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一 (9)
卷一 (9)
1. 瀕湖二十七脈歌
此李時珍《奇經八脈》內者。其理精詳,其詞簡要,諸家脈莫妙於此,故摘入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出自李時珍的《奇經八脈》,其中的道理精深詳細,用詞簡明扼要,各家對於脈象的描述都比不上這段文字的美妙,因此將其摘錄進來。
2. 浮(陽也)
浮脈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(《脈經》),如微風吹鳥背上毛,厭厭(音掩)貌,如循榆莢(軟滑貌。《素問》),如水上漂木,如捻蔥葉(黎氏浮脈法:天有輕清在上之象,在卦為乾,在時為秋,在人為肺。又謂之毛。太過則中堅旁虛,如循雞羽,病在外也。不及則氣來毛微,病在中也。
白話文:
浮脈:
- 摸起來感覺得到脈搏浮在表面,
- 按下去感覺卻不足。
- 像微風吹動鳥背上的羽毛,輕飄飄的樣子。
- 像觸摸榆樹果莢,柔軟光滑。
- 像水上漂浮的木頭。
- 像捻動蔥葉。
浮脈的辨證:
- 脈象太過:脈身堅硬,兩旁空虛,像摸雞毛一樣,說明疾病在外。
- 脈象不及:脈身細弱,氣血虛弱,像摸羽毛一樣,說明疾病在內。
《脈訣》言尋之如太過,乃浮兼洪緊之象,非浮脈也。補註:浮為在表,然真正風寒外感者,脈反不浮,但其緊數略兼浮者便是表邪)。
白話文:
《脈訣》上說,如果脈搏摸起來好像太過浮起,實際上是浮脈兼有洪大、緊密的象徵,而並非單純的浮脈。
補充說明:浮脈通常代表身體表層有病,但如果是真正受風寒侵襲而感冒,脈搏反而不會浮起,只會感覺到脈搏緊密且速度較快,並略微兼有浮起的現象,這纔是表層邪氣的表現。
體狀詩
浮脈惟從肉上行,如循榆莢似毛輕。三秋(秋三月)得令知無恙,久病逢之卻可驚。
相類詩
白話文:
體狀詩
浮脈是在皮肉上輕輕觸及,就像摸到榆樹的種子一樣輕柔。如果在秋季發現這種脈象,表示身體狀況正常;但如果長期生病的人出現這種脈象,則可能會讓人感到驚訝。
相類詩
浮如木在水中浮,浮大中空乃是芤(口,平聲)。拍拍(搏也)而浮是洪脈,來時雖盛去悠悠(遠也)。浮脈輕平似捻蔥,虛來遲大豁(音闊開也)然空,浮細而柔方為濡(音儒,軟也),散似楊花無定蹤(音從,跡也。浮而有力為洪,浮而遲大為虛,虛甚為散浮而無力為芤,浮而柔細為濡)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浮脈
如同木頭漂浮在水中,空洞而大的是芤脈。
輕輕按壓而浮的是洪脈,來勢雖然強勁,但去勢很緩慢。
浮脈輕而平穩,像捻著蔥苗,虛弱而來,浮大而空。
浮脈細而柔韌的是濡脈,像楊花飄散,沒有固定的蹤跡。
浮脈有力的是洪脈,浮脈遲緩而大的是虛脈,虛脈極端的是散脈,浮脈無力的是芤脈,浮脈柔細的是濡脈。
浮脈為陽表病居,遲風數熱緊寒拘,浮而有力多風熱,無力而浮是血虛。寸浮頭痛眩生風,或有風痰聚在胸,關上土衰兼木旺,尺中溲(音騷,溺也)便不流通(浮脈主表,有力表實,無力表虛,浮遲中風,浮數風熱,浮緊風寒,浮緩風濕,浮虛傷暑,浮芤失血,浮洪虛熱,浮散勞極。補:無力血虛)。
白話文:
浮脈表示表證(陽氣旺盛的疾病,症狀在體表),如果出現遲緩、數次、緊繃、拘束的徵狀,則可能是中風。(浮脈如果)伴隨著力道強勁,大多是風熱證;(浮脈)沒有力道,則為血虛。(浮脈在)寸口部表示頭痛、頭暈、生風,或者有風痰聚集在胸中;(浮脈在)關部表示脾胃虛弱,肝氣旺盛;(浮脈在)尺部表示小便不順暢。(浮脈主表證,有力代表表實,無力代表表虛。浮遲中風,浮數風熱,浮緊風寒,浮緩風濕,浮虛傷暑,浮芤失血,浮洪虛熱,浮散勞極。補充說明:浮脈無力為血虛證。)
3. 沉(陰也)
沉脈重手按至筋骨乃得(《脈經》),如綿里砂,內剛(硬也)外柔(楊氏),如石投水,必極其底(沉脈法地,有淵泉在下之象,在卦為坎,在時為冬,在人為腎。又謂之石,亦曰營。太過則如彈石,按之益堅,病在內也。不及則氣來虛微,去如數者,病在中也。《脈訣》言緩度三關狀如爛綿者非也。沉有緩數及各部之沉,爛綿乃弱脈,非沉脈也)。
體狀詩
水行潤下脈來沉,筋骨之間軟滑勻,女於寸兮男子尺,四時如此號為平。
相類詩
白話文:
用力按壓脈搏,直到觸及筋骨,才能得到脈象(《脈經》)。脈象摸起來像是棉花裡裹著砂石,外柔內剛(楊氏)。就像石頭投入水中,一定會沉到最深處(沉脈法地,有泉水在下方之象,在卦中為坎卦,在時間上為冬季,在人體中對應腎臟。沉脈又稱為石脈或營脈。過盛則像彈射的石子,按壓時更加堅硬,表示疾病在內部。不足則脈氣虛微,來去如前所述,表示疾病在中部。《脈訣》所說的緩、度、三關,脈象如爛綿,這種脈象並非沉脈。沉脈有緩、數等不同表現,以及各部位的沉脈。爛綿脈是弱脈,而非沉脈)。
沉幫(裨帖也)筋骨自調勻,伏則推筋著骨尋,沉細如綿真弱脈,弦長實大是牢形(沉行筋間,伏行骨上,牢大有力,弱細無力。補註:其有寒邪外感,陽為陰蔽,脈見沉緊而數,及有頭痛身熱等症者,正屬表邪,不得以沉為里也)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沉穩的脈象(猶如鼓中的皮革),代表筋骨適度和諧。當患者臥倒時,推按筋骨靠近骨頭處,沉細如棉線般的脈象代表真虛弱的體質;弦長而有力則是體質壯實的表現(脈象運行在筋骨之間,伏行在骨頭之上,有力就是體格強壯,無力就是體格虛弱。補充說明:如果有寒邪外感,陽氣被陰邪掩蓋,脈象會顯得沉緊而頻率快,並且伴有頭痛發熱等症狀,這纔是外感表邪,不能將沉脈誤認為是裡邪)。
沉潛(音前。沉行也)水蓄陰經病,數熱遲寒滑有痰,無力而沉虛與氣,沉而有力積並寒。寸沉痰鬱水停胸,關主中寒痛不通。尺部濁遺並泄痢,腎虛腰及下元痌(音同,痛也。沉脈主裡,有力裡實,無力裡虛,沉則為氣,又主水蓄,沉遲痼冷,沉數內熱,沉湧痰食,沉澀氣鬱,沉緩寒濕,沉緊冷痛,沉牢冷積,沉弱寒熱。補註:沉伏吐利,霍亂為病,沉而有力,氣積癥瘕)。
白話文:
脈象沉潛,代表著水氣停滯,容易造成陰經疾病。病人常伴隨發熱遲緩、手腳冰冷、容易出汗、痰多、無力、虛弱、氣短等症狀。如果脈象沉而有力,可能是氣積或寒積。寸脈沉則表示痰鬱水停在胸部,關脈沉則代表中寒疼痛,不通暢。尺脈沉則可能出現濁氣下泄、腹瀉等症狀,也可能反映腎虛、腰痛、下元疼痛等問題。沉脈主裡,脈象有力代表裡實,無力則代表裡虛。沉脈也主水氣停滯,沉遲則代表痼冷,沉數則代表內熱,沉湧則代表痰食停滯,沉澀則代表氣鬱,沉緩則代表寒濕,沉緊則代表冷痛,沉牢則代表冷積,沉弱則代表寒熱。沉伏則可能出現吐利、霍亂等疾病。沉而有力,代表氣積或癥瘕。
4. 遲(陰也)
