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宦

《脈理集要》~ 原序要略 (9)

回本書目錄

原序要略 (9)

1. 妊娠脈

妊脈右關,緊滑為憑,吐傷不應,他例詳評,左寸洪滑,六脈細勻,尺搏寸別,數無病因。(內因外因,不內外因。)中衝脈盛,(中衝穴在手中指端,去爪甲韭菜葉許處。)現一為真,男女須參,左腎右肺,腎盛生男,肺盛誕女,雙胎陰陽,可以隅舉,胎中有損,右關亦識,脈數洪微,亟宜調理,半產漏下,肺革尺澀,或右逢革,俱為不利,欲產之婦,脈多歇至,乍大乍小,乍疏乍密,或關弱甚,驚動怒急。

白話文:

【懷孕時的脈象】

懷孕時的脈象,主要參考右關部位,會出現緊而滑的脈象,這是判斷是否懷孕的重要依據。如果出現嘔吐等早孕反應,脈象也可能會有所不同,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。如果左寸部位的脈象洪大且滑,而全身六脈都細緻均勻,且寸口和尺部的脈象有明顯區別,若沒有其他異常數值,通常代表並無疾病困擾。

至於懷孕的原因,可能來自內因、外因,或是內外因皆有。懷孕後,位於手心中指末端,距離指甲約一指甲寬度的中衝穴脈象會顯得特別旺盛,出現這種脈象即表示懷孕了。

要判斷胎兒性別,則需參照左右脈象。左腎部位的脈象強盛,通常代表懷的是男孩;右肺部位的脈象強盛,則通常懷的是女孩。對於雙胞胎,一胎為男一胎為女的情況,也能通過脈象來推測。如果胎兒在母體中受到影響,右關部位的脈象也會有所變化。若脈象出現過快、過洪、過微等異常,應及時進行調整治療。

對於流產或產後出血的情況,肺部和尺部的脈象會顯得沉澀,尤其是右側的脈象若出現這種變化,對身體都是不利的。即將分娩的女性,脈象多會出現間歇性的停頓,脈象忽大忽小,忽疏忽密,或者關脈非常虛弱,這可能與情緒波動、憤怒或急躁有關。

2. 小兒脈紋

小兒之診,即舉其綱,三歲以下,脈未悠揚,男左女右,虎口須觀,食指三節,分為三關,初風、次氣、末命所安,無病之候,紋不侵關,短少隱約,淡紅淡黃,病者反是。色分數般,赤紫青黑,循次傳關,紅赤與紫,俱為熱傷,青為傷風,紅紫傷寒,深紫煩渴,青紫驚搐,青黑慢驚,純黑惡候,有成其形,三觀消息,魚刺了乙,風驚急嗽,懸|風驚,傳氣為瀉,三者入命,脾風慢掣,水字風嗽,寒氣為痰,滯阻彎弓。

風氣食呃,嘔吐之症,回曲疳積,紋川蟲候,凡入命關,病多危篤,紅為可醫,黑為難救,流珠不續,透甲掛張,症危無紋,生枝俱亡。

|音針。

白話文:

對於小兒的診斷,我們要掌握其重點。在三歲以下的小孩,他們的脈象通常不明顯,不似成人那樣清晰。在診斷時,我們會看他們的虎口部位,男寶寶看左手,女寶寶看右手。我們會觀察他們食指的三節,分別代表著風、氣、命三個關卡。如果孩子沒有生病,脈紋不會延伸到這三個關卡。健康的脈紋應該是短而隱約,顏色呈現淡紅或淡黃色。如果生病,這些特徵就會相反。

脈紋的顏色有多種,包括紅、紫、青、黑等,它們會隨著病情的嚴重程度逐漸延伸至各個關卡。紅和紫色的脈紋表示體內有熱毒,青色脈紋表示受風邪影響,紅紫色脈紋表示受寒邪影響。深紫色脈紋表示煩渴,青紫色脈紋表示驚搐,青黑色脈紋表示慢性的驚嚇,純黑色脈紋則是惡劣的徵兆。

若脈紋形狀出現類似魚刺、針或乙的形狀,可能分別代表風驚、急咳或懸風驚。如果脈紋進入命關,病情往往比較危險。紅色脈紋通常表示還有治療的機會,而黑色脈紋則表示病情可能較難救治。若脈紋如流珠般斷斷續續,或穿透指甲,或是掛在指甲上,這些都是病情危急的徵兆。如果脈紋消失,或者出現分支,也可能意味著生命垂危。

3. 小兒脈候

小兒三歲,其脈初至,法以氣口,診取一指,細數平和,七至八至,熱則太過,寒則不及,浮數浮緊,驚風可識,浮弦浮大,風寒外閉,浮遲潮熱,浮實便秘,浮虛盜汗,浮微咳嗽,沉數內熱,沉遲冷滯,沉洪腹痛,嘔逆蟲聚,沉細腹疼,中停乳食,沉滑吐逆,沉實積滯,沉緊腹疼,沉緩傷食,弦長肝氣,濡虛泛氣,促結虛驚,結伏物聚,細脈疳積,弦緊癇症,弦急客忤,微澀血痢,洪大而慢,食傷脾胃,遲細脾虛,滯積所致,弦實為瘧,短小宿食,乳食吐逆,脈亂無忌,大小不勻,脾風弦急,瀉痢浮大,一息二至,十至為亂,俱為不治。

十歲以上,稍排三指,尺寸所候,少壯無異,兒體純陽,猶加詳細,診治雖同,切勿任意。

白話文:

【小兒脈象】

對於三歲的小孩,我們在診脈時,主要看的是氣口的位置,用一個手指頭去感受脈搏,如果脈象細密平和,每分鐘跳動七到八次,這屬於正常範圍。如果脈跳過快,表示有熱症;若脈跳太慢,則可能有寒症。脈象浮數或浮緊,可能是驚風的徵兆;若是浮弦或浮大的脈象,則可能是風寒外閉;如果脈象浮遲伴隨潮熱,可能有便祕的問題;浮實的脈象伴隨盜汗,可能是咳嗽的徵狀;若脈象沉數,代表有內熱;脈象沉遲,則可能有冷滯;脈象沉洪,可能有腹痛;若脈象出現嘔逆,可能是因為腸胃有寄生蟲;脈象沉細,可能是腹痛;中間停頓的脈象,可能是消化不良;若脈象沉滑,可能是吐逆;脈象沉實,可能是積滯;脈象沉緊,可能是腹痛;脈象沉緩,可能是消化不良;脈象弦長,可能是肝氣旺盛;若脈象濡虛,可能是氣虛;脈象促結,可能是虛驚;脈象結伏,可能是物聚;脈象細微,可能是疳積;脈象弦緊,可能是癇症;脈象弦急,可能是客忤;脈象微澀,可能是血痢;脈象洪大但慢,可能是脾胃受傷;脈象遲細,可能是脾虛;脈象滯積,可能是宿食未消;脈象弦實,可能是瘧疾;脈象短小,可能是宿食;若脈象亂無定則,且大小不均勻,可能是脾風;脈象弦急,可能是瀉痢;若每分鐘脈搏只有兩下,或是超過十下,都屬於亂脈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

對於十歲以上的兒童,診脈時可以稍微用三個手指來按壓,對於寸關尺三個部位的診斷,與成人相差不大。兒童的身體屬純陽之體,因此在診斷上需更為詳細。雖然診斷和治療方法與成人相似,但千萬不可隨意判斷。

以上就是關於小兒脈象的相關知識。

4. 脈會

正奇十四經脈俱同,獨手太陰肺與經通百脈,會肺以候吉凶。

白話文:

「人體內的正經和奇經共十四條經脈,它們的功能都是一樣的,但只有手太陰肺經是特別的,因為它與全身的經脈相通。通過觀察肺經的情況,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,甚至預測他的吉凶。」

5. 脈位

脈之部位,舉按有則,肺應皮毛,心平脈息,脾主肌[月](肉),肝筋腎骨,應時浮沉,氣形不悖。

白話文:

「脈搏的位置,透過舉和按的手法可感知其規律。肺臟與皮毛相應,心臟則與平穩的脈搏相連,脾臟主管肌肉,肝臟與筋絡相關,腎臟則與骨骼相應。這些臟器的健康狀況會隨著季節的不同,在脈象上呈現出浮或沉的變化,反映其氣血運行情況,與身體外在形態的變化一致。」

6. 氣形

氣屬於陽,出於胃海,應指軟滑,沖灌百脈,形乃臟形,真陰應時,如肝屬木(色青,)春弦為宜,心火夏鉤(色赤,)來盛去衰,肺金秋色(色白,)即浮而澀,腎水冬石(色黑,)沉滑之義,脾土主緩(色黃,)旺於四季,尺寸相兼,本脈不失,氣形交媾,氣多為平,形多為病,形殞傷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「氣」和「形」的概念。

「氣」是屬陽性的能量,源於我們的胃部,它的特徵是柔軟且滑順,能夠滋養全身的脈絡。而「形」指的是內臟的形態,它與陰性能量相對應,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。比如說,肝臟屬木,在春季表現出青色,脈象應該是彈性十足;心臟屬火,在夏季顯現出紅色,其脈象應當來勢強盛而退去漸弱;肺臟屬金,在秋季呈現白色,脈象該是輕浮且帶有粗糙感;腎臟屬水,在冬季顯現黑色,脈象應該深沉且滑順;脾臟屬土,黃色為其代表色,且在四季中都處於旺盛狀態。

當診斷脈象時,如果「氣」和「形」兩者都能得到平衡,則表示身體健康;反之,若「形」的能量過剩,則可能意味著身體出現了問題,甚至可能損及生命。

7. 來去

來者為陽,氣之出也;去者為陰,氣之入也,來以候外,去以候內,虛小為平,實強為逆,來實去虛,外病可別,來小去大,病屬乎內。

白話文:

來到的被視為陽,是氣的釋放;而去掉的被視為陰,是氣的吸入。用來的狀況來觀察外部的情況,用去的狀況來探測內部的狀態。若虛弱且細微則為正常狀態,若是充實且強烈則為異常。若來的時候實在,去的時候虛弱,可以判斷是外在的疾病;若來的時候微小,去的時候顯著,那麼疾病應該是在體內。

這段文字是講述了中醫診脈時,通過氣的「來」和「去」,即脈搏的強弱、大小來判斷病情的性質,以及病變的位置。

8. 尺寸

診取掌前,偏於氣口(即寸口也,)高骨內旁,是為關脈,寸陽據前,尺陰據後,義取尺澤(尺澤穴在肘內曲宛紋中,)一尺為尺,尺上一寸,寸部乃得,關為界限,陰陽交會。

白話文:

在診斷時,我們會在手掌前方,靠近氣口(也就是寸口)的地方,位於高骨內側旁邊,這裡被稱為關脈。寸陽的位置在前方,而尺陰則在後方。其命名的依據來自尺澤穴(此穴位在手肘內側彎曲處的中央)。將手肘到手腕的距離視為一尺,再從這尺的起點往上一寸的地方,就是我們所說的寸部位置。關脈在此處作為分界,這是陰脈與陽脈的交會之處。

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中醫脈診中的「寸口」、「關脈」、「尺脈」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