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一 (22)
卷一 (22)
1. 瀕湖二十七脈歌
此李時珍《奇經八脈》內者。其理精詳,其詞簡要,諸家脈莫妙於此,故摘入之。
白話文:
再進一步解釋[瀕湖二十七脈歌]的部分,這應該是指李時珍在《奇經八脈》中描述的二十七種脈象,他用歌謠的形式來表達,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。
2. 浮(陽也)
浮脈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(《脈經》),如微風吹鳥背上毛,厭厭(音掩)貌,如循榆莢(軟滑貌。《素問》),如水上漂木,如捻蔥葉(黎氏浮脈法:天有輕清在上之象,在卦為乾,在時為秋,在人為肺。又謂之毛。太過則中堅旁虛,如循雞羽,病在外也。不及則氣來毛微,病在中也。
《脈訣》言尋之如太過,乃浮兼洪緊之象,非浮脈也。補註:浮為在表,然真正風寒外感者,脈反不浮,但其緊數略兼浮者便是表邪)。
體狀詩
浮脈惟從肉上行,如循榆莢似毛輕。三秋(秋三月)得令知無恙,久病逢之卻可驚。
相類詩
浮如木在水中浮,浮大中空乃是芤(口,平聲)。拍拍(搏也)而浮是洪脈,來時雖盛去悠悠(遠也)。浮脈輕平似捻蔥,虛來遲大豁(音闊開也)然空,浮細而柔方為濡(音儒,軟也),散似楊花無定蹤(音從,跡也。浮而有力為洪,浮而遲大為虛,虛甚為散浮而無力為芤,浮而柔細為濡)。
主病詩
浮脈為陽表病居,遲風數熱緊寒拘,浮而有力多風熱,無力而浮是血虛。寸浮頭痛眩生風,或有風痰聚在胸,關上土衰兼木旺,尺中溲(音騷,溺也)便不流通(浮脈主表,有力表實,無力表虛,浮遲中風,浮數風熱,浮緊風寒,浮緩風濕,浮虛傷暑,浮芤失血,浮洪虛熱,浮散勞極。補:無力血虛)。
白話文:
[浮脈(屬陽)]
浮脈的特徵是輕輕一觸就能清晰感受到,但用力按壓反而變得不明顯。就像微風吹拂鳥背上的羽毛,或是摸著輕飄飄的榆莢,感覺軟滑。又像水上漂浮的木頭,或是捏著蔥葉那樣輕盈。根據黎氏對浮脈的理解,這象徵著天空的輕清,屬於乾卦,象徵秋天,與人體的肺部相關。如果浮脈太過明顯,脈象中心堅固而兩側虛弱,就像是摸到雞羽,表示病在外。若浮脈不夠明顯,脈象輕微且遲緩,則表示病在內。
《脈訣》提到,當診脈時發現脈象太過強烈,這實際上是浮脈加上洪脈和緊脈的綜合現象,並非純粹的浮脈。
體狀詩:
浮脈通常出現在皮膚表面,就像摸著榆莢或羽毛那樣輕盈。在秋季的三個月份,如果出現浮脈,表示身體狀況良好;但如果是長期患病的人出現這種脈象,可能需要引起警覺。
相類詩:
浮脈就像木頭漂浮在水面上,如果脈象大而中間空洞,就是芤脈。脈象強勁且浮起的是洪脈,來勢雖猛,但去勢緩慢。浮脈輕盈平穩,就像捏著蔥葉。若脈象遲緩且大,感覺空虛,就是虛脈。浮脈細小柔和,則是濡脈。脈象散亂,就像楊花飄零,沒有一定的軌跡。
主病詩:
浮脈屬陽,通常表示疾病在表層。脈象遲緩可能代表風邪,脈象快速可能代表熱邪,緊脈可能代表寒邪。如果浮脈強有力,可能是風熱;無力的浮脈則可能是血虛。脈象浮在寸部,可能表示頭痛、眩暈,或是胸中有風痰。關上脈象浮起,可能表示脾虛和肝旺。尺部脈象浮起,可能表示小便不通暢。總結來說,浮脈通常主導表層疾病,強有力表示表實,無力表示表虛。浮脈遲緩可能表示中風,浮脈快速可能表示風熱,浮脈緊繃可能表示風寒,浮脈緩慢可能表示風濕,浮脈虛弱可能表示暑熱,浮脈芤脈可能表示失血,浮脈洪脈可能表示虛熱,浮脈散亂可能表示極度疲勞。
