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
《脈貫》~ 卷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3)

1. 滑脈(陽中陰)

〔經論〕滑脈往來前卻,流利展轉,替替然如珠之應指(《脈經》),漉漉如欲脫(時珍)。

白話文:

滑脉来去流畅,流转自如,圆滑如同珠子滚动般的感觉,也有描述为像是液体流泻,仿佛要脱离指下一般。

〔發明〕滑為陰氣有餘,故脈往來流利如水而不澀滯。形容其旋轉輕脫之狀也。愚按:脈者,血之府也。血盛則脈滑,故腎脈宜之;氣盛則脈澀,故肺脈宜之。張仲景以翕、奄、沉三字狀滑脈者。翕者,合也;奄者,忽也。當脈氣合聚而盛之時,奄忽之間,即以沉去摩寫往來流利之狀,極為曲至。

白話文:

【發明】滑脈是陰氣過盛的表現,因此脈象往來流暢如水,沒有澀滯感。形容其旋轉靈活輕巧的狀態。愚按:脈絡是血液的倉庫。血液充足,脈象就會滑動;氣盛,脈象就會澀滯。所以腎脈應該呈現滑脈,而肺脈應當呈現澀脈。張仲景用「翕」、「奄」、「沉」三個字來描述滑脈。「翕」是合攏的意思;「奄」是突然的意思。當脈氣聚合旺盛時,突然之間,就用「沉」這個字來描繪往來流暢的樣子,十分準確細緻。

仲景恐後人誤認滑脈為沉,故又曰:滑者,緊之浮名也。則知沉為翕奄之沉,非重取,乃得一定之沉也。偽《訣》云:按之即伏,與翕奄之沉何啻千里?又云:不進不退,與滑之象尤為不合。愚按:沉為純陰,翕為正陽,陰陽和合,故令脈滑,關尺自平。此無病之滑脈也。

〔辨誤〕《脈訣》云:三關如珠動,按之即伏,不進不退。是不分浮滑、沉滑、尺寸之滑也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擔心後人誤把「滑脈」當成「沉脈」,因此補充說明:「滑脈」其實是「緊脈」浮現的狀態。所以「沉脈」是指脈象深沈而有力,而不是指脈象沉重、無力。偽造的《脈訣》說:「按壓時脈象會消失。」這與深沈而有力的「沉脈」相差甚遠了。它又說:「不進不退。」這更和「滑脈」的表徵不合。我認為:「沉脈」屬於純陰脈象,「翕」屬於正陽脈象,只要陰陽調和,脈象就會呈現滑動的狀態,關脈和尺脈的力度也會平衡。這就是健康狀態下的「滑脈」。

張路玉云:滑者,舉之浮緊,按之滑石。此乃實脈之象,非滑也。夫滑之一字,乃脈流利如珠,有浮滑、沉滑之分,豈可概以舉緊按石之體哉?今並正之。

白話文:

張路玉說:滑脈的脈象,舉起來感到浮而且緊,按下去則像滑石一樣。這其實是實脈的表現,並不是滑脈。滑脈指的是脈流動順暢如珠玉滾動,有浮滑和沉滑之分。怎麼可以簡單地用舉起來緊、按下去像石頭來概括滑脈呢?現在我來糾正一下。

〔體象〕滑脈如珠替替然,往來流利卻還前,莫將滑數為同類,數脈惟看至數間。

滑則如珠,數則六。

〔主病〕滑脈為陽元氣衰,痰生百病食生災,上為吐逆下畜血,女脈調時定有胎。

〔分部〕寸滑膈痰生嘔吐,舌酸舌強或咳嗽,當關宿食肝脾熱,渴痢㿗淋看尺部。

白話文:

〔體象〕

滑脈摸起來像珠子一樣,一顆顆滑動,流利而有節奏,不斷向前推進。不要把滑脈和數脈混為一談,數脈主要觀察脈搏跳動的次數,而滑脈則着重感受其滑利程度。

滑脈如同珠子般滑動,而數脈則是指每分鐘脈搏跳動六次。

〔主病〕

滑脈反映了陽元氣衰弱,痰濕積聚,百病叢生,飲食不當容易導致疾病。上可引起嘔吐,下可導致血瘀積聚。女性的滑脈在適當的時候,往往預示着懷孕。

〔分部〕

寸口部位出現滑脈,表明膈痰上逆,容易引發嘔吐,舌頭可能出現酸軟無力或強直,伴有咳嗽等症狀。

當關部位出現滑脈,提示飲食積滯,肝脾火熱,容易出現口渴、腹瀉、痢疾、淋病等症狀。

尺部出現滑脈,則需要注意觀察其他部位的脈象,並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。

〔體象〕

滑脉摸起来就像珠子一样滚动,一顆顆滑動,流利而有节奏,不停地向前流动。不要把滑脉和数脉搞混,数脉主要观察脉搏跳动的次数,而滑脉则注重感受它的滑利程度。

滑脉就像珠子一样滑,而数脉指的是每分钟脉搏跳动六次。

〔主病〕

滑脉反映阳气不足,痰湿积聚,各种疾病都可能发生,饮食不当容易引起疾病。滑脉还可能导致呕吐、血瘀等症状。女性的滑脉在合适的时期,往往预示着怀孕。

〔分部〕

手腕寸口位置出现滑脉,说明痰湿上逆,容易引起呕吐,舌头可能出现酸软无力或僵硬,伴有咳嗽等症状。

手腕当关位置出现滑脉,提示饮食积滞,肝脾火热,容易出现口渴、腹泻、痢疾、淋病等症状。

手腕尺部出现滑脉,需要观察其他部位的脉象,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。

滑主痰飲,浮滑風痰,沉滑食痰,滑數痰火,滑短痰食。滑而浮散,中風癱瘓;滑而浮大,尿則陰痛;滑而沖和,娠孕可決;兩寸滑痰火,一手獨滑半身不遂。

白話文:

滑脈主導痰飲:

  • 浮滑而快:風痰
  • 沉滑而遲:食痰
  • 滑數而快:痰火
  • 滑短而頻:痰食

滑脈浮散,則主中風癱瘓。

滑脈浮大,小便時下陰疼痛。

滑脈和緩流利,則懷孕可能導致流產。

兩寸脈滑數而快,表示痰火,一隻手獨自滑動,則半身不遂。

〔辨誤〕《脈經》曰:關滑胃熱,尺滑血畜。而《脈訣》云:關滑胃寒,尺滑臍似水。與《脈經》之旨相反,其謬如此。

白話文:

【辨正】《脈經》說:關脈滑表示胃部有熱,尺脈滑表示血液貯留。而《脈訣》卻說:關脈滑表示胃部有寒,尺脈滑表示臍部積水。這與《脈經》的說法相反,其錯誤很明顯。

〔貫釋〕滑為血實氣壅之候,是氣不勝於血也,故主嘔吐、痰逆、宿食、經閉之症也。左寸滑心經熱痰,滑而實大,心驚舌強;關滑肝熱,頭目為患;尺滑小便淋澀,尿赤,莖中痛。

白話文:

〔解釋〕脈象滑利,代表血氣實盛,氣虛不足以勝過血,所以容易出現嘔吐、痰逆、宿食、經閉等症狀。

  • 左寸脈滑利:心經有熱痰,脈搏又滑又大,會出現心悸和舌頭僵硬。
  • 關脈滑利:肝熱,會影響頭目。
  • 尺脈滑利:排尿不暢,尿液偏紅,尿道刺痛。

右寸滑痰飲嘔逆,滑而實,肺熱毛髮焦,膈壅咽乾,痰暈目昏,涕唾黏;關滑脾熱,口臭及宿食不化、吐逆,滑實胃熱;尺滑因相火炎上而引飲,臍冷腹鳴,或時下利,婦人主血實氣壅,月事不通,若滑而和勻則為孕矣。人迎浮滑為風痰,緩滑為中風。氣口滑數為宿食,緩滑為熱中。

