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貫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發明雜證生死脈
脈之主病,有宜不宜,陰陽順逆,吉凶可知。(有是病則有是脈,與病相宜則順,不相宜則逆。逆之與順何從區別?是又在陰陽耳。如表病見表脈,里病見里脈,實病見實脈,虛病見虛脈,陽病見陽脈,陰病見陰脈之類,皆順而相宜者也。反此則逆。逆順一分,而病之吉凶從可推矣。)
白話文:
脈象反映疾病,有相宜和不相宜兩種情況,根據陰陽的順逆,可以判斷病情的吉凶。
- (相宜指脈象與疾病相符,不相宜則相反。如何區分順逆?這取決於陰陽。)
- 例如,表證見表脈,裡證見裡脈,實證見實脈,虛證見虛脈,陽證見陽脈,陰證見陰脈等,這些都是脈象與疾病相符,所以屬於順。
- 相反的,則屬於逆。
- 一旦辨別出順逆,就可以推斷出疾病的吉凶。
中風之脈,卻喜浮遲,數大急疾,兼見難支。(中風之脈,各有所兼。蓋新風挾舊邪,或外感,或內傷,其脈隨之忽變,兼寒則脈浮緊,兼風則脈浮緩,兼熱則脈浮數,兼痰則脈浮滑,兼氣則脈沉澀,兼火則脈盛大,兼陽虛則脈微亦大而空,兼陰虛則脈數亦如細絲,陰陽虛則微數或微細。虛滑為頭中痛,緩遲為營衛衰。
白話文:
中風時脈象:
- 喜脈象浮而緩慢,跳動有力且急促
- 同時出現虛弱乏力的狀態
(中風時脈象複雜多變,各有特點。一般來說,新發中風夾雜舊病,或外感,或內傷,脈象會隨之突然改變:夾雜寒證脈象浮緊,夾雜風證脈象浮緩,夾雜熱證脈象浮數,夾雜痰濕脈象浮滑,夾雜氣滯脈象沉澀,夾雜火熱脈象盛大,夾雜陽虛脈象微弱但仍有力而空洞,夾雜陰虛脈象雖數但細如絲,陰陽俱虛脈象微弱或細微。虛滑的脈象主頭痛,緩慢遲鈍的脈象主營衛失調。)
大抵陽浮而數,陰濡而弱。浮滑、沉滑、微虛、散數皆為中風。風性空虛,中之於表,虛浮遲緩雖為正氣不足,猶可補救;急大數疾,邪不受制,必死無疑。可見大數而猶未至急疾者,尚不可謂其必死也。)
白話文:
大致上,陽氣浮在體表,且脈搏跳動得快,陰氣潤澤,脈搏較弱。脈象浮滑、沉滑、微虛、散數等,都是中風的徵兆。風的特性是空虛的,如果侵襲到身體表層,脈象虛浮遲緩,雖然是正氣不足,但還能挽救;如果脈搏急促、強勁、跳動得快,說明邪氣已經不受控制,必定會導致死亡。可見脈搏跳動得快,但還沒有達到急促的程度,不能斷定一定會死亡。
傷寒熱病,脈喜浮洪,沉微澀小,證反必凶。汗後脈靜,身涼則安。汗後脈躁,熱甚必難。陽證見陰,命必危殆;陰證見陽,雖困無害。(《內經》曰:今夫熱病者,皆傷寒之類也。又曰:人之傷於寒也,則為病熱。熱雖甚,不死。觀此則知傷寒雖是陰寒之邪襲人,正氣與之抗拒,鬱蒸成熱,亦理勢之必然者。
白話文:
傷寒發燒時,脈搏浮現而洪盛,沉下去卻很微弱、澀滯而細小,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反覆交替,預後必定兇險。出汗後脈搏平靜,身體涼快下來就會安穩。出汗後脈搏躁動不安,說明熱勢很盛,病情恐怕難以控制。陽證(發熱症狀)中出現陰證(虛寒症狀),性命必定危急;陰證中出現陽證,雖然病情危重,但並無大礙。(《內經》說:現在所說的發熱疾病,都是傷寒這一類的。又說:人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發熱。熱邪雖然很嚴重,但不會致命。從這段話可以看出,傷寒雖然是由陰寒邪氣侵襲人體引起的,但身體的正氣會與之抗爭,鬱結成熱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
抗拒在表,故脈浮;鬱蒸成熱,故脈洪。熱病得此陽脈,知正氣不陷縮,而能鼓發,勝邪必矣,故喜焉。若沉微澀小,是皆陰類。證陽脈陰,表病見里,證與脈反,邪盛正衰,凶之兆也。至若汗後,邪解正復,此時脈躁盛者亦應寧靜,身體自然涼和。設脈仍躁,而熱加甚,是正氣已衰,邪氣更進,必難乎其為生矣。
白話文:
敵邪在體表,所以脈象浮動;邪氣鬱結化熱,所以脈象洪大。熱病出現這種陽脈症狀,說明正氣沒有衰敗,還能振奮起來,一定能戰勝邪氣,所以值得高興。如果脈象沉細微弱,都是陰證。脈象顯示是陽證,但症狀卻表現為裏證,脈象與症狀相反,說明邪氣強盛正氣衰弱,是凶兆。到出汗後,邪氣解除正氣恢復時,這個時候脈象躁動強盛也應該平穩下來,身體自然會涼爽和諧。如果脈象仍然躁動,而且發熱更加嚴重,說明正氣已經衰弱,邪氣更加猖獗,這種情況下生還的可能性很低。
即《內經》所謂「有病溫者,汗出輒復熱,而脈躁疾不為汗衰,狂言不能食,病名陰陽交者」。陽證而見沉澀細弱微遲之陰脈,則脈與證反,命必危殆;陰證而見浮大數動洪滑之陽脈,亦似與證相反,在他症忌之,獨傷寒則不然。
白話文:
按照《內經》的說法,「得了溫熱病的人,汗出之後仍然發熱,而且脈搏急促有力,出汗後脈搏也不減弱,精神錯亂,不能進食,這病叫作陰陽相交」。
如果是陽證,但脈象卻出現了沉、澀、細、弱、微、遲等陰脈的特徵,那麼脈象與病情相符,病情危重;如果是陰證,但脈象卻出現了浮、大、數、動、洪、滑等陽脈的特徵,這看似也與病情相悖。在其他病症中,脈象與病情相反是不好的,但在傷寒病中卻不是這樣。
傷寒自表入里,從陽之陰,刻刻侵搏,層層漸入,今陰病得陽脈,是轉寒凜而變溫和,起深沉而出浮淺,死陰忽作生陽,病雖困篤,自當無害,故仲景云:陰病見陽脈者生,陽病見陰脈者死。)