遲脈一息三至,去來極慢(《脈經》。遲為陽,不勝陰,故脈來不及,《脈訣》言重手乃得,是有沉無浮,一息三至,甚為易見。而又曰隱,隱曰狀且難,是澀脈矣。其謬可知)。
體狀詩
遲來一息至惟三,陽不勝陰氣血寒,但把浮沉分表裡,消陰須益火之原。
相類詩
白話文:
脈搏跳動緩慢,每分鐘約跳動三下,脈來得很慢,去得很慢(《脈經》)。遲脈屬於陽氣,不勝陰氣,因此脈來不及時,《脈訣》中說,按脈時需要用力才能摸到,有沉無浮,每分鐘跳動三下,很容易觀察到。但又說這種脈象隱約不明,隱約不明這種情況比較難以判斷,實際上是澀脈。這種說法是有誤的。
脈來三至號為遲,小駃(與快同)於遲作緩持。遲細而難知是澀,浮而遲大以虛推(三至為遲有力為緩無力為澀有止為結遲甚為敗浮大而緩為虛。黎氏曰:遲,小而實。緩,大而慢。遲為陰勝陽衰,緩為衛盛營弱,宜別之)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脈搏跳動三下後才跳動一次,稱為遲脈;脈搏跳動稍快於遲脈,但跳動緩慢而持久,稱為緩脈。脈搏跳動遲緩且難以察覺,稱為澀脈;脈搏浮在表層、跳動遲緩而有力,表示身體虛弱(三下跳動纔算遲脈,有力則為緩脈,無力則為澀脈,有停頓現象則為結脈,遲脈嚴重則為敗脈,浮大而緩慢則為虛脈。黎氏說:遲脈是脈象小而有力。緩脈是脈象大而慢。遲脈代表陰盛陽衰,緩脈代表衛氣旺盛、營氣虛弱,應區別對待)。
遲司藏病或多痰,沉痼(音固,久病也)癥瘕仔細看。有力而遲為冷痛,遲而無力定虛寒。寸遲必是上焦寒,關主中寒痛不堪,尺是腎虛腰腳重,溲便不禁疝牽丸(腎子也。遲脈主藏,有力冷痛,無力虛寒,沉遲裡寒,浮遲表寒,沉遲裡寒。補註:大都脈來慢者,總由元氣不充,不可妄施攻擊也)。
白話文:
脈搏跳動緩慢的,可能是痰液過多。如果是久病形成的癥瘕(硬塊),要仔細辨別。
- 如果脈搏有力但跳動緩慢,表示有冷痛。
- 如果脈搏緩慢無力,必定是虛寒。
- 寸脈緩慢,必定是上焦(心肺)寒氣。
- 關脈緩慢,主要是中焦(脾胃)寒痛嚴重。
- 尺脈緩慢,是腎虛,導致腰腳沉重。
- 小便不禁,疝氣疼痛,捲曲如丸(腎子也)。脈搏緩慢主要是藏氣(元氣)受損害,如果是有力表示有冷痛,無力則表示虛寒。
- 脈搏沉緩表示裡寒,浮緩表示表寒。
- 一般來說,脈搏跳動緩慢,都是因為元氣不足,不能隨便用攻擊法治療。
5. 數(陽也)
數脈一息六至(《脈經》),脈流薄(迫少也)疾(數為陰不勝陽,故脈來太過。浮沉遲數,脈之綱領,《素問》、《脈經》皆為正脈。《脈訣》立七表八里,而遺數脈,止溫於心藏,妄甚矣)。
體狀詩
數脈息間常六至,陰微陽盛必狂煩。浮沉表裡分虛實,惟有兒童作吉看。
相類詩
白話文:
每分鐘脈搏跳動六次(《脈經》記載)。脈搏跳動微弱且快速(微弱是因為陰氣不足,而快速是因為陰氣無法戰勝陽氣,導致脈搏跳動過快。浮、沉、遲、數是脈象的主要特徵,《素問》和《脈經》都將它們列為正脈。《脈訣》將脈搏分成七表八里,卻遺漏了數脈,並且將此脈歸屬於心臟。這完全是胡說八道。
數比平人多一至,緊來如數似彈繩。數而時止名為促,數見關中動脈形(數而弦急為緊,數見關中為動,流利為滑,數甚為弦,數而時止為促)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脈搏次數比常人多一至兩次,緊密連續就像彈奏的琴絃。跳動有時候會停止,稱為「促脈」。在關脈處跳動顯著(跳動快而緊稱為「緊脈」,跳動明顯於關脈部位稱為「動脈」,流利順暢稱為「滑脈」,跳動很強稱為「弦脈」,跳動有時候會停止稱為「促脈」)。
