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宦

《脈理集要》~ 原序要略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原序要略 (10)

1. 上下

寸關與尺,分列左右,每部二分,前後各半,前陽後陰,脈至應手,形如撞鐘,調勻往復,上至為陽,自後前步,陽生於陰,皆陽之候,下至為陰,自前而後,陰生於陽,屬陰之候。

白話文:

【上下】

寸脈、關脈和尺脈,分別排列在手腕的左側和右側,每一部分又被細分為兩小段,前後各佔一半。前面屬於陽性,後面屬於陰性。當脈搏觸及手指時,其感覺就像撞擊鐘聲一樣,有著規律的起伏。脈搏的跳動是向上到達,這表示是陽性的徵候,脈搏從後往前移動,代表陽性能量是由陰性轉換而來,都是屬於陽性反應的現象。反之,脈搏向下到達,則表示是陰性的徵候,脈搏由前往後移動,代表陰性能量是由陽性轉換而來,這些都屬於陰性反應的現象。

2. 前後

一部兩候,前後通融,左寸前心,後候膻中,關前肝膽,後與膈通,右寸前肺,後候胸中,右關前胃,後候脾宮,兩尺前腎,後候腹中,兼候膀胱,大小腸同,小腸列左,大腸列右,三焦分寄,膈腹上胸,左病左察,右病右窮,寸主胸上,關主膈中,尺主腰腹,股膝足終。

白話文:

[脈診部位與診斷對應]

一個部位可診斷兩種情況,前後相連互通,左寸脈前部反映心臟狀況,後部則反映膻中(即胸部中央)的狀態;左關脈前部反映肝膽的健康,後部則與膈肌相關。右寸脈前部反映肺部狀況,後部則反映胸腔內的情況;右關脈前部反映胃的狀況,後部則反映脾臟的情況。兩尺脈前部反映腎臟狀況,後部則反映腹部和膀胱的情況,同時也反映大小腸的健康。小腸的情況主要在左尺脈反映,大腸的情況則在右尺脈反映。三焦的健康狀況則分佈在膈肌、腹部及胸部上方。左側的疾病從左脈診斷,右側的疾病從右脈診斷。寸脈主要反映胸部以上的健康,關脈主要反映膈肌附近的健康,而尺脈則主要反映腰部、腹部、大腿、膝蓋以及腳的健康狀況。

3. 至數

診取平旦,飲食未進,陽聚陰靜,過目可審,醫自呼吸,氣之往復,一息四至五至,平候一呼一吸謂之一息,急忙之間,腋四五動亦謂平脈。

白話文:

在早晨空腹時進行診斷,此時候人體尚未進食,身體處於陽氣聚集、陰氣平靜的狀態,能更清晰地觀察病情。醫生會自我調整呼吸,感知氣息的來迴流動。正常情況下,每一次呼吸(包含一次吸氣和一次呼氣)中,脈搏跳動四到五次。即使在緊張匆忙的情況下,如果腋下脈搏每分鐘跳動四十到五十次,也被認為是正常的脈象。

4. 歇至(止)

至者脈應,調勻則吉,止者暫息,是為歇止,止久有常,是謂絕氣,歇至(止)主病,絕氣不治。

白話文:

「至」指的是脈搏的跳動,如果脈搏平穩且節奏均勻,這是好的徵兆。「止」是指脈搏暫時停止,這被稱為「歇止」。但如果脈搏停止的時間過長且頻繁,這就表示氣息已斷,稱之為「絕氣」。「歇至」(歇止)的情況可能預示著疾病,而一旦出現「絕氣」的情況,病情通常已無法救治。

5. 陰陽

脈之平候,中和之至,陽者太過,陰者不及。不及虛濡,微細短澀,太過緊張,弦洪滑類。

白話文:

在診斷脈搏的正常狀態時,最理想的是達到陰陽的平衡與和諧。如果陽氣過盛,就會出現太過的現象;若陰氣不足,則會有不及的情況。不及的脈象會顯得虛弱、柔軟,脈搏微弱、細小、短促或帶有滯澀感;而太過的脈象則表現為緊繃、強烈,或是呈現出弦狀、宏大及滑順等特徵。

