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二 (8)
卷二 (8)
1. 四言脈訣
澀小陰虛,弱小陽竭。陽微惡寒,陰微發熱。陽動汗出,為痛為驚。陰動則熱,崩中失血。虛寒相搏,其名為革,男子失精,女人漏血。
澀自主血虛,兼小而愈虛矣。弱脈自然小,此非兼脈。但弱脈見則陽氣愈竭矣。微者大虛之脈,故在陽分見則氣虛而惡寒,在陰分見則血虛而發熱。寸動名陽,汗出者,心肺之證。驚氣入心,氣滯則痛,亦心肺也。尺動名陰,熱者,腎水不足。崩中失血,皆腎經失閉蟄封藏之本也。
仲景論革脈云: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搏,此名為革,男子亡血失精,女人半產漏下。
陽盛則促,肺癰熱毒,陰盛則結,疝瘕積鬱。代則氣衰,或泄濃血(補註:下症見之,勿作死脈)。傷寒霍亂,跌打悶絕。瘡疽痛甚,女胎三月。
數而有止為促,豈非陽盛乎?肺癰熱毒皆火極所致者。遲而有止為結,豈非陰盛乎?疝瘕積鬱皆陰氣凝滯也。至於代脈,真氣衰敗而後見也,泄濃血者,見之必死,惟傷寒心悸,或霍亂昏煩,或瘡疽痛極,或跌打損傷,或懷胎三月,此五者見之弗作死脈也。
脈之主病,有宜不宜,陰陽順逆,吉凶可推。
病有陰陽,脈亦有陰陽,順應則吉,逆見即凶。此以下至其死可測句,凡二十六節,詳分某病見某脈吉,某病見某脈凶也。
中風之脈,動喜浮遲,堅大急疾,其凶可知。
中風者多虛脈,以浮遲為順。若反堅疾,決無生理。
浮滑中痰,沉遲中氣。屍厥沉滑,卒不知人。入藏身冷,入府身溫。風傷於衛,浮緩有汗。寒傷於營,浮緊無汗。暑傷於氣,脈虛身熱。濕傷於血,脈緩細澀。(此一節補中痰中氣屍厥傷風傷寒暑傷氣濕傷血)
傷寒熱病,脈喜浮洪,沉微澀小,證反必凶。汗後脈靜,身涼則安;汗後脈躁,熱甚必難。陽證見陰,命必危殆;陰證見陽,雖困無害。
此節皆言傷寒順逆也。雖受寒邪,傳裡必熱,故曰:熱病病即屬熱,脈以浮洪為吉,若沉微澀小,是證與脈反,故凶。汗後邪解便當脈靜身涼,若躁而熱,所謂汗後不為汗衰,不可治矣。陽證而見沉澀細弱微遲之陰脈,則脈與證反,命必危殆。陰症而見浮大數動洪滑之陽脈,雖若反症,在他症忌之,獨傷寒為邪氣將解之象,病雖困苦,無害於命也。
勞倦內傷,脾脈虛弱。汗出脈躁,死證可察。飲食內傷,氣口脈滑。
勞倦傷脾,故脾脈虛弱為順也。若汗出而脈反躁疾,則逆矣,安得不死。
瘧脈自弦,弦數者熱,弦遲者寒,代散則絕。
瘧者風暑之邪客於風水之府,木來乘土,脾失轉輸,不能運水穀之精微,遂多停痰留飲。弦應風木,又主痰飲,無痰不成瘧,故曰瘧脈自弦。數熱遲寒,自然之理。獨見代散二脈則命必絕矣。
泄瀉下痢,沉小滑弱;實大浮數,發熱則惡。
白話文:
脈象細澀代表陰血虛弱,脈象虛弱代表陽氣衰竭。陽氣虛弱會怕冷,陰血虛弱會發熱。陽氣躁動會流汗,出現疼痛或驚悸。陰氣躁動則會發熱,或導致崩漏出血。虛寒互相搏擊,脈象會呈現革脈,男子會遺精,女子會漏血。
脈象細澀主要是血虛的表現,如果又細又小就更虛了。脈象虛弱自然會小,這不是兼脈。但出現虛弱的脈象就代表陽氣更加衰竭了。脈象微弱代表身體極度虛弱,所以在陽分(寸脈)出現微脈,表示氣虛而怕冷,在陰分(尺脈)出現微脈,表示血虛而發熱。寸脈動代表陽氣,流汗是心肺功能的表現。驚悸是由於氣滯而入心,也與心肺有關。尺脈動代表陰氣,發熱是腎水不足的表現。崩漏失血,都是因為腎經失去閉藏的功能。