白話文:
傷寒一開始只是在身體表面,後來會深入內部,從表陽侵襲裡陰,一點一點地侵蝕,逐層逐層地深入。現在的陰證出現了陽脈,表示寒氣轉為溫和,由深刻變為淺薄,死陰忽然轉化為生陽,即使病情嚴重,也不會危及性命。因此,仲景說:「陰證出現陽脈,表示會生還;陽證出現陰脈,則會死亡。」
傷暑脈虛,弦細芤遲,若兼滑實,別症當知。(《經》曰:脈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《甲乙經》曰:熱傷氣而不傷形,所以脈虛者是也。若《難經》曰:其脈浮大而散。殊有未然,夫脈大而散,乃心之本脈,非病脈也。故仲景不言,但補其偏曰:弦細芤遲。芤即虛豁也,弦、細、遲即熱傷氣之應也。
白話文:
因暑熱而損傷脈絡,脈象呈現細弱、緩慢、虛浮,如果同時出現滑脈和實脈,需要從其他症狀中判斷(《素問》說:脈虛且身體發熱,是因暑熱所致。《甲乙經》說:暑熱損傷氣但不傷及形體,所以脈象虛弱。而《難經》說:它的脈象浮大而發散。這種說法有所偏頗,脈象大而發散,是心的正常脈象,而不是病脈。因此,張仲景沒有提及,而是補充說明瞭偏誤之處:「弦細芤遲」。「芤」是指空虛鬆散,「弦、細、遲」是暑熱損傷氣的反應。
統而言之,曰虛;分而言之,曰弦細芤遲。其不以浮大之脈混入虛脈之中,稱為病暑之脈,慮可周耶!若面垢、身熱,傷暑之症已見,而脈反滑實,將兼痰與食矣。)
白話文:
總的來說,脈象虛弱;具體分析,有弦細弱、緩慢的表現。如果把浮大的脈象混入虛脈中,稱為暑熱的脈象,這樣考慮問題就全面了嗎?如果面色晦暗、身體發熱,暑熱的癥狀已經顯現,而脈象卻滑實,那麼還要考慮兼有痰和食滯。
勞倦內傷,脾脈虛弱,汗出脈躁,死證可察。(動而生陽,身固不宜太逸。東垣論升陽益胃湯方後云:小役形體,使胃氣與藥得以轉運升發,此即動而生陽之義也。若煩擾而過於勞,則肢體轉旋,四肢舉動,陽氣張亂無往,非脾氣之傷?故脾脈虛弱為順也。如汗出而脈反躁疾,則為逆矣。安得不死?)
白話文:
現代
過度勞累傷身,導致脾氣虛弱。如果出現出汗、脈搏急促的症狀,預示著病情嚴重。
(活動能生陽,身體不宜過於安逸。東垣派在升陽益胃湯方的論述中提到:輕微活動身體,使胃氣和藥物得以運轉升發,這就是「活動生陽」的道理。如果過度操勞,導致身體奔波,肢體過度運動,陽氣就會紊亂無歸。這樣的情況下,脾氣當然會受到損傷,所以脾脈虛弱是合乎情理的。如果出汗後脈搏反而急促,就是陽氣逆亂的表現,恐怕難以活命。)
瘧脈自弦,弦數者熱,弦遲者寒,代散者絕。(《內經》曰:夫痎瘧,皆生於風。故瘧因風暑之邪客於風木之府,木來乘土,脾失轉輸,不能運水穀之精微,遂多停痰留飲。弦應風木,又主痰飲。無痰不成瘧,故曰:瘧脈自弦。數熱遲寒,自然之理。獨見代散之脈,則正氣虛脫,不續不斂之象,邪盛正衰,定主凶折。)
白話文:
瘧疾的脈象往往是弦脈。脈搏跳動快,表示熱症;跳動慢,表示寒症;脈搏忽忽悠悠,則代表病情危殆。(《內經》中說:瘧疾的起因都是風邪。因此,瘧疾是因為風暑之邪侵犯了肝膽之臟腑,肝膽剋制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無法輸送水穀之精華,從而造成痰飲停滯。弦脈反映了肝膽風熱,也主痰飲。沒有痰飲就不會得瘧疾,所以說:瘧疾的脈象往往是弦脈。脈搏快則熱,脈搏慢則寒,這是自然規律。只有見到脈搏忽忽悠悠的象徵,纔是正氣虛弱,虛而不斂的現象,邪氣盛而正氣衰,預後兇險。)
泄瀉下痢,沉小滑弱,實大浮數,發熱則惡。(泄痢見於下部,無論因之內外,總屬傷陰耗里之虛證。沉小滑弱,乃為相宜。若實大浮洪,則惡矣。實大與虛反,浮洪與里反,邪盛正衰,不言可喻。再加發熱,則陰氣彌傷而裡氣彌耗,不至躁亡不已。)
白話文:
腹瀉時,脈象沉細、滑弱是適合的。如果脈象實大、浮數,那就是不好的。脈象實大與身體虛弱相反,脈象浮洪與身體內部狀況相反,說明邪氣盛、正氣衰。如果加上發熱,那麼陰氣會進一步耗損,身體內部元氣會進一步消耗,如果不加以治療,病情會持續惡化甚至死亡。
嘔吐反胃,浮滑者昌,弦數緊澀,結腸者亡。(嘔吐、反胃,上焦之病也。浮為虛,滑為痰,是其正象,可以受補,故曰昌也。脈弦者,虛也,木來乘土,胃氣無餘,土將奪矣;數則為熱,熱當消穀,而反吐谷,乃知數為虛數,虛則不運,數則氣促,嘔吐不止,胃將漸敗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陽氣微,膈氣虛,脈乃數緊,則為寒,無陽以運,故上出而嘔吐。
澀脈枯澀,吐亡津液之所致。水穀之海枯,遂致糞如羊屎,必死不治。)
白話文:
如果嘔吐反胃,脈象浮滑,病情會好轉。如果脈象弦緊澀,結腸,病情會死亡。(嘔吐、反胃,是上焦的病症。脈象浮表示虛寒,滑表示痰濕,這是正象,可以通過補養來治療,所以說病情會好轉。脈象弦表示虛弱,肝木侵犯脾土,胃氣不足,脾土將會被奪走;脈象數表示熱盛,熱盛會消磨穀物,但卻反吐出穀物,這說明脈象數是虛數,虛則不能運化,數則氣機急促,嘔吐不止,胃部功能會逐漸衰敗。《金匱要略》說:陽氣微弱,膈氣虛弱,脈象就會數緊,說明是寒證,因為沒有陽氣來運作,所以向上逆氣而嘔吐。
霍亂之候,脈代勿訝,厥逆遲微,是則可嗟。(霍亂之脈,洪大為佳。若見代脈,因一時清濁混亂,故脈不接續,非死脈也。微細而舌卷囊縮,脈至遲微,陽衰陰盛,真元漸絕之象。暴脫者,能漸生;而漸絕者,又何能暴起哉?)
