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
《脈貫》~ 卷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7)

1. 脈賦

春得脾而莫療,冬得心而不治,夏得肺而難瘥,秋得肝亦何疑。(《訣》云:春中若得四季脈不治,多因病自除,是為微邪也,故病不治自愈。此言春得脾而莫療,反以微邪為可畏何也?蓋春中獨見脾脈,土乘木衰,土乘則生金來剋木故也。假令春中肝臟之脈弦而緩,弦是本脈尚存,雖土脾或乘之,此則為微邪,不足慮也。

若本脈全無,而獨見脾緩之脈,此為害也。上文所謂得妻不同一治,正此謂與。夏、秋、冬皆以此類推。若本經脈全無,便不可以微邪論,故皆言不可治也。)

此乃論四時休旺之理,明五行生剋之義。(此結上文之義。)

患者要知欲死,須詳脈之動止。彈石劈劈而又急,解索散散而無聚,雀啄頓來而又住,屋漏將絕而復起。(彈石之脈,若堅硬之物擊於石,劈劈然殊無息數,此肝元已絕,胃氣空虛故也。解索之脈,猶索之解散,在筋骨上數動散亂而不能復聚,無復次第,緣精枯血竭,心腎俱絕也。

雀啄之狀,來而急數,連連奏指,忽然頓絕而止,良久准前復來,如雀之啄食,謂來三而去一也。屋漏之狀,如屋之漏,滴不相連續,或來或去,良久一滴,於地而四畔濺起之貌,皆緣脾元已敗,胃氣乏絕,穀氣俱盡,故見此兩脈也。)

蝦游苒苒而進退難尋,魚躍澄澄而遲疑掉尾。(蝦游之脈,沉時忽一浮,若蝦之遊於水而苒苒然,不動少焉;瞥然驚撞,而去杳然,不見久之,倏而復來。魚躍又曰魚翔,浮時忽一沉,其本不動而末強搖,如魚之遊水,而身首貼然不動而尾獨悠揚,緩搖之狀,倏然沉沒也。皆緣元氣已絕,榮衛兩亡,五臟俱敗,不日而死矣。)

復有困重沉沉,聲音劣劣,寸關雖無,尺猶不絕,往來息均,踝中不歇。如此之流,何憂殞滅。(沉沉,神昏也。劣劣,氣少也。無,謂無脈也。不絕,謂猶有脈也。息均,息數調勻也。踝中不歇,謂太谿之脈動而不止也。流,類也。殞,歿也。)

《經》文具載樹無葉而有根,人困如斯垂死,乃當更治。(《難經》曰:人之有尺,猶樹之有根也。)

白話文:

春天如果摸到脾脈獨盛,反而不好治療;冬天摸到心脈獨盛,則無藥可救;夏天摸到肺脈獨盛,難以痊癒;秋天摸到肝脈獨盛,也是一樣令人擔憂。

(《訣》說:春天如果摸到四季脈象,反而不用治療,多半是因為病邪自己消退,這是因為病邪輕微的緣故,所以疾病不用治療自己會好。這裡說春天摸到脾脈獨盛反而不好治療,難道是把輕微病邪看得太可怕嗎?那是因為春天只見脾脈,是土氣太盛而木氣衰弱,土氣盛就會生出金氣來剋木。假設春天摸到肝臟的脈象是弦而帶緩,弦脈是肝臟的本脈還存在,即使脾土有侵犯,這也只是輕微的病邪,不用太擔心。

但如果肝臟的本脈完全消失,只剩下脾臟緩慢的脈象,這就很危險了。前面說的“得妻不同一治”,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夏天、秋天、冬天也可以依此類推。如果本經脈完全消失,就不能當作輕微病邪來看待,所以都說無法治療。)

這是在闡述四時休旺的道理,說明五行生剋的意義。(這是總結前面的意思。)

病人要知道自己將要死亡,必須詳細辨別脈搏的動靜。像彈石頭一樣急速又堅硬,像解開的繩索一樣散亂而無聚合,像麻雀啄食一樣一下一下地來又停住,像屋漏一樣時斷時續。(像彈石頭一樣的脈象,像堅硬的東西敲擊石頭一樣,快而沒有規律,這是肝的元氣耗盡,胃氣也空虛的表現。像解開的繩索一樣的脈象,像繩索解開散亂,在筋骨上亂動而不能聚攏,沒有秩序,這是因為精血枯竭,心腎功能都衰竭了。

像麻雀啄食一樣的脈象,來勢急促,連續跳動,忽然停止,過一會兒又像之前一樣來,像麻雀啄食一樣,來三下停一下。像屋漏一樣的脈象,像屋頂漏水,滴滴不連續,時來時去,隔很久才滴一滴,滴在地上濺起水花,這是因為脾的元氣已經衰敗,胃氣衰竭,水穀精微都耗盡了,所以會出現這兩種脈象。)

像蝦子游泳一樣,時隱時現難以捉摸,像魚兒跳躍一樣,遲疑不定地擺動尾巴。(像蝦子游泳一樣的脈象,沉下去時忽然又浮上來,像蝦子在水中游泳一樣,慢慢地不動,忽然快速地撞一下,然後消失不見,過很久又忽然出現。像魚兒跳躍一樣的脈象,也叫魚翔,浮上來時忽然又沉下去,身體不動,只有尾巴用力搖擺,像魚在水中遊動,身體不動只有尾巴悠閒地擺動,然後忽然沉沒。這些都是因為元氣耗盡,榮衛二氣都衰敗,五臟功能都衰竭,不久就會死亡。)

還有一種情況是,脈搏沉重無力,聲音微弱,寸關部位摸不到脈,但尺部還有脈象,脈搏來去還算均勻,腳踝內側太谿穴的脈搏仍在跳動。像這樣的,不必擔心死亡。(沉沉,是指神志不清。劣劣,是指氣息微弱。無,是指摸不到脈。不絕,是指還有脈象。息均,是指呼吸均勻。踝中不歇,是指太谿穴的脈搏仍在跳動。流,是指這類情況。殞,是指死亡。)

《黃帝內經》中記載,樹木沒有葉子但還有根,人如果衰弱到這種程度,就接近死亡,需要積極治療。(《難經》說:人的尺脈就像樹木的根一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