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六 (15)
卷六 (15)
1. 芤脈(陽中陰)
〔經論〕芤脈浮大而軟,按之中央空,兩邊實(《脈經》),中空外實如慈蔥。
〔發明〕芤,慈蔥之名也。《素問》無芤名,崔紫虛云:芤脈何似?絕類慈蔥,指下成窟,有邊無中。
〔辨誤〕芤脈浮沉二候易見,故曰有邊;中候豁然難見,故曰中空。非中候絕無,若泥為絕無,是無胃氣矣。舊說以為旁實,與芤蔥之義不合。
《脈訣》云:兩頭有中間無,是脈斷絕矣。又言主淋瀝,風入小腸之病,與失血之候相反,誤世不小。
〔體象〕芤形浮大軟如蔥,舉按易得中央空,火犯陽經血上溢,熱傷陰絡下流紅。
〔相類主病〕中空無力乃為芤,浮大而遲虛脈呼,芤更帶弦名曰革,芤為亡血革虛寒。
〔分部〕寸芤失血病心忪,關芤嘔血腸胃癰,尺部見之多下血,脫肛紅利漏崩中。
〔貫釋〕芤為失血之候,血脫則氣有餘,血不足則不能統氣於脈,故來虛大中空,若芤之狀也。左寸芤,主心血妄行,為吐為衄;關芤,主脅間血氣痛,肝虛不能藏血,亦為吐血目暗;尺芤,小便血,女人月事為病。右寸芤,肺家失血,為衄為嘔;關芤,腸癰下膿血,及嘔血不食;尺芤,大便血。
〔先哲格言〕戴同父云:營行脈中,脈以血為形。芤脈中空,脫血之象也。
吳鶴皋云:陰去陽存之脈也,主上下出血,遺精,盜汗,各隨所在而論之。
李士材云:衛行脈外,榮行脈中。凡失血之病,脈必中空,故芤主失血。然則芤乃失血虛家之空脈,非畜血積聚之實脈也。諸家以積瘀為診誤矣。
王叔和云:三部脈芤,長病得之生,卒病得之死。愚按:暴失血者,脈必多芤,而謂卒病得之死,可乎?
白話文:
【芤脈(陽中陰)】
【經論】芤脈的特徵是浮大而軟弱,用手指輕壓會感到脈搏中心是空的,但兩側卻感覺到脈跳(出自《脈經》)。它就像一根空心的蔥,中間空虛而外圍實在。
【發明】“芤”這個詞,源於空心蔥的名字。在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中並未提到“芤脈”一詞,崔紫虛曾解釋:芤脈的特徵非常類似空心蔥,當你用手指輕壓時,會感覺到像個窩洞,有邊界但中間是空的。
【辨誤】芤脈的浮動和深沉兩種特徵很容易被感知,所以我們說它有邊界;但其脈搏中間部分的變化卻很難被察覺,因此我們稱之為“中空”。這並不是說脈搏中間部分完全消失,如果固執地認為它是完全消失,那就等於否定了脈搏中的胃氣存在。過去有人認為芤脈的兩側脈跳是實在的,這種說法與空心蔥的比喻不符。
《脈訣》認為:芤脈的兩端有脈跳,中間卻沒有,這表示脈搏已經斷絕。又說芤脈主導的是尿頻、風邪入侵小腸等病症,這些都與失血的症狀相悖,這樣的觀點誤導了世人。
【體象】芤脈的形態浮大且軟弱,如同空心蔥一般,輕輕一按就能感受到中間的空洞。當火氣侵犯到陽經,血液就可能向上逆流,當熱氣損傷到陰絡,血液就可能向下流出。
【相類主病】芤脈的中間部分無力且空虛,浮大而緩慢,我們稱之為虛脈。芤脈如果還帶有弦脈的特徵,我們稱之為革脈。芤脈通常與失血有關,革脈則與虛寒相關。
【分部】寸部出現芤脈,通常表示有失血的情況,可能伴隨心悸。關部出現芤脈,可能表示腸胃炎或腸胃出血。尺部出現芤脈,通常表示下消化道出血,如脫肛、痔瘡出血或月經失調。
【貫釋】芤脈通常與失血相關,失血後,氣體可能過剩,血液不足無法有效控制氣體在脈搏中的流動,導致脈搏虛大中空,就像芤的狀態。左寸芤脈通常表示心血異常,可能是吐血或鼻血;關芤脈表示脅間血氣疼痛,肝臟虛弱無法儲存血液,也可能出現吐血和視力減退;尺芤脈表示小便出血,女性月經問題。右寸芤脈表示肺部失血,可能是鼻血或嘔血;關芤脈表示腸炎或下膿血,以及嘔血和食慾不振;尺芤脈表示大便出血。
【先哲格言】戴同父說:營養物質在脈絡中流動,脈絡的形狀取決於血液。芤脈中間空虛,這是失血的象徵。
吳鶴皋說:這是陰氣流失,陽氣留存的脈象,主要與上下出血、遺精、盜汗相關,具體疾病需根據脈搏的位置來判斷。
李士材說:衛氣在外脈,營氣在內脈。所有失血的疾病,脈搏必然中間空虛,因此芤脈主導失血。然而,芤脈是失血虛弱者的空脈,而非血瘀積聚的實脈。過去的醫學家將血瘀誤診為芤脈,這是錯誤的。
王叔和說:如果三個部位的脈搏都呈現芤脈,長期疾病患者獲得此脈象可能代表康復,急病患者獲得此脈象可能代表死亡。然而,對於突然大量失血的患者,脈搏很可能呈現芤脈,因此認為急病患者獲得芤脈就代表死亡,這合理嗎?