3. 沉(陰也)
沉脈重手按至筋骨乃得(《脈經》),如綿里砂,內剛(硬也)外柔(楊氏),如石投水,必極其底(沉脈法地,有淵泉在下之象,在卦為坎,在時為冬,在人為腎。又謂之石,亦曰營。太過則如彈石,按之益堅,病在內也。不及則氣來虛微,去如數者,病在中也。《脈訣》言緩度三關狀如爛綿者非也。沉有緩數及各部之沉,爛綿乃弱脈,非沉脈也)。
體狀詩
水行潤下脈來沉,筋骨之間軟滑勻,女於寸兮男子尺,四時如此號為平。
相類詩
沉幫(裨帖也)筋骨自調勻,伏則推筋著骨尋,沉細如綿真弱脈,弦長實大是牢形(沉行筋間,伏行骨上,牢大有力,弱細無力。補註:其有寒邪外感,陽為陰蔽,脈見沉緊而數,及有頭痛身熱等症者,正屬表邪,不得以沉為里也)。
主病詩
沉潛(音前。沉行也)水蓄陰經病,數熱遲寒滑有痰,無力而沉虛與氣,沉而有力積並寒。寸沉痰鬱水停胸,關主中寒痛不通。尺部濁遺並泄痢,腎虛腰及下元痌(音同,痛也。沉脈主裡,有力裡實,無力裡虛,沉則為氣,又主水蓄,沉遲痼冷,沉數內熱,沉湧痰食,沉澀氣鬱,沉緩寒濕,沉緊冷痛,沉牢冷積,沉弱寒熱。補註:沉伏吐利,霍亂為病,沉而有力,氣積癥瘕)。
白話文:
[沉脈(陰性)]
沉脈的特徵是需用較大的力道按壓到筋骨處才能感受到脈動,其特性如同包覆在布裡的砂石,內部堅硬而外部柔和。這就像石頭投入水中,必定會直達水底一樣。沉脈象徵大地,具有深淵清泉在下方的形象,在八卦中代表坎卦,在季節上對應冬季,在人體上對應腎臟。沉脈又被稱為石脈,或者營脈。如果沉脈表現得太過強烈,就像彈性的石頭,越按越堅固,表示病變在體內深處。若沉脈表現不足,脈搏虛弱且快速,表示病變在中焦。《脈訣》中提到的緩慢通過三關,像爛棉絮般的脈象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。沉脈的緩慢、快速以及各部位的沉脈,爛棉絮的脈象實際上是弱脈,而非沉脈。
體狀詩
沉脈的特性就像水流向下,潤澤大地,脈搏在筋骨間流動,感覺軟滑且均勻。女性的沉脈主要出現在寸脈,男性的沉脈主要出現在尺脈。一年四季中,若脈象保持這種狀態,被視為正常。
相類詩
沉脈在筋骨間流動,脈象均勻,而伏脈需推開筋肉,貼近骨頭才能感知。沉脈細弱如綿,就是弱脈;若脈象弦長且實大,則是牢脈。沉脈在筋間流動,伏脈在骨上行進,牢脈大且有力,弱脈細且無力。(補註:若有寒邪外侵,陽氣被陰氣遮蔽,脈象呈現沉緊且快速,伴有頭痛、身體發熱等症狀,屬於表邪,不能單憑沉脈判斷為裏證)
主病詩
沉脈與水液停滯和陰經疾病有關。脈搏快速表示熱症,緩慢表示寒症,滑脈表示有痰。若沉脈無力,可能表示虛弱或氣虛;若沉脈有力,可能是積聚或寒症。寸脈沉,可能表示胸部有痰鬱或水液停滯。關脈沉,可能表示中焦寒涼或疼痛。尺脈沉,可能表示腎虛、腰痛或下元疼痛。沉脈主裏證,有力表示裏實,無力表示裏虛。沉脈也與水液停滯有關,沉遲表示長期寒冷,沉數表示內熱,沉湧表示痰飲或食滯,沉澀表示氣鬱,沉緩表示寒濕,沉緊表示冷痛,沉牢表示冷積,沉弱表示寒熱交錯。(補註:沉脈與伏脈可能表示嘔吐、腹瀉或霍亂。沉脈有力,可能表示氣滯或癥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