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
《脈貫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 足少陰腎

腎足少陰之脈,起於小趾之下,邪走足心,出於然谷之下,循內踝之後,別入跟中,(然谷在內踝前、大骨下。內踝之後,別入跟中,即太谿、大鐘等穴。)以上踹內,出膕內廉,上股內後廉,貫脊,屬腎,絡膀胱。(上股內後廉,結於督脈之長強,以貫脊而後屬於腎,前當關元、中極而絡於膀胱相為表裡也。)其直者,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循喉嚨,挾舌本。

(其直行者,從肓俞屬腎處,上行循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諸穴,貫肝,上循幽門,上膈,歷於步廊,入肺中,循神封、靈墟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而上循喉嚨並人迎,挾舌本而終。)其支者,從肺出,絡心,注胸中。(支者,自神藏之際從肺絡心至胸,以上俞府諸穴,足少陰經止於此而接手厥陰經也。

)是動則病飢不欲食,(水中有火為脾之母,其火不生土則脾虛,雖飢不能食矣。)面如漆柴,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,(腎之本色見者,精衰故也。吐血與喘,水虛而火刑金也。)坐而欲起,目䀮䀮如無所見,(坐而欲起,陰虛則不能靜也;腎虛則瞳神昏眩,故無所見也。)心如懸,若飢狀,(相火不寧,君主亦不自安也;如懸若飢,心腎不交也。

)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是為骨厥。(腎志恐,故如捕也;腎主骨,故為骨厥。)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舌乾,咽腫,上氣嗌乾及痛,煩心心痛,(經脈之病也。)黃疸,腸澼,(黃疸、腸澼,咎由濕熱,水虛者多有之。)脊、股內後廉痛,痿厥,嗜臥,足下熱而痛。

(皆經脈所及之。病精竭者,神疲,故嗜臥;身半以下,腎所主也,故足痛。)

白話文:

腎臟所對應的足少陰腎經,開始於小腳趾下方,斜向行走至足底中心,接著穿過然谷穴下方,沿著內踝後方,分出一條支脈進入腳跟,經過太谿和大鐘等穴位。此後,它向上延伸到小腿內側,再出現在膝蓋內側邊緣,往上走過大腿內側後方,穿過脊椎,連接到腎臟,並連繫膀胱。其中一條直行的路線,從腎臟向上穿過肝臟和膈肌,進入肺部,再沿著喉嚨,夾住舌根。

另一條分支從肺部延伸,連接心臟,注入胸腔中央。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時,會產生即使餓了也不想吃東西的情況,臉色像燒焦的木頭一樣黑,咳嗽時會帶血,呼吸困難,坐著卻想站起來,視力模糊好像看不見東西,心裡空蕩蕩的,彷彿處於飢餓狀態,這是因為心臟和腎臟的溝通出了問題。

此外,氣力不足時容易感到恐懼,心中忐忑不安,好像有人要來抓你,這稱為骨厥。腎臟相關疾病可能導致口腔熱、舌頭乾燥、咽喉腫脹、呼吸困難、咽喉乾燥和疼痛、心煩、心痛、黃疸、腸炎、脊椎和大腿內側後方疼痛、肌肉萎縮、嗜睡,以及腳底熱且疼痛。

這些症狀都是經脈影響範圍內的疾病表現,精氣耗盡時,精神疲憊,因此容易嗜睡;身體下半部是由腎臟主管,所以腳會痛。

2. 手厥陰心包絡

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,起於胸中,(心主者,心之所主也。包絡為心之府故名。)出屬心包絡,下膈,歷絡三焦。(包絡為心君之外衛,三焦為臟腑之外衛,故為表裡而相絡,諸經皆無歷字,獨此有之,達上中下也。)其支者,循胸出脅,下腋三寸,(腋下三寸天池,手厥陰經穴始此。

)上抵腋下,循臑內,行太陰少陰之間,(上抵腋下之天泉,循臑內,行太陰少陰之間,以手之三陰,厥陰在中也。)入肘中,下臂行兩筋之間,(入肘中曲澤也。下臂行兩筋之間,郄門、間使、內關、大陵也)入掌中,循中指,出其端。(掌中,勞宮也。中指端,中衝也。