2. 弦脈(陽中陰)
〔經論〕弦脈端直以長(《素問》),如張弓弦(《脈經》),按之不移,綽綽如按琴瑟弦(巢氏),狀若箏弦(《脈訣》),從中直過,挺然指下(《刊誤》)。
〔發明〕弦之為義,如琴絃之挺直,而略帶長也。弦脈與長脈皆主春令,但弦為初春之象,陽中之陰,天氣猶寒,故如琴絃之端直而挺然,稍帶一分之緊急也。長為暮春之象,純屬於陽,絕無寒意,故如木干之迢直以長,純是發生氣象也。
弦為陽中伏陰,氣血收斂,故脈來端直似弦,而司令在春,是肝經之脈也。若脈來輕虛以滑者,平;實滑如循長竿者,病;勁急如新張弓弦者,死。池氏曰:弦緊而數勁為太過,張緊而細為不及。太過則令人善怒,忽忽眩冒而癲疾;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,下則兩脅胠滿。
〔辨誤〕《脈訣》云:時時帶數曰弦。又云:脈緊狀牽繩,則是緊脈,非弦脈矣。而方谷又謂:弦即數也,數即弦也。有弦之處,而無數之句,皆非弦脈,不合經旨,今並正之。
〔體象〕弦脈迢迢端直長,肝經木旺土應傷,怒氣滿胸常欲叫,翳矇瞳子淚淋浪。
肝屬氣,脾屬土。若氣行盛,則土行受氣行之侵,發鬆而不堅。肝氣旺則脾土為肝氣壅塞而不舒,則飲食少而胃氣衰矣。
〔相類〕弦來端直似絲絃,緊則如繩左右彈,緊言其力弦言象,牢脈弦長沉伏間。又見長脈。
蔡西山曰:陽搏陰為弦,陰搏陽為緊,陰陽相搏為動,虛寒相搏為革,陰陽分離為散,陰陽不續為代。
〔主病〕弦應東方肝膽經,飲痰寒熱瘧纏身,浮沉遲數須分別,大小單雙有重輕。
〔分部〕寸弦頭痛膈多痰,寒熱癥瘕察左關,關右胃寒心腹痛,尺中陰疝腳拘攣。
瘧脈自弦,弦數多熱,弦遲多寒,弦大主虛,弦細拘急,弦激怒氣,弦搏痰飲,弦急疝氣,陽弦頭痛,陰弦腹痛,單絃飲癖,雙弦寒痼。若不食者,肝旺土衰,必難治矣。弦為肝盛之病,浮弦支飲外溢,沉弦懸飲內痛,弦而乍遲乍數者瘧。
〔貫釋〕弦為血氣收斂,陰伏於陽,肝旺脾傷之象,或經絡間有寒所滯,為痛、為瘧、為痹、為拘急,及寒熱血虛,盜汗、疝、飲、勞倦等症。關前為陽,關後為陰,陽弦則頭痛,陰弦則腹痛。兩手脈弦為雙,一手脈弦為單,單絃則胸腹痰飲為癖,雙弦則陰寒痼積於內,或脅急疼痛。
弦長為積。左寸弦,頭疼心惕,勞傷盜汗,乏力。關弦脅肋痛,痃癖;弦緊為疝瘕、為瘀血;弦小寒癖。尺弦小腹痛,弦滑腰腳痛。右寸弦,肺受寒,咳嗽,胸中有寒痰;關弦脾胃傷冷,宿食不化,心腹冷痛,又為飲;尺弦臍下急痛不安,下焦停水。
〔先哲格言〕王惠源云:弦脈乃陰伏於內,而陽搏於外,故瘧、痰、寒熱之症多弦;而緊為陽藏於內,陰搏於外,故傷寒、傷食、痛症之脈多見緊也。
白話文:
弦脈(陽中陰)
描述: 弦脈的形態是筆直且略長的(如同弓弦),按下去不會移動,感覺像按在琴弦或箏弦上,從中間直直通過,在手指下感覺挺拔有力。
說明: 弦脈的意義,就像琴弦一樣挺直,稍稍帶一點長度。弦脈和長脈都對應春季,但弦脈代表初春,屬於陽氣中帶有陰氣,天氣還有些寒冷,所以脈象像琴弦一樣筆直挺拔,稍帶一點緊張感。長脈代表暮春,屬於純陽,沒有寒意,所以脈象像樹幹一樣直且長,充滿生發之氣。
