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新編》~ 卷一 (7)
卷一 (7)
1. 腎藏歌
腎藏對分之,膀胱左共宜(腎有兩枚,相對而垂於腰之兩旁,左為腎,右為相火,有水火之異焉。膀胱是其府也)。旺冬身屬水,位北定無欺(腎屬水,旺於冬,位居北方,為壬癸水也)。包絡居於右,三焦附在斯(左為腎,為陰水,主藏志,右為包絡,為陽水,三焦是其府;中間為命門,主藏精,附診於右尺)。
白話文:
腎臟分成兩枚,各自與膀胱相連。左邊的為腎,含有水性;右邊的為相火,含有火性。膀胱是腎的附屬器官。
冬天腎氣旺盛,因為腎屬水,與北方相應,代表壬癸水。
右邊是包絡,三焦附屬於它;左邊是腎,屬陰水,主藏志氣;右邊是包絡,屬陽水,三焦是它的附屬器官;中間是命門,主藏精氣,診脈時附於右手寸口。
兩耳通為竅,須骨髓其滋(腎之竅通於耳,其司在聽,須骨皆屬腎,故人須早白者、腎虛也。骨痿髓空者,腎敗也)。味鹹歸藿豆,精志自相隨(咸者、腎味,故喜而歸之。藿、菜也。豆、五穀之一也,皆腎之谷也。腎藏精與志,故精志而自然相隨而無病也)。沉滑當時本,浮緩厄在脾(腎脈本當沉滑是平,若遇浮緩,乃脾脈,是土來剋水,為賊邪,故厄也)。
白話文:
耳朵與腎臟相通,腎臟滋養骨髓和頭髮(腎臟主管聽力,頭髮和骨頭都屬腎,所以頭髮早白是腎虛的症狀。骨頭萎縮、骨髓空虛是腎臟衰敗的徵兆)。
腎臟的口味是鹹味,喜歡豆類和藿香(鹹味是腎臟的味道,所以腎臟喜歡這些食物。藿香是一種草本植物,豆類是五穀之一,都是腎臟的食物。腎臟儲藏精氣和意志力,所以精氣和意志力自然相隨而沒有疾病)。
腎臟脈象應該是沉穩滑利,如果脈象浮緩,那是脾臟的脈象(脾臟屬土,會剋制腎臟屬水,所以浮緩的脈象表示脾臟壓制了腎臟,是邪氣的表現)。
色同鳥羽吉,形似炭煤危(腎屬北方,主癸水,其色本黑,然要黑如鳥羽者,光彩明潤也,故曰吉。不欲如煤者,黑暗而灰滯也,故曰危)。冷即多成唾,焦煩水易虧(腎屬水藏,喜溫而不喜寒。如寒冷過多則火衰,火衰則水盛而多唾。焦枯煩躁,心火盛也,火盛則水虧而多渴)。
白話文:
如果舌苔的顏色像鳥羽一樣明亮,這是吉兆;如果形狀像炭煤一樣黑,則是危險信號。(腎臟屬於北方,主導黑色,但理想的舌苔顏色應該是像鳥羽一樣黑中透亮,而不是像炭煤一樣暗沉。)
感覺寒冷時,唾液會增多;感覺焦躁煩悶時,水液容易虧損。(腎臟屬水,喜歡溫暖,不喜歡寒冷。如果過於寒冷,會導致腎氣虛衰,從而使唾液增多。焦躁煩悶是由於心火旺盛所致,心火旺盛會導致腎水虧損,從而口渴。)
奔豚臍下積,究意骨將痿(腎之積名曰奔豚,在於小腹,上至心下,若豚之狀,或上或下,奔走無時,故曰奔豚。以夏丙丁日得之,何也,乃脾病傳腎,腎當傳心,心以夏適王,王者不受邪,腎復還於脾,脾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。久不愈,令人喘逆少氣,骨痿)。實夢腰難解,虛行涉水湄(音眉,水隒也。
白話文:
奔豚:臍下有積塊,最終會導致骨頭痿軟(腎臟積塊稱為奔豚,位於小腹,上至心下,形狀似小豬,時而上升時而下降,奔走不定,故稱奔豚。在夏天的丙丁日患上奔豚,這是因為脾病傳給了腎,腎本應傳給心,心在夏季當令,當令者不受邪氣,腎臟又把積塊傳回脾臟,脾臟也不受,所以積塊結成了腫塊。久治不愈,會導致人氣喘、氣短、骨頭痿軟。)
