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理集要》~ 原序要略 (7)
原序要略 (7)
1. 經絡部位
手少陰心,為心臟起,下落小腸,上屬心系,支者從心,心系上溢,挾之咽喉,系之目系,直者從心,上肺橫遷,出腋下循,臑內後廉,手厥陰後,肘臂內廉,上抵掌後,兌骨之際,(腕外踝為兌骨。)掌內後廉,小指內竭,交手太陽,不假支別。
手之太陽,小腸腑經,起小指端,手外側行,上從腕出,踝中直步,臂內下廉,肘內側月,兩筋之內,臑外之後,上行肩解,肩脾交膂,(脊兩旁為膂上,兩角為肩下,成片骨為肩脾穴。)上入缺盆,絡心循嗌,下抵膈胃,小腸屬焉,支出缺盆,上頸曲頰,外眥入耳,支從頰䪼,抵鼻內眥,足太陽接。
䪼音拙。
足之太陽,膀胱腑經,內眥而起,上額循巔,(巔者頂也。)絡腦下項,(頸上為腦,腦後為項。)肩膊內廉,(肩後之下為膊骨。)挾脊絡腎,(椎骨為脊。)膀胱屬焉,支者貫臀,(股下為臀。)入膕中穿,(膝後曲節處為胭。)一支上至,天柱分肩,(天柱骨在肩脾之上際會處也。
)膊內貫胂,(夾脊骨也。)挾脊下焉,過臀髀樞,(即脾厭又名環跳穴。)髀外後廉,膕外臑內,外踝後纏,至小指外,足少陰連。
膕音國,胂音申。
足之少陰,腎臟之經,起小指下,趨足湧泉,(湧泉穴在足心陷中,屈足卷指宛在其中。)內踝前[側](出),轉踝從邊,跟中臑內,(跟,足跟也。)上膕內廉,股內後隅,脊膂中穿,屬腎出絡,膀胱值焉,直者從腎,貫肝膈出,入於肺中,循喉挾舌,支從肺行,注於胸中。
手之厥陰,心包經通,起於胸內,臟屬膻中,(膻中穴在兩乳之間,正值心前空處,以藏宗氣,又曰天氣,[亦曰]靈樞謂之氣海是也。)歷絡三焦,(焦原也,胸為上焦,氣之原也;膈為中焦,血之原也;腹為下焦,水之原也。靈樞經曰: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云。
)胸膈腹中,支從胸出,橫行於脅,(腹旁為脅。)上抵腋下,(脅上為腋,)循臑中出,行手太陰,少陰經內,肘中下臂,行兩筋中,入於掌內,中指乃竭,支別掌中,手少陽接。
手之少陽,三焦腑經,無名指端,外側起焉,上行歧骨,腕臂外邊,骨間肘外,臑外上肩,大椎之側,(大椎穴在第一椎陷中。)缺盆一穿,絡之膻中,三焦屬焉,支從膻中,缺盆陷出,上行耳頂,耳上角折,下循耳前,從頰至䪼,支者耳後,入於耳內,出耳外眥,足少陽接。
足之少陽,膽腑之經,起外眥鬢,陽角後懸,耳後腦側,下項循肩,肩頸缺盆,(肩井穴在肩上陷中。)下腋季脅,(脅中之骨為季骨穴。)後起髀厭,髀陽膝外,(髀外太陽、陽明之間。)輔骨之前,(䯒骨外為輔骨。)下抵絕骨,(外踝以上為絕骨)。外踝足跗,小次指兼,支從耳後,出走耳前,外眥人迎,頰車頸穿,缺盆合原,貫膈絡肝,膽腑屬焉,出脅氣街,毛際髀厭,支從跗上,大指間遷,歧骨內出,足厥陰連。
白話文:
經絡部位
