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本昌

《脈訣新編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四言脈訣

若非太息,正合四至也。正於性急之人,五至為平脈,不拘太息之例。蓋性急脈亦急也。若一息而脈僅三至,即為遲慢而不及矣,遲主冷病。若一息而脈遂六至,即為急數而太過矣,數主熱病。若一息僅得二至甚而一至,則轉遲而轉冷矣。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,則轉數而轉熱矣。

一至二至,八至九至,皆死脈也。

遲數既明,浮沉須別。浮沉遲數,辨內外因。外因於天,內因於人。天有陰陽,風雨晦明。人喜怒憂,思悲恐驚。

浮脈法天,候表之疾,即外因也。沉脈法地,候里之病。外因者,天之六氣。○風,風淫木疾。○寒,陰淫寒疾,○暑,陰淫暑疾,○濕,雨淫濕疾。○燥,晦淫燥疾。○火,陽淫火疾是也。內因者,人之七情,喜傷心,怒傷肝,憂思傷脾,悲傷肺,恐傷腎,驚傷心也。

浮表沉里,遲寒數熱。浮數表熱,沉數里熱。浮遲表寒,沉遲冷結。

此以浮沉遲數四脈提諸脈之綱也。脈象雖多,總不外此四脈。浮主表證,沉主裡證,遲為寒,數為熱。浮而且數表有熱也,沉而且數里有熱也,浮而且遲寒在表也,沉而且遲寒在裡也。

浮脈法天,輕手可得,泛泛在上,如水漂木。有力洪大,來盛去悠,無力虛大,遲而且柔,虛極則散,渙漫不收。有邊無中,其名為芤。浮小為濡,綿浮水面。濡甚則微,不任尋按。更有革脈,芤弦合看。

此以浮脈提綱,又取洪虛散芤濡微革七脈之兼乎浮者,統匯於上也。○浮脈法天,輕清在上,故輕手即見,與肉分相應,如木之漂於水面也。○洪脈者,如洪水之洪,有波濤洶湧之象,浮而有力,來盛去哀,即大脈也,即鉤脈也。○虛脈者,浮而無力,且大且遲也。○散脈者,亦浮而無力,但按之如無,比於虛脈則更甚矣,若楊花飄散之象。

○芤脈者,芤草中空,狀加蔥管,浮沉二候易見,故曰有邊,獨中候豁然難見,正如以指著蔥,浮取得上面之蔥皮,中取正在空處,沉按之又著下面之蔥皮也。無中者,非中候絕無,但比之浮沉則無力也。若沉微絕無是無胃氣矣。舊說以前後為兩邊,與芤蔥之義不合。○濡脈者,浮而小且軟也。

○微者,浮而極小極軟,比於濡脈則更甚矣,「欲絕非絕似有若無」八字可為微脈傳神。○革脈者,浮而且弦且芤,浮多沉少,外急內虛,狀如皮革。仲景曰:弦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搏,此名曰革。革脈、牢脈,皆大而弦。革則浮取而得,牢則沉候而見也。舊以牢革為一脈者非。

沉脈法地,如投水石。沉極為伏,推筋著骨。有力為牢,大而弦長。牢甚則實,愊愊而強。無力為弱,柔小如綿。細直而軟,如蛛絲然。

此以沉脈提綱,而取伏牢實弱細五脈之兼乎沉者,統匯於下也。○沉脈法地,重濁在下,故重按乃得,與筋骨相應,如石之墜於水底也。○伏脈者,沉之極也,伏於下也。沉脈在筋骨之間,伏脈則推筋著骨,然後可見也。○牢脈者,沉而有力,且大且弦且長也。○實脈者,浮中沉三候皆有力,更甚於牢脈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不是因為嘆氣的影響,正常的脈搏應該是一息之間跳動四次。對於性情急躁的人來說,一息跳動五次才是正常的脈象,不一定要符合四次的標準。因為性情急躁的人脈搏也會比較快。如果一息之間脈搏只跳動三次,就是遲緩而不夠力了,遲緩的脈象代表寒冷的疾病。如果一息之間脈搏跳動六次,就是急促過快了,急促的脈象代表發熱的疾病。如果一息之間脈搏只跳動兩次,甚至只有一次,那就更加遲緩寒冷了。如果一息之間脈搏跳動七次,甚至八次、九次,那就更加急促發熱了。

一息之間脈搏跳動一次、兩次,或者八次、九次,都是危險的脈象。

掌握了遲脈和數脈的區別,還要區分浮脈和沉脈。浮、沉、遲、數這四種脈象,可以分辨疾病的內因和外因。外因來自於天氣,內因來自於人本身。天氣有陰晴,風雨,明暗的變化。人的情緒則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波動。

