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本昌

《脈訣新編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診四時生克脈歌(以四時為主得脈)

春得秋脈定知死,死在庚申辛酉里(人之臟氣喜所生而畏所克,如春季木旺之時,其脈當弦長,今見浮澀而短,是肺脈也,為金來剋木,期在庚申辛酉金旺之日必死也);夏得冬脈亦如然,還與壬癸為斯爾(夏季火旺之時,其脈當洪,如得沉細,是腎脈也,為水來剋火,則在壬癸亥子水旺之日必死也);嚴冬診得四季脈,戊己辰戍是其厄(冬季水旺之時,其脈當沉細,如得遲緩,是脾脈也,為土來剋水,期在戊己辰戌丑未土旺之日必死);秋得夏脈亦同前,為緣丙丁相刑剋(秋季金旺之時,其脈當浮澀,如得洪大,是心脈也,為火來剋金,期在內丁巳午火旺之日必死也);季月季夏得春脈,克在甲寅病應極(季月是辰戌丑未之月,季是六月,皆土旺之時,其脈當遲緩,如得弦長是肝脈也,為木來剋土,期在甲寅乙卯木旺之日必死也),直逢乙卯亦非良,此是五行相鬼賊(若逢乙卯日,亦為木剋土也。以上皆五行相剋之理。

然臨病之時,又在觀形察色審症,看脈中有胃氣無胃氣以斷吉凶也)。

白話文:

春季出現秋季的脈象,預示死亡,死期在庚申辛酉日(人體臟腑喜歡生氣,害怕受克,比如春季木氣旺盛時,脈象應當弦而長,若此時出現浮、澀、短的脈象,是肺脈受金氣剋制,預示庚申辛酉日金氣旺盛時死亡)。

夏季出現冬季的脈象,也是如此,死期在壬癸日(夏季火氣旺盛時,脈象應當洪大,若出現沉、細的脈象,是腎脈受水氣剋制,預示壬癸亥子日水氣旺盛時死亡)。

嚴冬出現四季的脈象,戊己辰戍是危急之時(冬季水氣旺盛時,脈象應當沉、細,若出現遲、緩的脈象,是脾脈受土氣剋制,預示戊己辰戌醜未日土氣旺盛時死亡)。

秋季出現夏季的脈象,原因是丙丁相剋(秋季金氣旺盛時,脈象應當浮、澀,若出現洪、大的脈象,是心脈受火氣剋制,預示丙丁巳午日火氣旺盛時死亡)。

季月和季夏出現春季的脈象,甲寅病會極重(季月是指辰戌醜未月,季是指六月,都是土氣旺盛時,脈象應當遲、緩,若出現弦、長的脈象,是肝脈受木氣剋制,預示甲寅乙卯日木氣旺盛時死亡)。

如果正好遇到乙卯日,也不好,這是五行相剋的緣故。(以上都是五行相剋的道理。)

2. 診四時虛實脈歌(以時為主)

春得冬脈只為虛,更宜補腎病自除(經曰:從後來為虛邪,從前來者為實邪。又曰,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。假如春令得沉石之腎脈者,五行水能生木,是母來生我也,謂之從後來之虛邪也。經又曰:不應至而至謂之太過,應至而不至謂之不及,太過者為實,不及者為虛。

白話文:

春天出現冬天脈象的原因是虛,更應該補腎,這樣病就能自己除去了。(醫書上說:從後面來的脈是虛邪,從前面來的脈是實邪。又說,虛症就要補其母,實症就要瀉其子。假設春天出現像石頭般沉穩的腎脈,五行中水能生木,所以這是母脈來生我脈,也就是從後面來的虛邪。醫書上又說:不應該出現的脈象出現了,稱為太過;應該出現的脈象沒有出現,稱為不及。太過的是實,不及的是虛。)

故虛則補其母,謂補腎水以生肝木,其病自除);若得夏脈緣心實,還應瀉子自無虞(假如春得夏令洪大之脈者,五行以木能生火是母去生子也,為之從前來之實邪,實則瀉其子,謂瀉其心火自愈,故雖病而無虞)。夏秋冬脈皆如是,其間生克細推之(言春季生克虛實之理既明,而夏秋冬三時仿此而推)。

白話文:

因此,虛弱時就補充它的母體,意思是補腎水以滋生肝木,其病自然就會消失;如果得到夏令洪大之脈,仍然應當瀉其子就沒有後顧之憂(假設春季得到夏令洪大之脈的人,五行中木能生火就是母去生子,這時認為是從前來的實邪,實則瀉其子,意思是瀉其心火就會痊癒,因此雖然生病但沒有後顧之憂)。夏、秋、冬三季的脈象也都如此,其間生剋的道理仔細推敲就可以了(說明春季生剋虛實的道理已經明白,而夏、秋、冬三季仿此推敲)。

所勝為微不勝賊,在前為實在後虛(我勝彼者為微邪,彼勝我者為賊邪,在我前者為實邪,在我後者為虛邪,正經為正邪,此五邪也,詳見《難經》並前圖中)。春中若得四季脈,不治多應病自除(如春中診得四季脾土之脈為微邪,謂木勝土,我勝彼也,不治自愈)。

白話文:

如果被我方勝的邪氣微弱,勝不了對方,就會在我方前方表現為實邪,後方表現為虛邪(我方勝過對方的邪氣為微邪,對方勝過我的邪氣為賊邪,在我方前方的邪氣為實邪,在我方後方的邪氣為虛邪。正經中的邪氣稱為正邪,這五種邪氣詳見《難經》和前面的圖表)。春天如果診出四季脈象,不用治療,多半會自行痊癒(如果春天診得四季脾土之脈象為微邪,說明木勝土,是我方勝過對方的邪氣,不治療也會自行痊癒)。

3. 形色脈體相應歌(以色為主)

形健脈病號行屍,形病脈健亦將危(形健脈病者,謂身體健旺無病之人,其脈見代散,或脈無根,或六脈與人不相應,則不久即病,病即死,故曰行屍。形病脈健者,謂人有久病在身,形容羸瘦,精神枯稿,盜汗不食,滑泄不止,虛損勞極而脈反見洪數有力亦死也);色脈相生病自己,色脈相勝不須醫(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,反得相勝之脈者,死;得相生之脈者,病自己。

白話文:

  • 外形健康但脈象虛弱的徵兆:"行屍"

身體看起來健康強壯,但脈象卻散亂無力,或脈搏微弱,或六脈脈象與人的體質不協調。這些徵兆表明不久後就會生病,一旦生病就會死亡,因此被稱為"行屍"。

  • 外形虛弱但脈象強健的徵兆:"將危"

身體患有久病,形容枯槁,精神萎靡,盜汗不食,滑泄不止,虛弱疲勞到了極點,但脈象反而出現強勁有力。這也預示著死亡即將到來。

  • 面色和脈象的相生相剋關係

如果只觀察到面部特徵但無法觸診出相應的脈象,或者觸診出的脈象是相剋的,那麼將會死亡;如果觸診出的脈象是相生的,那麼疾病會自行痊癒,不需要醫療幹預。

蓋四時之色、脈以相生為主,假令色紅,病熱痰火癍疹等症,其脈當浮洪而大,此為色脈相應,即不然或得色青、脈弦大,此亦為生我者,或得色黃脈緩大,此亦為我生者,雖病無能為害。若得脈沉細,此為克我者,故色脈相勝不須醫,此之謂也)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病症的顏色和脈象以相生的關係為主。比如症狀表現為發紅,說明病因是熱痰火癍疹等,對應的脈象應該是浮洪而大的,這叫顏色脈象相應。如果出現顏色發青、脈象弦大,也是相生關係,或者顏色發黃、脈象緩大,也是相生關係,這種情況下儘管有病,但也不至於造成什麼危害。如果脈象沉細,表示與病症是相剋關係,這種情況下顏色脈象相剋,不用治療。

長短肥瘦老幼體,細心診候莫違時(如長人脈宜疏長,短人脈宜短促,肥人脈宜沉,瘦人脈宜浮,老人脈宜濡弱,幼人脈宜急數,此為體脈相宜,曰無病;若相違相反,體脈不應曰病)。

白話文:

不管患者身材高矮胖瘦、老幼體質,都必須細心診脈,找出相應的特徵(例如:高大的人脈搏應細長,矮小的人脈搏應短促,肥胖的人脈搏應沉穩,消瘦的人脈搏應浮現,年長的人脈搏應濡弱,年輕的人脈搏應急促有力)。當脈搏特徵與體格相符合,表示身體健康;如果脈搏特徵與體格相反,表示身體有病。

4. 《脈經》觀病察色生死候歌

欲愈之病目眥黃(胃氣行也),眼胞忽陷定知亡(五臟絕也),耳目口鼻黑色起,入口十死七難當(腎乘胃也,即水乘土)。面黃(土色)目青(木色)手亂頻,邪風在胃喪其身(木剋土也)。面黑目白命門敗,困極八日死來侵(先青後黑,即《素問》回則不轉,神去則死意)。

