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
《脈貫》~ 卷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)

1. 浮脈(陽)

〔先哲格言〕李士材云:肺掌秋金天地之氣,至秋而降。況金性重而下沉,何以與浮脈相應耶?不知肺金雖沉,而所主者實陽氣也,乃自清濁肇分。天以氣運於外而攝水,地以形居中而浮於水者也。是氣也,即天之謂也。人形象天,故肺主氣,外應皮毛,陽為外衛,非皮毛乎?此天之象也;其包裹骨肉臟腑於中,此地之象也;血行於皮里肉腠,晝夜周流無端,此水之象也。

合三者而觀,非水浮地,天攝水,地懸於中乎?所以聖人作《易》,取金為氣之象,蓋大氣至清至剛至健,屬乎金者也。非至剛不能攝此水,非至健不能運行無息,以舉地之重。故以氣屬金,厥有旨哉!

吳鶴皋云:瘦人得浮脈,三部相得曰肌薄;肥人得之,未有不病者也。

〔參治活法〕凡始病而脈不浮,久病而脈反浮者,此中氣不足,不能內守,反見虛痞之候,藥忌攻伐,宜用溫補。有寸關俱浮,尺遲弱者,謂陽浮陰弱,營氣不足,血少之病也。

如傷寒以尺寸俱浮為太陽經受病,但以指下有力為有餘之客邪。然太陽本經風寒之邪感之,有營衛之分,以浮緩為風邪傷衛,浮緊為寒邪傷營,用藥有麻黃湯、桂枝湯之別。陽明腑熱攻脾,脈雖浮大,心下反硬者,急下之,從證不從脈也。其在三陰證,無浮脈,惟陰盡復陽厥愈,足溫而脈浮者,皆為愈證。

故太陰例有手足溫,身體重,而脈浮者;少陰例有陽微陰浮者;厥陰例有脈浮為欲愈,不浮為未愈者。要知陽病浮遲,兼見里證,合從陰治。陰病脈浮,證顯陽回,合從陽治。而詳證辨脈,纖毫難忽也。

白話文:

李士材說:肺掌管秋天的金氣,天地的氣到秋天會下降。況且金的性質是重而往下沉的,怎麼會跟浮脈相應呢?其實肺金雖然往下沉,但它所主導的實際上是陽氣,這是從清氣和濁氣開始分化而來的。天以氣在外面運行來攝取水,地以形體居於中間而漂浮在水上。這氣,就是所謂的天。人的形象像天,所以肺主氣,外在對應皮毛,陽氣是外在的屏障,不就是皮毛嗎?這是天的象徵;它將骨肉臟腑包裹在中間,這是地的象徵;血在皮膚裡面、肌肉紋理間運行,日夜不停,這就是水的象徵。

把這三者合起來看,不就是水浮於地,天攝取水,地懸在中間嗎?所以聖人作《易經》,取金作為氣的象徵,因為大氣極其清澈、剛強、健壯,屬於金的特性。不是極其剛強就不能攝取水,不是極其健壯就不能不停地運行,以承載大地的重量。所以用氣來歸屬金,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啊!

吳鶴皋說:瘦人得到浮脈,三部脈相符,是表示肌肉薄;肥胖的人得到浮脈,沒有不生病的。

[治療原則]凡是剛開始生病,脈象不浮,久病反而脈象浮,這是中氣不足,不能固守在內,反而出現虛弱痞塞的現象,用藥忌諱攻伐,應該用溫補的藥物。如果寸脈和關脈都浮,尺脈遲緩虛弱,表示陽氣浮盛陰氣虛弱,營氣不足,是血虛的病症。

如果傷寒病,尺寸脈都浮,表示太陽經受到病邪侵襲,但指下感覺有力,表示有過多的外來邪氣。然而太陽本經感受風寒之邪,有營衛之分,浮緩的脈表示風邪傷衛,浮緊的脈表示寒邪傷營,用藥有麻黃湯、桂枝湯的區別。陽明腑熱攻脾,脈象雖然浮大,但心下反而堅硬的,要趕快用攻下的藥,要根據症狀而不是脈象來治療。至於在三陰病,不會有浮脈,只有陰氣耗盡恢復陽氣,四肢溫暖,脈象轉為浮,都表示病癒。

所以太陰病的案例中有手足溫暖,身體沉重,但脈象卻浮的;少陰病的案例中有陽氣微弱陰氣浮盛的;厥陰病的案例中有脈象浮表示快要痊癒,不浮表示還沒痊癒的。要知道陽病出現浮遲的脈象,同時出現里證,應該從陰來治療。陰病脈象浮,同時顯現陽氣回覆的徵兆,應該從陽來治療。然而詳細地辨別證狀和脈象,細微之處都不能忽略啊。

2. 沉脈(陰)