實夢 :腰部腫塊難以化解,虛弱地走在水邊("實夢"指腰部腫塊,"湄"指水邊。)
腰者,腎之府。腎實則精血留聚,故夢腰有所繫;腎虛則精竭而水虧,故夢溺於水湄)。一斤餘二兩,腰脊對相垂(腎有兩枚,形如豇豆,重一斤二兩,附著於脊之十四椎下,各開一寸半。主藏精與志。《素問》曰:腎乃作強之官,技巧出焉)。膀胱是其府,九兩零二銖,縱橫廣九寸,腎下少腹居(膀胱重九兩零二銖,縱廣九寸,居少腹大腸之側。小腸下口,乃膀胱上口,水液由是滲入焉。
所以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,盛溺九升九合。《素問》曰:膀胱乃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)。
白話文:
腰部是腎臟的儲藏所。腎臟健康時,精血就會聚集,因此會夢見與腰部有關的事情。腎臟虛弱時,精氣就會耗盡而體液虧損,所以會夢見溺水在水邊。
腎臟有兩個,形狀像扁豆,重一斤二兩,附著在脊椎的第十四椎骨下方,各有一寸半長。它們負責儲藏精氣和意志。
膀胱是腎臟的所屬,重九兩零二銖,長寬九寸,位於小腹和大腸旁邊。小腸的下端是膀胱的上端,水液從這裡滲入膀胱。
2. 診脈賦
經曰:榮行脈中,衛行脈外,故脈者為血氣之前,所以主宰榮衛而不可須臾失也。脈字從月、從永者,謂得此可永歲月也。古脈字從血、從𠂢,所以使氣血各依分派而行經絡也。醫家由此以識經絡虛實,藏府之寒熱。由虛實寒熱以定藥之君臣佐使,補瀉溫涼。故先哲曰:脈理通乎神明,乃醫家之首務也。若誠能精於脈,則吉凶生死無不知矣。
白話文:
中醫經典說:榮氣在脈中運行,衛氣在脈外運行,所以脈絡是血氣的道路,因此控制著榮氣和衛氣,片刻也不能失調。脈字由「月」和「永」組成,意思是遵循這個方法可以長生久視。古代的脈字由「血」和「𠂢」組成,意思是讓氣血各自分流,沿著經絡運行。醫家由此可以辨識經絡的虛實和臟腑的寒熱。根據虛實寒熱,可以確定藥物的君臣佐使,決定補瀉溫涼的治療方法。因此,古代醫家說:通曉脈理,是醫家的首要任務。如果能精通脈理,那麼吉凶生死都能預知。
欲測病兮死生,須詳脈兮有靈(欲推測諸病之生死,則詳診六部之脈,必有靈驗也)。左辨心肝之理,右察脾胃之情(左手寸部診心脈,關部診肝脈;右手寸部診肺脈,關部珍脾脈)。此為寸關所主(心肝脾肺四藏主於兩手寸關部也),腎即兩尺分並(腎有兩枚,垂於腰之兩旁,左為腎,屬水;右為胞絡,屬火。故腎獨在左尺部分診也,命門寄診右尺)。
白話文:
想要推測病情的生死,必須仔細診斷六部的脈象,這必定有靈驗。左手寸部(拇指與食指之間)診斷心脈,關部(食指與中指之間)診斷肝脈;右手寸部診斷肺脈,關部診斷脾脈。這些部位是由寸關所主導(心、肝、脾、肺這四個臟器主導手臂的寸關部)。腎臟位於兩尺部分(小指側),腎臟有兩枚,分別垂在左右兩腰,左邊是腎,屬水;右邊是胞絡,屬火。所以腎臟單獨在左手尺部診斷,命門寄託在右手尺部診斷。
三部五藏易識(三部、寸關尺也,五藏、心肝脾肺腎也,此則容易認識。七診九候須究心焉),七診九候難明(七診者,一靜其心,存其神也;二忘外意,無思慮也;三均呼吸定其氣也;四輕指於皮膚之間,探其府脈也;五稍重指於肌肉之間,取其胃氣也;六再重指於骨上,取其藏脈也;七詳察脈之往來息數也。九候者,三部之中各取溪中、沉三法,三而三之。
