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一 (5)
卷一 (5)
1. 脈象論
浮脈法天,輕手可得,泛泛在上,如水漂木。有力洪大,來盛去悠;無力虛大,遲而且柔;虛極則散,渙漫不收;有邊無中,其名曰芤;浮小為濡,綿浮水面;濡甚則微,不任尋按;更有革脈,芤弦合看。
(此以浮脈為綱,而取洪、虛、散、芤、濡、微、革七脈之兼乎浮者統匯於下也。浮脈法天,輕清在上,故輕手即見,與肉分相應,如木之漂於水面也。
洪脈者,如洪水之洪,有波濤洶湧之象,浮而有力,來盛去衰,即大脈也,即鉤脈也。
虛脈者,浮而無力,且大且遲也。
散脈者,亦浮而無力,但按之如無,比於虛脈則更甚矣,若楊花飄散之象。
芤脈者,芤草中空狀,如蔥管浮沉二候易見,故曰有邊,獨中候豁然難見,正如以指著蔥,浮取得上面之蔥皮,中取正在空處,沉按之又著下面之蔥皮也。無中者,非中候絕無,但比之浮沉則無力也,若泥為絕無是無胃氣矣。舊說以前後為兩邊,與芤蔥之義不和。
濡脈者,浮而小且軟也。
微者浮而極小極軟,比於濡脈則更甚矣。欲絕非絕,似有若無,八字可為微脈傳神。
革脈者,浮而且弦,且芤浮多沉少,外急內虛狀如皮革。仲景云: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,寒虛相搏,此名曰革。革脈,牢脈皆大而弦,革則浮取而得,牢則沉候而見也。舊以牢革為一脈者,非也。)
沉脈法地,如投水石。沉極為伏,推筋著骨;有力為牢,大而弦長;牢甚則實,愊愊而強;無力為弱,柔小如綿;細直而軟,如蛛絲然。
(此以沉脈提綱,而取伏、牢、實、弱、細五脈之兼乎沉者統匯於下也。沉脈法地,重濁在下,故重按乃得,與筋骨相應,如石之墜於水底也。
伏脈者,沉之極也,伏於下也。沉脈在筋骨之間,伏脈則推筋著骨,然後可見也。
牢脈者,沉而有力,且大且弦且長也。
實脈者,浮中沉三候皆有力,更甚於牢脈也。
弱脈者,沉而極細軟也。
細脈者,沉細而直且軟也。)
遲脈屬陰,一息三至。緩脈和勻,春柳相似;遲細為澀,往來極滯;結則來緩,止而復來;代亦來緩,止數不乖。
(此以遲脈提綱,而取緩、澀、結、代四脈之兼乎遲者統匯於下也。遲脈者,往來遲慢,為不及之象。
緩脈者,一息四至,往來和勻,春風微吹柳梢,此確喻也,即胃氣脈也。
澀脈者,遲滯不利,狀如輕刀刮竹,舊稱一止復來者,非也。
結脈者,遲而時有一止也。
代脈者,遲而中止,不能自還,且止有定數,如四時之有禪代,不愆其期也,故名曰代。)
數脈屬陽,一息六至。往來流利,滑脈可識;有力為緊,切繩極似;數時一止,其名為促;數如豆粒,動脈無惑。
(此以數脈提綱,而取滑、緊、促、動四脈之兼乎數者統匯於下也。數脈者,往來急數,為太過之象。
白話文:
[脈象理論]
浮脈象徵天空,輕輕一按即可感知,彷彿輕輕浮在表面,就像木頭漂浮在水上一樣。如果力量強大,顯現出壯闊宏大的特性,這種脈象稱為洪脈,其特點是來勢強勁而退勢緩慢;如果力量不足卻體積龐大,脈搏遲緩且柔和,這種脈象稱為虛脈;虛到極致就變為散脈,散漫不集中;如果只有脈邊而脈中空虛,這種脈象稱為芤脈;浮而細小的脈象稱為濡脈,像綿絮般輕飄於水面;濡脈更弱小,不易探查;另有一種革脈,需結合芤脈和絃脈的特性來判斷。
洪脈就像洪水,波瀾壯闊,浮在表面且充滿力量,來勢強而退勢漸弱,即是大脈或鉤脈。
虛脈浮在表面,但力量不足,且體積大而節奏緩慢。
散脈也是浮在表面,但力量不足,按壓時幾乎感覺不到,比起虛脈更加嚴重,就像楊樹花飄散一樣。
芤脈就像中空的芤草,像蔥管一樣,浮沉之間容易察覺,因此稱為有邊,但當中卻是空的,按下去只會碰到表面和底部,中間是空的。
濡脈浮而細小且柔軟。
微脈非常細小柔弱,比濡脈更弱,似乎有又似乎無,可用「八字」來形容微脈的特性。
革脈浮而弦,且芤,表面緊張,內部虛弱,就像皮革一樣。張仲景說:弦脈代表寒,芤脈代表虛,寒虛相結合,就是革脈。革脈和牢脈都大而弦,不同的是革脈在表面就能感受到,牢脈則需深入按壓才能察覺。過去認為牢脈和革脈是同一脈象,這是錯誤的。
沉脈象徵大地,就像石頭投入水中。沉到極致稱為伏脈,需推開肌肉觸及骨頭才能感知;力量強大的沉脈稱為牢脈,大而弦且長;牢脈更甚則為實脈,堅韌而強烈;力量不足的沉脈稱為弱脈,柔細如綿;細直而柔軟的脈象,就像蜘蛛絲一樣。
遲脈屬於陰性,呼吸三次才跳動一次。緩脈平穩均勻,就像春天的柳樹;遲而細小的脈象稱為澀脈,跳動非常遲緩;結脈跳動緩慢,偶爾會停頓再恢復;代脈同樣跳動緩慢,但停頓後會按照一定的節奏恢復。
數脈屬於陽性,呼吸一次跳動六次。流暢順利的脈象稱為滑脈;力量強大的脈象稱為緊脈,像繩子一樣緊繃;數脈中偶爾出現停頓,這種脈象稱為促脈;脈搏如豆粒般跳動,這種脈象稱為動脈。
另外還有三種脈象,分別是短脈、長脈和絃脈。短脈無法達到原本的位置;長脈超出原本的位置,綿延不斷;長而端正的脈象,就像拉滿的弓弦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