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一 (11)
卷一 (11)
1. 微(陰也)
微脈極細而軟,按之如欲絕,若有若無(《脈經》),細而稍長(戴氏。《素問》謂之小,又曰氣血微則脈微)。
體狀(並)相類詩
白話文:
脈搏極其細微而柔軟,按起來感覺像快要消失,似有似無(《脈經》)。脈搏細而稍長(戴氏。《素問》稱為小脈,又說氣血微弱時脈搏也會微弱)。
微脈輕微瞥瞥(音別,暫見也)乎,按之欲絕有如無。微為陽弱細陰弱,細比微兮略較粗(輕診即見,重按如欲絕者,微也。往來如線而常有者,細也。仲景曰:脈瞥瞥如羹上肥者,陽氣微;縈縈如蠶絲細者,陰氣衰。長病得之死,卒病得之生)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微脈:脈搏微弱,若有似無。按下去後,好像要消失了一般。
細脈:脈搏細小,比微脈略粗。輕輕診脈就能看到,用力按壓就好像要消失了一樣。這是微脈的表現。脈搏像細線一樣,經常出現,這是細脈的特徵。
仲景說:脈搏像肉湯表面的油脂一樣,是陽氣微弱;脈搏像蠶絲一樣細,是陰氣衰弱。久病得之,會死亡;猝病得之,會生還。
氣血微兮脈亦微,惡寒發熱汗淋漓。男為勞極諸虛侯,女作崩中帶下醫。寸微氣促或心驚,關脈微時脹滿形。尺部見之精血弱,惡寒消(三消)癉(音旦,癉成為消中,亦勞病也)痛呻吟(微主久虛血弱之病。陽微惡寒,陰微發熱。《脈經》云:崩中日久為白帶,漏下多時骨亦枯。補註:陽微主胃寒嘔逆,飲食不化,陰微主精血不足,微而澀兮,主便濁遺精)。
白話文:
氣血虛弱,脈博也微弱,惡寒發熱,盜汗淋漓。男人出現這些症狀,可能是過度勞累導致氣血虧虛,女人則可能是崩漏帶下。寸脈微弱,氣短或心悸,關脈微弱,時有腹脹。尺脈微弱,表明精血不足,惡寒,身體消瘦,疼痛呻吟。(微脈主久虛血弱之病。陽脈微弱,主惡寒;陰脈微弱,主發熱。《脈經》說:崩漏日久為白帶,漏下多時骨也枯。補註:陽脈微弱,主胃寒嘔吐反胃,飲食不化,陰脈微弱,主精血不足,微弱且澀,主大便溏濁,遺精。)
2. 緊(陽也)
緊脈來往有力,左右彈人手(《素問》)。如轉索無常(仲景),數如切繩(《脈經》),如紐箅(長硬貌)線(丹溪。緊乃熱為寒束之脈,故急數如此。要有神氣,《素問》謂之急。《脈決》言寥寥入尺來。崔氏言如線,皆非緊狀。或有浮緊為弦,沉緊為牢,亦近似耳)。
白話文:
脈搏跳動有力,左右彈動,像是要將人的手彈開。《傷寒論》說脈搏像轉動的繩索,沒有規律;《脈經》說脈搏像切斷的繩子,快速且密集;《丹溪心法》說脈搏像綁著珠子的線繩,堅硬而緊密。這是因為體內熱氣導致寒氣收縮,所以脈象才會變得急促而密集。如果脈搏有力,《素問》稱為急脈。《脈決》說脈搏微弱,只到尺關寸口;崔氏說脈搏像線一樣細,這都不屬於緊脈。有時表面浮緊的脈象叫做弦脈,沉緊的脈象叫做牢脈,這兩種脈象也與緊脈相近。
