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觀小兒形色死症歌
眼生赤脈(紅塊也),下貫瞳人(赤脈屬心,瞳人屬腎,乃心火勝水,水乾則不能生木,致肝腎俱絕,故知必死)。囟門腫起,兼及作坑(囟者,精神之門戶,熱盛氣壅則腫,熱微氣脫則陷也)。鼻乾黑燥(火剋金也),肚大青筋(木剋土也)。目多直視,睹不轉睛(大腸絕也)。
指甲青黑(肝絕也),忽作鴉聲。虛舌出口,齧齒咬人(心氣散則舌出不能收,腎氣絕則齒嚼咬人也)。魚口氣急(脾絕也),啼不作聲(肺絕也)。蛔蟲既出,必是死形(胃氣絕也),用藥速救,百無一生。
白話文:
【觀察孩童外貌與面色預測死亡徵兆的歌訣】
如果孩童眼睛裡出現了紅色的血絲或紅塊,並且向下延伸至瞳孔(在中醫理論中,紅色血絲代表心臟問題,瞳孔反映腎臟健康,這表示心臟的火氣過旺,剋制了腎臟的水氣,腎水乾涸後無法滋養肝木,導致肝臟和腎臟功能衰竭,因此可預見其生命即將終結)。
囟門,也就是頭頂未完全合攏的部分,如果出現腫脹或者凹陷(囟門是精神活動的通道,若熱氣過盛,氣血壅塞會導致囟門腫脹;而若是熱氣稍減,氣血瀕臨耗盡則囟門會凹陷)。
鼻子乾燥且發黑(這是火氣剋制肺金的表現),腹部膨脹且青筋暴露(這是肝木剋制脾土的象徵)。
眼睛經常直視,看東西時眼睛不會轉動(這表示大腸功能已經喪失)。
手指甲呈現青黑色(顯示肝臟功能衰竭),突然發出類似烏鴉的聲音。
舌頭無力地伸出嘴外,甚至咬人(心氣散失使得舌頭無法收回,腎氣斷絕使得咬人行為發生)。
呼吸困難,像是魚在岸上張口呼吸(這是脾臟功能衰竭的跡象),哭鬧時卻發不出聲音(肺臟功能喪失的徵兆)。
如果發現有蛔蟲從口中排出,這肯定是死亡的前兆(胃氣已經消失),即使急忙施藥救治,也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。
2. 診雜病脈法
中風脈浮,滑兼痰氣,其或沉滑,勿以風治。或浮或沉,而微而虛,扶危治痰,風未可疏。浮遲者吉,急疾者殂(中風脈宜浮滑或浮遲,此風實有痰壅滯也。若洪大急疾,重按無力必殂)。類中因氣,身涼無痰,脈必沉虛,八味為最。類中因痰,形肥脈滑,膏粱之人,痰治無差。
類中因火,便結便黃,色赤脈數,火治為良(類中風者,雖似中風實非中風也,如中暑、中濕、中痰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等症,俱類中風,醫宜臨症參詳。如中氣以八味順氣湯,中痰以二陳湯,中火以清熱導痰湯,此其大法也)。
寒傷太陽,浮緊而澀,及傳而變,名狀難悉。陽明則長,少陽則弦。太陰入里,遲沉必兼。及入少陰,其脈遂沉。厥陰熱深,脈伏厥冷。在陽當汗,次利小便,表解里病,其脈實堅。此其大略,治法詳看。至於大法,自有仲景(夫傷寒自有本科之書,今集此脈為初學診視不致錯認)。
中寒緊澀,陰陽俱盛,法當無汗,有汗傷命(陽緊寒在上焦作吐,陰緊寒在下焦自利。陰陽俱緊,上下俱受寒也,法當無汗,反自汗者,亡陽不治)。
傷風之脈,陽浮陰弱,邪在六經,或弦而數(陽浮,衛中風也;陰弱,榮氣弱也,邪在六經弦數)。
