸。指下尋之中央起。四畔傾流。有進有退。脈無息數。夫陰在內。陽為之守也。陽數極而亡陰。則氣無所守。故奔騰而沸湧。氣亡則形亡。此所以為必死也。
白話文:
黎民壽說,把手的脈象比喻成釜中沸騰的湯水,脈象就像湯水湧出一樣,在指腹下觸摸時,脈象從中央升起,四邊流散,有節律性地進退,但脈搏跳動過於頻繁。陰氣在體內,陽氣在外圍守護。陽氣旺盛到極點,陰氣就消亡了,氣也就沒了守護,所以才會奔騰沸湧。氣亡了,形體也就亡了。這就是為什麼會導致死亡。
右七死脈。原於察病指南。略舉數說。黎氏精要。更增偃刀。轉豆。麻促二脈為十怪脈。吳氏脈語。採素問大奇論。浮合。火薪。散葉。省客。交漆。橫格。弦縷。委上。懸壅。如丸。如春。如喘。霹靂。及難經關格覆溢。而揭二十四首。張氏診宗三昧。亦博稽經文。以評論之。
白話文:
古代醫書記載了「右七死脈」,即七種危急的脈象。除了這些,還有黎氏精要中提到的「偃刀」、「轉豆」、「麻促」等十種奇特脈象,以及吳氏脈語中根據《素問大奇論》所說的「浮合」、「火薪」、「散葉」、「省客」、「交漆」、「橫格」、「弦縷」、「委上」、「懸壅」、「如丸」、「如春」、「如喘」、「霹靂」等脈象。難經中也有「關格覆溢」等脈象。張氏診宗則根據經典文獻,對這些脈象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。
余謂決死生。王氏診百病死生訣。及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等篇。已審且悉矣。大抵醫家能診得恆脈。則諸怪異脈。皆可不須辨而知也。故茲不逐一匯次云。
白話文:
我認為生死是可以預測的。王氏的《診百病死生訣》和扁鵲的《診諸反逆死脈要訣》等文章,我都已仔細學習過。總的來說,中醫如果能診斷出正常脈象,那麼各種異常脈象就不用一一辨別也能知道。所以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。
王中陽曰。鰕遊雀啄。代止之脈。故名死脈。須知痰氣關格者。時復有之。若非諳練敭歷。未免依經斷病。而貽笑大方也。蓋病勢消爍殆盡者。其氣不能相續。而如鰕游水動屋漏點滴。而無常至者死也。其或痰凝氣滯。關格不通。則其脈固有不動者。有三兩路亂動。時有時無者。
白話文:
王中陽曾經說過:「鰕遊雀啄」是大病後期脈象的一種,形容脈象忽斷忽續,像是蝦遊過水面、鳥兒啄食,故稱之為「死脈」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當痰氣阻滯時,也可能出現類似的脈象。如果不仔細診斷,很容易按照一般脈法來判斷病情,而失笑於懂行的人面前。
這是因為當病情嚴重消耗到接近痊癒時,氣息不能連接,脈象就會像蝦游水動、屋漏點滴一樣,沒有規律地出現,這是將死的徵兆。
如果痰液凝固,氣滯不通,脈象則會完全不動,或者有兩三股脈象雜亂無章地跳動,有時出現,有時消失。
或尺寸一有一無者。有關脈絕骨不見者。或時動而大小不常者。有平居之人。忽然而然者。有素稟痰病。而不時而然者。有僵仆暴中而然者。皆非死脈也。學者當細心參探。(泰定養生主論)
薛立齋曰。嘗治雀啄屋漏之類。若因藥餌克伐所致。急用參耆歸術姜附之劑。多有復生者。不可遂棄而不治也。
白話文:
有的人忽大忽小,一會兒有,一會兒沒有。有的人脈搏消失,骨頭也看不見了。有的人偶爾會動一下,但大小不一。有的人平時好好的,突然脈搏消失。有的人本來就有痰病,偶爾會出現這種情況。有的人因為中風或其他原因突然倒地脈搏消失。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死亡脈搏。醫者應該仔細觀察和辨別。
陳遠公曰。死亡之脈全在看脈之有神無神。有神者有胃氣也。無神者無胃氣也。故有胃氣。雖現死脈而可生。無胃氣。即現生脈而必死。又在臨症而消息之也。又曰。死亡之脈。現之於驟者易救。以藏府初絕。尚有根可接也。倘時日久。雖有人參。又何以生之於無何有之鄉哉。有無可如何者矣。
白話文:
陳遠公說:判斷一個人生死,最關鍵的是看脈象是否有神。脈象有神,表示體內有胃氣。脈象無神,表示體內沒有胃氣。因此,即使脈象顯示已經死亡,但如果還有胃氣,就能救活。即使脈象顯示還活著,但如果沒有胃氣,也一定會死亡。還要根據病人的情況,觀察脈象的變化。
又說:死亡的脈象,如果突然出現,比較容易救治。因為臟器才剛剛衰竭,還可以接上。如果拖延久了,即使使用人參,也不能讓死去的人在不存在的世界中復活。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是無法改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