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
《脈貫》~ 卷六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1)

1. 結脈(陰)

〔經論〕結脈往來緩,時一止復來(《脈經》)。

〔發明〕結而不散,遲滯中時見一止也。古人譬諸徐行而怠,偶羈一步,可為結脈傳神。

白話文:

結脈的脈搏往來緩慢,有時候會停一下然後再繼續。

結脈是脈搏結滯不散,在遲緩中偶爾會停一下。古人比喻成缓慢行走時偶爾停頓一步,這就是結脈的特徵。

按:運行之機緘不利,則脈應之而成結。仲景云:累累如循長竿曰陰結,藹藹如車蓋曰陽結。叔和云:如麻子動搖,旋引旋收,聚散不常者曰結,主死。夫是三者,雖同名為結,而義實有別。浮分得之為陽結,沉分得之為陰結,止數頻多,參伍不調,為不治之證。由斯測之,結之主證,未可以一端盡也。

白話文:

當經脈運行不順暢時,脈象就會反應出來,形成結脈。張仲景說:脈象像順著長竿移動一樣綿延不絕,稱為陰結;脈象像車蓋一樣寬廣蓬鬆,稱為陽結。王叔和說:脈象像芝麻一樣顫動不定,忽聚忽散,稱為結脈,主兇險。

這三種結脈,雖然都叫「結」,但意義實際上是有區別的。浮脈得之為陽結,沉脈得之為陰結。脈搏過於緊密、參差不齊,說明病情危重,難以治療。由此可知,結脈的主要徵象,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判斷。

〔辨誤〕《脈訣》云:或來或去,聚而卻還。律以緩時一止之義,全無相涉,與結脈無干,宜辨之。

〔體象〕結脈緩而時一止,獨陰偏盛欲亡陽,浮為氣滯沉為積,汗下分明在主張。

〔相類〕見代脈。

〔主病〕結脈皆因氣血凝,老痰結聚苦沉吟,內生積聚外癰疽,疝瘕為殃病屬陰。

白話文:

〔辨誤〕

《脈訣》中說:「或來或去,聚而卻還。」這段話以「緩時一止」的脈象來解釋,完全沒有提到「結脈」的概念,與「結脈」毫不相干,應該要區分清楚。

〔體象〕

結脈的脈象特點是緩慢,並偶爾會停頓一下,代表著陰氣過盛,陽氣將要衰竭。若脈象浮於表面,則表示氣機阻滯;若脈象沉於深處,則表示積滯成形。針對這種脈象,可以用汗法來治療,才能有效地調治。

〔相類〕

結脈的脈象與代脈類似。

〔主病〕

結脈的出現,主要是由於氣血凝滯,老痰積聚,患者會感到痛苦難受。內臟中可能出現積聚,外部則可能出現癰疽,甚至還會出現疝氣、瘕積等病症,屬於陰性病證。

〔貫釋〕結為陰獨感,而陽不能相入之象,為癥結、為七情所郁,浮結為寒邪滯結,沉結為積氣在內。凡氣、血、食、飲、痰五者,蓋先以氣寒脈緩,而五者之中或一有留滯於其間,則陰氣結塞,是脈因而為之結也。故仲景謂促結皆病脈也,則近於死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陰寒入侵,陽氣無法進入,形成結塊,可能是因為情緒鬱結,或寒邪阻滯,或積氣內聚。氣、血、飲食、痰液等五種因素,若因氣寒脈緩,其中一種停滯,便會造成陰氣阻塞,脈象因此而結滯。因此,仲景說凡是脈象結滯都是病症,臨近死亡可知。

〔先哲格言〕李士材云:熱則流行,寒則停滯,理勢然也。夫陰寒之中,且挾凝結,喻如隆冬天氣,嚴肅流水冰堅也。少火衰弱,中氣虛寒,失其乾健之運,則血氣痰食互相糾纏。浮結者,外有積痛;沉結者,內有積聚。故知結而有力者,方為積聚;結而無力者,是真氣衰弱,違其運化之常,惟一味溫補為正治。越人云:結甚則積甚,結微則氣微。

是知又當以止歇之多寡而斷病之重輕也。

白話文:

李士材說:熱性體質的人血液運行流暢,而寒性體質的人血液運行緩慢、停滯,這是自然規律。在寒冷的環境中,血液還會凝固,就像嚴冬時期,水流會結冰一樣。如果人體陽氣虛弱,中氣不足,失去原本的溫暖運化功能,那麼血液、痰液和食物殘渣就會相互糾纏。浮結在身體表層的,會在外層形成疾病疼痛;沉結在身體內部的,會在體內形成積聚。因此,當身體出現堅硬的結塊,但依然有力時,說明體內有積聚;如果結塊軟弱無力,則說明體內陽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化,此時應當適當溫補為主。越人說:結塊越多,積聚越嚴重;結塊越少,陽氣越虛弱。