白話文:
當霍亂發生時,脈搏出現間斷不要驚慌,如果脈搏微弱遲緩,這纔是值得嘆息的徵兆。(霍亂的脈象,脈搏強勁有力纔算好。如果出現間斷脈,那是因為一時清氣和濁氣混濁不清,所以脈絡不連貫,並不是死脈。如果脈搏細弱,而舌頭蜷縮乾癟,脈搏遲緩微弱,這是陽氣衰弱、陰氣過盛,真元逐漸枯竭的表現。如果病情突然加重,還能逐漸恢復;但如果病情逐漸惡化,又怎麼可能突然好轉呢?)
嗽脈多浮,浮濡易治;沉伏而緊,死期將至。(嗽乃肺疾,脈浮為宜。兼見濡者,病將退也。沉則邪已入里,緊則寒邪不散,均主病危。)
白話文:
咳嗽時脈相比較浮動,浮動且柔和的容易治療。脈象沉隱而緊的,即將死亡。(咳嗽是肺部疾病,脈相浮動是正常的。如果同時出現柔和的脈象,說明疾病即將好轉。脈象沉隱表示病邪已經進入身體內,脈象緊表示寒邪不能散發,這兩種情況都說明病情危重。)
喘息抬肩,浮滑是順;沉澀肢寒,皆為逆證。(喘症無非風與痰耳。浮為陽為表為風,滑為陽中之陰而為痰為食。若能散其邪,則機關可利,推其物則否塞可通,故曰順。脈沉為陰為里為下部;澀為陰為虛,乃元氣不能接續,豈能充四肢乎?是以喘息抬肩,而四肢又寒也。若更見散脈,則元真將隨喘而散,死亡必矣,故曰逆。)
白話文:
呼吸急促、聳肩,脈浮動滑潤是順證;脈沉澀、四肢發冷,都是逆證。(喘息症不外乎由風和痰引起。脈浮象徵陽、象徵表裡、象徵風,脈滑象徵陽中之陰、象徵痰涎和積食。如果能祛散邪氣,那麼呼吸器官就可以暢通,排除廢物也可以通暢無阻,所以稱為順證。脈沉象徵陰、象徵裡、象徵下焦;脈澀象徵陰、象徵虛,這是元氣不能接續,能充養到四肢嗎?因此,出現呼吸急促、聳肩,四肢又發冷的情況。如果再出現脈散,那麼元氣就會隨著喘氣而散失,死亡是肯定的了,所以稱為逆證。)
火熱之證,洪數為宜,微弱無神,根本脫離。(病熱而有火症,火則脈應洪數。若得沉微之陰脈,是無火矣。無火而仍病熱,則知為無根之陽虛見熱象也,故危殆。)
白話文:
當出現熱症時,脈象應該是洪數(強而有力),但如果脈象虛弱且沒有力道,則說明根本已經脫離。
(如果病人發燒、有熱症,脈象卻沉弱無力,說明火已經消失。沒有火了,但病人仍然發燒,表示這是沒有根源的陽虛所引起的假象,所以情況很危急。)
骨蒸發熱,脈數為虛,熱而澀小,必殞其軀。(骨蒸者,腎水不足,壯火僭上,虛數二脈是其本。然蒸熱而見澀小之脈,澀則精血少,小則元氣衰,真陰日損,邪火日增,所謂發熱脈靜,不可救藥耳。)
白話文:
骨骼發熱,脈搏快速且虛弱,發熱同時脈搏細小,必定喪命。(骨蒸是因為腎水不足,身體壯火上升,虛弱且快速這兩種脈象是其根本原因。然而,發熱卻出現細小的脈象,細小表示精血不足,虛弱表示元氣衰弱,真正的陰氣日漸減少,不正當的邪火日益增加,這就是所說的發燒卻脈搏微弱,無法救治的情況。)
勞極諸虛,浮軟微弱;土敗雙弦,火炎則數。(勞極損傷,氣血日耗,形體漸衰,所見之脈,隨病呈象。如空虛之浮,不鼓之軟,欲絕之微,無力之弱,雖云病脈,然與病猶相宜也。至若雙弦,乃知土敗,急數定為火炎。蓋弦為肝木,雙弦則木太盛,久病之土,何堪其侮,故知其必敗也。
數以為熱,急數則躁疾直強,略無半點和柔,邪火炎炎,真陰自絕,六至以上,便不可治。)
白話文:
過度勞累會導致身體虛弱,脈象會浮軟微弱;當脾胃虛弱時,肝氣過於旺盛,脈象就會跳動頻繁。(過度勞累會損傷身體,氣血消耗殆盡,身體逐漸衰弱,脈象也會隨之表現出病態。例如,空虛的浮脈,不充盈的軟脈,似斷似續的微脈,無力的弱脈,雖然是病脈,但也與疾病相符。如果脈象呈現雙弦脈,說明脾胃已經虛弱,脈搏跳動頻繁急促,表明火氣旺盛。因為弦脈屬於肝木,雙弦脈表示肝木太盛,長期病痛導致的脾胃虛弱,不堪忍受肝木的侵犯,所以會導致脾胃更加虛弱。)
失血諸證,脈必現芤,緩小可喜,數大堪憂。(芤有中空之象,失血者宜爾也。緩小脈順,為可喜。脈數而大,邪盛正衰,為火爍真陰,誠為可憂。)
白話文:
當失血出現各種症狀時,脈象一定會出現空虛的現象。脈象緩和而細小,這是好事。脈象急促而大,令人擔心。(空虛是因為失血導致,所以脈象會有此現象。脈象緩和細小,表示病情穩定,因此令人高興。脈象急促大,表示邪氣旺盛,正氣衰弱,是火氣過盛損害了陰液,令人十分擔憂。)
畜血在中,牢大卻宜,沉澀而微,速愈者希。(血畜於內,瘀凝不行,瘀凝則脈大,不行則脈牢,亦因病呈象也。逐之使去,巢穴一空,而致新不難矣。設脈沉小澀微,是病有餘而脈反不足,病有物而脈若無物,既不能自行其血,又難施峻猛之劑,安望其速愈耶?)