白話文:
三部五臟容易辨識 (三部指寸關尺,五臟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這些比較容易識別。)
七診九候需要用心研究 (七診:1.靜心凝神;2.排除雜念,清空思緒;3.呼吸均勻,調節氣息;4.輕按皮膚,探察表脈;5.稍重按壓肌肉,察看胃氣;6.再加重按壓骨頭,查看藏脈;7.細察脈搏的流動和次數。九候:從三部中各取中脈、溪脈、沉脈三種手法,三者相乘。)
為之九候也。《內經》七診九候法云:七診者宜平旦,則如井之晨清且聚一也,陰氣未動二也,陽氣未散三也,飲食未進四也,經脈未盛五也,絡脈調勻六也,氣血未亂七也,故乃可診。至於倉卒病患,又不必拘於此論矣。九候者,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,三而三之為之九候也。
白話文:
這九種觸診的方法,是《內經》中「七診九候」的方法。所謂「七診」,是指宜在清晨平旦時診脈。因為這時候:
-
身體如同井水清晨時清澈且聚集,沒有雜質。
-
陰氣尚未開始活動。
-
陽氣尚未消散。
-
食物尚未攝取。
-
經脈氣血尚未充盛。
-
絡脈運行調順。
-
氣血尚未混亂。
因此,這時最適宜診脈。至於突發的疾病,則不必拘泥於這個原則。
「九候」是指:人體的上、中、下三部,各有三種脈象:浮脈、中脈、沉脈。三乘三等於九,故稱「九候」。
浮以候表,頭面皮毛汗腠之屬也;沉以候里,藏府二便骨髓之屬也;中者,無過不及,非表非里而無病之可議,中庸,所謂天下之正道也,反之者病)。
白話文:
浮候是用來觀察外表的,比如頭部、面部、皮膚、毛孔和汗液等;沉候是用來觀察裡面的,比如內臟、二便(大便和小便)、骨髓等;中候則適中,不偏不倚,既非表候,也非裡候,這種狀態是沒有疾病的。中庸,是指天地間的正道,違背這一正道就會生病。
晝夜循環,榮衛須有定數(血為榮,氣為衛。榮行脈中,衛行脈外,一晝一夜,行陽二十五度,行陰二十五度,榮衛共行五十度周於身,故曰有定數也。詳見《難經》)。男女長幼,大小各有殊形(男子屬陽,面南受氣,寸強尺弱。女子屬陰,面北受氣,寸微尺盛。老人脈濡而緩,幼人脈數而急,肥人脈常沉,瘦人脈常浮,故各有殊形也)。
白話文:
一天24小時中,氣血運行有一定的規律(血稱之為榮,氣稱之為衛。榮在脈道內運行,衛在脈道外運行,一晝一夜的時間,在「陽」的部位運行25度,在「陰」的部位運行25度,榮衛二氣共同運行50度環繞整個身體,所以說有規律。詳見《難經》)。
根據不同性別和年齡,氣血運行狀態也不同(男性屬陽,面朝南受氣,尺脈強於寸脈。女性屬陰,面朝北受氣,寸脈弱於尺脈。老人脈絡濡弱緩慢,年輕人脈絡跳動得快而急促,胖子脈絡通常較深沉,瘦子脈絡通常較浮表,所以各個羣體的氣血運行狀態都不相同)。
復有節氣不同,須知春夏秋冬(五日為一候,三候十五日為一氣,三氣四十五日為一節,二節九十日為一季,四季為一歲,故一歲之中有三百六十曰、七十二候、二十四氣。八節四季之令,與夫春溫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之氣候各有不同也)。建寅卯月兮木旺,脈弦長以相從(正月建寅,二月建卯,乃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木旺之時,二經相為表裡,木當春而發生也,故其脈來弦而長。然弦長中要帶和緩為有胃氣。
