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肺臟脈法
肺脈浮澀而短。肺合皮毛,肺循皮毛而行。持肺脈之法,下指如三菽重,輕輕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;稍稍加力,脈道不利為澀;不及本位為短。此肺脈之平也,亦曰毛。肺部不見毛而見洪大,此心火刑之也,是謂賊邪;見弦急,此肝木侮之也,是為微邪;見沉細,此腎水乘之也,是為實邪;見緩大,此脾土救之也,是為虛邪。
白話文:
肺脈
浮澀而短
肺部脈象浮於表面,按壓時阻滯感較強且時間較短。肺在五行屬金,與體表的皮膚和汗毛相通。把脈時,手指輕輕按壓到皮膚和汗毛所在的地方,感受到脈象就是浮脈。稍微用力按壓,脈象不順暢就是澀脈。脈象沒有到達正常的位置就是短脈。
脈象正常的情況
肺脈浮澀而短,這是正常的情形,也稱為「毛脈」。
脈象異常的情況
脈洪大 :肺部沒有出現汗毛,但脈象卻很強勁,這是心火旺盛的表現,稱為「賊邪」。 脈弦急 :脈象緊實,這是肝木過盛侵犯肺部的表現,稱為「微邪」。 脈沉細 :脈象細弱,深藏不現,這是腎水過盛壓制肺部的表現,稱為「實邪」。 脈緩大 :脈象緩慢而強勁,這是脾土旺盛幫助肺部的表現,稱為「虛邪」。
秋,肺司令西方金也,萬物之所以收成也。其氣來輕虛以浮,來急去散,故曰浮。反此者病: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,如循雞羽,此為太過,病在外;氣來毛而微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,慍慍然不舒;不及則令人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喘而咯血,肺中有聲。
秋以胃氣為本,秋胃微毛曰平,毛多胃少曰病,但毛無胃曰死,毛而有弦曰春病,弦甚曰今病。
白話文:
秋天,肺臟主事,對應西方金元素。萬物在秋天收穫成熟。肺的氣息輕盈而浮散,來得快去得也快,所以稱之為「浮」。
與此相反的情況就是生病了:吸氣時皮膚上的汗毛立起,但中間部位堅實而兩側虛浮,就像撫摸雞毛的感覺,這是「肺氣太過」,病在體外;吸氣時汗毛微現,這是「肺氣不足」,病在體內。
肺氣太過會讓人出現逆氣咳嗽、背部疼痛,感覺煩悶不暢;肺氣不足會讓人出現喘氣、呼吸急促、咳嗽,嚴重的還會咳血,肺部發出聲音。
平肺脈來,厭厭聶聶,如循榆莢。病肺脈來,不上不下,如循雞羽;死肺脈來,如物之浮,如微風吹毛;真肺脈來,大而虛,如以毛羽中人膚,色赤白不澤,毛折乃死;肺至懸絕,十二日死。
白話文:
平肺之脈
脈搏緩慢而弱,像撫摸榆樹莢。
病肺之脈
脈搏不緩不急,像撫摸雞毛。
死肺之脈
脈搏極其微弱,像浮在水面上的東西,或像微風吹動的絨毛。
真肺之脈
脈搏寬大而空虛,像用羽毛輕輕觸摸人的皮膚,脈色偏淡,脈搏如有斷折則表示死亡。
肺氣完全絕止
十二天後死亡。
(經曰:如風吹毛曰肺死。又曰:真肺脈至,如以毛羽中人膚。皆狀其散亂無緒。但毛而無胃氣,又曰:肺絕,三日死。又曰:丙日篤,丁日死,死於巳午時。
凡浮而澀短者,皆肺也。肺脈搏堅而長,當病唾血;軟而散,病灌汗,至今不復散發。)
白話文:
《醫經》上說:如果像風吹毛髮一樣(脈象),就是肺的功能衰竭了。另外,如果真肺的脈象來了,就像用毛羽拂過人的皮膚一樣,這都是形容肺氣散亂而雜亂無章的表現。但是如果只有脈象像毛羽一樣,而沒有胃氣的充實,還有,《醫經》上說:肺絕(肺氣耗盡),三天後會死亡。另外,丙日(天干的第三位)病情發作,丁日(天干的第四位)就會死亡,死在巳時(上午9點到11點)或午時(中午11點到1點)。
2. 心臟脈法
