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宦

《脈理集要》~ 原序要略 (8)

回本書目錄

原序要略 (8)

1. 經絡部位

足厥陰經,肝臟所屬,起大指外,聚毛循跗,轉內踝前,中封之所,(中封穴在內踝前一寸許陷中,仰足取之。)上踝八寸,足太陰後,自膕內廉,曲泉循股,(曲泉穴在輔骨下大小筋陷中,曲膝得之,即膝旁橫頭紋處也。)陰中環繞,腎囊左右,入小腹旁,挾之胃腑,屬肝絡膽,脅前喉後,會頑自額,(頑者顙也。)[外](升)顛交督,(督脈。

)支者目系,下頰環口,復貫膈脾,注肺乃伏,奇經督任,陰陽同宗,督起下極,(下極之俞兩陰之間屏翳處也,兩筋為纂內深之處。)上循脊中,(後上而前。)遇腦額鼻,齘交而終,(斷交穴在上齒縫中。)任起中極,(中極下會陰之分也。)循臍腹中,胸喉上達,承漿乃窮。

(承漿穴在口唇下中。)

齗音忻。

心居主官,神明出焉。膻中佐命,喜樂出焉。

膻中藏天之靈氣,亦名氣海。

肝將軍官,謀略出焉。膽中正(官),智決出焉。

魂藏於肝,晝棲於目。

脾主轉輸官,運化出焉。胃倉廩官,納受出焉。

思慮勞倦皆傷脾。胃為水穀之海。

肺相傳官,治節出焉。大腸傳道,變物出焉。

魄藏於肺。大腸為火臟。

腎作強官,技巧出焉。小腸受盛,化物出焉。

腰為腎[腑](府),右水左火,為之命門。

腦。

腦為髓海,屬腎,主膻中,在兩乳之間。

膈膜。

膈膜在肺,下與脅腹周迴相著如幕,以遮濁氣,使不熏蒸上焦。

命門火。

命門火即相火,蒸化穀食,並代心君火行事者。

幽門。

幽門即胃之下腕,在大小腸之間,津液滲入膀胱,渣穢流入大腸矣。

氣海。

氣海一曰關元,在臍下二寸五分。

丹田。

丹田在臍下三寸。

眼。

人之初生,天一生水,先生黑睛,瞳人屬腎,地二生火,兩眥屬心,天三生木,黑珠屬肝,地四生金,白珠屬肺,天五生土,眼胞屬脾。

鼻。

結胎先長,鼻故曰鼻祖。

白話文:

足厥陰肝經,是肝臟所管轄的經脈,起於大腳趾外側,沿著腳背聚集,順著腳踝內側前緣轉彎,經過中封穴(中封穴在腳踝內側前一寸左右的凹陷處,將腳抬起時取穴)。向上經過腳踝八寸的位置,在足太陰脾經的後方,從膝蓋內側凹陷處,沿著大腿內側,經過曲泉穴(曲泉穴在膝蓋內側下方,大筋和小筋之間的凹陷處,彎曲膝蓋時取穴,也就是膝蓋旁邊的橫紋處),在陰部周圍環繞,經過腎囊左右兩側,進入小腹兩旁,夾住胃部,歸屬於肝臟並聯絡膽腑,向上經過脅肋前側,喉嚨後方,在額頭與頭頂交會(頑,指的是額頭),與督脈交會。

其分支聯繫眼睛的脈絡,向下經過臉頰,環繞口部,再進入膈膜,貫穿脾臟,注入肺臟而隱藏起來。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和任脈,與陰經和陽經同源。督脈起於會陰部位(會陰穴在兩陰之間,隱蔽之處,兩筋之間凹陷很深的地方),向上沿著脊柱中間(從後面向上,再到前面),經過腦部、額頭、鼻子,在上下牙齒交接處結束(斷交穴在上牙縫中)。任脈起於中極穴(中極穴在會陰部位上方),沿著肚臍、腹部中間向上,經過胸部、喉嚨,到達承漿穴結束(承漿穴在嘴唇下方中間)。

齗(音同忻)。

心臟是君主之官,神明從這裡產生。膻中是佐助君主之官,喜樂從這裡產生。

膻中儲藏天的靈氣,也叫氣海。

肝臟是將軍之官,謀略從這裡產生。膽是中正之官,決斷能力從這裡產生。

魂魄藏在肝臟,白天寄居在眼睛。

脾臟是主管運送的官,負責運化。胃是儲藏的官,負責納受食物。

思慮過度或勞累都會傷害脾臟。胃是水穀之海。

肺是宰相之官,負責治理調節。大腸是傳導之官,負責傳導變化。

魄藏在肺臟。大腸屬於火臟。

腎臟是強盛之官,技巧從這裡產生。小腸是接受盛放的官,負責消化食物。

腰部是腎的府邸,右邊屬水,左邊屬火,稱為命門。

腦。

腦是髓之海,歸屬於腎,主宰膻中,位於兩乳之間。

膈膜。

膈膜在肺臟下方,與脅腹周圍相連,像帳幕一樣,用來遮擋濁氣,防止濁氣熏蒸上焦。

命門火。

命門火就是相火,蒸化食物,並代替心君火行使職責。

幽門。

幽門是胃的下口,位於大小腸之間,津液滲入膀胱,食物殘渣流入大腸。

氣海。

氣海又稱關元,在肚臍下方二寸五分。

丹田。

丹田在肚臍下方三寸。

眼睛。

人剛出生時,天首先產生水,先出現黑睛,瞳仁歸屬於腎;地其次產生火,眼角歸屬於心;天第三產生木,黑珠歸屬於肝;地第四產生金,白珠歸屬於肺;天第五產生土,眼胞歸屬於脾。

鼻子。

在胎兒時期最先成長的是鼻子,所以說鼻子是祖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