2. 代脈(陰)

〔經論〕代脈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因而復動(仲景),脈至還入尺,良久方來(吳氏)。

白話文:

當脈搏跳動時會出現停頓,而且無法自行恢復,之後才又繼續跳動(張仲景說的)。脈搏回返到寸口脈的尺部,過了很久才重新出現(吳氏所言)。

〔發明〕代,亦歇止之脈。但促、結之止,內有所礙,雖止而不全斷,中有還意;代則止而不還,良久復止,如四時之禪代,不愆其期也。李瀕湖云:促結之止無常數,或二動三動,一止即來;代脈之止有常數,必依數而止,脈至良久方來。

白話文:

「代脈」是一種間歇性的脈象,代表脈搏中斷。

「促脈」和「結脈」的停頓是內部有阻礙,雖然停頓但不完全中斷,脈象中還有反彈的意思;「代脈」的停頓則是完全不反彈,過一會兒才會再次停止,就像四季的交替一樣,不會錯過特定的時間。

李瀕湖說:促脈和結脈的停頓沒有規律,可能跳動兩三下就停頓,然後馬上又跳動;代脈的停頓則有規律,一定按照一定的次數停頓,脈搏停頓一段時間後才會再次跳動。

〔體象〕動而中止不能還,復動因而作代看;病者得之猶可療,平人若見壽相關。

〔相類〕數而時止名為促,緩止須將結脈呼,止不能回方是代,結生代死自殊途。

〔主病]代脈臟衰危惡候,腹疼泄利下元虧,脾敗吐瀉寒不食,三月懷胎不必醫。

白話文:

脈象動而中止不能復原,再次跳動就代表著代脈;病患出現這種脈象,還有治療的機會;健康人若出現這種脈象,則與壽命相關。

脈象跳動次數頻繁,但每次跳動時間很短,稱為促脈;跳動緩慢,然後停頓很久,才再次跳動,稱為結脈;停頓很久後無法復原,稱為代脈;結脈和代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脈象。

代脈代表臟腑衰敗,是凶險的徵兆,預示著腹痛、腹瀉,以及下元虛虧;脾臟虛弱也會導致嘔吐、腹瀉和寒性不食;懷孕三個月出現代脈,則不必治療。

〔貫釋〕代主氣促脹滿,喘急痰涎,及泄痢脫精之候。久病脈代者死。《脈經》曰:代散者死,主泄及便膿血。《內經》曰:代則氣衰。滑伯仁曰:代主形容羸瘦,口不能言。若不因病而人羸瘦,其脈代止,是一臟無氣,他臟代之,真危亡之兆也。若因病而氣血驟損,以致元氣不續,或風家、痛家脈見代止,只為病脈。

白話文:

〔解釋〕替代的脈象代表主氣急促、腹脹、呼吸急促、痰多涎液,以及腹瀉、脫精的情況。長久生病出現替代脈象的人會死亡。《脈經》說:替代脈象散亂的人會死亡,主症狀為腹瀉和便中有膿血。《內經》說:替代脈象表示氣衰弱。滑伯仁說:替代脈象代表身體虛弱瘦削、說話無力。如果是無病而身體虛弱瘦削,其脈象只有替代脈,表示某一臟器沒有氣,其他臟器代替它,這是極度危險的徵兆。如果是因為疾病而氣血突然損傷,導致元氣無法維持,或者風熱、疼痛等疾病的脈象只有替代脈,這只是病脈。

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,腹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均。蓋凡痛病而脈見代者,不可准也。又妊娠脈代者,其胎百日代之。生死不可不辨。

白話文:

即使傷寒病患者也會有心悸而脈搏有間歇跳動的情況,腹痛心絞痛也有可能會出現便祕或腹瀉交替的症狀。凡是有疼痛症狀而脈搏出現間歇的情況,都不能以此作為依據。另外,懷孕婦女脈搏也會出現間歇跳動,這是因為胎兒100天的緣故。判別生死時,必須區分清楚。

〔辨診〕五十不止身無病,數內有止皆知定,四十一止腎臟衰,三十一止肝氣盡,二十一止脾敗竭,十動一止心脈絕,四五動止肺經傷,死期更參聲色證。兩動一止三日死,三四動止五六日,五六一止七八朝,次第推之自無失。

白話文:

辨證

五十歲以上沒有疾病也能安然離世,只是眾所周知,每到一定的年齡就會停止心跳。

  • 四十一歲停止,是腎衰竭。
  • 三十一歲停止,是肝氣耗盡。
  • 二十一歲停止,是脾臟衰竭。
  • 每十次心跳停止一次,是心脈斷絕。
  • 每四五次心跳停止一次,是肺經受傷。