心脈浮大而散。心合血脈,脈循血脈而行。持心脈之法,下指如六菽重,略略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;略加力,脈道粗大為軟,闊為散,此心脈之平也,有力為洪,亦曰鉤。心部不見鉤而見沉細,此腎水刑之也,是為賊邪;見毛澀,此肺金侮之也,是為微邪;見緩大,此脾土乘之也,是為實邪;見弦急,此肝木救之也,是為虛邪。
白話文:
心脈浮於皮膚表面,非常擴張明顯且鬆散。心臟與脈絡相連,脈象流循於血管之中。把手指按在心脈上,如果力量像六粒豆子重,輕輕按壓就能感受到脈搏,這就是浮脈;稍稍用力,脈搏感覺粗大,就是軟脈;脈搏寬廣鬆散,這就是散脈。這是心脈正常平穩的表現,有力稱為「洪脈」,也稱為「鉤脈」。
如果心部沒有「鉤脈」而出現沉細的脈象,這是腎水過度控制所致,是為「賊邪」;出現粗糙不順的脈象,這是肺金過度影響所致,是為「微邪」;出現軟緩而大的脈象,這是脾土過度負荷所致,是為「實邪」;出現弦緊的脈象,這是肝木過度救援所致,是為「虛邪」。
夏,心司令南方火也,萬物之所以盛長也。其氣來盛去衰,故曰鉤。反此者病:氣來盛去亦盛,此為太過,病在外也;氣來不盛去反盛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,為浸淫;不及則令人煩心,上見咳唾,下為氣泄。夏以胃氣為本,夏胃微鉤曰平,鉤多胃少曰病,但鉤無胃曰死,鉤而有石曰冬病,石甚曰今病。
白話文:
夏天,心臟支配南方的火氣,是萬物生長旺盛的緣故。它的氣勢來時旺盛,去時衰落,所以說成「鉤」。如果相反:氣來時旺盛,去時也旺盛,這是過度,疾病在外;氣來時不旺,去時反而旺,這是不足,疾病在內。過度會讓人身體發熱,皮膚疼痛,稱為浸淫;不足會讓人煩躁,有咳嗽或痰液,便溏或腹瀉。夏天以胃氣為根本,夏天胃氣稍有起伏是正常的,起伏過大是疾病,只有起伏沒有胃氣會致命,起伏中有寒氣是冬天的疾病,寒氣嚴重是現在的疾病。
平心脈來,累累如連珠,如循琅玕。病心脈來,喘喘連屬,其中微曲;死心脈來,前曲後倨,如操帶鉤;真心脈來,至堅而持,如循薏苡子累累然,色赤黑不澤,毛折乃死。心至懸絕,九日死。
白話文:
正常心脈跳動:
平穩而連續,猶如串在一起的珍珠,敲擊時感覺像滑過竹管。
病人心脈跳動:
急促而連續,其中略有彎曲。
死人心脈跳動:
前半段彎曲,後半段僵硬,就像拉動一條魚鉤。
真心脈跳動:
極其堅硬而有力,猶如敲擊薏苡子,連續而密集。脈色暗紅無光,脈搏停止跳動後死亡。
心脈完全停止:
九天後死亡。
(經曰:脈來前曲後倨,如操帶鉤,曰心死。前曲者,謂輕取則堅強而不柔;後倨者,謂重取則牢實而不動,如持革帶之鉤,全失沖和之氣。但鉤無胃,故曰心死。又曰:如循薏苡子累累然,狀其短實堅強,真臟脈也。又曰:心絕一日死。又曰:壬日篤,癸日死,死於亥子時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上說:脈象出現開始彎曲,後面卻僵硬,就像握著一條皮帶鉤,這是「心死」的徵兆。開始彎曲指的是輕輕觸摸時脈搏堅硬不柔軟;後面僵硬指的是用力按壓時脈搏牢固不動,類似於握著皮帶鉤一樣,完全失去了和諧的氣息。但是皮帶鉤沒有胃,所以稱之為「心死」。
《內經》又說:脈象像是摸到薏苡仁一樣,一顆顆排列,呈現出短、實、堅強的狀態,這是真臟之脈。
《內經》還說:人心脈停止一天則會死亡。
《內經》還說:壬日病情加重,癸日會死亡,而死亡時間在亥子和時。
凡洪大而浮,皆鉤,皆心也。心脈搏堅而長,當病舌卷不能言;軟而散,消環而已;心脈急,病名心疝,少腹當有形也。)
白話文:
凡是脈象強盛而浮動的,都是心臟病。心臟脈搏堅硬有力且持續時間長,患者會出現舌頭捲縮,無法說話的症狀;脈搏若柔軟而渙散,僅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;心臟脈搏快速,稱為心疝,小腹部位會出現腫脹。
3. 脾臟脈法