手少陰心經:起始於心臟,向下延伸到小腸,向上連接心系(心臟相關組織),其中一個分支從心系向上,夾著咽喉,連接到眼睛的脈絡;主幹從心臟向上,橫向移動到肺部,然後從腋下出來,沿著上臂內側後緣,經過手厥陰經(心包經)的後面,到達肘部內側,再沿著前臂內側邊緣,向上到達手腕後方,兌骨(腕外踝)的位置,然後沿著手掌內側後緣,到達小指內側末端,與手太陽經(小腸經)相接。
手太陽小腸經:起始於小指末端,沿著手的外側行走,向上從手腕處出來,經過腕踝中間,向上沿著手臂內側下緣,到達肘部內側,在兩條肌腱之間,向上沿著上臂外側後方,到達肩關節,與肩脾穴(脊椎兩旁肌肉)相會合,向上進入鎖骨上窩,連接心臟並沿著咽喉,向下到達膈膜和胃部,小腸歸屬於此經;一個分支從鎖骨上窩出來,向上到頸部,彎曲到面頰,到達外眼角,進入耳朵,另一個分支從面頰向上,到達鼻子的內眼角,與足太陽經(膀胱經)相接。
足太陽膀胱經:起始於內眼角,向上沿著前額到達頭頂,連接到大腦,再向下到後頸,沿著肩胛骨內側邊緣,夾著脊椎,連接到腎臟,膀胱歸屬於此經;一個分支從臀部向下,經過膝膕窩(膝後曲處),一個分支向上到達天柱穴(肩胛骨上緣),然後沿著背部內側,向下經過臀部,再沿著大腿外側後緣,到達膝膕窩外側,再到小腿外側,繞過外踝後方,到達小趾外側,與足少陰經(腎經)相連。
足少陰腎經:起始於小趾下方,走向足底湧泉穴(足心陷處),從內踝前方出來,繞過腳踝,沿著足跟內側,向上到達膝膕窩內側,再沿著大腿內側後緣,穿過脊柱,腎臟歸屬於此經,並與膀胱相連;主幹從腎臟向上,穿過肝臟和膈膜,進入肺部,然後沿著喉嚨,夾著舌頭;一個分支從肺部出來,注入胸腔。
手厥陰心包經:起始於胸腔內部,隸屬於膻中穴(兩乳之間,胸前空處),經過三焦(胸、膈、腹)的連接組織,穿過胸、膈、腹,一個分支從胸部出來,橫向行走在脅肋部,向上到達腋下,沿著上臂內側行走,與手太陰經(肺經)和手少陰經(心經)相鄰,經過肘部,沿著前臂兩條肌腱之間,進入手掌,到達中指末端;另一個分支從手掌中心分出,與手少陽經(三焦經)相接。
手少陽三焦經:起始於無名指末端,沿著手指外側向上,經過手背骨縫,沿著手腕外側,經過手臂兩骨之間,到達肘部外側,沿著上臂外側向上,到達肩部,經過大椎穴(第七頸椎下),進入鎖骨上窩,與膻中穴相連接,三焦歸屬於此經;一個分支從膻中穴出來,經過鎖骨上窩,向上到達耳頂,然後折向耳後,向下沿著耳前,從面頰到面頰下方,一個分支從耳後進入耳內,然後從外眼角出來,與足少陽經(膽經)相接。
足少陽膽經:起始於外眼角,沿著鬢角後方,經過耳後到頭的側面,向下沿著頸部,經過肩部,從肩頸到鎖骨上窩,向下經過腋下和季脅(肋骨下緣),向後到達臀部,再沿著大腿外側,經過膝蓋外側,在腓骨(小腿外側骨)之前,向下到達踝部外側,經過足背到達第四趾和小趾之間;一個分支從耳後出來,沿著耳前到外眼角,經過面頰和頸部,進入鎖骨上窩,與主幹會合,穿過膈膜,連接到肝臟,膽腑歸屬於此經,然後從肋部到氣街(腹股溝),到毛際(恥骨上方),再到臀部,一個分支從足背向上,到達大腳趾間,從趾骨內側出來,與足厥陰經(肝經)相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