暑傷於氣,所以脈虛,弦細芤遲,體狀無餘(脈虛而微弱,或浮大而散,或隱不見。微弱隱伏皆虛類也)。暑熱病劇(音屐,甚也。為盛暑時得熱病也),陰陽盛極,浮之而滑,沉之散澀,汗後躁大,死期可刻(得汗後脈躁大者固死,入里七八日來脈不躁數而澀小者亦死)。
瘟脈無名,隨見諸經。未汗宜強,虛緩傷生(瘟脈隨各藏腐所見而治,未汗脈強急者生,虛緩者死。已汗表症不退,脈強急者死,或入里腹腹痛甚不痢者死)。
濕脈濡緩,或兼澀小,入里緩沉,浮緩在表。若緩而弦,風濕相攪(浮緩濕在表,沉緩濕在裡,或弦緩或浮緩,為風濕相搏也)。脈緊而澀,或浮而弦,或芤而虛,是為燥症(澀脈主燥症,風燥兼浮而弦,血燥兼芤而虛)。
虛火浮數,實火洪大,隨其所見,細數為害(脈浮洪數無力為虛火,脈沉實大有力為實火。如洪數見左寸為心火,見右寸為肺火,見左關為肝火,見右關為脾火,見兩尺為腎經命門火)。
內傷勞役,豁大不禁;若損胃氣,隱而難尋。內傷飲食,滑疾浮沉。內傷勞食,數火澀侵。右關緩緊,寒濕相尋;右關數緩,濕熱兼臨。數又微代,傷食感淫(內傷者,謂勞役之後而傷飲食,或更有房勞。內傷輕者右關沉滑,傷重者氣口浮滑。右寸氣口脈急大而數,時一代而澀者,澀乃肺之本脈。
代者,元氣不相接續,此飲食失節,勞役過甚,大虛之脈也。右關脾脈數中顯緩,且倍於各藏,此勞役輕而傷飲食,濕熱重也。數多燥熱,緩多濕熱,若脾脈數大,時微緩一代者,飲食不節,寒溫失所也)。下手脈沉,便知是氣,沉極則伏,澀弱難治。其或沉滑,氣兼痰飲(此段論氣惱或兼痰飲)。
諸症失血,皆見芤脈,隨其上下,以驗所出。大凡失血,脈貴沉細;設或浮大,後必難治(此段論諸失血脈宜沉細芤小,不宜浮大洪數。若腸澼下血,脈弦絕則死,滑大則生。去血過多,身熱者死。脈極虛芤遲,為亡血失精)。
偏弦為飲,或沉弦滑,或結芤伏,痰飲中節(一手弦為偏玄,兩手弦為雙弦,惟肺經有飲必加喘。王隱君曰:痰脈多滑,有浮滑、沉滑、弦滑、微滑、實滑之別。如浮滑風痰,沉滑寒痰,弦滑痰飲,微滑虛痰,實滑膈有稠痰,宜吐。久得脈結芤澀伏,乃痰飲膠固中脘,阻滯脈道,難治)。
郁脈皆沉,血芤氣澀。濕鬱緩沉,熱乃數極。痰鬱弦滑,滑緊因食。郁甚則滯,或結代促(六郁脈皆沉.甚則伏結代促,惟有胃氣可治。在上見寸,在中見關,在下見尺,左右皆然)。
虛脈弦大,勞損而虛。大而無力,陽衰易扶;數而無力,陰火難除。寸弱上損,浮大里枯。尺寸俱微,五勞之軀。血羸左濡,氣怯右推,左右微小,氣血無餘。
癆瘵脈數,或澀細如,潮汗咳血,肉脫者殂(虛損者,因虛而有傷損也。虛勞者,因虛而不禁勞,因勞而愈虛也。癆瘵者,勞之極也。即五勞六極也。癆者、牢也,言其病已牢痼而不可解也。諸虛脈多寸關弦大而尺微澀,有火則尺亦大。大者正氣虛而邪盛,弦者中寒也。大而無力者,陽氣虛也;大數無力者,陰血虛也;左右微小者,必成痼冷。
癆症骨蒸潮熱,盜汗咳血,或泄或不泄,惟肉脫甚,脈數細而澀者死)。
眩暈之候,下虛上實,風浮寒緊,濕細暑虛。痰弦而滑,瘀芤而澀,數大火邪,虛大久極。先理痰氣,次隨症治。