脾脈緩而大。脾合肌肉,脈循肌肉而行。持脈之法,下指如九菽重,略重按至肌肉,如微風輕颭柳梢為緩;次稍加力,脈道敦重為大。此脾脈之平也,亦曰軟而弱。脾脈不見軟弱,而見弦急,此肝木刑之也,是為賊邪;見沉細,此腎水侮之也,是為微邪;見毛澀,此肺金乘之也,是為實邪;見洪大,此心火救之也,是為虛邪。
白話文:
脾脈跳動緩慢而有力。脾臟與肌肉相關,脈絡沿著肌肉運行。測量脾脈的方法是:手指下按的力道約為九顆豆子的重量,輕輕按壓到肌肉,如果脈搏像微風輕輕拂過柳梢,那麼就是緩脈;若再稍加用力,脈搏穩重有力,便是大脈。這是脾脈的正常節律,也可以說是柔軟而微弱。如果脾脈不像正常的那樣柔軟微弱,而是顯得緊繃而急促,這是因為肝木過度克伐所致,屬於賊邪;如果脾脈顯得深沉細微,這是因為腎水過度凌犯所致,屬於微邪;如果脾脈顯得粗糙、澀滯,這是因為肺金過度侵蝕所致,屬於實邪;如果脾脈顯得洪大有力,這是因為心火過度補益所致,屬於虛邪。
脾為孤臟,以灌四旁,盛於長夏。其脈來如水之流,此為太過,病在外;如鳥之喙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;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,名曰重強。長夏以胃氣為本,胃而微軟弱曰平,弱多胃少曰病,但代無胃曰死,弱而有石曰冬病,弱甚今病。
白話文:
脾臟像一個孤獨的器官,它的功能是輸布營養物質到身體各處。脾臟在夏季旺盛。它的脈象如果像水流一樣緩慢,說明脾氣太過,病在外;如果像鳥喙一樣急促,說明脾氣不足,病在內。脾氣太過會導致四肢不能抬起;脾氣不足會導致九竅不通,稱為重強病。夏季以胃氣為根本,胃氣如果稍弱,身體是正常的;胃氣過弱而脾氣較強,則會生病;沒有胃氣,則會死亡;胃氣弱但有結石,則會在冬季發病;胃氣極弱,則會立即發病。
平脾脈來,和柔相離,如雞踐地;病脾脈來,實而盈數,如雞舉足;死脾脈來,銳堅如鳥之喙,如鳥之距,如屋之漏,如水之流,如杯之覆;真脾脈來,弱而乍疏乍數,色黃青不澤,毛折乃死。脾至懸絕,四日死。
白話文:
健康脾臟的脈象:
平穩柔和,像雞踩在地上的感覺。
生病脾臟的脈象:
堅實有力,像雞抬腳的感覺。
將死脾臟的脈象:
脈搏尖銳有力,像鳥嘴、鳥刺、漏水的屋子、流動的水、倒扣的杯子。
真正虛弱脾臟的脈象:
脈搏微弱,忽疏忽密,顏色黃中帶青,不亮澤。如果毛髮折斷,則表示快死了。
脾臟功能完全喪失後,四天內會死亡。
(舊訣曰:雀喙連來,四五喙歇歇而再至。如鳥之喙,狀其硬也。屋漏少刻一點落,良久一至,有如屋漏狀,其不能相接,若水流去而不返。若杯覆止而不揚,皆脾絕也。經曰:脾絕四日死。又曰:甲日篤,乙日死,死於寅卯時。
白話文:
古代醫書記載:
- **雀喙連來:**脈象像鳥喙一樣,硬而密集,三五次出現才停止,又再出現。
- **屋漏少刻一點落:**脈象像屋漏一樣,一滴一滴緩慢地落下,過很久纔出現下一次,就像水流落去而不回返。
- **若杯覆止而不揚:**脈象像蓋子蓋住杯子一樣,不流動也不跳動。
這些脈象都代表脾氣衰竭。
《內經》說:脾氣衰竭四天後會死亡。還有說法:甲日(十天干的第六天)發病嚴重,乙日(十天干的第七天)會死亡,死亡時間在寅時(凌晨3-5點)或卯時(凌晨5-7點)。
凡軟緩,皆脾也。脾脈搏堅而長,色黃,病少氣;軟而散,色不澤,病足胻腫,若水狀也。胃脈搏堅而長,色赤,病折髀;軟而散,病食痹,實則脹,虛則泄。)
白話文:
所有脈象軟而緩慢的,都屬於脾臟。脾脈搏動堅硬而綿長,顏色發黃,會有氣虛的病症;脾脈搏動軟散,顏色不鮮明,會有雙腳浮腫、水腫的病症。胃脈搏動堅硬而綿長,顏色發紅,會有下肢疼痛的病症;胃脈搏動軟散,會有消化不良的病症,如果胃氣實則會脹氣,胃氣虛則會腹瀉。
4. 肝臟脈法
肝脈弦而長。肝合筋,脈循筋脈而行。持肝脈之法,下指如十二菽之重,重按至筋,而脈如切繩曰弦,迢迢端直而長,此肝脈之平也。肝部不見弦,而見短澀,此肺金刑之也,是為賊邪;見緩大,此脾土侮之也,是為微邪;見洪大,此心火乘之也,是為實邪;見沉細,此腎水救之也,是為虛邪。
