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辨傷寒傷風脈歌
傷寒傷風何以判,寒脈緊澀風浮緩,傷寒惡寒風惡風,傷風自汗寒無汗。陽屬膀胱(足太陽膀胱經)並胃(足陽明胃)膽(足少陽膽),陰居脾(足太陰脾)腎(足少陰腎)更連肝(足厥陰肝)。浮長弦細沉微緩,脈症先將表裡看(此論傷寒與傷風之病。傷寒者,傷於寒邪也;傷風者,傷於風也。
如傷寒,脈必緊澀,惡寒無汗,宜散邪發表為主,麻黃湯之類是也。傷風脈必浮緩,惡風自汗,宜散寒實表為主,桂枝湯之類是也。然傷寒有六經傳變、陰陽表裡之不同,初得病,一日太陽膀胱經,脈必浮;二日陽明胃經,脈必長;三日少陽膽經,脈必弦;四日太陰脾經,脈必細;五日少陰腎經,脈必沉;六日厥陰肝經,脈必微緩。
故吳蒙齋《傷寒賦》曰:太陽則頭疼身熱脊強,陽明則目痛鼻乾不眠;少陽耳聾脅痛,寒熱嘔而口為之苦;太陰腹滿自利,尺寸沉而津不到咽;少陰舌乾口燥,厥陰煩滿囊拳。一二日可發表而散,三四日宜和解而痊,五六日便實方可議下,七八日不解又復再傳)。
白話文:
【辨識傷寒與風邪的脈象歌】
要如何分辨傷寒與風邪呢?在脈象上,傷寒的脈象會呈現緊澀,而風邪則會呈現浮緩。傷寒病人會感覺到寒冷,而風邪則會讓人對風產生反感。風邪患者會自行出汗,但傷寒患者則不會出汗。
陽性病症通常會影響膀胱、胃和膽,而陰性病症則通常會影響脾、腎和肝。在脈象上,浮、長、弦、細、沉、微緩等現象,能幫助我們診斷病症是出現在表層還是內裡。
傷寒是由寒邪所引起的,其脈象會緊澀,病人會感到寒冷且不出汗,治療應以驅邪和調節體表功能為主,如使用麻黃湯等藥方。風邪則會使脈象浮緩,患者會畏風且自汗,治療應以溫暖身體和鞏固體表功能為主,如使用桂枝湯等藥方。
然而,傷寒病症會隨著時間變化,影響人體不同部位,分別是:第一天影響太陽膀胱經,脈象會浮;第二天影響陽明胃經,脈象會長;第三天影響少陽膽經,脈象會弦;第四天影響太陰脾經,脈象會細;第五天影響少陰腎經,脈象會沉;第六天影響厥陰肝經,脈象會微緩。
因此,吳蒙齋在其著作《傷寒賦》中提到:太陽階段會出現頭痛、發燒、背僵等症狀;陽明階段會出現眼睛痛、鼻子乾燥、失眠等症狀;少陽階段會出現耳鳴、脅痛、寒熱交錯、噁心嘔吐等症狀;太陰階段會出現腹部脹滿、頻繁排泄等症狀;少陰階段會出現舌頭乾燥、口渴等症狀;厥陰階段會出現煩躁、腹部脹滿等症狀。一二天時可以服用藥物來發汗驅邪,三四天時宜用和解法以助康復,五六天時則需用實方來調理,七八天後若病情未見好轉,可能會再次傳變。
2. 診雜病生死脈症歌
中風口噤遲浮吉,急實大數命魂殂(風中經絡則筋急,筋急故口噤不能開,脈得浮遲者吉。浮則主風,遲則主寒,乃風寒在經絡,可解散而愈;若得急實大數之脈,乃陽脈也,陽熱之極則陰必弱,故經曰陰虛則病,陰絕則死)。魚口氣粗難得瘥,面赤如妝不久居(魚口者,如魚之口張而不合也,乃脾氣絕矣。
何以見之?蓋唇口內自皆屬於脾,脾絕則筋引長而不收,故如魚口之開張。氣粗者,呼由氣驟,有出無入,肺氣絕也。面赤如妝者,心氣虛,陽氣絕也。陽氣虛則真色泄於外,陽氣絕則火氣浮於上,故面赤如妝知必死矣)。髮直如麻口吐沫,噴藥悶亂豈復甦(發者血之餘,心絕則血敗而髮直,枯焦如麻矣。
