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六 (16)
卷六 (16)
1. 弦脈(陽中陰)
戴同父云:弦而軟,其病輕;弦而硬,其病重。
〔參治活法〕弦脈之診,惟在推求有胃氣與無胃氣。其弦而軟,微帶和緩之象,乃胃氣未乏,是為可治;若弦而勁,細如循刀刃,弦而強直,如新張弓弦,此乃弦而無胃氣也,病雖新起亦難醫治。是以虛勞之脈,寸口多數大,尺中弦細搏指者,是謂損脈,雖扁鵲亦難醫。
傷寒以尺寸俱弦為少陽經病,少陽為樞,為陰陽交界。如弦而兼浮、兼細為少陽之本脈,弦而兼數、兼緩是入腑傳陰之脈象,若弦而兼沉澀微弱是入陰之脈也。
傷寒脈弦細,頭痛發熱者,屬少陽。此陽弦頭痛也,痛必見於太陽。陽脈澀,陰脈弦,法當腹中急痛。此陰弦腹痛,病必見於少腹。皆少陽部分耳。少陰病,欲吐不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當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,乾嘔者,不可吐,急溫之。如此,又不當以兼沉、兼澀概為之陰也。
而傷寒以弦遲為胸中實者,詳證合脈,治法活潑,不可固執也。蓋諸病之脈屬邪盛而見弦者,十居二三;屬正虛而見弦者,十居六七。在傷寒表邪全盛之時,中有一部見弦,或兼遲、兼澀,便是夾陰寒之證,客邪雖盛,急宜溫散,而汗下之劑咸非所宜。即非時感冒亦宜體此。
至於素有動氣、怔忡寒疝、腳氣,種種宿病而挾外感之邪,於浮緊數大之中,委曲尋之而弦象必隱於內多有。表邪脈緊,於緊脈之中按之漸漸減小,總之不甚鼓指,便當弦脈例治。於浮脈之中按之斂直,滑脈之中按之搏指,皆當弦脈例看。於沉脈之中按之引引,澀脈之中按之切切,皆陰邪內伏,陽氣消沉,不能調和,百脈而顯弦直之狀,良非客邪緊盛之兆。
如腹痛膨脹,胃反,胸痹,癥瘕,畜血,中暍,傷風,霍亂,滯下,中氣鬱結,寒熱痞滿,種種皆有弦脈,悉由中氣不足,上衰木賊而致。惟以弦多弦少,以證胃氣之強弱;弦實弦虛,以證邪氣之盛衰;浮弦沉弦,以證表裡之陰陽;寸弦尺弦,以證病氣之升沉。無論所患何症,兼見何脈,但以和緩有神,不乏胃氣,皆為可治也。
白話文:
戴同父說:弦脈摸起來如果柔軟,病情就比較輕;如果摸起來堅硬,病情就比較嚴重。
診斷弦脈的重點,在於判斷是否有胃氣。如果弦脈摸起來柔軟,稍微帶有緩和的感覺,表示胃氣還沒有衰弱,這樣的情況是可以治療的;但如果弦脈摸起來堅勁,像摸到刀刃一樣細,或是強直像新張開的弓弦,這就表示弦脈沒有胃氣了,就算病情剛發生,也很難醫治。因此,虛勞病患者的脈象,通常寸口脈多呈現數而大,尺中脈卻呈現弦細且搏指,這就稱為「損脈」,即使是扁鵲也難以醫治。
傷寒病如果尺寸脈都呈現弦脈,這是少陽經的疾病。少陽是樞紐,是陰陽交界的地方。如果弦脈兼有浮脈或細脈,這是少陽經的本脈;如果弦脈兼有數脈或緩脈,這是病邪傳入腑而轉為陰的脈象;如果弦脈兼有沉、澀、微弱的脈象,這是病邪傳入陰的脈象。
傷寒病,脈象呈現弦細,同時有頭痛發熱的症狀,這是屬於少陽經的疾病,這種「陽弦」造成的頭痛,痛處一定會出現在太陽穴附近。如果陽脈呈現澀,陰脈呈現弦,這表示腹中會有急痛,這種「陰弦」造成的腹痛,痛處一定會出現在下腹部,這些都屬於少陽經的範圍。少陰病的初期,會出現想吐卻吐不出來的症狀,手腳冰冷,脈象呈現弦而且遲緩,這是因為胸中阻塞的緣故,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治療。但如果胸膈有寒飲,導致乾嘔,就不能催吐,應該馬上用溫藥來治療。如此一來,就不能把兼有沉脈或澀脈的弦脈,都一概認為是陰證。
而傷寒病脈象呈現弦而且遲緩,表示胸中阻塞,要詳細根據病情和脈象,靈活運用治療方法,不能過於固執。一般來說,各種疾病的脈象,因為邪氣旺盛而呈現弦脈的,大約占十分之二三;因為正氣虛弱而呈現弦脈的,大約占十分之六七。在傷寒表邪最旺盛的時候,如果脈象中有一部分呈現弦脈,或者兼有遲脈或澀脈,這就是夾雜陰寒的症狀,雖然客邪旺盛,但應該馬上用溫散的方法治療,汗法或下法都不適合。即使不是時疫感冒,也應該採用這種方法。
至於本身有動氣、心悸、寒疝、腳氣等各種舊疾,又夾雜外感病邪,在浮、緊、數、大的脈象中仔細尋找,弦脈的脈象通常會隱藏在內。如果表邪脈象呈現緊脈,按壓下去緊脈會逐漸減弱,而且整體來說脈象並不怎麼鼓動手指,就應該按照弦脈來治療。如果在浮脈中按壓感覺脈象收斂挺直,在滑脈中按壓感覺脈象搏動手指,都應該按照弦脈來看待。如果在沉脈中按壓感覺脈象引引向上,在澀脈中按壓感覺脈象切切斷續,這都表示陰邪內伏,陽氣衰退,不能調和,導致各種脈象都呈現弦直的狀態,這並不是客邪旺盛的徵兆。
如果出現腹痛膨脹、胃反、胸痹、癥瘕、蓄血、中暑、傷風、霍亂、痢疾、中氣鬱結、寒熱痞滿等各種症狀,都可能出現弦脈,這些都是因為中氣不足,導致肝木過盛而造成的。應該通過弦脈的多少,來判斷胃氣的強弱;通過弦脈的實虛,來判斷邪氣的盛衰;通過浮弦或沉弦,來判斷表裡陰陽;通過寸弦或尺弦,來判斷病氣的升降。無論患了什麼疾病,兼有什麼脈象,只要脈象緩和有力,不缺乏胃氣,都是可以治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