手厥陰經止於此。)其支者,別掌中,循小指次指,出其端。(次指者,無名指也。支者,自勞宮別行無名指端而接手少陽經也。)是動則病手心熱,臂肘攣急,腋腫,甚則胸脅支滿,心中淡淡大動,(皆經脈之所及。)面赤目黃,喜笑不休。(心之華在面,在聲為笑,故見症如上。

)是主脈所生病者,(心主血脈。)煩心,心痛,掌中熱。(經脈病也。)

白話文:

[手厥陰心包絡]

這段描述的是手厥陰心包絡的經脈路線。心包絡的經脈從胸腔開始,心包絡是心臟的保護層,因此稱為心主。它連接到心包絡,穿過膈肌,遍歷並聯繫三焦。

它的分支沿著胸部走出,向下經過脇部,再往下到腋下三寸的地方,然後向上抵達腋下,沿著上臂內側,在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行進,進入肘部,沿著手臂在兩條肌肉之間下行,進入手掌,沿著中指,最終從指尖出來。

另一個分支從手掌分出,沿著無名指,從指尖出來,接續到手少陽三焦經。

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時,可能會出現手心發熱,手臂和肘部抽搐緊張,腋下腫脹,嚴重的話會導致胸脅脹滿,心跳加速,臉色紅潤,眼睛黃色,喜笑不停。

這條經脈主管的疾病,主要是與血液相關的疾病,比如心情煩躁,心痛,手掌發熱等。

3. 手少陽三焦

三焦手少陽之脈,起於小指次指之端,上出兩指之間,(即小指次指之間,液門、中渚穴。)循手表腕,出臂外兩骨之間,(手表腕,陽池也。臂外兩骨間,外關、支溝等穴。)上貫肘,循臑外,上肩而出足少陽之後,(上貫肘之天井,循臑外歷清冷淵、消濼、臑會,上肩髎,自天髎而交出足少陽之後也。)入缺盆,布膻中,散絡心包,下膈,循屬三焦。

(內行者,入缺盆,復由足陽明之外,下布膻中,散絡心包,相為表裡,自上焦下膈循中焦,以約下焦)。其支者,從膻中上出缺盆,上項系耳後,直上出耳上角,以屈下頰至䪼。(其支行於外者,自膻中上缺盆,會於督脈之大椎,循天牖,系耳後之翳風、瘛脈、顱息,出耳上角,過足少陽之懸釐、頷厭,下行耳頰至䪼。)其支者,從耳入耳中,出走耳前,過客主人前交頰,至目銳眥。

(此支從耳後翳風入耳中,過手太陽之聽宮,出走耳前,過足少陽之客主人交頰,上絲竹空至目銳眥,會於瞳子髎。手少陽經止於此而接足少陽之經也。)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,嗌腫,喉痹。(經脈所過之病。)是主氣所生病者,(三焦為水府,水氣必由於氣。)汗出,目銳眥痛,頰痛,耳後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。

(三焦出氣以溫肌肉,充皮膚,故為汗出。諸病皆經脈所過也。)

白話文:

[手少陽三焦]這部分的描述是在講述手少陽三焦經的行徑。具體內容如下:

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,開始於小指旁邊的食指末端,然後向上延伸至食指和無名指之間(在這裡有液門、中渚兩個穴位)。接著沿著手腕外側前行,穿過手臂外側的兩塊骨頭之間(在這個區域有陽池、外關、支溝等穴位)。它向上穿過肘部,沿著上臂外側上行至肩膀,並且從足少陽膽經的後方穿出(途經天井、清冷淵、消濼、臑會、肩髎等穴位,再由天髎穴穿出至足少陽膽經後方)。接著進入缺盆穴,分佈到胸膛中央的膻中穴位置,並分散連接心包,向下穿過橫膈膜,沿著三焦的路徑行進。