涎者脾之液,脾絕則不能收斂痰涎,故痰沫從口上溢也。咽喉為水穀之道路,今胃中為風痰所擾,悶亂頓絕,故藥不能下咽,豈有望其甦醒者哉)。咽喉拽鋸水雞響,搖頭上竄氣長噓(咽喉中為痰壅塞不能達下,故如拽鋸聲,如火雞鳴,乃氣絕不能通達也。搖頭者,陽氣不能主持也。
上竄者,肝風內甚筋急也。氣長噓者,有出無入也。俱真氣失散,死之候也)。面青黑暗並瀉血,撒手遺尿藏氣孤(經曰:肝之色青,腎之色黑。青欲如蒼壁之澤,不欲如藍;黑欲如烏羽,不欲如煤。今青黑色暗,是肝腎絕矣,真氣下脫,藏氣不固,故瀉血。脾絕則撒手,腎絕則遺尿,皆死候也),眼合口開不須治,汗出如珠不可蘇(眼合口開,皆脾絕也。汗出如珠,乃榮衛相離,腠理開泄,故汗出如珠,凝而不流也。
以上皆中風死候)。○脹滿浮大是出厄,虛小命殂須努力(脹滿即膨脹也,由陽氣外虛,邪氣內積,脈浮大則邪在表,故易愈。脈虛小則正氣虛,邪侵於內,故難愈。經曰:浮大宜發表,是開鬼門也。虛小宜利小便,是潔淨府也)。○下痢微小卻為生,脈大浮洪無瘥日(下痢脈浮洪,是邪氣盛,內熱甚,則氣血日漸消耗,故重。微小是邪氣少,內熱輕,則氣血難於消耗,脾胃易於復元,故輕)。
○恍惚之病發癲狂,其脈實大保安吉(恍惚之病是心不寧也,心不寧則火盛心虛,心虛則神不守舍,故發癲狂。若得實牢滑大之脈,是陽症見陽脈,故吉;若得沉細微小之脈,是陽症見陰脈也,故凶)。○消渴脈大數者輕,虛小病深厄難脫(消渴者,口渴飲水不止也,乃腎水虧乏,胃中有熱,津液亡竭。如得浮大數脈,乃順其脈候也;如得虛小微澀之脈,乃反其脈候也。
此外如少陰症,自利而渴,脈多沉;中暑而渴,脈多虛;產後而渴脈多弱,難專以虛小為渴之凶脈也,不可不知)。○水氣浮大得延生,沉細應當是死期(水氣者,水腫病也,由脾胃不能制水,則水溢於四肢頭面而為腫滿。若得浮大之脈,是心生脾、火生土也,故生;若得沉細之脈,是腎水旺,水愈旺則火必衰,難以生脾土矣,故死)。
白話文:
診雜病生死脈症歌
中風導致口不能開,但脈象是浮而遲緩的,這是吉兆;如果脈象是急促、實大、數快的,那就代表病人快要死了。(這是因為中風侵入經絡導致筋脈拘急,所以口不能開,如果脈象是浮而遲緩,表示風寒在經絡,可以透過解散風寒來治癒;如果脈象是急促、實大、數快,那是陽熱極盛,陰氣虛弱,陰氣虛弱就會生病,陰氣耗盡就會死亡)。
嘴巴像魚一樣張開、呼吸粗重,很難治好;臉色像化妝一樣紅,也活不久。(嘴巴像魚一樣張開,表示脾氣衰竭。這是因為唇口都屬於脾,脾氣衰竭會導致筋脈鬆弛而不能收縮,所以嘴巴會像魚一樣張開。呼吸粗重,表示肺氣衰竭,因為只有出氣而沒有吸氣。臉色像化妝一樣紅,表示心氣虛弱,陽氣耗盡,虛陽外泄,所以臉色會像化妝一樣紅,這種情況代表病人快要死了)。
頭髮直立像麻、口吐白沫,如果這樣還用藥物灌救,只會使人悶亂,難以甦醒。(頭髮是血的餘氣,心氣衰竭會導致血敗,頭髮就會像枯麻一樣直立。口吐白沫是因為脾氣衰竭,無法收斂痰涎,所以痰沫會從口中溢出。咽喉是食物和水的通道,如果胃中被風痰擾亂,導致悶亂而氣絕,藥物就無法下嚥,更別說有甦醒的希望了)。