數脈為陽熱可知,只將君相火來醫。實宜涼瀉虛溫補,肺病秋深卻畏之。寸數咽喉口舌瘡,吐紅咳嗽肺生瘍。當關胃火併肝火,尺屬滋陰降火湯(數脈主府,有力實火,無力虛火,浮數表熱,沉數里熱,氣口數實肺癰,數虛肺痿。補註:有力實熱,無力虛瘡,數至七八,邪盛虛多)。
白話文:
脈象顯示為陽熱之證,治療時只針對君火和相火。實證宜用涼瀉法,虛證宜用溫補法。肺虛之人,秋深時應避免受邪。寸脈數盛,主咽喉口舌生瘡,咳血咳嗽,肺中生膿。關脈數盛,主胃火並肝火。尺脈數盛,應使用滋陰降火湯。(脈象主於腑,有力的數脈是實火,無力的數脈是虛火,浮數表示表熱,沉數表示裡熱,氣口數實主肺癰,數虛主肺痿。補充說明:有力的數脈是實熱,無力的數脈是虛瘡,脈數達到七八,說明邪氣盛,虛證較多。)
6. 滑(陽中陰也)
滑脈往來前卻流利,展轉替替(音剃,待也)然,如珠之應指(《脈經》),漉漉(音鹿,竭也)如欲脫(滑為陰氣有餘,故脈來流利如水。脈者、血之府也。血盛則脈滑,故腎脈宜之。氣盛則脈澀,故肺脈宜之。《脈訣》言按之即伏,三關如珠,不進不退,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,今正之)。
白話文:
滑脈流動自如,來往間歇,猶如珍珠在指尖滾動(《脈經》)。脈搏軟弱無力,彷彿快要從指下滑脫(滑脈代表陰氣有餘,因此脈搏流利如水。脈搏是血液的住所,血液充盛則脈搏滑,故腎經之脈宜滑。氣血旺盛則脈搏澀,故肺經之脈宜澀。《脈訣》說,按壓脈搏便會消隱,三部脈位猶如珍珠,既不前進也不後退,這不分表滑裡滑或寸滑尺滑的滑脈,現在予以更正)。
體狀(並)相類詩
滑脈如珠替替然,往來流利卻還前,莫將滑數為同類,數脈惟看至數間(滑則如珠,數則六至)。
主病詩
白話文:
滑脈的特徵是像珠子一樣圓滑流動,來去流利而且會返回。不要把滑脈和數脈混為一談,因為數脈主要看的是脈搏的次數,滑脈是脈象圓滑,而數脈是一分鐘內有六次到達。
主病詩部分如下: 滑脈主病多痰飲,或因食滯氣不宣, 數脈主熱在其中,虛熱實熱要細辨。
滑脈為陽元氣衰,痰生百病食生災。上為嘔吐下蓄血,女脈調時定有胎。寸滑膈痰生嘔吐,吞酸舌強或咳嗽。當關宿食肝脾熱,渴痢痜(音頹。痜疝,陰病)淋看尺部(滑主痰,飲浮滑風痰,沉滑食痰,滑數痰火,滑短宿食)。
白話文:
滑脈表示陽氣虛衰,痰液滋生,引發各種疾病和飲食問題。
- 上部脈滑:嘔吐,下部蓄血。女性脈滑,通常懷有身孕。
- 寸部脈滑:隔膜有痰,導致嘔吐,吞嚥酸水,舌頭僵硬或咳嗽。
- 關脈脈滑:宿食滯留,肝脾實熱,可引起口渴、痢疾、疝氣、淋病。
- 尺部脈滑:主に痰飲,浮滑為風痰,沉滑為食痰,滑數為痰火,滑短為宿食。
《脈訣》言關滑謂寒,尺滑臍似水,與《脈經》言關滑胃熱尺滑蓄血,婦人經病之旨相反。補註:兩寸滑者其熱在上,兩尺滑者其熱在下。
白話文:
《脈訣》記載「關脈滑」表明體內有寒症,尺脈滑且臍部像水一樣濕,這與《脈經》記載的「關脈滑」表示胃熱,「尺脈滑」表示血瘀,婦女經期病症的論述相反。
註解:關脈滑的,熱在上面;尺脈滑的,熱在下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