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
《脈貫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仰人骨度部位圖

2. 伏人骨度部位圖

3. 仰人全圖

4. 伏人全圖

5. 十二經絡圖

肺者,相傅之官,治節出焉。其形四垂,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,有二十四空,行列分布,以行諸臟之氣,為臟之長,為心之蓋。是經常多氣少血,其合皮也,其榮毛也,開竅於鼻。《難經》曰:肺重三斤三兩,六葉兩耳,凡八葉,主藏魄。華元化曰:肺者,生氣之原,乃五臟之華蓋。

肺葉白瑩謂為華蓋,以覆諸臟,虛如蜂案,下無透竅,吸之則滿,呼之則虛,一呼一吸,消息自然,司清濁之運化,為人身之橐籥。場,肺者,市也。百脈朝會之處所也。凡飲食入胃,不敢自專,地道卑而上行,上朝於肺,肺乃天道,下濟而光明。水津四布,五經並行,下輸膀胱,小便自利。

豈以肺如都市?聚他處之物而仍散之他處,故字從肉從市。

大腸者,傳道之官,變化出焉。迴腸當臍,左回十六曲,大四寸,徑一寸寸之少半,長二丈一尺,受谷一斗,水七升半。廣腸傳脊,以受迴腸,乃出滓穢之路,大八寸,徑二寸寸之大半,長二尺八寸,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。是經多氣多血。《難經》曰:大腸重二斤十二兩,肛門重十二兩。

按:迴腸者,以其回疊也;廣腸者,即迴腸之更大者;直腸者,又廣腸之末節也,下連肛門,是為穀道。後陰,一名魄門,總皆大腸也。

大腸為傳道之官,有變易之義,上受胃家之糟粕,下輸於廣腸,舊谷出而新谷可進,故字從肉從易,又暢也,通暢水穀之道迅。

大腸上口即小腸下口。

胃之上口名曰賁門,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,肺宣播於諸脈。脾胃者,倉廩之官,五味出焉。胃者,水穀氣血之海也。胃大一尺五寸,徑五寸,長二尺六寸,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,其中之谷常留二斗、水一斗五升而滿。是經多氣多血。《難經》曰:胃重二斤一兩。

胃者,匯也。飲食匯聚於此,而為谷之府也。

胃之下口,即小腸上口,名幽門。

脾者,倉廩之官,五味出焉。形如刀鐮,與胃同膜而附其上,之左俞當十一椎下。聞聲則動,動則磨胃而主運化,其合肉也,其榮唇也,開竅於口。是經常多氣少血。《難經》曰:脾重二斤三兩,廣扁三寸,長五寸,有散膏半斤,主裹血,溫五臟,主藏意與智。滑氏曰:掩乎太倉。華元化曰:脾主消磨五穀,養於四傍。

脾者,卑也。在胃之下,裨助胃氣,以化谷也。《遺篇·刺法論》曰:脾為諫議之官,知周出焉。

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心居肺管之下,膈膜之上,附著脊之第五椎。是經常少血多氣。其合脈也,其榮色也,開竅於耳,又曰舌。《難經》曰:心重十二兩,中有七孔三毛,盛精汁三合。主藏神。心象尖圓,形如蓮蕊,其中有竅,多寡不同,以導引天真之氣,下無透竅,上通乎舌,其有四系,以通四臟。心外有赤黃裹脂,是為心包絡。

心下有膈膜,與脊脅周迴相著遮蔽,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,所謂膻中也。

心字移之一點於下之左,即火字也。心主火。心者,惺也。言心氣旺則能惺惺而運其神明也。

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小腸後附於脊,前附於臍上,左回疊積,十六曲,大二寸半,徑八分分之半,長二丈二尺,受谷二斗四升,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。小腸上口在臍上二寸近脊,水穀由此而入;復下一寸,外附於臍為水分穴,當小腸下口。至是而泌別清濁,水液滲入膀胱,滓穢流入大腸。是經多血少氣,《難經》曰:小腸重二斤十四兩。

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膀胱當十九椎,居腎之下,大腸之前,有下口無上口,當臍上一寸水分穴處為小腸下口,乃膀胱上際,水液由此別迴腸,隨氣泌滲而入。其出其入皆由氣化,入氣不化,則水歸大腸,而為泄瀉;出氣不化,則閉塞下竅,而為癃腫。後世諸書有言其有上口無下口,有言上下俱有者,皆非。

是經多血少氣。《難經》曰:膀胱重九兩二銖,縱廣九寸,盛溺九升九合,口廣二寸半。

膀者,言其橫於前陰之夏,以通水也。胱者,言其質之薄而明也。合而言之,以其由虛而實,旁通水道也。

腎者,作強之官,伎巧出焉。腎附於脊之十四椎下。是經常少血多氣。其合骨也,其榮發也,開竅於二陰。《難經》曰:腎有兩枚,重一斤二兩,主藏精與志。華元化曰:腎者,精神之舍,性命之根。腎有兩枚,形如豇豆相併,而曲附於脊之兩傍,相去合一寸五分。外有黃脂包裹,各有帶兩條,上條繫於心,下條趨脊下大骨,在脊骨之端,如半手許,中有兩穴,是腎帶經過處,上行脊髓,至腦中,連於髓海。

腎,任也。主骨而任周身之事,故強弱系之。

心包一臟,《難經》言其無形。滑伯仁曰:心包,一名手心主,以臟象校之,在心下,橫膜之上,豎膜之下,其與橫膜相黏也。黃脂裹者,心也。脂漫之外有細筋膜如絲,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。此說為是,凡言無形者非。又按《靈蘭秘典論》有十二官,獨少心包一官,而多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一節,今考心包臟居膈上,經始胸中,正值膻中之所,位居相火,代君行事,實臣使也。此一官者,其即此經之謂歟。

包絡者,護衛心主,不使濁氣干之,正由君主云有宮城也。

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。是經少血多氣。《中藏經》曰:三焦者,人之三元之氣也。總領五臟六腑,榮衛經絡,內外左右,上下之氣。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。其於周身灌體,和內調外,榮左養右,導上宣下,莫大於此。

三焦者,統上中下而言,故曰三。切近於臟腑故曰焦。

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《難經》曰:膽在肝之短葉間,重三兩三銖,長三寸,盛精汁三合。是經多血少氣。華元化曰:膽者,中清之腑,號曰將軍。主藏而不瀉。

《六節臟象論》曰:凡十一臟,皆取決於膽也。

膽者,擔也。言其有力量,善擔當者也。

肝者,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。肝居膈下,上著脊之九椎下。是經常多血少氣。其合筋也,其榮爪也,主藏魂,開竅於目。其繫上絡心肺,下亦無竅。《難經》曰:肝重二斤四兩,左三葉右四葉,凡七葉。《刺禁論》曰:肝生於左。滑氏曰:肝之為臟,其治在左,其臟在右脅、右腎之前並胃,著脊之第九椎。

肝者,干也。其性多動而少靜,好乾犯他臟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