頭痛陽弦,浮風緊寒,熱必洪數,濕細而堅。氣虛頭痛,雖弦帶澀。痰厥則滑,腎厥堅實(六經皆有頭痛之病,總之脈宜浮滑弦緊,不宜澀小虛短。故訣云:頭痛短澀應須死,浮滑風痰若易除)。
眼本火病,心肝洪數,右寸關見,相火上衝(左寸脈洪數,心火炎也;關弦而洪,肝火盛也;右寸關俱弦洪,肝木挾相火之勢而來,侮己所不勝之金,而制己所勝之土也)。
耳病腎虛,其脈遲濡。浮大為風,洪動火賊,沉澀氣凝,數實熱塞。若久聾者,專於腎責。暴病浮洪,兩尺相同,或兩尺數,陰虛火沖(若左寸洪數,心火炎也。兩尺洪數,相火炎也,其人心夢遺耳鳴或聾)。
右寸洪數,鼻衄鼻齇(音樝,鼻上疱也),左寸浮緩,鼻涕風邪。口舌生瘡,脈洪疾速。若見脈虛,中氣不足(經曰:左寸洪數心熱,右寸浮數肺熱。左關弦數膽虛甚,洪而實肝熱。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,兼洪數者口瘡,或為木占、重舌。脈虛者為中氣不足)。
齒痛腎虛,尺濡而大。火炎尺洪,疏搖豁壞。右寸關數,或洪而弦,此屬腸胃,風熱多涎(尺洪大而虛者,腎虛齒痛。動搖疏豁者,相火上炎也。右寸關數洪,或弦而洪者,腸胃中有風熱也)。
痛風沉弦,肝腎被濕。少陰弱浮,風血掣急。或澀而小,酒後風襲。風寒濕氣,合而為痹,浮澀而緊,三脈乃備(脈浮而緩屬濕,為麻痹;脈緊而浮屬寒,為痛痹;脈澀而緊,屬死血之痹,不知痛癢。脈浮而澀屬氣虛,關前得之麻在上體,關後得之麻在下體)。
斑疹沉伏,或散或無。陽浮而數,火見於軀;陰實而大,熱蒸在膚(滑伯仁曰:脈者血之波瀾,故發斑;或血散於皮膚,故脈伏;火盛於表,故陽脈浮數;下焦實熱,故陰脈實大)。
咳嗽所因,浮風緊寒,數熱細濕,房勞澀難。右關微澀,飲食傷脾;左關弦短,肝極勞疲(音皮,勞力也)。肺脈浮短,咳嗽與期。五藏之嗽,各視本部。浮緊虛寒,沉數實熱,沉滑多痰,弦濕少血。形盛脈細,不足以息;沉小伏匿,皆是危脈;惟有浮大,而嗽者生。外症內脈,參考稱停(咳嗽者,春乃春升之氣,夏是火炎於肺,秋是濕氣傷脾,冬是風寒外束。形盛脈細,手足逆冷者死)。
霍亂吐瀉,滑而不勻,或微而澀,代伏驚人。洪滑多熱,弦滑食論(右關滑,霍亂吐瀉。脈澀、弦、代、伏雖因痰食阻滯,不可遽以斷死,總之以滑大為吉)。
心痛微急,痛甚伏入,陽微陰弦,或短又數。緊實便難,滑實痰積。心痹引背,脈伏而大,寸沉而遲,關急數銳(陽微,虛在上焦,所以心胸痹痛者,心痛者陰脈弦故也。胸痹之病,喘息咳嗽。胸痹痛短氣,寸口脈沉而遲,關上小緊而數)。
腹痛關脈,緊小急速,或動而弦,甚則沉伏。弦食滑痰,尺緊臍腹。心腹痛脈,沉細是福。浮大弦長,命不可復(脈細小緊急,腹中刺痛。尺脈緊實,臍及小腹痛,宜利。若尺脈伏緊小腹痛,有瘕痛。故訣云:心腹痛脈沉細宜,忽然浮大即傾危)。
瘧脈自弦,弦數多熱,弦遲多寒,弦微虛乏。弦遲宜溫,緊小當下,弦浮吐之,弦緊汗發。亦有死者,脈散且歇(瘧脈多弦,弦緊宜發汗,弦大宜吐,弦實宜浮,審脈時宜消息之)。
痢脈多滑,按之虛絕,尺微無陰,澀則少血。沉細者生,洪弦死決(腸澼下痢,最忌身熱脈大,亦忌四肢厥冷脈浮絕)。
