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腎臟脈法
腎脈沉軟而滑。腎合骨,脈循骨而行。持腎脈之法,下指極重,按至骨而得曰沉,無力為軟,流利而滑,此腎脈之平也,亦曰石。腎脈不見石,而見緩大以長,此脾土刑之也,是為賊邪;見洪大,此心火侮之也,是為微邪;見弦長,此肝木乘之也,是為實邪;見短澀,此肺金救之也,是為虛邪。
冬,腎司令北方水也,萬物之所以合藏也。其氣來沉以搏,故曰營。反此者病:其氣來如彈石者,此為太過,病在外;其去如數者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解㑊,脊脈痛,少氣,不欲言;不及則令人心懸,如病飢,䏚中清(䏚,腰中也)。脊中痛,少腹滿,小便變。
冬以胃氣為本,胃而微石曰平,石多胃少曰病,但石無胃曰死,石而有鉤曰夏病,鉤甚曰今病。
平腎脈來,喘喘累累,如鉤按之而堅;病腎脈來,如引葛,按之益堅;死腎脈來,發如奪索,辟辟如彈石;真腎脈來,搏而絕,如指彈石辟辟然。色黃黑不澤,毛折乃死。腎至懸絕,七日死。
(經曰:脈來奪索,辟辟如彈石,曰腎死。又曰:腎絕,四日死。又曰:戊日篤,己日死,死於辰戌丑未時。舊訣云:彈石硬來尋即散,搭指散亂如解索。是正謂此也。
凡沉滑,皆營、皆石、皆腎也。腎脈搏堅而長,色黃赤,病折腰;軟散,病少血,至今不復。)
白話文:
[腎臟脈診法]
腎臟的脈象特徵是深沉、柔軟且順暢。腎與骨相合,脈行循著骨邊。診斷腎脈的方法,需用極大的力道,按壓到骨頭才能感受到脈象,稱之為「沉」;若脈象力度不足,則稱為「軟」;若脈象流動順暢,則為「滑」。這些都是腎脈正常的情況,也被稱作「石」。如果腎脈不呈現「石」的特性,反而出現緩慢、寬大且延長,這表示脾臟功能過盛影響腎臟,是為「賊邪」;如果腎脈顯現充盈、強烈的特性,這表示心臟功能過盛影響腎臟,是為「微邪」;如果腎脈顯現弦長,這表示肝臟功能過盛影響腎臟,是為「實邪」;如果腎脈顯現短促且滯澀,這表示肺臟功能過弱無法支持腎臟,是為「虛邪」。
冬季,是腎臟主管的季節,代表萬物收藏的時節。正常的腎脈應當深沉且有力,稱之為「營」。若脈象與此相反,則可能有病。若脈象如彈石般堅硬,這表示腎臟功能過度活躍,疾病可能在體表;若脈象快速流動,這表示腎臟功能不足,疾病可能在內臟。腎臟功能過度活躍會讓人感到疲憊,脊椎疼痛,呼吸短淺,不想說話;腎臟功能不足會讓人感到心慌,像餓肚子一樣,腰部冷清,脊椎疼痛,小腹脹滿,小便異常。
冬季,判斷健康狀況的基準在於胃氣,若有微弱的「石」象,則表示健康;若「石」象過多,胃氣不足,則表示有病;若只有「石」象,完全沒有胃氣,則表示病情危急;若有「石」象且有「鉤」象,表示夏季可能有病;若「鉤」象過度,表示目前可能有病。
健康的腎脈,應當呼吸順暢,如連串的珠子,且按壓下去堅韌有力;患病的腎脈,如拉扯葛藤,越按越堅硬;瀕臨死亡的腎脈,如繩索突然斷裂,脈象斷續且如彈石般堅硬;真正的腎脈,搏動強烈且斷斷續續,如手指彈石般的斷續感。皮膚呈現黃黑色,且毫無光澤,毛髮易斷,表示病情嚴重,可能不久人世。腎臟功能完全喪失,約七天後可能死亡。
(古籍記載:脈象如繩索斷裂,斷續且如彈石般堅硬,表示腎臟功能衰竭。又記載:腎臟功能完全喪失,四天後可能死亡。再記載:病情在戊日加重,己日死亡,死亡時間可能在辰、戌、醜、未時。古訣提到:脈象如彈石般堅硬,但一按即散,或脈象散亂如解開的繩索。這些都與上述描述相符。
總的來說,脈象深沉、順暢,都表示營養良好、腎臟健康。腎脈搏動堅韌且延長,皮膚呈現黃紅色,表示可能腰痛;若脈象柔軟且分散,表示可能貧血,且病情難以恢復。)
2. 四時五臟平脈
春令脈,夏令脈,四季脈,秋令脈,冬令脈
正月、二月,四月、五月,三、六、九、十二月,七月、八月,十月、十一月
〔心〕弦而浮洪,洪大而散,緩而洪,浮而洪,沉而洪
〔肝〕弦而長,洪而弦大,緩而弦,浮而弦細,沉而弦
〔腎〕弦而沉滑,洪而沉滑,緩而沉濡,浮而滑,沉而滑