白話文:

  • 想要治癒的疾病:

  • 眼睛發黃(胃氣盛行)

  • 眼瞼突然凹陷,肯定會死亡(五臟氣絕)

  • 耳朵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發黑:

  • 食物進入體內,十死七難(腎氣侵入胃氣,即水剋土)

  • 面色發黃(土色)、眼睛發青(木色)、手腳亂動:

  • 邪風侵犯胃氣,會導致死亡(木剋土)

  • 面部發黑、眼睛發白:

  • 生命之門(腎氣)衰敗

  • 八天後極度衰竭,會死亡(先發青後發黑,即《素問》所說的「回則不轉,神去則死」)

面色忽然望之青,進之如黑卒難當(肝腎絕也)。面赤目白怕喘氣,待過十日定存亡(火剋金也)。黃黑白色起入目,更兼口鼻(雜色入於口鼻)有災殃(水乘脾也)。面青目黃午時死,余候須有兩日強(木剋土也,看過二日而斷死生)。目無精光(神少)齒齦黑(脾絕也,肝絕也),面白(少血也)目黑(腎虛也)亦災殃(肺腎絕也)。口如魚口不能合(脾絕),氣出(火勝迫肺)不返命飛揚(肝腎先絕)。

白話文:

  • 忽然面色發青,走近一看像黑色的卒子一樣,無法抵擋(肝腎氣絕)。
  • 面色發紅,眼睛發白,害怕喘氣,過了十天再確定生死(火剋金)。
  • 黃色、黑色、白色交替出現在眼前,加上口鼻有雜色,會遭遇災難(水剋脾)。
  • 面色發青,眼睛發黃,中午就會死亡,其他徵兆大約還能撐兩天(木剋土,觀察兩天後再斷定生死)。
  • 眼睛沒有光澤(元氣不足),牙齦發黑(脾腎氣絕),面色蒼白(貧血),眼睛發黑(腎虛)也是災難(肺腎氣絕)。
  • 嘴巴像魚嘴一樣無法合攏(脾氣絕),氣息呼出(火剋迫肺)而無法回歸,生命垂危(肝腎先絕)。

肩息(氣喘也)直視及唇焦,面腫蒼黑也難逃。妄語錯亂及不語,口臭元知壽不高(心絕)。人中盡滿兼唇青,三日須知命必傾(木剋土也)。兩頰顴赤心病久,口張直氣命難停(脾肺絕也)。足趹趾腫膝如斗,十日須知難保守(脾絕)。項筋舒展定知殂(督脈絕也),掌內無紋也不久(心包絡絕)。

白話文:

肩息(氣喘)

  • 直視且嘴脣乾燥,臉色蒼黑浮腫,難逃一死。
  • 胡言亂語或沉默不語,口臭,預示壽命不長(心氣衰竭)。

人中滿且脣青

  • 人中部位飽滿且嘴脣發青,三天內將有大難(木剋土)。

兩頰顴骨發紅

  • 心臟疾病較久,口張開而氣息不暢,命難保(脾肺衰竭)。

足背和小腿浮腫,膝蓋腫大如鬥

  • 脾臟虛弱,十天內難以救治(脾臟衰竭)。

頸部肌肉鬆弛

  • 督脈衰竭,不久於人世。

手掌內無紋路

  • 心包絡衰竭,壽命不長。

唇青體冷及遺尿(膀胱絕也),背面飲食四日期(肝絕)。手足爪甲皆青黑,許過八日定難醫(肝腎絕也)。脊疼(脾也)腰重(腎也)反覆難,此是骨絕五日看。體重(脾也)溺出(腎也)時不止,肉絕六日便高判。手足甲青呼罵多,筋絕九日定難過。髮直如麻半日死(小腸絕也),尋衣癲語十知麼(心絕)。

白話文:

脣色青黑、身體冰冷、小便失禁(膀胱衰竭)

背部生瘡、飲食四天後死亡 (肝臟衰竭)

手腳指甲皆呈青黑色,超過八日難以救治 (肝腎衰竭)

背部疼痛(脾臟衰竭)腰部沉重 (腎臟衰竭),反覆難愈。此為骨骼衰竭,五天後需注意。

身體沉重(脾臟衰竭)尿液不止 (腎臟衰竭),六天後病情嚴重。

手腳指甲青黑、言語罵人 (經絡衰竭),九天後難逃一死。

頭髮直立如麻,半日後死亡 (小腸衰竭)