白話文:
血液積聚在體內,脈象寬大而遲鈍,脈搏微弱,快速康復的很少。(血液積聚在體內,瘀滯不暢,瘀滯則脈象寬大,不暢則脈象遲鈍,這也是疾病顯現的徵兆。驅逐瘀血使其散去,巢穴一空,產生新的血液並不困難。如果脈象沉細澀弱,則說明疾病有餘而脈象不足,有病而脈象無病,既不能自行化瘀活血,又難以使用峻猛的藥物,如何指望能快速康復呢?)
三消之脈,虛大者生,細微短澀,形脫堪驚。(渴而多飲為上消,消穀善飢為中消,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。三消皆燥熱太過,惟見浮大之脈為吉耳。若脈細小浮澀,則氣血之虛衰,枯槁不言可知,再加身體瘦悴,是謂形脫,即戴人所云:燔木則為炭,燔金則為液,燔石則為灰,煎海水則為鹽。鼎水形氣兩敗,豈直可驚已哉!)
白話文:
三種消渴症的脈象:脈搏虛大者,病情尚能存活;如果脈搏細微短澀,形體消瘦,那狀況就很嚴重了。(渴而多飲是上消,消化食物後容易飢餓是中消,渴而腹瀉有油脂是下消。三種消渴症都是因燥熱過度所致,只有出現浮大脈象,方為吉兆。如果脈搏細小、浮澀,表示氣血虛弱衰竭,枯槁的狀況不言而喻。再加上身體消瘦,這就是所謂的形脫,就像戴人所說的:「木材燒過變成炭,金屬燒過變成液體,石頭燒過變成灰,海水熬煮會結晶成鹽。」鼎中的水與氣兩敗俱傷,豈止是令人震驚啊!)
小便淋閉,鼻色必黃,數大可療,澀小知亡。(熱乘津液,則水道不利,水道不利而有熱必鬱蒸而外發,黃色見於鼻者,以鼻為肺竅耳。數大為火象,火證見之又何妨乎?若逢澀小,為精血敗壞,死亡將亟矣。)
白話文:
小便排不出來,鼻色一定發黃,脈搏粗大有力可以治療,脈搏細小無力表示快死了。(熱邪侵入津液,導致水道不通,水道不通而又有熱氣,必定鬱積蒸發而外發,黃色出現在鼻子上,是因為鼻子是肺的竅門。脈搏粗大有力代表火象,火證見到這個脈象的話,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?如果遇到脈搏細小無力,表示精血敗壞,死亡將至。)
癲乃重陰,狂乃重陽,浮洪吉象,沉急凶殃。(癲狂既分陰陽,而脈皆取浮洪者。蓋浮洪者屬陽,在陽狂者得之,固與證相宜;即陰癲者得之,亦將從陰轉陽,自里達表之象,故均為吉兆。若沉而急,沉則入陰迫里,急則強急不柔,是無胃氣之脈也。不論狂癲,凶殃立至。)
白話文:
癲症屬於陰氣過重,狂症屬於陽氣過重。脈浮而洪大是吉兆,脈沉而急促是不吉之兆。(癲狂雖然分別屬於陰陽,但脈象都取浮洪。因為浮洪脈屬陽,陽狂者得到,自然與症狀相符。即使陰癲者得到浮洪脈,也表示從陰轉陽,病情從內部發展到外表,所以都是吉兆。如果脈位沉而急促,沉的話就說明陰氣入裡,急的話就說明脈氣拘急不柔和,是胃氣不足的脈象。不管癲狂哪種情況,都不吉利。)
癇宜虛緩,沉小急實,或但弦急,必死不失。(癇本虛痰,脈來虛緩,自應然也。若沉小急實,或虛而弦急者,肝之真臟脈見矣。安望其生耶?)