浮脈代表天,反映身體表面的疾病,也就是外因引起的疾病。沉脈代表地,反映身體內部的疾病。外因指的是天氣的六種變化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。風邪過盛會導致木屬性的疾病;寒邪過盛會導致寒冷的疾病;暑邪過盛會導致暑熱的疾病;濕邪過盛會導致濕氣的疾病;燥邪過盛會導致乾燥的疾病;火邪過盛會導致發熱的疾病。內因指的是人的七種情緒:喜傷心,怒傷肝,憂思傷脾,悲傷肺,恐傷腎,驚傷心。

浮脈代表表面的疾病,沉脈代表內部的疾病,遲脈代表寒冷的疾病,數脈代表發熱的疾病。浮而數的脈象代表體表有熱,沉而數的脈象代表體內有熱。浮而遲的脈象代表體表有寒,沉而遲的脈象代表體內有寒。

以上是用浮、沉、遲、數四種脈象來概括所有脈象的綱要。脈象雖然多種多樣,但總不超出這四種基本脈象。浮脈代表表證,沉脈代表裡證,遲脈代表寒證,數脈代表熱證。浮而且數的脈象代表表證有熱,沉而且數的脈象代表裡證有熱,浮而且遲的脈象代表表證有寒,沉而且遲的脈象代表裡證有寒。

浮脈代表天,輕輕觸摸就能感受到,感覺像漂浮在水上的木頭一樣。有力而且脈象洪大的,來勢強盛去勢緩和,沒有力的脈象虛弱而大,而且脈搏跳動遲緩而柔軟。如果虛弱到極點就會散開,無法凝聚。如果脈象只有兩邊而中間沒有的,叫做芤脈。浮脈細小柔軟的,像棉絮漂浮在水面上,叫做濡脈。濡脈如果更加微弱,就變得難以察覺。還有革脈,要和芤脈和弦脈一起判斷。

這段是以浮脈為綱領,又把洪脈、虛脈、散脈、芤脈、濡脈、微脈、革脈七種脈象歸納到浮脈這一類。浮脈代表天,輕清而向上,所以輕輕觸摸就能感覺到,它和肌肉的表面相應,就像木頭漂浮在水面上。洪脈,像洪水一樣,有波濤洶湧的感覺,浮而有力,來勢強盛去勢緩和,也就是大脈,也叫做鉤脈。虛脈,浮而且無力,而且脈象又大又遲緩。散脈,也是浮而無力,但按下去好像沒有一樣,比虛脈更加嚴重,像楊花飄散的樣子。

芤脈,就像空心的草莖,也像蔥管一樣,在浮脈和沉脈時都能明顯感受到,所以說有邊,但是中間卻感覺空虛難以觸及,就像手指按在蔥上,浮取能摸到上面的蔥皮,中間卻是空心的,按下去又摸到下面的蔥皮一樣。所謂的沒有中間,不是說中間完全沒有脈,只是和浮脈、沉脈比起來,中間的脈比較無力。如果沉脈微弱到沒有,就代表沒有胃氣了。舊的說法認為前後兩邊是兩邊,和芤脈像蔥的意義不符合。濡脈,浮而且細小柔軟。

微脈,浮而且極小極軟,比濡脈更加微弱,「好像要斷絕卻又沒斷絕,似有若無」這八個字可以很生動地形容微脈。革脈,浮而且弦而且芤,浮脈明顯而沉脈微弱,外急而內虛,就像皮革一樣。張仲景說:弦脈代表寒,芤脈代表虛,虛寒結合就叫做革脈。革脈和牢脈都是大而且弦的脈象。革脈是浮取時可以摸到,而牢脈是沉候時才出現。舊的觀點認為牢脈和革脈是同一個脈象,是不對的。

沉脈代表地,就像把石頭投入水中一樣。沉到極點就叫做伏脈,要用力按壓到筋骨才能感覺到。有力且脈象大而弦長的,叫做牢脈。牢脈如果更加強勁,就叫做實脈,感覺很有力量。沒有力的,叫做弱脈,柔軟細小像棉絮一樣。細小而直且柔軟,像蜘蛛絲一樣的,叫做細脈。

這段是以沉脈為綱領,又把伏脈、牢脈、實脈、弱脈、細脈五種脈象歸納到沉脈這一類。沉脈代表地,重濁而向下,所以要用力按壓才能摸到,它和筋骨相應,就像石頭沉入水底一樣。伏脈,是沉脈到了極點,伏在最下面。沉脈在筋骨之間,伏脈則要按壓到筋骨才能摸到。牢脈,沉而有力,而且脈象又大又弦又長。實脈,在浮、中、沉三候都感覺有力,比牢脈更加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