白話文:
肝脈強勁而且細長。肝臟與筋腱相連,脈絡沿著筋膜而行。按壓肝脈的方法是: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,力度如十二顆豆子那麼重,按下去到筋膜處,脈象像切斷的繩子一樣,又細又長,這就是肝脈正常的狀態。如果肝脈不細長,而是短促而粗澀,說明肺金剋制肝臟,這是邪氣侵犯;如果脈象寬緩而脹大,說明脾土侵犯肝臟,這是輕微的邪氣;如果脈象洪大,說明心火剋制肝臟,這是實邪;如果脈象細弱而沉,說明腎水滋養肝臟,這是虛邪。
春,肝司令東方木也,萬物之所以始生也。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,端直以長,故曰弦。反此者病:氣來實而強,此為太過,病在外;氣來不實而微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善怒,忽忽眩冒而癲疾;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,下則兩脅胠滿。春以胃氣為本,胃而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病,但弦無胃曰死,弦而毛曰秋病,毛甚曰今病。
白話文:
春天,肝臟主導東方屬木,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。肝氣柔弱輕虛、運行順暢,猶如弦線般端直細長。反之,肝氣過於強盛,稱為「太過」,症狀表現於身體外在;肝氣虛弱,稱為「不及」,症狀表現於身體內部。
「太過」容易導致情緒暴躁、頭暈目眩、癲癇等;「不及」則會胸痛連背痛,兩側肋骨下脹滿。春季以胃氣為根本,胃氣微弱且似弦線般彈力,屬於正常。胃氣多而肝氣少則為病,只有弦氣而無胃氣則危及生命。春季出現肝氣彈力過強且有毛髮脫落的現象,是秋季疾病的徵兆;毛髮脫落嚴重,則是當前疾病的徵兆。
平肝脈來,軟弱迢迢,如揭長竿末梢;病肝脈來,盈實而滑,如循長竿;死肝脈來,勁急如新張弓弦;真肝脈至,中外急,如循刀刃責責然,如按琴瑟,色青白不澤,毛折乃死。肝至懸絕,十八日死。
白話文:
健康的肝臟脈象:
脈搏柔軟綿長,如同輕提長竿的末梢。
有病的肝臟脈象:
脈搏飽滿滑利,如同沿著長竿摸索。
垂死的肝臟脈象:
脈搏勁急有力,如同新張弓弦。
真正強健的肝臟脈象:
脈搏從內到外急速跳動,如同沿著刀刃探查,或者彈撥古琴。面色青白無光,毛髮枯折表示肝臟已衰竭。
肝臟衰竭:
脈搏完全消失,十八天後死亡。
(經曰:真肝脈至,急如循刀刃。又曰:脈來急益勁,如新張弓弦,曰肝死。又曰:肝絕,八日死。又曰:庚日篤,辛日死,死於申酉時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真的肝脈出現時,脈搏跳動急促,好像在刀刃上走動一樣。又說:脈搏來得很急而且有力,就像新張弓弦一樣,表示肝臟衰竭。又說:肝臟衰竭,八天後就會死亡。又說:肝臟疾病在庚日加重,辛日死亡,死亡的時間在申時或酉時。
凡弦皆肝也。肝脈搏堅而長,色不青,當病墜若搏,因血在脅下,令人喘逆;其軟而散,色澤,當病溢飲、溢飲者,渴暴多飲,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。)
白話文:
所有脈象表現為「弦」的,都與肝臟有關。
- 肝脈搏動有力而綿長,顏色不青: 預示將出現「墜若搏」的脈象,原因是血滯於脅肋下,使人喘息氣逆。
- 肝脈搏動柔軟而鬆散,顏色淺淡: 預示將出現「溢飲」的病症,溢飲是指體內產生過多液體,導致口渴、大量飲水,這些液體容易滲透到肌肉、皮膚、腸胃等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