白話文:
癲癇患者的脈象宜虛緩,而脈象沉小急促者為實證,或脈象虛而弦急者,必定會死亡。
(癲癇本質上是虛痰,脈象虛緩是正常的。若脈象沉小急促,或虛而弦急,則表明是肝臟經脈異常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很難生存。)
疝屬肝病,脈必弦急,牢急者生,弱急者死。(疝為肝病。弦急,肝脈之常也。況弦斂急直,氣不鼓暢者,咸主痛脹,疝則未有不痛不脹者,故弦急而牢,見積聚之有根,亦見原本之壯實。疝系陰寒之咎,牢主裡寒之脈,最為相合。若急則邪盛,弱則正衰,必有性命之憂矣。)
白話文:
疝氣是肝病引起的。把脈時,脈象必定緊而有力。脈搏緊而有力表示能活,脈搏虛弱且有力表示會死。(疝氣是肝病。脈象緊而有力,是肝脈的正常表現。況且脈象緊縮有力且直,氣血流通不暢的,都會引起疼痛和脹氣。有疝氣的患者肯定會有疼痛和脹氣,所以脈象緊而有力並且牢固,表示積聚物根深蒂固,也說明身體根基強健。疝氣是由於陰寒造成的,牢固的脈象代表體內的寒氣,兩者最為相符。如果脈象有力,表示邪氣旺盛;如果脈象虛弱,表示正氣衰弱,這樣必定會有性命之憂。)
脹滿之脈,浮大洪實,細而沉微,岐黃無術。(脹滿屬有餘之證,宜見有餘之脈,浮大洪實是也。沉細而微,知元氣已衰,證實脈虛,無復他望矣。)
白話文:
脹滿的脈象,可能是浮大洪實,也可能是細而沉微。如果脈象是浮大洪實,那麼醫治的方法並不多。(脹滿屬於實證,應該出現實證的脈象,浮大洪實就是實證脈象。沉細而微,說明元氣已經衰弱,證實脈象虛弱,沒有其他指望了。)
心腹之痛,其類有九,細遲速愈,浮大延久。(心腹痛而脈見細遲,是氣減舒徐,厥邪欲退,理應從吉。設或浮大,重則邪氣方張,里證而得表脈,大非所宜;輕亦為中虛之證,不能收捷得之效也。)
白話文:
腹痛,種類共有九種,脈象細緩者較快好轉,脈象浮大者延後很久。
(腹痛且脈象細緩,表示氣血舒緩,邪氣將退,情況應該好轉。如果脈象浮大,嚴重者表示邪氣正盛,內臟病症出現外顯脈象,情況很不好;輕微者也表示身體虛弱,復原的速度不會很快。)
頭痛多弦,浮緊易治,如呈短澀,雖救何及。(弦為陰脈,乃陽虛不能張大,或致外邪所乘。況頭乃諸陽之府,而為邪束於外,使陽氣遏郁,故脈多近弦,或浮或緊,不出風寒。初起者,散之則愈。若短則陽脫於上,澀則陰衰於下,至於手足厥寒至節者,與真心痛無異,必死不治。)
白話文:
頭痛時脈搏多為弦脈,浮而緊的話容易治療。如果脈象短澀,即使搶救也無濟於事。(弦脈屬陰脈,是陽氣虛弱不能舒張,或受到外邪侵襲所致。況且頭部是諸陽經氣會聚的地方,若被外邪阻滯於外,導致陽氣受阻,所以脈象多近於弦脈,或浮或緊,不外乎風寒。初起時,驅散外邪就可以痊癒。如果脈象短,表示陽氣從上部脫離,脈象澀,表示陰氣從下部衰竭,以至於手腳冰冷至關節,與心絞痛無異,必死無疑。)
腰痛沉弦,浮緊滑實,何者難療?兼大者失。(足三陰從足入腹。脈來沉弦者,沉為在裡,弦為主痛,然何以又兼浮象乎?乃沉弦者中有泛泛欲上之勢。因風厥陰,所謂腰中如張弓弦者是也,故狀其風邪虛浮之性,非言在表之浮也。緊則兼寒,滑為痰聚,實因閃挫,本乎外因,雖困無害。
白話文:
腰部疼痛,脈象沉澀緊滑實,哪一種最難治療?同時還有大病的徵兆。(足三陰經從腳部進入腹腔。脈象沉澀者,沉表現在內臟,澀主疼痛,為什麼又兼具浮象?因為沉澀中帶有往上浮動的趨勢。由於風邪傷及厥陰經,俗話說的「腰中如同拉滿弓弦」就是這種情況,所以形容風邪虛浮的性質,並非指表面的浮脈。緊脈表示兼有寒邪,滑脈表示痰液積聚,實脈是由閃挫引起的,本質是外因,雖然難治但不會致命。
如房室過度,煩勞不節,以致精力耗竭,腰膂空虛。夫腰者,腎之府。力出於膂,而腰者膂所繫,其為痛也,轉側呻吟,屈伸不得,膝酸脛冷,腰寒面黑,行則傴僂,不能久立。此腎臟虛衰之極,無可收斂,反見空松,故按之豁然而大,自不作靖,咎將誰執?壯盛者,猶可挽回,中年已後,最為難治。)
白話文:
如果性生活過度,過度勞累,導致精力耗竭,腰部肌肉空虛無力。腰部是腎臟的住所。力量來自腰部肌肉,而腰部肌肉附著在腰椎上。腎虛引起的疼痛,會讓患者輾轉反側,呻吟不止,無法屈伸身體,膝蓋痠痛,小腿發冷,腰部寒冷,面色發黑,走路時駝背,不能長時間站立。這是腎臟極度虛弱的表現,無法收斂固澀,反而顯得空虛鬆弛,因此按壓時會感覺到明顯的空洞,無法自愈。難道還能怪罪別人嗎?年輕人還可以挽回,但中年以後,這種情況就最難治療了。
腳氣有四,遲數浮濡,脈空痛甚,何可久持?(腳氣發於三陽者輕,發於三陰者重。以三陰屬臟,經絡居里,若非臟氣大虛,邪不易及。陳無擇謂風寒暑濕四邪皆能成病,則遲數浮濡猶與症合。痛則日盛,而脈乃空,邪盛正衰,比之傷寒身涼脈躁,勢則相反,而咸非吉兆,總以病脈背馳耳。)
白話文:
腳氣有四種,脈搏遲緩或數快、浮沉不定,脈相空虛疼痛劇烈,怎麼能持續很長時間呢?(腳氣發生在三陽經上較輕,發生在三陰經上較重。因為三陰經屬臟,經絡深藏於體內,如果不是臟腑氣血極度虛弱,邪氣不容易侵犯。陳無擇認為,風寒暑濕四種邪氣都能致病,那麼脈搏遲緩或數快、浮沉不定仍然與症狀相符。如果疼痛一天比一天加重,而脈搏卻空虛,說明邪氣盛而正氣衰。與傷寒症候的特徵相反,但都是不吉之兆,都是因為病情與脈象背離所致。)
