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脈象論
滑脈者,滑而不滯,如珠走盤也。
緊脈者,緊急有力,左右彈手,切繩者喻其緊,亦喻左右彈也。
促脈者,數而時有一止,如疾行而蹶也。
動脈者,形如豆粒,厥厥動搖,兩頭俱俯,中間高起,故短如豆粒。舊云上下無頭尾,則上不至寸為陽絕,下不至尺為陰絕,是死絕之脈,非動脈也。仲景云:陽動則汗出,陰動則發熱。由是則寸尺皆有動脈,謂獨見於關者誤矣。)
別有三脈,短長與弦。不及本位,短脈可原;過於本位,長脈綿綿;長而端直,狀類弓弦。
(此短、長與弦三脈,非浮沉遲數可括,故別立於此。短者,短縮之象;長者,相引之象;弦者,勁而端直之象。按戴同文曰:關不診短。若短脈見於關上,是上不通寸為陽絕,下不通尺為陰絕矣。)
白話文:
滑脈的特徵是流利圓滑而不停滯,感覺就像珠子在盤子上滾動一樣。
緊脈的特徵是急促而有力,左右兩邊的脈動都會彈手,就像按壓繩子一樣感覺緊繃,也形容它左右彈動的感覺。
促脈的特徵是脈搏跳動快速,但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,就像快速行走時突然跌倒一樣。
動脈的特徵是形狀像豆粒,跳動時會晃動,兩頭低下,中間高起,所以短得像豆粒一樣。以前有人說動脈上下都沒有頭尾,這樣說的話,如果上不到寸部就代表陽氣斷絕,下不到尺部就代表陰氣斷絕,那是死脈,並不是動脈。張仲景說:陽氣動就會出汗,陰氣動就會發熱。由此可知,寸部和尺部都有動脈,說動脈只在關部出現是錯誤的。
另外還有三種特殊的脈象,分別是短脈、長脈和弦脈。短脈是脈搏位置不到它原本應在的地方;長脈是脈搏位置超過它原本應在的地方;而弦脈則脈形長而筆直,像弓弦一樣。
(這短脈、長脈和弦脈三種脈象,不能用浮、沉、遲、數這些基本脈象來概括,所以特別列出來說明。短脈是脈象呈現短縮的樣子;長脈是脈象呈現延伸的樣子;弦脈是脈象呈現強勁而筆直的樣子。按戴同文所說,關部不診斷短脈。如果短脈出現在關部,就表示上面不通到寸部,屬於陽氣斷絕,下面不通到尺部,屬於陰氣斷絕了。)
2. 脈有相反宜參論
浮沉者,脈之升降也;遲數者,脈之急慢也;滑澀者,脈之通滯也;虛實者,脈之剛柔也;長短者,脈之盈縮也;洪微者,脈之盛衰也;緊緩者,脈之張弛也;牢革者,脈之內外也;動伏者,脈之出處也;促結者,脈之陰陽也;濡微者,脈之窮於進退者也;芤弦者,脈之見於盛衰者也。
《經》曰:前大後小,前小後大;來疾去徐,來徐去疾;去不盛來反盛,去盛來不盛;乍大乍小;乍長乍短;乍數乍疏。是又二脈之偶見者也。
白話文:
[脈有相反宜參論]
浮脈和沉脈,代表脈搏的上下移動;遲脈和數脈,表示脈搏的快慢;滑脈和澀脈,顯示脈搏的流暢與阻滯;虛脈和實脈,反映脈搏的強弱;長脈和短脈,象徵脈搏的充盈與收縮;洪脈和微脈,說明脈搏的旺盛與衰弱;緊脈和緩脈,表示脈搏的緊繃與鬆弛;牢脈和革脈,指出脈搏的內在與表象;動脈和伏脈,顯示脈搏的出現與隱藏;促脈和結脈,反映脈搏的陰陽調和;濡脈和微脈,表示脈搏在進退之間的極限;芤脈和絃脈,則呈現脈搏在旺盛與衰弱間的轉換。
《經》上記載:前部大後部小,或是前部小後部大;來得快去得慢,或來得慢去得快;去的時候不強烈而來的時候反而強烈,或去的時候強烈而來的時候不強烈;忽大忽小;忽長忽短;忽快忽慢。這些都是偶爾會同時出現的兩種脈象。