尋找衣物、言語癲狂,十天後死亡 (心臟衰竭)

5. 診傷寒脈歌

傷寒熱病同看脈,滿手透關洪拍拍,陽症浮緊數弦洪,七日之中便脫厄。忽然微細慢沉沉,直至伏時重候逆。大凡此症問途程,沉數洪微定消息(夫傷寒者,乃冬月嚴寒之時,人之不謹,觸冒寒邪,即病者名為傷寒,不即病寒邪藏於肌膚之中,至春變為瘟病,夏變為熱病。此二症名雖不同而其六經傳變則一也,故曰傷寒熱病同看脈。

白話文:

傷寒和熱病的診斷都需看脈象,脈象滿手透關,洪大有力,拍動明顯,是陽症,浮緊有力,脈搏跳動快速,如弦索般,這類患者通常在七天內就能脫離險境。但如果突然出現脈象微細、緩慢、沉弱,直到病勢發展到最嚴重的時候才出現逆轉,這就需要小心。一般來說,這種病症的發展過程可以用脈象變化來判斷,沉細、洪大、微弱等脈象變化都能反映病情變化。

初得病一日,在足太陽膀胱經,脈即浮緊;漸至三關洪大拍拍然。傷寒有陽症有陰症,如脈浮緊洪大,症則頭疼身熱,面赤煩躁,脊強體重為陽症,陽脈順也。至七日傳經盡,邪氣散則愈矣。如見陽症而脈忽見微細,沉伏,此陽症見陰脈也。《活人書》曰:陽症見陰脈者死,陰症見陽脈者生。

白話文:

疾病開始時,病邪在足太陽膀胱經,脈象浮緊;逐漸蔓延到三關(寸口、關上、尺中),脈象洪大有力,如拍擊聲。

傷寒分陽證和陰證,如果脈象浮緊洪大,症狀有頭痛、身熱、面紅、煩躁、脊背強直、身體沉重,則為陽證,陽氣順和。

到了第七天,邪氣蔓延到經絡末端,邪氣散去即痊癒。如果出現陽證,而脈象突然微細沉伏,這是陽證見陰脈。《活人書》中說:陽證見陰脈者死亡,陰證見陽脈者生存。

故訣云大凡看陰症陽症之程途,是診脈之沉數洪微,便可消息矣)。熱病診得脈浮洪,細小徒費用神功。汗後脈靜當便瘥,喘熱脈亂命應終(言傷寒熱病脈當浮洪為順,今診得微細而小者,乃陽症見陰脈也,主死。如傷寒發汗之後,邪氣已散,熱退身涼,脈當平靜,其病愈矣。

白話文:

因此(醫家)有訣竅說,凡是觀察陰症陽症的發展進程,只要診脈時發現脈象沉、數、洪、微,就能預知病情。

對於發熱的病人,若診斷出脈象浮而洪大,細小而虛弱,就白費心思了。出汗後脈象平和,應當很快就能康復;呼吸困難、發熱時脈象混亂,則性命危在旦夕。(意思是說,傷寒發熱病人的脈象應該是浮而洪大的,纔是順利的情況。現在診斷出脈象細微而小的,說明陽症表現為陰脈,預後不良。如果傷寒病人發汗後,邪氣已經散去,體溫下降,脈象就應該平和,說明病情已經好轉了。)

今既汗之後反喘急大熱,狂悶脈亂不食者,名陽交陰者,死。沈氏曰:傷寒一症,《素問》雖載而未詳,至漢張仲景出,發《素問》所未發,治傷寒三百九十七法,一百一十三方,條分縷析無不詳備,故仲景為傷寒之鼻祖。其後,人有成無己、吳蒙齋、陶節庵等出,則傷寒之精詳全備,又何加焉。

業此道者,當通覽之)。

白話文:

現在出汗後反而喘氣急促、發高燒、神志狂亂、胸悶、脈搏混亂、食慾不振,稱為「陽交陰」,會死亡。

沈氏說:傷寒這個病症,《素問》雖然有記載,但不是很詳細。直到漢代張仲景出現,發揚了《素問》中未發掘的部分,總結出治療傷寒的 397 種方法和 113 個方劑,條分縷析,非常詳盡。因此,仲景被稱為傷寒之祖。

後來,成無己、吳蒙齋、陶節庵等人出現,對傷寒的探討更加精細詳備,再怎麼補充也無法超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