五臟為積,六腑為聚,實強可生,沉細難愈。(積也,聚也,皆實證也。實脈強盛,邪正相搏,一以徵元本之壯實,從腑從陽,故曰可生。其脈沉細者,陰脈也,一以徵邪氣之深入,故曰難愈。)
白話文:
五臟有積聚,六腑有聚集,脈象強大可以痊癒,脈象沉細難以治癒。(積聚和聚集都是實證。脈象強盛,代表邪氣和正氣互相搏鬥,這能證明元氣原本強壯,從腑到陽,所以可以痊癒。脈象沉細的,是陰脈,這能證明邪氣深入,所以難以治癒。)
中惡腹脹,緊細乃生,浮大維何,邪氣已深。(人之正氣,自內達表,自胸腹而達四肢者,其常也。卒中外邪,則正氣不能達外,而反退縮於中,則氣機斂實,而緊細之脈象見矣,腹安得不脹?藥力一助,正氣必張,邪氣必散,緊者仍舒,細者仍充,而本來之面目可還也,故知其生。
白話文:
中惡(受邪氣侵襲),會導致腹脹。脈象緊細說明病情剛發作,而脈象浮大則表示邪氣已深入體內。(人體的正氣,原本是由內部散佈到表層,從胸腹到四肢。但是如果突然受到外邪的侵襲,正氣就無法散佈到體外,反而會退縮到體內,導致氣機收斂凝結,從而出現脈象緊細的徵兆。這種情況下,腹脹是必然的。服用藥物後,正氣一定會振奮,邪氣一定會散去,緊脈會變得舒緩,細脈會變得飽滿,恢復本來的狀態。因此,知道脈象緊細是因為病情剛發作。)
若脈浮大,則正氣散越,散越於外則里更虛,里更虛則邪必深入,而欲為之治,不亦難乎?)
白話文:
如果患者脈象浮大,表示體內的正氣已經向外擴散,正氣外散就會導致體內更加虛弱,而體內越虛弱,邪氣就越容易入侵。要治療這種情況,難度可想而知。
鬼祟之脈,左右不齊,乍大乍小,乍數乍遲。(鬼祟犯人,左右二手脈象不一,忽大忽小,忽數忽遲,無一定之形也。)
白話文:
鬼祟脈,左右兩手的脈象不一致,忽大忽小,忽快忽慢。
五疸實熱,脈必洪數,過極而亢,渴者為惡。(五疸實熱,濕與熱鬱,外不得通,內不得泄,翕蒸成黃,故曰實熱,脈來固應洪數。太過則必發渴,黃為表蒸,渴為裡熱,表裡亢熱,陰何以堪,況疸為濕鬱,而汗溺不通,渴則更加之飲,愈增其病矣。)
白話文:
五疸實熱,病人的脈象必定是洪大且次數多,過於極端而亢盛,覺得口渴的人會加重病情。(五疸實熱,由於濕與熱鬱積在體內,既無法向外發泄,也無法向內排出,在體內蒸發成黃色,所以稱為實熱。脈象本應洪大且次數多。過於嚴重的話,必定會感到口渴。黃色代表體表蒸熱,口渴代表體內燥熱,體表體內都亢熱異常,陰液怎麼承受得了?況且疸病是濕鬱所致,汗液和尿液排泄不暢,再加上面對口渴而喝了更多水,只會讓病情更嚴重。)
水病之狀,理必兼沉,浮大出厄,虛小可驚。(水病有陰有陽,諸種不一,而沉則在在皆兼,即氣水、風水之在表,而脈應浮者,亦必有沉沉欲下之勢。蓋沉下者,水之性也,此則專以狀言。如指浮者,則以位言耳。水脈浮大,知水氣漸散,災厄將出之象;若脈虛小,則正衰邪存,誠可驚也。)
白話文:
患有水病的症狀,脈象必定兼具沉脈和浮脈。浮脈大而出現危急跡象時,表示虛弱;浮脈小而出現危急跡象時,則令人擔憂。(水病有陰陽之分,種類繁多,但沉脈皆為兼見。即使是氣水、風水等表證,其脈象也應浮起,但依然有沉沉下墜之勢。因為水在下沉是其特性,這是從其狀態而論。至於說到浮脈,則是以其位置而論。水脈浮而大,表示水氣逐漸消散,災禍即將解除;若浮脈虛而小,則正氣衰弱,邪氣尚存,令人擔憂。)
癰疽之脈,浮數為陽,遲則屬陰,藥宜酌量。癰疽未潰,洪大為祥;若其已潰,仍舊則殃。(其脈浮數者,以血泣而氣復從之。邪與正郁,鬱則化熱,故數也;在表在陽,故浮也。正為邪搏,則宣暢外衛之力薄,故復惡寒。據脈證似與傷寒表證無異,但傷寒雖有痛,或在頭,或在身體,或在骨節,未有痛止於一處者。今痛止一處而脈數,此處必化熱為膿,正癰疽所發之處也。
白話文:
癰疽的脈象:
- 浮數:屬陽證,宜用清熱涼血藥。
- 遲緩:屬陰證,宜用溫化寒邪藥。用藥時宜按具體情況酌情加減。
癰疽未潰爛時,脈象強盛有力為吉兆;如果已經潰爛,脈象仍強盛有力則為凶兆。(脈象浮數的人,是因血熱氣滯所致。邪氣和正氣交織鬱結,鬱結就會化熱,所以脈象數;邪氣在表在陽,所以脈象浮。正氣被邪氣阻滯,則宣發外衛之氣的力量薄弱,所以會再次感到惡寒。從脈象和證狀看,與傷寒的表證相似,但是傷寒雖然也有疼痛,但可能在頭部、身體或骨節,不會只有某一處疼痛。現在疼痛只在某一處,而且脈象數,說明這一處一定化熱化膿,正是癰疽發生的部位。)
即《傷寒論·辨脈法》所謂諸脈浮數,當發熱而灑淅惡寒。若有痛處,飲食如常者,蓄積有膿是也。如此者,乃為陽毒。若脈不數身不熱,所患之處不疼,是邪客陰分,不能鼓發,多致內陷,然必兼有煩懊、嘔逆,胸膈不安等症。否則,不熱不疼,脈又不數,是一不病人也,何得謂之陰瘡而反重於陽證耶?方癰疽之未潰也,無論成膿與否,熱邪郁蓄,外不疏通,脈之鼓湧洪大,是其宜也。至於已潰,則熱泄邪解,而洪大之脈宜衰矣。
白話文:
《傷寒論·辨脈法》中提到,如果脈象浮數,發熱而畏寒,全身痠痛,但飲食正常,可能是積膿所致。這屬於陽毒。
如果脈象不數,身體不熱,患處不痛,說明邪氣侵犯了陰分,無法發散,容易向內轉移,同時伴有煩躁不適、嘔吐反胃、胸悶等症狀。
如果既不發熱也不疼痛,脈象也不數,說明並不是患病,怎麼能說是陰瘡,而且比陽證還要嚴重呢?