痞滿滑大,痰火作孽。弦伏中虛,微澀衰劣(痞滿者,胞中多是痰火,故寸滑且大。右關遲弦或伏者,肝乘脾土,土虛生涎,氣鬱不舒。微澀者,氣血虛也。微則氣衰多煩,澀則血少多厥)。
瀉脈自沉,沉遲寒侵,沉數火熱,沉虛滑脫。暑濕緩弱,多在夏月,微小者生,浮弦死別(犯五虛症者亦死)。
吞酸脈形,多弦而滑。或沉而遲,胸有寒飲。或數而洪,膈有痰熱(時吐酸水,欲成反胃)。
五疸實熱,脈必洪數,其或微澀,症屬虛弱(疸者,面目遍身黃腫也。其症有五,曰黃汗,曰黃疸,曰酒疸,曰谷疸,曰房勞疸。因陽明經內蓄濕熱,或因渴飲水,或有自汗浴水,或失飢傷飽,或醉飲房勞而然。凡疸症,寸口脈近掌後無脈,口鼻黑色者不治)。
水腫之症,有陰有陽。陰脈沉遲,其色青白,不渴而瀉,小便清澀。脈或沉數,色赤而黃,糞燥溺赤,兼渴為陽。沉細必死,浮大無妨(陽脈必見陽症,陰脈必見陰症。沉細,水愈盛而不可制,浮大則,心火生脾土,水可制矣。故訣云:水腫浮大是出厄,虛小命殂須努力)。
脹滿脈弦,脾制於肝。洪數熱脹,遲弱陰寒。浮為虛脹,緊則中實。浮大可生,虛小危急(大抵以關為主)。
遺精白濁,當驗於尺,結芤動緊,一症之的。微數精傷,洪數火逼。亦有心虛,寸短左小。脈遲可生,急疾便夭(急疾浮虛,時時遺精者死)。
腰痛之脈,必沉而弦。沉為氣滯,弦(大)損腎元。或浮而緊,風寒所纏。濕傷濡細,實閃挫然。澀為瘀血,滑痰火煎。或引背痛,沉滑易痊。
疝脈弦急,積聚所釀。察其何部,肝為本藏,心滑肺沉,風疝浮蕩。關浮而遲,風虛之恙。陽急為瘕,陰急疝狀。沉遲浮澀,疝瘕寒痛,痛甚則伏,或細或動。牢急者生,弱急者喪(疝本肝經病,脈弦則衛氣不足而惡寒,緊急則不欲食,弦緊相搏則為寒疝。三陽急為瘕,三陰急為疝,心脈浮滑則病心風疝,太陽脈浮則病腎風疝,少陽脈浮則病肝風疝)。
腳氣之脈,浮弦而風,濡濕遲寒,熱數且洪,緊則因怒,散則憂沖,細乃悲過,結氣所攻。兩尺不應,醫必無功(左尺不應難痊,寸口無常不治)。
消渴胃病,心滑而微,或緊洪數,陽盛陰憊。血虛濡散,勞則浮遲。浮短莫治,數大易醫(訣云:消渴脈數大者活,虛小病深厄難脫。蓋由平時不自保養,縱欲嗜酒,炙膾無度,或服丹石,遂使水涸,心火燔熾,五藏燥渴,故飲水無度而渴也)。
便結之脈,沉伏勿疑。熱結沉數,虛結沉遲。若是風燥,右尺浮起(老人虛弱大便結,脈雀啄者不治)。
兩脅疼痛,脈必雙弦。緊細弦者,多怒氣偏;沉澀而急,痰瘀之愆(此段論脅痛脈)。
淋病之脈,細數何妨。少陰微者,氣閉膀胱。女人見之,陰中生瘡。大實易治,虛澀其亡(大而實者生,虛細澀者死)。
小便不通,浮弦而澀。芤則便紅,數則黃赤。便難為癃,實見左尺(小便絕不通者為閉,淋漓來者為癃,總之膀胱熱極,故臟實也)。
五積屬陰,沉伏附骨,肝弦心芤,腎沉滑急,脾實且長,肺浮喘促。實強者生,虛弱者卒。六聚屬陽,發時按部(此段論五積六聚之脈,宜實強有力,不宜虛弱無神)。
中毒洪大,微細必傾。尺寸數緊,釵直吐仍,此患蠱毒,急救難停(釵直者,脈直如釵也)。
喘息脈沉,肺脹停水,氣逆填胸,脈必伏取。沉而實滑,身溫易愈;身冷脈浮,尺澀難補(《脈經》曰:脈浮滑而手足溫者生,脈沉澀而四肢寒者死)。