根據聲色表現可以進一步判斷死期:

  • 兩次心跳停止一次,三日內死亡。
  • 三四次心跳停止一次,五六日內死亡。
  • 五六次心跳停止一次,七八日內死亡。

以此類推,不會有誤。

〔先哲格言〕脈一息五至,肺心脾肝腎五臟之氣皆足。五十動者,合天地大衍之數也。人之脈息,晝夜循環五臟,脈一動循一臟,五動循五臟,呼吸脈遍周而復始,五十動則循環五臟十次。(至而不見止脈者,五臟皆平。今不滿五十動而脈見止,是一臟無氣也。凡平人一呼脈兩動,一動肺一動心;一吸脈兩動,一動肝一動腎;呼吸之間一息脈五至者,此一動是脾脈也。心與肺在上為陽,主氣呼出也,故云呼出心與肺,又云呼因陽出也。

白話文:

曾有哲人說過:脈搏一秒鐘跳動五次,表示肺、心、脾、肝、腎五臟的氣血都充足。脈搏每跳動五十次,就對應了天地間的自然變化規律。人的脈搏會晝夜循環流經五臟,每次跳動經過一個臟器,五次跳動循環五臟,呼吸間脈搏遍及全身,然後重新開始。五十次跳動代表脈搏循環了五臟十次。(如果是健康的脈搏,跳動後不會立刻停止,這表示五臟功能都正常。現在如果脈搏跳動不到五十次就停止,表示某個臟器氣血不足。對於健康的人來說,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兩次,一次跳動代表肺,一次跳動代表心;一次吸氣脈搏跳動兩次,一次跳動代表肝,一次跳動代表腎;在呼吸過程中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五次,這一次跳動代表脾臟。心和肺在上屬陽,主導氣體呼出,因此說呼氣是心和肺的作用,又說呼氣是陽氣外出的表現。)

肝與腎在下為陰,主氣吸入也,故云吸入腎與肝,又云吸隨陰入也。脾雖不主呼吸,其位居心肺肝腎之中,惟受穀氣,故脈動在四臟呼吸兩界之間,故平人脈一息五至也。假如一呼一吸脈四動,初動肺,二動心,三動脾,四動肝而止,良久卻復來動者,乃從肺來也,是不至者腎也。

白話文:

肝臟和腎臟位於身體下部,屬陰,它們主導氣的吸入。因此有「吸入腎和肝」和「吸隨陰入」的說法。

脾臟雖然不主管呼吸,但它位於心、肺、肝、腎的中央,且能吸收食物中的精氣。因此,脾脈動的位置介於四臟呼吸之間。所以,健康人的脈搏一呼一吸之間跳動五次。

如果一呼一吸脈搏只跳動四次,那麼第一跳是肺,第二跳是心,第三跳是脾,第四跳是肝,然後停頓一段時間後,脈搏重新跳動一次,那一次就是來自肺臟,而沒有跳動的是腎臟。

《難經》曰: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,腎臟先衰,謂吸不能至腎,至肝而還,故知一臟無氣,腎氣先絕也。《脈經》曰:不滿五十動一止者,五歲死;四十動而一止者,一臟無氣,四歲死;三十動而一止者,二臟無氣,三歲死:二十動而一止者,三臟無氣,二歲死;十動而一止者,四臟無氣,歲中死。吳氏注曰:腎氣絕,期應四年而死。

白話文:

《難經》中記載:脈搏一分鐘跳動少於五十次並有停滯,腎臟功能首先衰退,這是因為吸入的氣不能到達腎臟,而只到達肝臟後就回流了。所以,知道只要有一個臟腑沒有元氣,腎氣就會首先枯竭。另外,《脈經》中記載:脈搏一分鐘跳動少於五十次並有停滯,可能在五年內死亡;四十分鐘跳動一次,說明一個臟腑沒有元氣,在四年內死亡;三十次跳動一次,說明兩個臟腑沒有元氣,在三年內死亡;二十次跳動一次,說明三個臟腑沒有元氣,在兩年內死亡;十次跳動一次,說明四個臟腑沒有元氣,在一年內死亡。吳氏注釋說:腎氣枯竭,預計四年後就會死亡。

三十動而見止者,是知腎肝二經無氣,期應三年而死。二十動而止者,腎肝脾三臟無氣,期應二年而死。十五動而一止者,腎肝肺心四臟皆無氣,期應一年而亡也。戴同父曰:《脈經》以四臟無氣歲中死,其言幾臟無氣以分別幾歲之死期,予竊疑焉。《內經》曰:腎絕,六日死;肝絕,八日死;心絕,一日死。

白話文:

如果脈搏跳動三十次後才停止,那說明腎和肝兩經都沒有真氣,預測三年後會死亡。如果脈搏跳動二十次後才停止,那說明腎、肝和脾三個臟器都沒有真氣,預測兩年後會死亡。如果脈搏跳動十五次後才停止,那說明腎、肝、肺、心四個臟器都沒有真氣,預測一年後會死亡。戴同父說:《脈經》中說四個臟器失去真氣的人會在一年內死亡,不過文中並沒有說明每個臟器失去真氣會導致幾年後的死亡,我對此表示懷疑。《內經》中說:腎經真氣耗盡,六天後死亡;肝經真氣耗盡,八天後死亡;心經真氣耗盡,一天後死亡。

果此臟氣絕,又安能待四歲三歲乎?王惠源曰:夫戴氏引《內經》而正《脈經》之謬。如某臟之氣衰,尚未敗絕而見代者,則死期之歲月從《脈經》斷之。若某臟之氣敗絕而見代者,則死期之月日從《內經》而斷之。但《內經》原說某臟絕,而《脈經》當作某臟衰弱也。又《脈經》言二十三十動一止,二臟三臟無氣。

白話文:

如果某個臟腑的精氣完全衰竭,又怎麼可能等到四歲或三歲呢?王惠源表示:戴氏引用《內經》來糾正《脈經》的錯誤。如果某個臟腑的精氣衰弱,但還沒有完全衰竭,而有其他臟腑來代替它的功能,那麼死亡的年份可以根據《脈經》來判斷。如果某個臟腑的精氣已經完全衰竭,而有其他臟腑來代替它的功能,那麼死亡的月份和日子可以根據《內經》來判斷。不過,《內經》原本是指某個臟腑「絕」了,而《脈經》卻把「絕」寫成「衰弱」。另外,《脈經》說「二十三十動一止,二臟三臟無氣」,也就是指脈搏跳動二十或三十次才會停一次,這表示兩個或三個臟腑的精氣已經沒有了。

亦屬舛謬,豈有三臟、四臟無氣能延過三四歲乎?而吳氏不辨,亦依釋而蹈誤也。當以五十動一止者,腎氣衰;四十動一止者,肝氣衰;三十動一止者,脾氣衰;二十動一止者,心氣衰;十動一止者,肺氣衰也。然其中要分衰與敗,以定歲月之死期,庶謂妥當也。大抵五十動者,脈之大要數,必候五十動,不可不及五十動而遽不候也。

白話文:

這也是錯誤的說法,怎麼會有三臟、四臟沒有氣息還能活到三四歲呢?而吳氏卻分不清楚,也依循釋家的說法而犯錯。應該以五十次跳動後休息一次為腎氣衰弱;四十次跳動後休息一次為肝氣衰弱;三十次跳動後休息一次為脾氣衰弱;二十次跳動後休息一次為心氣衰弱;十次跳動後休息一次為肺氣衰弱。但是其中必須區分衰弱和衰敗,才能確定死亡的日期,這樣才能說是妥當的。一般來說,五十次跳動是脈搏跳動的基本次數,一定要等待五十次跳動,不能不到五十次就停止等待。

或問候止從何處數起?曰:得止脈後,即從至脈數起也。但今庸醫惟賴口侫,指到腕臂不候五十動,便云瞭然,脈既不明,又安能起沉疴乎?

白話文:

我認為:《脈經》中記載:脈搏出現五次,停止一次,不再增加或減少,這種情況稱為「代脈」;出現七次,停止一次,不再增加或減少,也稱為「代脈」。停止是有一定規律的,如同四季輪迴,不會失去規律性。後世醫家認為脈搏出現,停止後難以恢復為「代脈」;臟腑氣絕,由其他臟腑代償為「代脈」。我認為停止後難以恢復,就是停止而已,為什麼說是「代脈」?臟腑氣絕,則其他臟腑必定相繼發病,由其代償的說法也難以解釋。

愚按:《脈經》云:脈五來一止,不復增減,《經》名曰代;七來一止,不復增減,亦名曰代者。止而有常,如四時更代,而不失其常也。後人以脈來,止而難回曰代;本臟氣絕,他臟代之曰代。夫止而難回,即是止耳,何以言代?本臟氣絕,則他臟必相因而病,代之之說亦難通。

學者宜以《脈經》為定論,陰陽驟損之脈也,為氣血虧壞,元氣不續。孕娠三月者多有之,霍亂之候亦有之,此病脈也。他病得此脈者,正死不疑。

白話文:

對於學者而言,應以《脈經》作為判斷標準。陰陽突然虛衰的脈象,是由於氣血虧損,元氣無法延續所致。懷孕三個月的大多數孕婦會有這種脈象,霍亂發作時也會有。這是疾病的脈象。其他疾病出現這種脈象的人,通常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