〔肺〕弦而微浮,洪而浮澀,緩而浮澀,浮而短澀,沉而澀
〔脾〕弦而緩,洪而遲緩,緩大而慢,浮而緩大,沉而緩
(按:五臟之脈,四時隨經所旺而不衰者,故各得其平脈也。反此者為病脈矣。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根據一年四季和五臟(心、肝、腎、肺、脾)的關係,描述在不同月份的脈象。
一月、二月的春季: 心臟的脈象應是弦且帶有浮力與寬大的感覺,或是寬大而分散。 肝臟的脈象應是弦且長,或是寬大且弦。 腎臟的脈象應是弦且沉穩滑順。 肺臟的脈象應是弦且略帶浮力。 脾臟的脈象應是弦且緩和。
四月、五月的夏季: 心臟的脈象應是寬大且散開,或是緩和且寬大。 肝臟的脈象應是寬大且弦。 腎臟的脈象應是寬大且沉穩滑順,或是緩和且沉穩濕潤。 肺臟的脈象應是寬大且浮澀,或是浮力且短澀。 脾臟的脈象應是緩和且遲緩,或是緩和且慢。
三、六、九、十二月的四季: 心臟的脈象應是浮且寬大。 肝臟的脈象應是浮且弦細。 腎臟的脈象應是浮且滑。 肺臟的脈象應是浮且澀。 脾臟的脈象應是浮且緩和且大。
七月、八月的秋季: 心臟的脈象應是沉且寬大。 肝臟的脈象應是沉且弦。 腎臟的脈象應是沉且滑。 肺臟的脈象應是沉且澀。 脾臟的脈象應是沉且緩和。
十月、十一月的冬季: 心臟的脈象應是浮且寬大。 肝臟的脈象應是浮且弦。 腎臟的脈象應是沉且滑。 肺臟的脈象應是浮且澀。 脾臟的脈象應是浮且緩和且大。
以上描述的脈象是健康的表現,如果脈象表現相反,可能表示身體出現問題。
3. 五邪脈
本經自病者為正邪,克我者為賊邪,生我者為虛邪,我生者為實邪,我克者為微邪
從所不勝來,從後來,從前來,從所勝來
〔春〕弦,浮澀而短,沉細而滑,浮洪,緩大
〔夏〕浮洪而散,沉細,弦,緩大,浮澀而短
〔四季〕緩慢而大,弦,浮洪,浮澀而短,沉細而滑
〔秋〕浮澀而短,浮洪,緩慢而大,沉細而滑,弦
〔冬〕沉細而滑,緩大,浮澀而短,弦,浮洪
(假令心病,中風得之虛邪,傷暑得之正邪,飲食勞倦得之實邪,傷寒得之微邪,中濕得之賊邪。)
白話文:
如果我們身體本身的疾病是因為正邪(正常的致病因素),剋制我的是賊邪(過強的外來因素),滋養我的是虛邪(體內過度的營養或能量),由我產生的是實邪(體內過剩的物質),我剋制的是微邪(相對較弱的外來影響)。
這些邪氣可能來自於我們無法勝過的環境、過去的經驗、未來的壓力、我們能控制的環境,或是我們的過往。
在春天,脈象可能表現為弦脈(緊繃感)、浮澀脈(表淺且有阻滯感)、短脈(脈搏短促)、沉細脈(深藏且細小)、滑脈(流暢感)、浮洪脈(表淺且旺盛)、緩大脈(緩慢且寬大)。
夏天,脈象可能是浮洪脈(表淺且旺盛)、散脈(不集中)、沉細脈(深藏且細小)、弦脈(緊繃感)、緩大脈(緩慢且寬大)、浮澀脈(表淺且有阻滯感)、短脈(脈搏短促)。
四季交換時,脈象可能是緩慢而大的脈、弦脈(緊繃感)、浮洪脈(表淺且旺盛)、浮澀脈(表淺且有阻滯感)、短脈(脈搏短促)、沉細脈(深藏且細小)、滑脈(流暢感)。
秋天,脈象可能是浮澀脈(表淺且有阻滯感)、短脈(脈搏短促)、浮洪脈(表淺且旺盛)、緩慢而大的脈、沉細脈(深藏且細小)、滑脈(流暢感)、弦脈(緊繃感)。
冬天,脈象可能是沉細脈(深藏且細小)、滑脈(流暢感)、緩大脈(緩慢且寬大)、浮澀脈(表淺且有阻滯感)、短脈(脈搏短促)、弦脈(緊繃感)、浮洪脈(表淺且旺盛)。
舉例來說,如果心臟有問題,中風可能是由虛邪(體內過度的營養或能量)引起,中暑可能是由正邪(正常的致病因素)引起,飲食過量和勞累可能是由實邪(體內過剩的物質)引起,感冒可能是由微邪(相對較弱的外來影響)引起,濕氣可能是由賊邪(過強的外來因素)引起。
4. 南政北政有不應之脈
不應者,脈來沉細不應於指,甚至極沉極細而伏,幾於不可見也,第覆病者之手而診則見矣。凡值此不應之脈,乃歲運所至,命曰天和,非病脈也。醫不知此,若誤以病脈治之,反伐天和,以致夭亡,可不慎哉!