如果癰疽還沒有潰爛,無論是否化膿,熱邪鬱結,無法疏通,脈象洪大有力是正常的。但是如果已經潰爛,熱邪得以宣泄,洪大的脈象就應該減弱了。
潰而不衰,一派熱邪,正從何復?誠為大可懼者,與《內經》所謂病溫者,汗出輒復熱,而脈躁疾不為汗衰,病名陰陽交。盡而陽飛越,雖治無益。)
白話文:
事態嚴重且難以控制,邪熱之氣一片盛行,正氣從何處才能恢復?這的確令人感到恐懼,與《內經》中所說的發燒症狀相似,出汗後仍然發熱,脈搏跳動得很快,出汗並不能減輕熱度,屬於陰陽交爭的病症。盡力救治後,陽氣反而外越,即使治療也無濟於事。
肺癰已成,寸數而實;肺痿之形,數而無力。肺癰色白脈宜短澀,浮大相逢,氣損血失。腸癰實熱,滑數可必,沉細無根,其死可測。(肺癰而寸口數實,知膿已成矣。肺葉焦痿,火乘金也,是以數而無力。肺癰幾作,則肺氣虛損。白者,西方本色,所謂一臟之本色見也。短澀者,秋金之素體。
白話文:
- 肺癰已經形成,脈搏寸口部位數且有力。
- 肺痿的徵狀,脈搏雖然數但無力。
- 肺癰的脈象顏色蒼白,脈形宜短且澀,脈浮大與數脈同時出現,說明氣血受損。
- 腸癰實熱,脈滑且數,這是確定的;脈沉細沒有根源,預示著死亡即將到來。(肺癰而寸口脈又數又實,說明膿液已經形成。肺葉焦灼枯萎,是因為火氣剋制金氣,所以脈數而無力。肺癰即將發作,說明肺氣虛損。白色,是西方本色,也就是說肺臟的本色顯露出來。短澀,是秋金的本質。)
若逢浮大,是謂火來乘金,克我者為賊邪,血氣敗壞之症也。腸癰,實也。沉細,虛也。證實脈虛,死期時至矣。)
白話文:
如果脈象浮而有力,表示火來剋金,剋制我的就是邪氣,是氣血敗壞的疾病。腸癰屬實證。脈象沉而弱細,表示虛證。證實脈虛,表示死期將至。
喉痹之脈,遲數為常;纏喉走馬,微伏則難。(十二經脈與經別多過於此,即不然亦在前後左右。其脈多數,數則為熱故耳。間遲脈者,乃是外邪襲經,經氣不利,鬱滯於所過之處,故亦為痹,脈來或遲,亦與病合。若腫痛麻癢之纏喉風,須臾閉絕之走馬疳,二者俱火中挾風,凶暴急烈,脈應浮大洪數,而反見微伏,是正衰邪盛,補瀉罔從,不亦難乎?)
白話文:
喉嚨痛的脈象:
- 常見的脈象是遲緩或頻數。
- 如果出現「纏喉走馬」的症狀,脈象微弱隱伏,預後就比較差。(「纏喉走馬」是喉嚨痛的嚴重類型,出現腫脹、疼痛、麻癢等症狀,在短時間內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)
- 至於其他經絡,脈象也可能發生異常。即使脈象正常,也可能出現在前後左右的部位。脈象大多數頻數,這是因為體內有熱。
- 有些情況下脈象遲緩,這是因為外邪侵襲經絡,經氣運行不暢,導致氣血鬱積,所以也會引起喉嚨痛。脈象有時遲緩,也符合病症。
- 如果喉嚨腫痛麻癢,出現了「纏喉風」,或者短時間內閉塞窒息的「走馬疳」,這兩種情況都是火邪挾帶著風邪,發病急烈兇猛。脈象應該強盛洪大、頻數,但現在卻表現為微弱隱伏,說明正氣衰弱、邪氣旺盛,難以通過補瀉來治療,預後堪憂。
中毒之候,尺寸數緊,細微必危,旦夕將殞。(數緊者,因毒氣盤鬱而搏擊也。一見細微,知其正氣已虛,毒邪深入,其能久乎?)
白話文:
中毒時,脈搏又快又緊,脈搏細微必定危險,隨時都會死亡。(脈搏緊的原因是毒氣在體內蓄積盤踞並互相爭鬥。一旦脈搏變細微,就知道患者的正氣已經衰弱,毒邪深入體內,還能活多久呢?)