白話文:
此外,由於季節不同,必須瞭解春、夏、秋、冬的節氣。(五天為一候,三候十五天為一氣,三氣四十五天為一節,二節九十天為一季,四季為一年,所以一年中共有三百六十天、七十二候、二十四氣。八節四季的變化,以及春天溫和、夏天炎熱、秋天涼爽、冬天寒冷的氣候都有所不同。)立春和立夏月份,木氣旺盛,脈搏會呈現弦長而緩和的現象。(正月立春,二月立夏,這時候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的木氣旺盛,兩條經絡互相表裡,木氣在春天生發,所以脈象會表現出弦長的特徵。但弦長之中必須帶著和緩,才表示有胃氣。)
余藏仿此)。當其巳午,心火而洪(四月為巳,五月為午,乃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火旺之時、二經相為表裡,火性炎上,故其脈來洪大也)。脾屬四季,遲緩為宗(四季乃辰戍丑未之月也。當此之月,乃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土旺之時,二經相為表裡,土性厚重,所以寄旺於四季,故其脈來和緩而遲也)。
白話文:
其他季節,我的脈象大多如此。
到了四五月(巳和午的月份),心火旺盛(四月份是巳月,五月份是午月,是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火旺盛的時候,兩條經絡表裡相合,火性炎上,所以脈象洪大)。
脾胃屬四季,脈象緩和為正常(四季是指辰、戌、醜、未這幾個月份。這幾個月份是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土旺盛的時候,兩條經絡表裡相合,土性厚重,所以在四季都寄旺,因此脈象和緩而緩慢)。
申酉是金為肺,微浮短澀宜逢(七月為申,八月為酉,乃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金旺之時,二經相為表裡。肺居在上,其體輕浮,故其脈來短澀而微浮)。月臨亥子,是乃腎家之旺,得其沉細而滑,各為平脈之容(十月為亥,十一月為子,乃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水旺之時,二經相為表裡。水性下流,故其脈沉細而滑)。
白話文:
申酉屬金,主肺部,脈象應微浮、短促和澀。
亥子屬水,主腎臟,脈象應沉細且滑。
這是脈象正常的表現。
既平脈之不衰(言診五藏之脈,四時隨經所旺而不衰,故為之平也),反見鬼兮命危(如春見短澀,夏見沉細,秋見洪大,冬見遲緩,四季見弦長,皆謂鬼賊相剋之脈,故為相反而危殆也)。兒扶母兮瘥速(若心見遲緩,肝見洪大,肺見沉細,腎見長弦,是子來扶養於母,亦相生之道也。雖病易瘥,何也?經曰:從前來者為實邪,從後來者為虛邪。
白話文:
當五臟的脈象平穩不衰弱(意思是說診斷五臟的脈象,四個季節隨著經脈的旺盛而不會衰弱,所以稱為「平」)時,如果突然出現反常的脈象(比如春天出現短促滯澀,夏天出現沉弱細小,秋天出現洪大,冬天出現遲緩,四季都出現弦長,這些都屬於鬼邪相剋的脈象,所以稱為反常而危險)。