甲己二年為土運是南政。蓋土位居中,如君之面南而行令,三陰司天則寸不應,三陰在泉則尺不應。如少陰司天,則兩寸不應;(少陰為君,故兩寸不應也。)厥陰司天,則右寸不應;太陰司天,則左寸不應。少陰在泉,則兩尺不應;厥陰在泉,則右尺不應;太陰在泉,則左尺不應。
乙庚、丙辛、丁壬、戊癸八年,乃金、水、木、火之四運為北政。如臣之北面,而行三陰在上,則尺不應;三陰在下,則寸不應。如少陰司天,則兩尺不應;厥陰司天,則右尺不應;太陰司天,則左尺不應。少陰在泉,則兩寸不應;厥陰在泉,則右寸不應;太陰在泉,則左寸不應。
若寸當沉細,而反浮大;尺當浮大,而反沉細;尺當不應,而反浮大;寸當浮大,而反沉細者,是為尺寸反。經曰:尺寸反者,死。
如右當不應,而反浮大;左當浮大,而反沉細;左當不應,而反浮大;右當浮大,而反沉細者,是為左右交。經曰:左右交者,死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脈學中的「南政」與「北政」觀念,以及其對應的脈象。
所謂「不應之脈」,指的是脈搏沉細到幾乎感受不到,即使如此微弱,但只要仔細按壓病患的手部脈位,仍能察覺到脈象。這種脈象並非因疾病所致,而是受到當年的歲運影響,稱為「天和」。若醫生誤解這種脈象,以為是疾病徵兆而進行治療,反而會破壞「天和」,可能導致患者早逝,因此必須謹慎判斷。
「甲己二年」為土運之年,屬「南政」。土位在中央,如同君主面向南方施行政令,當三陰主導天氣時,脈象在寸部不顯著;當三陰主導地氣時,脈象在尺部不顯著。例如,少陰主導天氣時,兩側的寸部脈象不顯著;厥陰主導天氣時,右手寸部脈象不顯著;太陰主導天氣時,左手寸部脈象不顯著。同理,少陰主導地氣時,兩側的尺部脈象不顯著;厥陰主導地氣時,右手尺部脈象不顯著;太陰主導地氣時,左手尺部脈象不顯著。
「乙庚、丙辛、丁壬、戊癸」八年,分別為金、水、木、火的四運,屬「北政」。如同臣子面向北方執行政令,當三陰主導天氣時,尺部脈象不顯著;當三陰主導地氣時,寸部脈象不顯著。例如,少陰主導天氣時,兩側的尺部脈象不顯著;厥陰主導天氣時,右手尺部脈象不顯著;太陰主導天氣時,左手尺部脈象不顯著。同理,少陰主導地氣時,兩側的寸部脈象不顯著;厥陰主導地氣時,右手寸部脈象不顯著;太陰主導地氣時,左手寸部脈象不顯著。
然而,如果寸部脈象本應沉細卻反而浮大,或者尺部脈象本應浮大卻反而沉細,或者尺部脈象本應不顯著卻反而浮大,或者寸部脈象本應浮大卻反而沉細,這種脈象被稱為「尺寸反」,根據經典所述,出現這種脈象的人可能遭遇生命危險。
同樣地,如果右手脈象本應不顯著卻反而浮大,或者左手脈象本應浮大卻反而沉細,或者左手脈象本應不顯著卻反而浮大,或者右手脈象本應浮大卻反而沉細,這種脈象被稱為「左右交」,根據經典所述,出現這種脈象的人也可能遭遇生命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