〔經論〕沉脈重手按之筋骨乃得。(叔和《脈經》)如石投水,必極其底。

〔發明〕沉脈法地,有淵泉在下之象,水行之性次重,故附地而在下也。如石投水,形容脈沉下之狀。

按:沉之為義,如石之沉水底也。其脈近在筋骨,非重按不可得,有深深下沉之勢。

沉脈主裡而司令在冬,是腎水之脈也。又曰石,亦謂營者,言其脈氣之來沉以搏,來去清白,平脈也。太過則如彈石,按之益堅,病在外也;不及則氣來虛微,去如數者,病在中也。病在外為解㑊,為脊脈痛,少氣,不欲言也;病在中為心懸如病飢,䏚中清,脊中痛,少腹滿,小便變也。

〔辨誤〕楊氏曰:如綿裹砂,內剛外柔。審度名義,頗不相戾。《脈訣》云:緩度三關,狀如爛綿,則是弱脈,而非沉脈矣。若緩度三關尤不可曉,但沉有緩數及各部之診,豈止在關部乎?而《脈訣》乃高陽生所編,假王叔和之名,其中舛錯甚多。元末戴同文刊《脈訣》之誤,行世已久。今之庸醫仍傳誦為家秘,其錯誤不殺人者幾希矣。

〔體象〕水行潤下脈來沉,筋骨之間軟滑勻,女子寸兮男子尺,四時如此號為平。

〔相類〕沉幫筋骨自調勻,伏則推筋著骨尋,沉細如綿真弱脈,弦長實大是牢形。

沉行筋間,伏行骨上,牢大有力,弱細無力。

〔主病〕沉潛水畜陰經病,數熱遲寒滑有痰,無力而沉虛與氣,沉而有力積並寒。

〔分部〕左寸沉寒痰飲心,關沉痃癖伏寒疼,尺寒腎感腰陰痛,血結(女)精寒便濁頻(男)。右寸虛喘緊滑嗽,細兼寒熱骨蒸皮,關寒中滿吞酸飲,尺水腰疼冷腹臍。

沉脈主裡,有力裡實,無力裡虛。沉則為氣,又主水畜。沉遲痼冷。沉數內熱。沉滑痰食。沉澀氣鬱。沉弱寒熱。沉緩寒濕。沉緊冷痛。沉牢冷積。沉伏霍亂。沉細少氣。沉弦癖痛。

〔貫釋〕沉雖屬裡為陰,有陽虛陰盛、有陽郁內伏、有熱極似陰,其要在有力無力大小之別。如陽氣衰弱,不能統運營氣於表,則陰寒。脈沉而遲,按之衰少無力者,為虛、為寒、為厥逆、為洞泄、為少氣、為痼冷。如陽氣鬱伏,寒邪在外,不能升衛氣於外,故脈沉,按之有力不衰者,為實、為氣、為水、為停飲、為癥癖、為脅脹、為瘀積也。左寸沉,心內寒邪為痛,胸中寒飲脅疼。

關沉,伏寒肝經,兩脅刺痛,沉弦,痃癖內痛。尺沉,腎臟感寒,腰背冷痛,小便濁而頻,男為精冷,女為血結;沉而細脛酸、陰癢、溺有餘瀝。右寸沉,肺冷寒痰停蓄,虛喘少氣;沉而緊滑,咳嗽;沉細而滑,骨蒸寒熱,皮毛焦乾。關沉,胃中寒積,中滿吞酸;沉緊懸飲。

尺沉,病水,腰腳疼;沉細,下利,又小便滑,臍下冷痛。

〔先哲格言〕按腎之為臟,配坎應冬,萬物蟄藏,陽氣下陷,烈為雪霜,故脈主沉,陰而居里。若誤與之汗,則如飛蛾出而見湯矣。此叔和入理之微言,後世之司南也。李士材云:大凡證既不足,憑當參之脈理,脈又不足,憑當取諸沉候。彼假證之發現,皆在表也,故浮取脈而脈亦假焉。

白話文:

沉脈(陰)

[經論]

沉脈是需要用力按壓到筋骨才能感覺到的脈象。(出自叔和《脈經》)就像石頭投入水中,一定要沉到最底部。

[發明]

沉脈就像地底深處的泉水,有沉在下面的象徵。水的特性是向下流動的,所以沉脈會靠近地面、位於下方。就像石頭投入水中一樣,形容脈象沉下去的狀態。

按壓時,沉脈就像石頭沉入水底一樣,脈搏的位置靠近筋骨,必須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,有深深向下沉的趨勢。

沉脈主要對應身體的內部,並且在冬天特別明顯,是腎臟水液的脈象。又被稱為「石」,是指營氣的脈搏沉而有力,來去清晰,是平穩的脈象。如果脈搏過強,感覺像彈石頭一樣,按壓時更加堅硬,代表疾病在身體表面;如果脈搏虛弱,氣息來時微弱,去時快速,代表疾病在身體內部。疾病在表面時,會感到疲勞、背部疼痛、氣短、不愛說話;疾病在內部時,會感到心慌像飢餓一樣、胃部清冷、背部疼痛、小腹脹滿、小便異常。