3. 脈賦
欲測病兮死生,須詳脈兮有靈。(脈理通乎神明,可推測疾病之死生。)左辨心肝之理,右察脾肺之情。(左手寸部胞絡與心脈,關部膽脈與肝脈;右手寸部胸中與肺脈,關部胃脈與脾脈也。)此為寸關所主,(已上四臟脈與腑脈主於兩手寸口關中。)腎即兩尺分並。(腎有兩枚,分居兩手尺部,左手尺部膀胱、小腸及腎脈:右手尺部大腸與腎脈。)
三部五臟易識,七診九候難明。(三部寸關尺是也,五臟心肝脾肺腎也,七診九候見於脈旨論中。)
晝夜循環,榮衛須有定數。(血為榮,氣為衛,榮行脈中,衛行脈外,循環無端,一日一夜周於身五十度,故為定數。)
男女長幼,大小各有殊形。(男脈寸強尺弱,女脈寸微尺盛;老人脈濡而緩,幼人脈數而急;肥壯者細實,羸瘦者長大。是各有異形,皆得其正候,故為之平脈,反此者為病脈。)
復有節氣不同,須知春夏秋冬。(五日為候,三候為氣,三氣為一節;一歲三百六十日,共有七十二候,二十四氣,八節之令。與夫春夏秋冬四時之更端,各有所生之不同也。)
建寅卯月兮木旺,肝脈弦長以相從。(正月寅,二月卯,足厥陰肝木之旺,木當春而發,故其脈來宜弦長。)
當其巳午,心火而洪。(四月巳,五月午,手少陰心火之旺,火性上炎,故其脈來當洪大而散。)
脾屬四季,遲緩為宗。(辰、戌、醜、未之月屬四季,足太陰脾土之旺,土性厚重,寄旺於四季,故其脈來應和緩。)
申酉是金為肺,微浮短澀宜逢。(七月申,八月酉,手太陰肺金之旺,金性輕浮,故其脈來短澀而微浮。)
月臨亥子,是乃腎家之旺;得其沉細,各為平脈之容。(十月亥,十一月子,足少陰腎水之旺,水性下流,故其脈來沉細而滑。)
既平脈之不衰,(已上五臟之脈,四時隨經所旺而不衰,故各得其平。)
反見鬼兮命危。(若心見沉細,肝見短澀,腎見遲緩,肺見洪大,脾見弦長,皆為鬼賊之相剋,故為死候。)
子扶母兮瘥速,(若心見緩,肝見洪,肺見沉之類,此子扶養於母,是相生之道,雖病易瘥。)
母抑子兮退遲。(腎病傳肝,肝病傳心之類,此母來抑子,病雖不死,然稽延難愈也。劉氏曰:即腎得短澀,肝得沉滑,心得弦長,為之虛邪者是也。)
得妻不同一治,生死仍須各推。(我克者為妻,假如心得肺脈,謂夫得妻脈也。然妻來乘夫,雖不為正克,生死各有推斷,解見下文。)
假令春得肺脈為鬼,得心脈乃是肝兒,腎為其母,脾則為妻。(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也,木土水火金相剋也。假如春屬木見肺金脈,為克我之鬼也,見心火脈是我生之子也,見腎水脈是我生之母也,見脾土脈是我乘之妻也。)
白話文:
想要了解疾病的生死,必須詳細診察脈象,它非常靈驗。(脈理與神明相通,可以推測疾病的生死。)左手診斷心臟和肝臟的情況,右手觀察脾臟和肺臟的狀況。(左手寸部對應心包絡和心脈,關部對應膽脈和肝脈;右手寸部對應胸中和肺脈,關部對應胃脈和脾脈。)這就是寸口和關部所主,(以上四臟的脈與腑脈主要在兩手寸口和關部。)腎臟則由兩手尺部來分辨。(腎臟有兩個,分別位於兩手尺部,左手尺部對應膀胱、小腸和腎脈;右手尺部對應大腸和腎脈。)
三部(寸關尺)和五臟(心肝脾肺腎)容易辨別,但七診(根據脈搏的形態、部位、力度等進行綜合分析)和九候(觀察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變化)就比較難以理解。(三部就是指寸關尺,五臟就是指心肝脾肺腎,七診和九候的詳細內容記載在《脈旨論》中。)
