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本昌

《脈訣新編》~ 卷一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8)

1. 診脈入式歌

《難經》曰:從關至尺澤穴當一尺,故名曰尺,為陰之所治也。從關至魚際穴當一寸,故名曰寸,為陽之所治也。又陰得尺中一寸,陽得寸內九分,始終一寸九分,故曰尺寸也)。關前關後別陰陽,察脈根源應不忒(關前為陽,關後為陰,浮脈為陽,沉脈為陰。浮主於表,沉主於裡。

此言尺寸俱有浮沉陰陽,非止寸口獨有浮,尺部獨有沉也。知乎此,則察病根源豈有差忒哉)。一息四至號平和,更加一至亦無疴(一呼一吸為一息。一息之間脈來四至為平和,若得五至亦無病也。經曰:呼出心與肺,吸人肝與腎,脾受穀氣於中,在呼吸之間也)。三遲二敗冷危困,六數七極熱生多(一息三至曰遲,二至曰敗,皆陰太過而陽不及,由寒冷之所致也。

一息六至曰數,七至曰極,皆陽太過而陰不及,由熱之所致也),八脫九死十歸墓,十一十二絕魂嗟(一息八至,是陽覆於陰也,陰不勝陽則脫。一息九至是陽闡於陰也,無陰則死。十至亦然。十一、十二至皆是陰陽並絕之死脈也)。一息一至著床害,兩息一至死非怪(一息一至、兩息一至者,總皆陰陽並絕之死脈,故曰非怪)。

遲冷數熱古今傳,《難經》越(越人)度(法度)分明載(遲則為冷,數則為熱,冷則為陰,熱則為陽,人之脈一息四至五至為平,六至以上皆為之熱,二至以下皆為之冷。而秦越人《難經》內其法度己載之明白矣。此二句總結上文之意)。

熱積生風冷生氣,用心指下叮嚀記(熱積多則生風,冷積多則動氣,此則重伸冷熱之意也。總之,叮嚀醫家要用心於指下,審察寒熱虛實之理也)。春弦夏洪秋似毛,冬石依經分節氣(春季肝木主令,其脈當弦;夏季心火主令,其脈當洪;秋季肺金主令,其脈當浮澀而短曰毛;冬季腎水主令,其脈當沉細而滑,曰石。然四季之脈,必依經旨合節氣而見為順也,反而為病矣)。

阿阿緩若春楊柳,此是脾家居四季(阿阿,寬舒之貌,言脾脈譬如春之楊柳,其風和,其枝嫩,動搖寬舒緩慢,則是脾之正脈。然脾經旺於四季,辰戌丑未之月各主十八日,當此之時,土王用事而脾家更健壯也)。在意專心察細微,靈機曉解通玄記(此言為醫者必專心在意,沉潛體悟脈理之精微,則識病之應變靈機自然曉悟之,豈不通玄哉)。

浮芤滑實弦緊洪,名為七表屬陽宮(此七脈者,皆屬乎表陽也);微沉緩澀遲並伏,濡弱為陰八里同(此八脈者皆屬乎里陰也);長短虛細促動結,代革同歸九道中(此九脈者屬乎陰陽相半,如長動促陽也,短虛細結代革陰也);更有數牢散三脈,二十七脈名須窮(數字牢者、陽也。散者、陰也)。

血榮氣衛定息數,一萬三千五百通(血為榮,氣為衛,榮行脈中,衛行脈外,晝夜周流運行不息。一日一夜,呼吸定息通計一萬三千五百息也);晝夜八百一十丈,呼吸定息六寸行(凡人之呼一吸為一息,脈行六寸,晝夜以一萬三千五百息算之,共行八百一十丈也)。十二經絡周流遍,一十六丈二尺零(十二經絡始於手太陰肺經,終於足厥陰肝經,共長十六丈二尺,晝夜循環五十度算之,得八百一十丈。按、下言某病主某脈)。

白話文:

診脈入門歌

《難經》說:從關脈到尺澤穴的距離是一尺,所以叫尺部,是陰氣所主導的地方。從關脈到魚際穴的距離是一寸,所以叫寸部,是陽氣所主導的地方。而且陰脈在尺部得一寸,陽脈在寸部得九分,加起來總共一寸九分,所以稱為尺寸。關脈前為陽,關脈後為陰,浮脈屬陽,沉脈屬陰。浮脈主病在表,沉脈主病在裡。

這說明尺寸兩個部位都有浮沉陰陽的變化,不只是寸口獨有浮脈,尺部獨有沉脈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那麼診斷疾病的根源又怎麼會出錯呢?一呼一吸之間脈搏跳動四次,就屬於平和的脈象,如果多跳一次也沒什麼問題。經書說:呼氣時心和肺活動,吸氣時肝和腎活動,脾在中間接收食物的精華,這些都在呼吸之間完成。

脈搏一息跳三次為遲緩,跳兩次為衰敗,都是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,是由於寒冷引起的。脈搏一息跳六次為數脈,跳七次為極脈,都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,是由於熱引起的。脈搏一息跳八次是陽氣過於強盛而陰氣衰弱,陰不勝陽就會脫。脈搏一息跳九次是陽氣耗盡而陰氣消亡,沒有陰氣就代表死亡。十次也是一樣。十一、十二次都是陰陽都衰竭的死脈。脈搏一息跳一次、兩息跳一次,都是陰陽都衰竭的死脈,所以說不用感到奇怪。

遲脈主寒冷,數脈主熱,這是從古至今都流傳的道理,《難經》已經清楚地記載了這些規律。遲脈就代表寒冷,數脈就代表熱,寒冷屬陰,熱屬陽。人的脈搏一息四到五次是正常的,六次以上都屬於熱,兩次以下都屬於寒。秦越人的《難經》已經把這些道理闡述得很明白了。這兩句話總結了前面的內容。

熱積聚會產生風邪,冷積聚會產生氣滯,要用心仔細地體會在指下的感覺。春天肝氣旺盛,脈象應該像琴弦一樣;夏天心火旺盛,脈象應該像洪水一樣;秋天肺氣旺盛,脈象應該像輕微的毛髮一樣;冬天腎水旺盛,脈象應該沉滑像石頭一樣。但是四季的脈象,必須符合經書的規律和節氣才是正常的,否則就是有病了。

脈象寬緩柔和像春天楊柳一樣,這是脾臟正常的脈象,它主宰四季。所謂「阿阿」,是寬舒的樣子,說脾脈就像春天的楊柳,和風細雨,枝條柔嫩,動搖舒緩,這是脾的正常脈象。脾臟在四季都很旺盛,在辰、戌、丑、未四個月分別主宰十八天,在這段時間,土的能量發揮作用,脾臟就更強健。

要專注於心,觀察脈象的細微變化,才能靈活地理解和掌握脈理的奧妙。浮脈、芤脈、滑脈、實脈、弦脈、緊脈、洪脈,這七種脈象都屬於表陽。微脈、沉脈、緩脈、澀脈、遲脈、伏脈,以及濡脈、弱脈,這八種脈象都屬於里陰。長脈、短脈、虛脈、細脈、促脈、動脈、結脈、代脈、革脈,這九種脈象屬於陰陽各半,比如長脈、動脈、促脈屬於陽,短脈、虛脈、細脈、結脈、代脈、革脈屬於陰。還有數脈、牢脈、散脈這三種脈象,總共二十七種脈象必須要弄清楚。

血為榮,氣為衛,榮在脈中運行,衛在脈外運行,晝夜不停地周流運行。一天一夜,呼吸次數一共有一萬三千五百次。人的一天一夜脈搏運行八百一十丈,每次呼吸脈搏運行六寸。十二經絡從手太陰肺經開始,到足厥陰肝經結束,總長十六丈二尺,晝夜循環五十周計算,就得到八百一十丈。下面要說的是某種疾病對應某種脈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