[辨誤]

楊氏說:沉脈像棉花包裹著沙子,內在堅硬而外在柔軟。仔細審視這個定義,與沉脈的描述並不矛盾。《脈訣》說:脈搏在寸關尺三處緩慢移動,如同爛棉花一樣,這其實是虛弱的脈象,而不是沉脈。如果說在寸關尺三處都緩慢移動,就更難理解了。沉脈有緩、數等不同節奏,以及在不同部位的診斷方法,豈止在關部呢?《脈訣》是高陽生假借王叔和的名義編寫的,其中有很多錯誤。元朝末年戴同文刊正了《脈訣》的錯誤,但《脈訣》流傳至今。現在的庸醫仍然將其奉為家傳秘笈,它錯誤的地方幾乎沒有不殺人(指貽誤病情)的。

[體象]

水的特性是向下滋潤,沉脈的脈搏沉在筋骨之間,感覺柔軟、滑順、均勻。女子寸部脈沉,男子尺部脈沉,四時都這樣是正常的。

[相類]

沉脈緊貼筋骨、自行調整脈搏,伏脈則是按壓到筋骨才能找到;沉而細弱,像棉線一樣的是虛弱的脈象,脈搏弦而長且有力的是牢脈。

沉脈的跳動位置在筋間,伏脈的跳動位置在骨上,牢脈有力,弱脈無力。

[主病]

沉脈主體內水液積聚、陰經病變,脈搏數而快代表熱,脈搏遲緩代表寒,脈搏滑代表有痰,沉脈無力代表虛弱和氣虛,沉脈有力代表有積聚或寒氣。

[分部]

左手寸部脈沉,代表心臟有寒氣、痰飲;關部脈沉,代表腹部有癥瘕積聚、伏寒疼痛;尺部脈沉,代表腎臟寒冷,腰部陰部疼痛,女子血結,男子精液寒冷、小便混濁頻繁。右手寸部脈沉,代表虛弱、氣喘、咳嗽;沉而細脈,代表體內有寒熱,骨蒸發熱;關部脈沉,代表胃部寒冷、腹脹、吞酸、有飲停積;尺部脈沉,代表腰部疼痛、腹部寒冷。

沉脈主要對應身體內部,有力代表內部實證,無力代表內部虛證。沉脈多與氣相關,也主水液積聚。沉而遲緩代表體內有頑固的寒冷。沉而數快代表體內有熱。沉而滑代表有痰或飲食積滯。沉而澀代表氣機鬱滯。沉而弱代表有寒熱。沉而緩代表有寒濕。沉而緊代表寒冷疼痛。沉而牢代表有寒積。沉而伏代表霍亂。沉而細代表氣短。沉而弦代表有痞塊疼痛。

[貫釋]

沉脈雖然屬陰,代表身體內部,但也有陽虛陰盛、陽氣鬱結、熱到極致類似陰虛等情況,關鍵在於脈搏有力或無力、大小的區別。如果陽氣衰弱,不能將營氣輸送到體表,就會出現陰寒的症狀,脈象沉而遲緩,按壓時衰弱無力,代表虛證、寒證、厥逆(手腳冰冷)、腹瀉、氣短、頑固的寒冷。如果陽氣鬱結,寒邪在體表,不能將衛氣升到體表,所以脈象沉,按壓時有力不衰弱,代表實證、氣滯、水液停滯、痰飲停積、癥瘕積聚、胸脅脹滿、瘀血積聚。左手寸部脈沉,代表心臟內有寒邪導致疼痛、胸中寒飲導致胸脅疼痛。

關部脈沉,代表肝經有伏寒,導致兩脅刺痛,沉弦則代表痃癖(腹部痞塊)內痛。尺部脈沉,代表腎臟感受寒邪,導致腰背冷痛,小便混濁頻繁,男性為精液寒冷,女性為血瘀;脈沉而細則代表腿部酸痛、陰部瘙癢、小便有餘瀝。右手寸部脈沉,代表肺部寒冷,痰液停積,虛喘氣短;沉而緊滑則代表咳嗽;沉細而滑則代表骨蒸發熱、皮膚乾燥。關部脈沉,代表胃中寒積、腹脹吞酸;沉緊則代表懸飲。

尺部脈沉,代表與水液相關的疾病,腰腿疼痛;沉細則代表腹瀉、小便滑脫、臍下冷痛。

[先哲格言]

腎臟對應坎卦,應對冬季,萬物蟄伏,陽氣下沉,寒冷如冰雪霜凍,所以腎的脈象為沉,屬陰而居於內。如果誤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就好像飛蛾撲火,自取滅亡。這是叔和深入理解病理的精微見解,是後世的指南。李士材說:大凡病證不足時,應該參考脈象,脈象不足時,應該取沉脈作為診斷依據。那些表面的假象,都出現在體表,所以浮取脈象會出現假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