體狀詩
舉如轉索切如繩,脈象因之得緊名。總是寒邪來作寇,內為腹痛外身疼。
相類詩(見弦脈)
主病詩
白話文:
體狀詩
脈搏跳動時像是在旋轉繩索,摸起來像繩子一樣緊繃,因此這種脈象被稱為緊脈。這通常是因為寒邪侵襲身體,內部會引起腹痛,外部則會感到身體疼痛。
主病詩
緊脈主要與寒邪相關,內部可能引起腹痛,外部則會出現身體疼痛。
緊為諸痛主於寒,喘咳風癇吐冷痰。浮緊表寒鬚髮越,沉緊溫散自然安。寸緊人迎氣口分,當關心腹痛沉沉,尺中有緊為陰冷,定是奔豚與痛疼(諸緊為寒為痛。人迎緊盛傷於寒,氣口緊盛傷於食,尺緊痛居其腹。中惡浮緊,咳嗽沉緊,皆主死症。補註:浮緊主頭痛,頭重,身痛,脊強,咳嗽,鼻塞,寒熱往來。
沉緊主心痛,脅疼,胸膨,腹脹,泄痢,痜疝,吐逆,痞悶)。
白話文:
緊脈主要主治由於寒症引起的各種疼痛、喘息、咳嗽、風癇、吐出冷痰。浮緊脈象代表表寒,會出現鬍鬚眉毛脫落。沉緊脈象代表溫熱疏散,自然會安穩。
寸口脈緊,配合人迎穴氣息阻塞,表示關元和心腹疼痛沉重。尺脈有緊脈,表示陰寒,必定會有奔豚氣和疼痛(所有緊脈都主寒症和疼痛。人迎穴緊脈旺盛是受寒所傷,氣口穴緊脈旺盛是因飲食傷胃,尺脈緊脈疼痛會集中在腹部。中惡會出現浮緊脈,咳嗽會出現沉緊脈,這些都主死亡徵兆。補註:浮緊脈主頭痛、頭重、身體疼痛、脊背僵硬、咳嗽、鼻塞、寒熱往來。)
3. 緩(陰也)
緩脈去來小快於遲(《脈經》),一息四至(戴氏),如絲在經,不卷其軸,應指和緩,往來甚勻(張太素)。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(楊玄操),如微風輕颭(音拈,風動物貌)柳梢(滑伯仁)。
白話文:
脈搏跳動緩慢,比遲脈稍快(《脈經》),每呼吸間跳動四次(戴氏),像絲線在脈搏中運行,不捲曲它的軸線,觸診時感覺柔和緩慢,來回跳動非常均勻(張太素)。像初春楊柳在微風中擺動的形象(楊玄操),就像微風輕拂柳梢(滑伯仁)。
浮脈在卦為坤,在時為四季,在人為脾。陽寸陰尺,上下同等,浮大而軟,無有偏盛者,平脈也。若非其時,即為有病。緩而和勻,不浮不沉,不疾不徐,不微不弱者,即為胃氣。故杜光廷云:欲知死期何以取,古賢推定五般土。陽上須知不遇陰,陰上遇陰當細數。詳《玉函經》。
白話文:
浮脈在八卦中屬坤卦,在時間上對應四季,在人體中對應脾臟。寸口陽脈和尺澤陰脈寬度相同,浮大而柔軟,沒有明顯偏盛,稱為平脈。如果不在對應的時間出現,那就是有病。
緩和勻稱的脈象,不浮不沉,不急不緩,不微弱,那就是胃氣。因此杜光廷說:
想要知道死期如何推測?