弦脈是陽氣中潛藏陰氣的表現,代表氣血收斂。脈象表現為端直像弦,而且對應春季,所以是肝經的脈象。如果脈象輕柔虛弱且滑利,這是正常的;如果脈象堅實滑利,像摸到一根長竿,則代表有病;如果脈象勁急像新張的弓弦,則表示病情危重。
如果弦脈太過,脈象會很緊且快,這樣會讓人容易發怒,出現頭暈目眩甚至癲癇等症狀;如果弦脈不及,脈象細弱,會讓人胸痛牽引到背部,下則兩脅脹滿。
辨析錯誤: 《脈訣》說弦脈有時會帶有數脈的特徵,又說脈象緊繃像拉緊的繩子,這是緊脈,不是弦脈。而方谷又說弦脈就是數脈,數脈就是弦脈。凡是只提到弦而沒有提到數的說法,都不是真正的弦脈,不符合經典,現在需要糾正這些錯誤。
形象描述: 弦脈長且直,像琴弦一樣,這是因為肝經木氣旺盛,會影響脾土的功能,導致情緒易怒,經常想叫喊,眼睛模糊,容易流淚。
肝屬氣,脾屬土。如果肝氣旺盛,脾土就會受到肝氣的侵襲,變得鬆散不堅固。肝氣太旺,脾土被肝氣阻塞而不能舒暢,就會導致食慾不振,胃氣衰弱。
相似脈象: 弦脈像琴弦一樣直,緊脈像繩子一樣左右彈動。緊脈強調的是力量,弦脈強調的是形態。牢脈也帶有弦長且沉伏的特點。
蔡西山說:陽氣搏動陰氣形成弦脈,陰氣搏動陽氣形成緊脈,陰陽互相搏動形成動脈,虛寒互相搏動形成革脈,陰陽分離形成散脈,陰陽不連續形成代脈。
主病: 弦脈對應東方肝膽經,多見於痰飲、寒熱、瘧疾等疾病。需要根據脈象的浮沉遲數來分別,大小單雙也要考慮。
脈象分佈: 寸脈弦代表頭痛、胸膈有痰;左關脈弦代表寒熱、癥瘕;右關脈弦代表胃寒、心腹痛;尺脈弦代表陰疝、腳部拘攣。
瘧疾的脈象多是弦脈,弦脈數快多是熱證,弦脈遲緩多是寒證,弦脈洪大主虛,弦脈細小代表拘急,弦脈搏動有力代表易怒,弦脈搏動有力且帶有痰飲,弦脈急促代表疝氣,陽位弦脈代表頭痛,陰位弦脈代表腹痛,單獨一個位置出現弦脈代表痰飲積聚,兩個位置都出現弦脈代表寒邪久積體內。如果出現不進食的情況,代表肝氣旺盛而脾土虛弱,難以治癒。弦脈是肝氣旺盛的表現,浮取弦脈代表痰飲外溢,沉取弦脈代表懸飲內痛,弦脈時快時慢則為瘧疾。
綜合解釋: 弦脈是血氣收斂,陰氣潛藏於陽氣的表現,代表肝氣旺盛而脾氣受損,或者是經絡中有寒邪阻滯,引起疼痛、瘧疾、痹症、拘急等症狀,也可能出現寒熱、血虛、盜汗、疝氣、飲症、勞倦等疾病。關前為陽,關後為陰,陽位弦脈代表頭痛,陰位弦脈代表腹痛。兩手都有弦脈稱為雙弦,一手有弦脈稱為單弦。單弦代表胸腹痰飲積聚,雙弦代表陰寒之氣久積於體內,或者脅肋疼痛。
弦長代表積聚。左寸弦代表頭痛心慌、勞傷盜汗、乏力;關脈弦代表脅肋痛、痃癖;弦脈兼有緊脈特徵代表疝瘕、瘀血;弦脈細小代表寒癖。尺脈弦代表小腹痛,弦滑代表腰腳痛。右寸弦代表肺受寒、咳嗽、胸中有寒痰;關脈弦代表脾胃虛弱受寒、宿食不化、心腹冷痛,也代表有飲;尺脈弦代表臍下疼痛不安、下焦停水。
前人經驗: 王惠源說:弦脈是陰氣潛藏於內,陽氣搏動於外,所以瘧疾、痰飲、寒熱等疾病多見弦脈;而緊脈是陽氣潛藏於內,陰氣搏動於外,所以傷寒、傷食、疼痛等疾病多見緊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