平人肢體豐盛,六脈軟滑,此濕痰漸積於中外,終日勞役不知倦怠,若安息則重著痠疼矣。

白話文:

寸脈:

  • 滑脈表示有痰飲,可能會嘔吐。
  • 滑而實脈,表示肺熱,毛髮焦枯。
  • 隔膜堵塞,引起咽喉乾澀。
  • 痰迷心竅,導致視力模糊。
  • 鼻涕和唾液黏稠。

關脈:

  • 滑脈表示脾熱。
  • 口臭和有宿食不化。
  • 滑而實脈,表示胃熱。

尺脈:

  • 滑脈表示相火(肝火)上炎,引起口渴。
  • 臍部冰冷,腹部鳴叫。
  • 可能有腹瀉。
  • 女性主血實氣壅,月經不調。
  • 如果滑脈和勻,可能是懷孕。

人迎脈:

  • 浮滑脈,表示有風痰。
  • 緩滑脈,表示有中風。

氣口脈:

  • 滑數脈,表示有宿食。
  • 緩滑脈,表示有熱中(熱病)。

〔先哲格言〕李士材云:滑脈勢不安定,鼓盪流利,似近於陽,故曰陽中之陰,不腐不化之物象亦如之,故主痰液有物之類為多。凡痰飲、嘔逆、傷食等症皆上中二焦之病,以滑為水物兼有之象也。設所吐之物非痰與食,是為嘔逆,脈必見澀也。溺血經閉,或主淋痢者,咸內有所蓄(血、積)類液、瘀凝類痰,須以意求耳。

白話文:

李士材說:滑脈像船在水中漂浮不定的樣子,脈象波動順暢,看似接近於陽脈,因此稱為「陽中之陰」。不腐不化的東西也像這樣,所以滑脈的人大多會出現痰液之類的情況。凡是痰飲、嘔吐、傷食等症狀,都是上焦和中焦的疾病,滑脈代表著既有水邪又有實邪。如果吐出來的東西不是痰液或食物,而是嘔吐,脈象必定會出現澀滯。小便帶血、經閉,或腹瀉等症狀,都是體內堆積了血、痰等液體或瘀血,需要認真辨別才能找到原因。

〔參治活法〕《經》云:「滑為陰氣有餘」一語,此指陰邪搏陽而言,豈以陰氣有餘,多汗身寒之病便可目為血多?又以滑大之脈牽合無力,豈可誤作內傷元氣乎?此又不可不辨也。

白話文:

關於「參治活法」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滑脈是陰氣過盛」這句話,指的是陰邪侵擾陽氣。難道能因為陰氣過盛,出現多汗、身體寒冷的症狀,就可以認為是血多了?此外,將滑脈和大脈無力混為一談,認為這是內傷元氣,也是錯誤的。這些都需要加以辨別。

2. 澀脈(陰)

〔經論〕澀脈細而遲,往來難,短且散,或一止復來(《脈經》)。參伍不調(《素問》)。如輕刀刮竹(《脈訣》)。如雨沾沙(通真子)。如病蠶食葉(《瀕湖脈學》)。

白話文:

〔《脈經》:脈象〕澀脈:脈搏細而慢,來去不順暢,短促而散亂,有時會停頓後又出現。

〔《素問》:脈象〕脈象不協調,來去參差交錯。

〔《脈訣》:脈象〕脈搏跳動就像用輕刀刮竹子一樣。

〔通真子:脈象〕脈搏跳動就像雨滴落在沙子上一樣。

〔《瀕湖脈學》:脈象〕脈搏跳動就像病蠶吃葉子一樣。

〔發明〕澀者,不流利之義。《素問》曰:參伍不調者病。謂其凝滯,而至數不和勻也。《脈訣》以輕刀刮竹為喻者,刀刮竹則阻滯而不滑也。通真子以如雨沾沙為喻者,謂雨沾金石則滑而流利,雨沾沙土則澀而不利也。時珍以病蠶食葉為喻者,謂其遲慢而艱難也。

按:澀為陽氣有餘,氣盛則血少,故脈蹇滯澀澀,而肺脈宜之。

白話文:

[發明]「澀」的意思是不順暢。

《素問》說:參伍不調的人會生病。這是因為身體出現凝滯,導致脈象不勻和。

《脈訣》中用輕刀刮竹子來比喻,竹子阻礙刀鋒的刮動,導致刀鋒不順暢。

《通真子》用雨水滲入沙塵來比喻,雨水滲入金屬或石頭時會很順滑,但滲入沙土時則會受阻,導致不流利。

李時珍用生病的蠶寶寶吃葉子來比喻,蠶寶寶吃葉子時動作遲緩,很費力。

〔辨誤〕《脈訣》云:指下尋之似有,舉之全無,則是微脈,而非澀脈矣。叔和謂一止復來亦有疵病。蓋澀脈往來遲難,有類乎止而實非止也。又曰細而遲,往來難且散者,乃浮分多而沉分少,有類乎散而實非散也。

白話文:

辨正錯誤:

《脈訣》中提到:手指按脈時感覺好像有脈,但提起來卻沒有,這是微脈而非澀脈。孫思邈認為,脈搏出現一停一續的情況也有問題。因為澀脈往來緩慢難行,類似於停滯,但實際上並非停滯。

又說,脈搏細而緩慢,往來困難且分散,這是因為浮脈成分多而沉脈成分少,類似於分散,但實際上並非分散。

〔體象〕細遲短澀往來難,散止依稀應指間,如雨沾沙容易散,病蠶食葉慢而難。

〔相類〕參伍不調名曰澀,輕刀刮竹短而難,微似秒芒微軟甚,浮沉不別有無問。

細遲短散時一至曰澀;極細而軟,重按若絕曰散;浮而柔細曰濡;沉而柔細曰弱。

〔主病〕澀緣血少或傷精,反胃亡陽汗雨淋,寒濕入營為血痹,女人非孕即無經。

〔分部〕寸澀心虛痛對胸,胃虛脅脹察關中,尺為精血俱傷候,腸結溲淋或下紅。

澀而堅大為有實熱,澀而虛軟虛火炎灼,浮澀表惡寒,沉澀里燥涸。

白話文:

身體狀況表現為脈象細小、遲緩、短促、澀滯,來去不順暢,散漫無力,似是依稀地應在指尖,就像雨水沾到沙地上一樣容易散開,如同病蠶啃食樹葉般緩慢而難以進食。

脈象相似,參差不齊,不協調,稱為澀脈;感覺像輕輕用刀刮竹子一樣,短促而難以順暢;微微像細小的芒草一樣,細軟微弱;浮沉不分,有無難辨。

脈象細小而遲緩,短促而散漫,時而出現,時而消失,稱為澀脈;極細而軟弱,重按幾乎消失稱為散脈;浮而柔細稱為濡脈;沉而柔細稱為弱脈。

主要病症是澀脈源於血虛或精氣受損,導致反胃、陽氣不足、汗出如雨、淋漓不止,寒濕入侵營氣,造成血脈痹阻,女性則表現為不孕或月經不調。

根據脈象位置,寸關尺三部,寸脈澀則心氣虛弱,胸痛;胃氣虛弱則脅肋脹滿,察看關脈;尺脈澀則精氣血皆受損,表現為腸道積結、小便淋漓或血尿。

澀脈堅實強勁,則為實熱;澀脈虛弱柔軟,則為虛火灼熱;浮澀則屬於表證,惡寒;沉澀則屬於裡證,燥熱。

〔貫釋〕澀為氣多血少之候,故主少血、亡血、無汗、傷精血、血痹痛等症也。左寸澀,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;關澀,肝虛血敗、肋脹脅滿、身痛;尺澀,男子傷精及疝,女子月事虛敗,若有孕,主胎漏不安。右寸澀,營衛不和,上焦冷痞,氣短臂痛。肺主氣,氣為衛,血為營,肺脈澀乃氣多血少,故曰不和也。

白話文:

〔說明〕「澀」脈表示氣分偏多,血分偏少的狀況,因此主要見於氣血兩虛、血虛、無汗、損傷精血、血痺疼痛等證候。

  • 左寸關脈澀:表示心神虛耗不安,或伴有心寒疼痛。
  • 左關脈澀:表示肝氣虛、血虧,可伴有肋骨脹滿、身體疼痛。
  • 左尺脈澀:男性表示腎精耗損或疝氣;女性表示月經虛弱不調,若已懷孕,則表示胎氣不穩。
  • 右寸關脈澀:表示營衛不和,上焦氣滯,可伴有氣短、手臂疼痛。

肺主氣,氣在體表運行稱為衛氣,血在體內運行稱為營氣。肺脈出現「澀」脈,說明氣分過多,血分不足,所以稱作「營衛不和」。

關澀,脾弱不食,胃冷而嘔。尺澀,大便澀,津液不足,少腹寒,足脛逆冷。

若先富後貧,脈亦必澀。尺部見澀,艱於子嗣。

白話文:

關脈沉滯,表示脾虛導致食欲不振,胃部寒冷而引起嘔吐。尺脈沉滯,則是大便乾硬,身體津液不足,小腹部感到寒冷,雙腿小腿逆向冰冷。

如果一個人先富裕後變貧窮,脈象也一定會變得沉滯。尺脈出現沉滯,則難以有子嗣。

〔先哲格言〕李士材云:一切世間之物,濡潤者則必滑,枯槁者則必澀。故滑為痰飲,澀主陰衰。理有固然,無足辨者。肺之為臟,氣多血少,故右寸見之為合度之診;腎之為臟,專司精血,故左尺見之為虛殘之候。不問男婦,凡尺中沉澀者,必艱於嗣,正血少精傷之確證也。

白話文:

〔古人名言〕李士材說:世間萬物,潤澤的必定滑膩,枯燥的必定澀滯。所以潤滑主痰飲,澀滯主陰虛。這是自然規律,無需爭辯。肺臟氣多血少,所以右寸脈見強勁為正常;腎臟專司精血,所以左尺脈見弱為虛損徵象。不論男女,凡尺脈沉澀者,必定生養困難,證明是精血虧虛。

故女人懷子而得澀脈,則血不足養胎;如無孕而得澀脈,將有陰衰髓竭之憂。杜光庭云:澀脈獨見尺中,形同代為死脈。士材又云:澀脈有外邪相襲,使氣分不利而成滯澀;有衛氣散失,使陽衰不守而成虛澀;有腸胃燥渴,津液亦亡,使血分欲盡而成枯澀。在診之者,是為靈通耳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女人懷孕後脈搏晦澀,表示血氣不足以滋養胎兒;若沒有懷孕而脈搏晦澀,將會有陰氣衰竭、骨髓枯竭的憂患。杜光庭說:晦澀的脈搏只出現在尺脈,形狀像代脈那樣,是死亡的徵兆。士材又說:晦澀的脈搏有外邪侵襲,導致氣機不暢而鬱滯;有衛氣散失,陽氣衰弱而虛弱晦澀;有腸胃乾燥,津液枯竭,血氣將盡而枯槁晦澀。在診斷時,明白這些原因是很重要的。

〔參治活法〕澀雖屬血少精傷之候,然亦有宿食、外邪阻滯而見澀者。《金匱》云:寸口脈浮大,按之反澀,尺中亦微而澀,知有宿食。有發熱頭疼,而見浮澀數盛者,陽中霧露之氣也,霧傷皮腠,濕流關節,總皆脈澀,但兼浮數沉細之不同耳。

白話文:

【參照治療的活法】脈象沉澀通常是氣血虧虛所導致,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食物積滯或外邪阻滯而引起的。

《金匱要略》記載:寸口脈浮大,按壓後反彈無力,尺脈也較弱並沉澀,表示體內有宿食。

如果有發熱、頭痛,並且脈象浮澀、跳動頻繁而有力,這是因為陽氣中夾雜了霧露之氣。霧氣會損傷皮肉,濕氣會流竄至關節,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脈象沉澀,只是會伴隨著浮數、沉細等不同的脈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