古人制定了五種方法。
陽脈在上時必須沒有陰脈,
陰脈在上時要仔細計算。
詳見《玉函經》。
體狀詩
緩脈阿阿四至通,柳梢嫋嫋(音鳥,長弱風動貌)颭輕風,欲從脈里求神氣,只在從容和緩中。
相類詩(見遲脈)
主病詩
白話文:
體狀詩
脈搏緩慢而有力度,每分鐘跳動四次,就像柳樹枝條在輕風中搖曳,若要從脈象中尋求生命的氣息,只需在平穩而緩慢的節奏中感受。
相類詩(見遲脈)
主病詩
緩脈營衰衛有餘,或風或濕或脾虛。上為項強下痿痹,分別浮沉大小區。寸緩風邪項背拘,關為風眩胃家虛。神門濡泄或風秘,或是蹣(音盤)跚(音珊,無力行也)足力迂(音紆,迂曲不行。浮緩為風,沉緩為濕,緩大風虛,緩細濕痹,緩澀脾虛,緩弱氣虛。《脈訣》言緩主脾熱,口臭,反胃,齒痛,夢鬼之病,出自杜撰,與緩脈無關)。
白話文:
脈搏緩慢,元氣不足,但表虛有餘,可能是風寒、濕氣或脾氣虛弱所致。症狀包括:
- 上半身:脖子僵硬疼痛
- 下半身:半身不遂或麻痺
區分症狀如下:
- **寸脈緩:**風邪,導致脖子和背部僵硬
- **關脈緩:**風眩,伴有胃部虛寒
- **神門脈緩:**可能伴有遺尿、便祕,或肢體無力、行走困難。
此外,不同的脈象特徵與不同的病症有關:
- 浮緩:風邪
- 沉緩:濕氣
- 緩大:風虛
- 緩細:濕痹
- 緩澀:脾虛
- 緩弱:氣虛
《脈訣》中關於緩脈主脾熱、口臭、反胃、齒痛、夢鬼等說法,純屬杜撰,與緩脈無關。
4. 芤(陽中陰也)
芤(音口,平聲)脈浮大而軟,按之中央空,兩邊實(《脈經》),中空外實,狀如慈蔥(芤,慈蔥也。《素問》無芤名。劉三點云:芤脈何以絕類慈蔥?指下成窟有邊無中。戴同父云:營行脈中,脈以血為形,芤脈中空。脫血之象也。《脈經》云:三部脈芤,長病得之生,卒病得之死。
白話文:
芤脈:脈象浮大而軟,按壓時中間空虛,兩側有實感(《脈經》)。中間空虛,外緣充實,形狀像慈蔥(芤即慈蔥。《素問》中沒有芤脈的記載。劉三點說:芤脈為什麼與慈蔥非常相似?因為指下形成空洞,有邊緣而中間空虛。戴同父說:營氣運行於脈中,脈以血為形體,芤脈中間空虛,是脫血的徵象。《脈經》說:全身脈象都出現芤脈,如果是慢性病患得,表示會康復;如果是急性病患得,表示會死亡。
《脈訣》言:兩頭有,中間無,是脈斷截矣。又言主淋漓,氣入小腸,與失血之候相反,真誤事不小)。
體狀詩
芤形浮大軟慈蔥,按之旁有中央空,火犯陽經血上溢,熱侵陰絡下流紅。
相類詩
中空旁實乃為芤,浮大而遲虛脈呼。芤更帶弦名曰革,芤為亡血革血虛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《脈訣》說,脈象兩端有,中間無,就是脈象斷截。又說主淋漓,氣入小腸,這和失血的症狀相反,真是大錯特錯。
芤脈形狀浮大柔軟,像蔥一樣,按下去周圍有凹陷,中間空虛。這是由於火邪犯陽經,導致血向上溢,熱邪侵犯陰絡,導致血向下流動,所以脈象呈現紅色。
芤脈是指按下去中間空虛,周圍實的脈象。浮大而遲緩的脈象叫做虛脈。芤脈再帶有弦脈的特征,就稱為革脈。芤脈代表失血,革脈代表血虛。
寸芤積血在於胸,關內逢芤腸胃癰,尺部見之多下血,赤淋紅痢漏崩中(補註:芤主失血傷營,氣無所附,氣短似喘,陽脫無根)。
白話文:
寸口脈出現芤脈(脈象緩慢無力),表示胸中積血;關脈部位出現芤脈,表示腸胃有癰;尺脈出現芤脈,大多會出現下血(大便或小便帶血)、赤淋(小便赤熱刺痛)、紅痢(大便帶血且呈紅色)、漏崩(月經不規則或過多)等症狀。(補註:芤脈主氣血不足,導致營血離散,氣無所依附,因此氣短氣促,陽氣虛弱不固。)
5. 弦(陽中陰也)
弦脈端直以長(《素問》),如張弓弦(《脈經》),按之不移,綽綽如按琴絃,狀若箏弦(《脈經》),從中直過,挺然指下(《刊誤》)。
白話文:
弦脈:脈象細長而直 (《素問》),就像張緊的弓弦 (《脈經》)。按壓它不會移動,就像彈奏琴絃那樣輕盈,如同箏弦一樣 (《脈經》)。從脈搏中間直直通過,在手指下堅挺有力 (《刊誤》)。
弦脈在卦為震,在時為春,在人為肝。輕虛以滑者平,實滑如循長竿者病,勁急如新張弓弦者死。池氏曰:弦緊而數為太過,弦緊而細為不及。戴同父曰:弦而軟,其病輕;弦而硬,其病重。《脈訣》言:時時帶數,又言狀如繩索,皆非弦象,今削之。
白話文:
在八卦中,弦脈屬於震卦,在季節中屬於春天,在人體中屬於肝。
弦脈輕微而滑順的為正常,弦脈堅實光滑如沿著長桿移動的為病態,弦脈強勁急促如新張開的弓弦的為危症。
池氏說:弦脈緊而快為熱證,弦脈緊而細為寒證。
戴同父說:弦脈而柔軟的,病情較輕;弦脈而堅硬的,病情較重。
《脈訣》中所說的「時時帶急促」、「狀如繩索」的,都不屬於弦脈的象徵,所以現在將其刪除。
體狀詩
弦脈迢迢端直長,肝經木旺土應傷。怒氣滿胸常欲叫,翳矇(目疾)瞳子淚淋浪。
相類詩(又見長脈)
弦來端直似絲絃,緊則如繩左右彈,緊言其力弦言象,牢脈弦長沉伏間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【體狀詩】
弦脈遠遠延續且長直,這是肝經木旺而脾土受傷的表現。怒氣充滿胸膛常想呼喊,眼疾使瞳孔流著淚水。
【相類詩(又見長脈)】
弦脈遠遠延續且像絲絞般直線,如果緊張就徬彿被繩索左右拉動。用「緊」來描述力量的強度,而「弦」則是描述這種脈象的形狀,牢脈就是弦脈且帶有下沈感。
【主病詩】
這三種詩都主導了疾病的診斷,弦脈常見於肝膽疾病、肝火旺盛或是情緒問題,如怒氣等。長脈可能提示有內傷、脾胃不和或者是一些慢性疾病。而弦脈緊張則可能與心臟、神經系統或肝膽疾病相關。具體病情需要結合其他診斷方法進行判斷。
弦應東方肝膽經,飲痰寒熱瘧纏身。浮沉遲數須分別,大小單(單絃)雙(雙弦)有重輕。寸弦頭痛膈多痰,寒熱症瘕察左關。關右胃寒心腹痛,尺中陰疝腳拘攣(弦為木盛之病。浮弦支飲外溢,沉弦懸飲內痛。瘧脈自弦,弦數多熱,弦遲多寒,弦大主虛,弦細拘急。陽弦頭痛,陰弦腹痛,單絃飲癖,雙弦寒痼。
若不食者。為木來剋土,必難治。補註:諸病脈弦多不吉利)。
白話文:
脈弦如琴絃,和肝膽經相應,容易出現痰液、寒熱、瘧疾等症狀。
脈弦的浮沉、遲數都要區分,大小、單雙也有不同的意義。
寸口脈弦,常伴有頭痛、胸膈痰多;
關脈弦,表示寒熱症結,左關脈弦更甚;
關脈右邊弦,表示胃寒、心腹疼痛;
尺脈弦,表示陰疝、腳部拘攣。
(脈弦多因肝木太旺所致。浮弦代表水飲外溢,沉弦代表水飲內鬱。瘧疾之脈多弦,弦數多熱,弦遲多寒,弦大主虛,弦細拘急。陽脈弦頭痛,陰脈弦腹痛,單脈弦飲酒過量,雙脈弦寒邪深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