其中有一分支,從膻中穴向上延伸至缺盆穴,再向上至頸部,連接到耳朵後方,然後直上至耳朵上方的角落,再彎曲下來經過臉頰,最後到達嘴角(這個分支從膻中穴開始,向上至督脈的大椎穴,再沿著天牖穴,連接到耳朵後方的翳風、瘛脈、顱息穴,穿過耳朵上方的角落,再經過足少陽膽經的懸釐、頷厭穴,最後向下至耳頰,抵達嘴角)。

另一分支從耳朵進入耳道,再穿出耳前,經過客主人穴前,交叉臉頰,最終到達眼睛的外眼角(這個分支從耳後的翳風穴進入耳道,再穿過手太陽小腸經的聽宮穴,然後穿出耳前,經過足少陽膽經的客主人穴,再向上至絲竹空穴,最終到達眼睛的外眼角,與瞳子髎穴會合。手少陽三焦經在此結束,並接續至足少陽膽經)。

當這條經脈出現問題時,可能會引發耳鳴、耳聾、喉嚨腫脹、咽喉炎等症狀。此外,與氣相關的疾病,如出汗、眼眶痛、臉頰痛、耳後、肩膀、上臂、肘部、手臂外側的疼痛以及食指的運動障礙,都可能與手少陽三焦經有關。

4. 足少陽膽

膽足少陽之脈,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下耳後,(由聽會、客主人抵頭角,下耳後行天衝、浮白、竅陰、完骨。)循頸行手少陽之前,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,入缺盆。(循頸過手少陽之天牖,行少陽之前,下至肩上,循肩井復交出手少陽之後,過督脈之大椎而入於足陽明缺盆之外。)其支者,從耳後入耳中,出走耳前,至目銳眥後。

(從耳後顳顬過手少陽之翳風,過手太陽之聽宮,出走耳前,復自聽會至目銳眥。)其支者,別銳眥,下大迎,合於手少陽,抵於䪼,(支者,別自目外眥,下足陽明大迎,由手少陽之絲竹空、和髎而抵於䪼。)下加頰車,下頸合缺盆,(自頰車下頸,循本經之前與前之入缺盆者會合。

)以下胸中,貫膈,絡肝屬膽,循脅裡,出氣街,繞毛際,橫入髀厭中,(下胸,當手厥陰天池之分;貫膈,足厥陰期門之分;絡肝木經日月之分:屬膽而相為表裡。乃循脅裡,由足厥陰章門下行,出足陽明氣街,繞毛際合於足厥陰,以橫入髀厭中環跳穴。)其直者,從缺盆下腋,循胸,過季脅,下合髀厭中,(直而行於外者,從缺盆下行,復與前之入髀厭者會合。)以下循髀陽,出膝外廉,下外輔骨之前,(髀陽,髀之外側也。

輔骨,膝兩旁高骨也。由髀陽曆中瀆、陽關,出膝外廉,下外輔骨之前,自陽陵泉以下陽交等穴。)直下抵絕骨之端,下出外踝之前,循足跗上,入小趾次趾之間。(外踝上骨際曰絕骨,陽輔穴也。下循懸鐘,循足面入小趾次趾之間,至竅陰穴。足少陽經止於此。)其支者,別跗上入大趾之間,循大趾歧骨內,出其端,還貫爪甲,出三毛,(足大趾次趾本節後骨縫為歧骨,大趾爪甲後二節間為三毛。自此接足厥陰經。

)是動則病口苦,善太息,(膽病液溢,故口苦,膽鬱則太息。)心脅痛不能轉側,(別脈貫心循脅。)甚則面微有塵,體無膏澤,(別脈散於面,膽受金殘則燥證見矣。)足外反熱,是為陽厥。(本經脈出外踝之前,故足外反熱,熱上逆名陽厥。)是主骨所生病者,(膽而主骨病者,乙癸同元也。

)頭痛,頷痛,目銳眥痛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,馬刀俠癭,(馬刀,瘰病也;俠癭,俠頸之瘤也。)汗出,振寒瘧,(少陽居三陽之中,半表半裡,故陽勝則汗出,風勝則振寒而為瘧也。)胸、脅肋、髀、膝外至脛、絕骨、外踝前及諸節皆痛,小趾次趾不用。(皆經脈所過之病。