咽喉發出像拉鋸子或公雞叫的聲音,頭不停搖動往上竄,呼吸長而無力。(咽喉中有痰阻塞,使氣無法下行,所以會發出像拉鋸子或公雞叫的聲音,這是因為氣絕不通。搖頭表示陽氣不能主導身體,往上竄表示肝風內動,筋脈拘急。呼吸長而無力,表示只有出氣沒有吸氣,這些都代表真氣散失,是死亡的徵兆)。
臉色青黑、又下瀉血,兩手鬆開、大小便失禁,這是因為體內氣機衰敗。(經書上說:肝的顏色是青色,腎的顏色是黑色。但青色要像蒼璧那樣有光澤,不宜像藍色;黑色要像烏羽那樣有光澤,不宜像煤炭。現在臉色青黑,表示肝腎衰竭,真氣下脫,氣機不固,所以會下瀉血。脾氣衰竭會導致兩手鬆開,腎氣衰竭會導致大小便失禁,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)。
眼睛閉合、嘴巴張開,不必再治療了;如果汗水像珠子一樣流出,也無法救活。(眼睛閉合、嘴巴張開,表示脾氣衰竭。汗水像珠子一樣流出,是因為營衛之氣分離,毛孔開泄,所以汗水會像珠子一樣凝而不流。以上這些都是中風死亡的徵兆)。
身體脹滿、脈象浮大,這表示病可以好轉;如果脈象虛小,就表示生命危險,要盡力搶救。(脹滿表示身體膨脹,這是因為陽氣外虛,邪氣內積,脈象浮大表示邪氣在表,容易治癒。脈象虛小表示正氣虛弱,邪氣入侵體內,難以治癒。經書上說:脈象浮大,可以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,就像打開鬼門一樣;脈象虛小,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,就像清潔廁所一樣)。
下痢時脈象微小,反而表示有生存的希望;如果脈象洪大、浮數,就表示沒有痊癒的可能。(下痢時脈象浮洪,表示邪氣盛,體內熱重,會不斷消耗氣血,所以很嚴重。如果脈象微小,表示邪氣少,體內熱輕,不易消耗氣血,脾胃容易恢復,所以病情較輕)。
精神恍惚,甚至出現癲狂的症狀,如果脈象是實大,就表示病情會好轉。(精神恍惚表示心神不寧,心神不寧表示火氣旺盛,心氣虛弱,心氣虛弱就會導致神不守舍,所以出現癲狂症狀。如果脈象是實、牢、滑、大,表示陽證見陽脈,是吉兆;如果脈象是沉、細、微、小,表示陽證見陰脈,是凶兆)。
消渴病(糖尿病)如果脈象是洪大、數快的,表示病情較輕;如果脈象是虛小,表示病情深重,難以擺脫厄運。(消渴病是指口渴、喝水不止,這是因為腎水虧乏,胃中有熱,津液枯竭。如果脈象是浮、大、數,表示脈象與病情相符,病情較輕;如果脈象是虛、小、微、澀,表示脈象與病情相反,病情嚴重。另外,像少陰病導致下痢口渴,脈象多沉;中暑導致口渴,脈象多虛;產後口渴脈象多弱,不能單憑虛小就判斷是消渴病的凶脈,這是需要注意的)。
水腫病如果脈象是浮大,表示可以延續生命;如果脈象是沉細,就表示要死了。(水腫病是因為脾胃不能控制水分,導致水分溢出到四肢、頭面而引起腫脹。如果脈象是浮大,表示心生脾、火生土,是可以存活的;如果脈象是沉細,表示腎水旺盛,水旺會導致火衰,難以滋養脾土,所以會死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