嘈雜噯氣,審右寸關,緊滑可治,弦急則難。兩寸弦滑,留飲胸間。脈橫在寸,有積上攔(右寸關脈緊而滑者,為之嘈雜。右關弦急,欲作反胃者難治。寸脈橫者,膈間有積攔擋也)。
嘔吐無他,寸緊滑數。微數血盛,單浮胃薄。芤則有瘀,最忌澀弱(脈陽緊陰數,其人食已則吐,緊小多寒,滑數痰火,微數血虛,必胸中冷。關浮胃虛,嘔而噯氣不食,恐怖即死。芤帶緊者有瘀逆。脈緊澀小弱,自汗者死)。
呃逆甚危,浮緩乃宜,弦急必死,結代促微(弦急者,木剋土也,故難治。結代促微,元氣衰也)。
反胃噎膈,寸緊尺澀。緊芤或弦,虛寒之厄。關沉有痰,浮澀脾弱。浮弱氣虛,澀小血弱。若澀而沉,七情所搏(寸緊主胸滿不食,尺澀為下元虛,命門火衰,不能生脾土,脾虛不能運化而成反胃。緊芤遲者,胃寒也,弦者,胃虛也,關脈沉大,有痰也。浮澀,脾不能磨食也,故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。脈緊而澀者難治)。
痙脈弦直,或沉細些。汗後欲解,脈潑如蛇。伏堅尚可,伏弦傷嗟(痙脈來,按之築築然而弦,直上直下,或沉細遲。若發汗後脈潑潑然如蛇,暴腹脹大為欲解。如脈反伏弦者,為必死之症)。
癲癇之脈,陽浮陰沉。數熱滑痰,狂發於心。驚風肝癇,弦急可尋。浮病府淺,沉病藏深(陽症脈必浮長,陰症脈必沉細。虛弦為驚為風癇,沉數為熱,滑疾為痰。脈滑大為病在府,易治;脈沉澀為病入藏,難治。訣云:恍惚之病發癲狂,其脈實牢保安吉,寸關尺部沉細時,如此未聞人救得。所謂實牢者,即滑大也)。
祟脈無常,乍短乍長。大小促結,皆痰為殃。遁戶脈緊,與症相妨(邪祟之脈,長短、大小、促結無常,凡五屍鬼邪遁症,病症與脈全不相應也)。
驚悸怔忡,寸動而弱。寸緊胃浮,悸病仍作。飲食痰火,伏動滑搏。浮微弦濡,憂驚之過。健忘神虧,心虛浮薄(寸口脈動而弱,動為驚,弱為悸。寸口脈緊,胃趺陽脈浮,胃氣虛,是以驚悸。趺陽脈微而浮,浮則為虛,微則不能食,此恐懼之脈憂迫之所致也)。
喉痹之脈,兩手洪溢,上盛下虛,脈忌微伏(尺脈微伏者死,實滑者生)。
汗脈浮虛,或濡或細,自汗左寸,盜汗在尺(男女平人,脈虛弱微細者,必有盜汗。)
痿因肺燥,脈多浮弱。寸口若沉,發汗則錯。足痛或軟,專審於尺。滑痰而緩,或沉而弱(《脈經》曰:寸口脈不出,反為發汗,則唇燥而小便難,大便如爛瓜豚膏,此因誤汗傷津液而致肺燥也)。
厥症之脈,沉細為寒,沉數為弱,滑實痰頑。氣虛弱微,身冷必難(卒厥屍厥,寸口沉大而滑,不知人事,唇青身冷為入藏即死;如身溫和,汗自出為入府而病自愈)。
尺沉而滑,恐是蟲傷,緊急莫治,虛小何妨(尺脈滑沉者寸白蟲,洪大者蛔蟲)。
求嗣之脈,專責於尺。右尺偏旺,火動好色。左尺偏旺,陰盛非福。惟沉滑勻,易為生息。微澀精清,兼遲冷極。若見微濡,入房無力。女不好生,亦尺脈澀(兩尺沉滑者,不可妄用藥餌,反燥精血。若火旺者降火,陰虛者補陰,兩尺俱微者,陰陽相補。精冷者宜溫中壯陽,精清者宜補脾補精,精射無力入子宮者宜補氣。女人尺脈微澀者絕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