6. 診例

舉按疏密,臨診須詳,瘦人脈浮,肥人脈藏,短人脈短,長人脈長,形小細應,形盛洪當,性緩脈軟,性躁脈剛,左大男順,右大女良,男宜寸盛,女宜尺強。

白話文:

在診斷時,要詳細地觀察脈搏的鬆緊和疏密。對於瘦的人,脈搏通常比較浮;而對肥胖的人,脈搏則較為隱藏不易觸及。身材矮小的人脈搏可能較短,身材高大的人脈搏則可能較長。身形纖弱的人,其脈象應細微;體格壯碩的人,脈象應宏大。性格溫和的人,脈象多偏柔軟;性情急躁的人,脈象則較硬朗。男子若左脈較強大是正常的表現,女子則右脈較強為佳。一般來說,男子的寸脈應該旺盛,女子的尺脈應該強健。

7. 七情

七情喜緩,悲短憂澀,思結恐沉,驚動怒急。

白話文:

七種情感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:高興的情緒能讓人放鬆;悲傷會使人氣息短淺;憂愁令人氣脈緊澀不通;過度思考會導致心緒糾結;恐懼會讓人心情沉重;驚嚇則使人心神不寧;而憤怒會讓人情緒激動,心跳加速。

8. 無脈

無脈之候,有變有常,平人無脈,胃脘宜詳,暴病無脈,氣鬱可治,可治者何,冷痛吐痢,憂食痰厥,折傷,經閉妊瘧,傷寒之類。

久病無脈,氣結則死,將死之候,月內可識,尺後三寸,其脈無矣。

白話文:

關於「無脈」的情況,有些是突變的,有些則是正常的現象。正常人如果摸不到脈搏,應仔細檢查胃部區域。突然生病摸不到脈搏,可能是因為氣血鬱滯,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哪些情況可以治療呢?如因寒冷、疼痛、嘔吐、腹瀉、憂鬱、飲食過量、痰多、昏厥、骨折、經期不順、懷孕期間的疾病,以及一些類似感冒的病症。

但如果是長期生病而無脈,這通常表示氣血已經嚴重阻塞,這時的病情就比較危險了。在一個人臨近死亡的前兆,一個月內就能察覺到,具體來說,就是在手腕內側距離三寸的地方,已經摸不到脈搏了。

9. 反脈

脈之反常,醫之所忌,秋冬洪泛,春夏沉滯,老年太過,少壯不及,形盛脈徵,胸中短氣,身瘦肥大,胸中喘急,汗出躁盛,產後洪實,咳嗽沉伏,頭痛短澀,虛痛弦堅,中氣實急,喘息細微,痿痹緊急,中病脈虛,外病脈澀,心腹疼痛,失血瀉痢,中惡金瘡,浮洪俱忌,傷寒熱症,腹大水氣,中毒發狂,沉細不吉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脈象的異常狀況,是醫生們所警覺的。在秋冬季節,本應脈象沉穩,若出現如洪水般洪大,屬於異常;而春夏季節,脈象應當浮滑,若變得深沉且遲緩,同樣不正常。老年人脈象過於強勁,年輕人脈象卻顯得不足,這也都是反常的現象。

身體健壯的人,卻有衰弱的脈象,可能會有胸悶、呼吸困難的問題。身材瘦弱的人,卻有肥胖者的脈象,可能會有胸口喘急的情況。如果出汗多,情緒煩躁,產後脈象過於洪大,咳嗽時脈象卻沉伏不顯,頭痛且脈象短促阻滯,虛弱者頭痛脈象卻堅硬,內臟功能失調且脈象急促,喘息微弱,肌肉萎縮或麻痺卻脈象緊急,疾病中期脈象虛弱,外部疾病脈象卻澀滯,心腹疼痛,失血或腹瀉,中毒或受重傷,這些情況下,浮洪的脈象都應避免出現。

傷寒或熱性疾病,腹部腫大伴隨水腫,中毒後精神失常,這些情況下,脈象若是沉細,預示病情不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