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賢
《脈貫》~ 卷一 (9)
卷一 (9)
1. 從脈不從證論
表證汗之,此其常也。仲景曰:病發熱頭痛,脈反沉,身體疼痛,當救其里,用四逆湯。此從脈之沉也。
里證下之,此其常也。日晡發熱者,屬陽明;脈浮虛者,宜發汗,用桂枝湯,此從脈之浮也。
結胸證具,常以大、小陷胸下之矣。脈浮大者,不可下,下之則死,是宜從脈而治其表也。
身疼痛者,常以桂枝、麻黃解之矣。然尺中遲者,不可汗,以營血不足故也,宜從脈而調其營矣。
此皆從脈不從證也。世有問證而忽脈者,得非仲景之罪人乎?
白話文:
對於表面病症,通常我們會用出汗的方式來治療,這是常規做法。然而,張仲景指出,如果病人出現發燒、頭痛的症狀,但脈搏卻異常的沉,加上身體各處都感到疼痛,這種情況下,應該要治療內在的問題,使用四逆湯來治療。這就是根據脈搏的特徵來判斷病情。
對於內在的病症,通常我們會用通便的方式來治療,這也是常規做法。比如說,如果下午時分開始發燒,這屬於陽明經的問題;如果脈搏呈現浮且虛的狀態,就應該出汗,使用桂枝湯來治療,這就是根據脈搏的特徵來判斷病情。
當結胸的症狀出現,一般來說,我們會用大陷胸湯或小陷胸湯來治療。但如果脈搏浮大,就不能用通便的方法,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死亡,這時候,應該根據脈搏的特徵來治療表面的問題。
當全身感到疼痛,我們通常會用桂枝湯或麻黃湯來治療。但是,如果尺脈遲緩,就不能出汗,因為這表示營血不足,應該根據脈搏的特徵來調整營養。
以上都是根據脈搏的特徵,而不是表面的症狀來判斷病情的例子。世界上有些醫生只看症狀而不重視脈搏,他們難道不是在誤解張仲景的教導嗎?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