如果子來養母(比如心臟出現遲緩,肝臟出現洪大,肺臟出現沉細,腎臟出現長弦,這是兒子來扶養母親,也是相生之道。雖然生病,但也容易痊癒,為什麼呢?經文說:從前面來的邪氣為實邪,從後面來的邪氣為虛邪。
又曰: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。今心見脾脈,肝見心脈,是從前來之實邪也,故瀉之而愈),母抑子兮退遲(謂腎病傳肝,肝病傳心,心病傳脾,脾病傳肺,肺病傳腎,為母來傳子病雖不死,稽遲難愈。詳見《難經》)。得妻不同夫治,生死仍須各推(我克者為妻。假如心得肺脈,肝得脾脈,謂夫得妻脈也。
白話文:
還有一種說法:虛弱時就補益它的母體,實證時就瀉除它的子。現在心臟看到了脾脈,肝臟看到了心脈,這是從前來的實邪,所以瀉除它就會痊癒。
母體抑制子體,就會緩慢而遲延(指腎病傳給肝,肝病傳給心,心病傳給脾,脾病傳給肺,肺病傳給腎,稱為母傳子。雖然這種病症不會致命,但會拖延難愈。詳見《難經》)。
妻子不同丈夫的治療,生死仍然需要分別推斷(剋制我的人就是妻子。比如心臟受到肺脈,肝臟受到脾脈,稱為丈夫受到妻子之脈)。
然妻來乘夫,雖不為正克,生死各有推斷也,解見下文)。假如春得肺脈為鬼,得心脈乃是肝兒,腎為其母,脾則為妻(五行木火土金水,相生者也;木土水火金,相剋者也。假如春屬肝木,見肺金脈,為克我之鬼賊也;見心脈,為我生之子也;見腎脈,為生我之母也;見脾脈,為我乘之妻也。其夏秋冬三季皆仿此而推詳。
白話文:
此外,妻子來剋丈夫,雖然不是正剋,但生死各有推斷(具體推斷方法見下文)。假如春天得到肺脈就是鬼,得到心脈就是肝之子,腎是肝的母親,脾就是肝的妻子(五行木火土金水,相生的為母子;木土水火金,相剋的為鬼)。假如春天屬肝木,得到肺金脈,就是剋制我的鬼賊;得到心脈,就是我生下的兒子;得到腎脈,就是生我的母親;得到脾脈,就是剋制我的妻子。其他夏季、秋季、冬季三季的推斷方法也都依此類推。
見五邪圖)。春得脾而莫療,冬得心而不治,夏得肺而難瘥,秋得肝亦何疑(青得脾而莫療者,蓋言春中不見肝脈而獨見脾者,春乃肝木主令發生之時,而不見本藏之脈,是肝木自衰矣。又獨是脾土之脈,恐土旺生金,金來刑木,故可畏也。若春令脈弦而帶和緩,為木勝土之微邪,不足慮也。
白話文:
按照《五邪圖》論述:春天應該得到脾氣之調治,但卻沒有調治;冬天應該得到心氣之調理,卻沒有得到調理。夏天應該得到肺氣之調治,但卻難以痊癒;秋天應該得到肝氣之調理,這又有什麼疑問?(青色的脈象顯示出得到了脾氣的調治,卻沒有得到調理。這說明春天沒有看到肝脈,卻只看到了脾脈。春天正是肝木旺盛,主導生發的季節,但是卻沒有看到本臟的脈象,這說明肝木本身已經衰弱。而單獨出現脾土的脈象,擔心土旺生金,金來刑剋木,所以令人擔心。如果春天脈象是弦緊的,但是伴隨著緩和的脈象,則是木氣稍微剋制土氣的輕微之邪,不必擔心。)
其夏秋冬之時仿此而推)。此乃論四時休旺之理,明五行生剋之義(此二句結上文之意),舉一隅而為例,則三隅而可知也(隅、角也。言一隅既明,諸隅可知也;一理既明,諸義可推也)。
白話文:
以此類推夏季、秋季和冬季。這是探討四季循環盛衰的原理,闡明五行生剋的道理。舉一個例子,其他三個情況也可以類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