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朝宜

《醫學脈燈》~ 天和脈

回本書目錄

天和脈

1. 天和脈

(參後六十年運氣診治,出《軒岐究政》)

天和脈只論三陰,南天高兮北泉深。太陰專主右尺寸,厥陰尺寸左邊沉。少陰尺寸兩不應,相交相反死相臨。天和乃平脈也,諸陽為浮,諸陰為沉,故不言三陽。司天在泉,南政以天道言。甲己二歲論脈,則寸在南,而尺在北。三陰司天,則兩寸不應。太陰司天,右寸不應。

白話文:

"天和脈"只討論三陰脈,南方的天高,北方的泉深。太陰脈專主右手的寸關,厥陰脈的寸關位於左手的沉位。少陰脈的寸關兩者皆不應和,相交相反時,會出現死亡徵兆。

天和脈是平脈,所有的陽脈都屬於浮脈,所有的陰脈都屬於沉脈,所以不用討論三陽脈。司天在泉,南方的政治以天道的角度來說。論甲己二歲的脈象,寸位在南方,尺位在北方。三陰脈司天,兩個寸位不應合。太陰脈司天,右手的寸位不應合。

少陰司天,兩寸不應。厥陰司天,左寸不應。三陰在泉,則兩尺不應。太陰在泉,右尺不應。少陰在泉,兩尺不應。厥陰在泉,左尺不應。北政以地道言,乙丙丁戊庚辛壬癸之歲,論脈則寸在北,而尺在南。三陰司天,則兩尺不應。太陰司天,右尺不應。少陰司天,兩尺不應。

白話文:

少陰主天,兩寸不顯著。厥陰主天,左寸不顯著。

三陰在泉中,則兩尺不顯著。太陰在泉中,右尺不顯著。少陰在泉中,兩尺不顯著。厥陰在泉中,左尺不顯著。

從地道的角度看,在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庚、辛、壬、癸年,脈診時寸脈在北,尺脈在南。

三陰主天,則兩尺不顯著。太陰主天,右尺不顯著。少陰主天,兩尺不顯著。

厥陰司天,左尺不應。三陰在泉,則兩寸不應。太陰在泉,右寸不應。少陰在泉,兩寸不應。厥陰在泉,右寸不應。不應者,皆為沉脈也。《紺珠經》曰:五行君火不用事,故南政少陰司天。君火在上,則兩寸不應。司泉君火在下,則兩尺不應。厥陰司天,君火在左,故左寸不應,司泉則左尺不應。

白話文:

當厥陰火經氣司掌全身時,左手寸脈不會強勁有力。

當三陰經氣存在於下肢泉穴時,左右兩手腕的寸脈不會強勁有力。

當太陰經氣存在於下肢泉穴時,右手寸脈不會強勁有力。

當少陰經氣存在於下肢泉穴時,左右兩手腕的寸脈不會強勁有力。

當厥陰經氣存在於下肢泉穴時,右手寸脈不會強勁有力。

脈搏不強勁有力的,都是沉脈。《紺珠經》中說:五行中的君火不用於事物,因此南方由少陰司掌。君火在上方,兩手腕的寸脈就不會強勁有力。司掌足部泉穴的君火在下方,兩腳背的尺脈就不會強勁有力。厥陰司掌全身時,君火在左側,所以左手寸脈不會強勁有力;司掌足部泉穴時,左腳背的尺脈就不會強勁有力。

太陰司天,君火在右,故右寸不應,司泉則右尺不應。北政少陰司天,君火在上,則兩尺不應。司泉君火在下,則兩寸不應。厥陰司天,君火在左,故左尺不應,司泉則左寸不應。太陰司天,君火在右,故右尺不應,司泉則右寸不應。凡不應者,謂脈沉而細,不應於手也。反之則沉為浮,細為大也。

白話文:

當太陰經脈在體內當令時,君火在右側,所以右寸脈不會有反應(沉而細);若司泉穴的氣血運行正常,則右側尺脈不會有反應。

當少陰經脈在體內當令時,君火在上方,所以兩側尺脈都不會反應;若司泉穴的氣血運行正常,則兩側寸脈都不會反應。

當厥陰經脈在體內當令時,君火在左側,所以左尺脈不會有反應;若司泉穴的氣血運行正常,則左寸脈不會有反應。

當太陰經脈在體內當令時,君火在右側,所以右寸脈不會有反應;若司泉穴的氣血運行正常,則右尺脈不會有反應。

所有沒有反應的脈象,都是指脈搏沉細,無法感受到。反之,如果脈搏沉細,表示脈氣浮大。

歲當君火在寸,而沉反見於尺。歲當君火在寸,而沉反見於尺;歲當君火在尺,而沉反應於寸。經曰:尺寸反者死。歲當君火在左,而沉反見於右;歲當君火在右,而沉反見於左。經曰:陰陽交者死。又曰:學診之士,必先歲氣,良有以哉。李南豐云:上與仲景、丹溪所說不同,然所論深得《素問》君火以退之旨,故從之。

白話文:

當年值班火氣在寸脈時,沉脈卻出現在尺脈上;當年值班火氣在尺脈時,沉脈卻出現在寸脈上。經典說:寸尺脈位相反,會死亡。當年值班火氣在左手,沉脈卻出現在右手上;當年值班火氣在右手,沉脈卻出現在左手。經典說:陰陽交錯,會死亡。又說:學習診脈的人,一定要先了解當年的氣候變化,這是很有道理的。李南豐說:上面所說的與仲景、丹溪的說法不同,但是所論述的深得《素問》中君火退出的原則,所以遵循此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