氣血在白天夜晚不停循環,營氣和衛氣的運行都有一定的規律。(血為營,氣為衛,營在脈管中運行,衛在脈管外運行,循環不止,一天一夜在全身運行五十周,所以有一定的規律。)
男人和女人,老人和小孩,體型的大小,脈象各有不同。(男人脈象寸部強而尺部弱,女人脈象寸部微弱而尺部盛;老年人脈象濡軟而緩慢,幼兒脈象快速而急促;肥胖強壯的人脈象細小而實,瘦弱的人脈象長大而明顯。這些都是各自不同的表現,但只要符合正常的脈象,就是平脈,反之就是病脈。)
此外,節氣不同,也要了解春夏秋冬的變化。(五天為一候,三候為一氣,三氣為一節;一年三百六十天,共有七十二候,二十四氣,八個節令。再加上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,各自有所生長的不同。)
寅月和卯月,木氣旺盛,肝脈表現為弦長有力。(正月寅,二月卯,是足厥陰肝木旺盛的時節,木在春天生長,所以肝脈的脈象應當表現為弦長。)
到了巳月和午月,心火旺盛,脈象則表現為洪大。(四月巳,五月午,是手少陰心火旺盛的時節,火性向上,所以心脈的脈象應當表現為洪大而擴散。)
脾臟歸屬於四季,脈象應以遲緩為常。(辰月、戌月、醜月、未月屬於四季,是足太陰脾土旺盛的時節,土性厚重,寄旺於四季,所以脾脈的脈象應當和緩。)
申月和酉月,五行屬金,為肺臟所主,脈象應當表現為微浮、短而澀。(七月申,八月酉,是手太陰肺金旺盛的時節,金性輕浮,所以肺脈的脈象應當表現為短澀而略微浮起。)
到了亥月和子月,是腎臟旺盛的時節;脈象應當表現為沉細,這才是正常的脈象。(十月亥,十一月子,是足少陰腎水旺盛的時節,水性向下流,所以腎脈的脈象應當沉細而滑。)
如果平脈沒有衰退,(以上五臟的脈,隨著四季和經絡的旺盛而沒有衰退,所以各自都表現為正常的脈象。)
反而出現反常的脈象,就表示病情危險。(如果心脈表現為沉細,肝脈表現為短澀,腎脈表現為遲緩,肺脈表現為洪大,脾脈表現為弦長,這些都是五行相剋的表現,所以是危險的脈象。)
子能扶助母親,病就好得快,(如果心脈出現和緩,肝脈出現洪大,肺脈出現沉細之類的脈象,這是子來扶助母親,是相生的道理,雖然生病也容易好轉。)
母親抑制孩子,病好得就慢。(腎臟的病傳到肝臟,肝臟的病傳到心臟之類,這是母親來抑制孩子,病雖然不會死,但會拖延難以治癒。劉氏說:就是腎臟出現短澀的脈象,肝臟出現沉滑的脈象,心臟出現弦長的脈象,這就是虛邪的表現。)
如果得到妻子脈象不同,病情的生死仍然要分別推斷。(我所克的為妻子,例如心脈出現肺脈,就是丈夫得到了妻子的脈象。然而妻子來欺負丈夫,雖然不是正克的關係,但生死仍然要根據情況推斷,詳細解釋在下文。)
假如春天出現肺脈,那就是鬼脈,出現心脈就是肝臟的孩子,腎臟是它的母親,脾臟就是它的妻子。(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,木土水火金相剋。假如春天五行屬木,出現肺金的脈象,就是被我所克的鬼脈,出現心火的脈象,就是我所生的孩子,出現腎水的脈象,就是我所生的母親,出現脾土的脈象,就是我所克的妻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