金瘡出血,脈多虛細,急實大數,垂亡休治。(受創血去已多,脈空自宜沉細。而反見急數,陰欲盡矣,治之何用?)
白話文:
如果受傷出血,人的脈搏大多會虛弱細弱,如果突然變得急速而有力,表示人快要死亡了,這時就算治療也不會有效果。(受傷後失血過多,脈搏應該虛弱細弱。但是如果突然變得急速有力,表示陰氣將要耗盡,這時治療已經沒有用處了。)
婦人之脈,以血為本。血旺易胎,氣旺難孕。少陰動甚,謂之有子;尺脈滑利,妊娠可喜;滑疾不散,胎必三月;但疾不散,五月可別;左疾為男,右疾為女。
白話文:
女性的脈象,以血氣為根本。血氣充足容易懷孕,氣血旺盛則難以懷孕。少陰脈動很明顯,表示懷有身孕。尺脈滑利,表示懷孕可喜。脈搏滑動得快而不散,胎兒必定在三個月左右。只是一個把脈速率快而不散,胎兒可能在五個月左右。左邊脈動快的是男孩,右邊脈動快的是女孩。
(此言女人胎前之脈也。女為陰,陰主血,故女人以血為本。本足而成胎亦易,氣旺則血反衰,是為本不足,未有理失常而能孕者也。少陰動甚者,心手少陰之脈動甚也。心主血,動甚則血旺,血旺易胎,故云有子。《內經》曰: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心臟主血,故胎結而動甚,乃往來流利之義,非厥厥如豆之動也。
白話文:
這段話是在談論女性懷孕前的脈象。
女性屬陰,陰主血,所以女性以血為根本。根本充足,成胎就容易。氣旺血就會衰,這是根本不足,沒有脈象失常而能懷孕的。少陰脈動得很明顯,是指心手少陰脈動得很明顯。心主血,脈動得很明顯表示血旺盛,血旺盛容易懷孕,所以說有懷孕的跡象。《內經》說:女人手少陰脈動得很明顯,會有身孕。心臟主血,所以胎兒形成後脈象會動得很明顯,這表示血氣流通順暢,而不是跳動得像豆子那麼急迫。
尺脈者,左右腎脈也。腎為天一之水,主子宮,系胞孕胎之根蒂也。滑利則不枯澀,而且有替替含物之象,故喜其妊娠。《內經》云:陰搏陽別,謂之有子。蓋寸為陽,尺為陰,言尺陰之脈搏指而動,與寸陽之脈迥然分別也。即此滑利之脈應指滑而不散,滑為血液疾而不散,乃血液斂結之象,是為有胎三月矣。
白話文:
尺脈是指左右腎臟的脈絡。腎臟是人體水液的根本,主掌子宮,是胎兒生長發育的根基。尺脈脈象滑利,不乾澀,而且有波浪起伏的樣子,這是懷孕的徵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陰脈觸及陽脈,稱為有子。」這裡的「寸」是指陽脈,「尺」是指陰脈,意思是說尺脈陰脈搏動與寸脈陽脈有明顯不同。特別是滑利之脈應當指滑而有聚合感,滑是指血液快速流動但不散開,這是血液凝聚的現象,說明已經懷孕三個月了。
若但疾而不散,是從虛漸實,從柔漸剛,血液堅凝轉為形體,故不滑耳,此妊娠五月之脈。其疾左勝於右,是為男孕,以男屬陽居左,胎氣鍾於陽,故左勝;右勝於左是為女孕,以女屬陰居右,胎氣鍾於陰,故右勝。勝者,甚不甚之謂,非左疾右不疾也。)
欲產之脈,散而離經。新產之脈,小緩為應;實大弦牢,其凶可明。
白話文:
如果脈搏只有快而沒有散亂,表示從虛弱逐漸轉為實,從柔軟逐漸轉為僵硬,這是因為血液凝結,轉變為一種形體,所以脈搏不流暢。這是懷孕五個月的脈象。
如果左脈比右脈強,表示懷的是男胎,因為男屬陽,居左;胎氣聚集於陽,所以左脈強。如果右脈比左脈強,表示懷的是女胎,因為女屬陰,居右;胎氣聚集於陰,所以右脈強。這裡的「勝」,是指較強或較弱,而不是左脈跳得快,右脈不跳。
(此言產中之脈也。其脈與十月懷妊平常見者忽異,假如平日之脈原浮,臨產則脈忽沉;平日之脈遲,臨產則脈忽數;至如大小滑澀,臨產皆忽然而異。蓋十月胎氣安定,一旦欲落,氣血動盪,胞胎迸裂,自與經常離異,而脈亦非平昔之狀貌矣。及其已產也,氣血兩虛,其脈宜緩。
白話文:
這是在說生產時的脈象。生產時的脈象和懷孕期間平常看到的脈象突然不同。例如,平常脈象浮,臨產時脈象突然沉;平常脈象遲,臨產時脈象突然數;至於大小滑澀,臨產時也都有突變。懷孕時胎氣安定,一旦要生,氣血就會動盪,子宮破裂,自然不同於平常,脈象也不再像平常的樣子。生產後,氣血兩虛,脈象應該緩和。
滑緩則舒徐,不因氣奪而急促;滑則流利,不因血去而澀枯,均吉兆也。若脈實大弦牢,非產後氣血俱虛者所宜。實為邪,實大為邪進;弦為陰斂,而宣布不能;牢為堅著,而瘀凝不解,是皆相逆之脈。設外有症,又豈能順乎?)
白話文:
脈搏滑緩,表示身體舒暢,不會因為氣不足而脈搏快;脈搏滑利,表示血液流通順暢,不會因為血氣不足而脈搏乾澀,這些都是吉祥的徵兆。但是,如果脈搏實大、弦緊、牢固,這就不適合產後氣血兩虛的人。
脈搏實表示邪氣,脈搏實大表示邪氣入侵;脈搏弦表示陰氣收斂,血液無法通暢流動;脈搏牢固表示氣血瘀滯,無法疏通。這些都是不順暢的脈象。如果外有病症,怎麼可能脈象順暢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