張仲景論述革脈時說:脈象像弓弦一樣緊繃代表寒,脈象空虛代表虛,虛寒交雜,就叫革脈,男子會因為失血而遺精,女子會小產或漏下。
陽氣過盛,脈象會呈現急促,多為肺癰熱毒。陰氣過盛,脈象會呈現結滯,多為疝氣、腫塊或積鬱。脈象呈現代脈代表氣衰,或泄下濃血(要特別注意,如果是在上述狀況下出現,就不能把它當作死脈)。另外,傷寒、霍亂、跌打損傷昏迷、瘡疽疼痛劇烈、或懷孕三個月,這些狀況出現代脈也不能當作死脈。
脈象急促且有停頓是促脈,這不就是陽氣過盛嗎?肺癰熱毒都是火氣極盛造成的。脈象遲緩且有停頓是結脈,這不就是陰氣過盛嗎?疝氣、腫塊或積鬱都是陰氣凝滯所致。至於代脈,是真氣衰敗後才會出現的。泄下濃血出現代脈多半會死,但如果是傷寒心悸、霍亂昏迷、瘡疽劇痛、跌打損傷或懷孕三個月這些狀況出現代脈,就不能把它當作死脈。
脈象反應的疾病,有適宜與不適宜的,陰陽順逆,可以推測吉凶。
疾病有陰陽,脈象也有陰陽,脈象順應病情則吉,脈象與病情相反則凶。從以下到「其死可測」這句話,總共有二十六段,詳細說明了什麼病出現什麼脈象是吉,什麼病出現什麼脈象是凶。
中風的脈象,喜歡呈現浮、遲的脈象,如果反而是堅、大、急、疾的脈象,就知道很凶險了。
中風患者多數是虛脈,以浮遲的脈象為順。如果反而出現堅硬、急速的脈象,就沒有康復的機會了。
脈象浮滑多為痰濕,脈象沉遲多為氣虛。屍厥是脈象沉滑,會突然昏迷不省人事。邪氣侵入內臟會感到寒冷,邪氣侵入腑臟會感到溫熱。風邪傷到衛氣,脈象會浮緩且有汗。寒邪傷到營血,脈象會浮緊且無汗。暑邪傷到氣,脈象會虛弱且身體發熱。濕邪傷到血,脈象會緩慢、細小、澀滯。(這一段補充了痰濕、氣虛、屍厥、風傷、寒傷、暑傷、濕傷等狀況下的脈象)
傷寒發熱的疾病,脈象喜歡呈現浮洪,如果呈現沉微、澀小的脈象,病情一定是凶險。發汗後脈象平靜、身體涼爽就代表平安;發汗後脈象躁動,代表熱勢很嚴重,很難治癒。陽證出現陰脈,生命一定危險;陰證出現陽脈,雖然病情困苦,但沒有大礙。
這一段都是說明傷寒的順逆。雖然是受到寒邪侵襲,但傳入體內後一定會發熱,所以說:熱病就是屬於熱的疾病,脈象以浮洪為吉。如果脈象是沉微澀小,就是脈象與病情相反,所以會凶險。發汗後邪氣解除應該脈象平靜、身體涼爽,如果躁動且發熱,就代表發汗後病情沒有改善,無法治癒了。陽證出現沉澀、細弱、微遲的陰脈,表示脈象與病情相反,生命一定危險。陰證出現浮大、數動、洪滑的陽脈,雖然看似相反的脈象,在其他疾病中要忌諱,但唯獨傷寒是邪氣將要解除的徵象,雖然病情困苦,但不會危及生命。
過度勞累或內傷,脾脈會呈現虛弱。流汗且脈象躁動,是危險的徵象。飲食不節制造成的內傷,氣口脈會呈現滑脈。
過度勞累會傷害脾臟,所以脾脈虛弱是正常的現象。如果流汗且脈象反而躁急,就表示情況危險,沒有辦法存活。
瘧疾的脈象會呈現弦脈,弦脈且數脈代表熱,弦脈且遲脈代表寒,出現代脈或散脈則代表絕症。
瘧疾是風暑邪氣侵入風水之府,木來剋土,脾臟失去轉輸功能,無法運送水穀精微,因此多有痰飲。弦脈反應風木,也主痰飲,沒有痰就不會得瘧疾,所以說瘧疾的脈象會呈現弦脈。數脈代表熱,遲脈代表寒,這是自然之理。如果單獨出現代脈或散脈就代表生命要結束了。
泄瀉或下痢,脈象會呈現沉小、滑弱;脈象實大、浮數,且伴隨發熱,就代表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