白話文:

【足少陽膽經】

足少陽膽經的脈絡起始於眼睛的外側角,向上抵達頭頂,再向下延伸至耳後,(它經過聽會、客主人等穴位,抵達頭頂,再向下延伸至耳後,途徑天衝、浮白、竅陰、完骨等穴位。)沿著頸部行走,在手少陽三焦經的前面,到達肩部時,卻轉向手少陽三焦經的後方,進入胸部的缺盆穴。(沿頸部過手少陽三焦經的天牖穴,行在少陽之前,下至肩部,沿肩井穴再次交出手少陽三焦經後方,通過督脈的大椎穴,進入足陽明胃經的缺盆穴外側。)

其中有一分支,從耳後進入耳中,再從耳前出來,至眼睛的外側角後。

另一分支,從眼睛的外側角分出,向下到達大迎穴,與手少陽三焦經匯合,抵達鼻翼旁。(分支從眼外角分出,向下至足陽明胃經的大迎穴,經由手少陽三焦經的絲竹空、和髎等穴位,抵達鼻翼旁。)再向下經過頰車穴,向下頸部,至缺盆穴與其它部分會合。(自頰車穴下頸部,沿著本經前段與先前進入缺盆穴的部分會合。)

接著向下至胸腔,穿過膈肌,連接到肝臟,屬於膽經,沿著脅裡,出氣街,繞過毛際,橫向進入大腿外側的髀厭中穴。(下胸,位於手厥陰心包經的天池穴;穿膈肌,位於足厥陰肝經的期門穴;連接肝臟,經日月穴;屬於膽經,與其爲表裏關係。沿脅裡,由足厥陰肝經的章門穴下行,出足陽明胃經的氣街穴,繞過毛際,與足厥陰肝經會合,橫入髀厭中的環跳穴。)

其直行部分,從缺盆穴向下腋下,沿胸腔,過季脅,向下與髀厭中穴匯合,(直行部分從缺盆穴下行,再次與進入髀厭中的部分匯合。)再向下沿大腿外側,出膝外側,下至小腿外側的輔助骨前,(大腿外側,即大腿的外側。輔助骨,即膝蓋兩旁的高骨。從大腿外側經中瀆、陽關,出膝外側,下至小腿外側的輔助骨前,自陽陵泉以下陽交等穴位。)直接下至絕骨的末端,下出外踝的前方,沿著腳背,進入小趾和次趾之間。(外踝上方的骨際稱爲絕骨,陽輔穴也。下沿懸鐘,沿腳背進入小趾和次趾之間,至竅陰穴。足少陽膽經在此結束。)

另一分支,從腳背分出進入大趾之間,沿大趾的岐骨內,出其末端,返回貫穿趾甲,出三毛,(足大趾次趾本節後骨縫稱爲岐骨,大趾趾甲後二節間稱爲三毛。從此接足厥陰肝經。)

如果膽經有病,可能會出現口苦,常嘆氣,(膽病液溢,所以口苦,膽鬱則嘆氣。)心脅疼痛無法翻身,(別脈貫穿心循脅。)嚴重時,面色微暗,身體無光澤,(別脈散佈於面部,膽受金殘則出現乾燥症狀。)足外側發熱,這稱爲陽厥。(本經脈出外踝前方,所以足外側發熱,熱氣上逆稱爲陽厥。)

主要管理骨骼相關的疾病,(膽主骨病的原因,乙癸同源也。)

可能出現的病症包括頭痛,頜痛,眼外側角痛,缺盆腫痛,腋下腫脹,馬刀淋巴結,(馬刀,淋巴結病;腋癭,腋下的腫瘤。)出汗,發冷瘧疾,(少陽位於三陽之中,半表半里,所以陽盛則出汗,風勝則發冷而瘧疾。)胸、脅肋、大腿、膝外至小腿、絕骨、外踝前以及各關節都可能疼痛,小趾次趾功能受限。(都是經脈經過的病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