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脈訣考證》~ 臟腑部位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部位

1. 臟腑部位

紹興王宗正曰:診脈之法,當從心肺俱浮、肝腎俱沉、脾在中州之說,王敘和獨守寸關尺分部位,以測五臟六腑之脈者,非也。

白話文:

紹興的王宗正說:診脈的方法,應該從心肺都浮、肝腎都沉、脾胃在中央的理論出發。王敘和只守著寸關尺三個部位,以此來測量五臟六腑的脈象,這種觀點是錯誤的。

慈溪趙繼宗曰:脈訣言左心小腸肝膽腎,右肺大腸脾胃命者,非也。心、肺居上,為陽、為浮,肝、腎居下,為陰、為沉,脾居中州,半陰半陽、半浮半沉。當以左寸為心,右寸為肺,左尺為肝,右尺為腎,兩關為脾,關者,陰陽之界限;前,取陽三分;後,取陰三分。所謂土居金、木、水、火、之中,寄王於四時,不獨右關為脾也。

肝既為陰,豈宜在半陰半陽、半浮半沉之左關耶?命門即是腎,不宜以右尺為診。(詳儒醫精要)

白話文:

慈溪的趙繼宗說:脈訣中說左邊的脈是心、小腸、肝、膽、腎,右邊的脈是肺、大腸、脾、胃,命門,這是不對的。心和肺在人體上方,屬陽性,脈位浮淺;肝和腎在人體下方,屬陰性,脈位深沉;脾胃在人體中部,有陰有陽,脈位一半浮淺一半深沉。應該以左寸脈為心,右寸脈為肺,左尺脈為肝,右尺脈為腎,兩關脈為脾胃。關脈是陰陽的交接處;關脈前面三分取陽性脈,後面三分取陰性脈。所謂脾胃寄居在金、木、水、火之中,隨著四季而變化,並不是隻有右關脈纔是脾胃。

吳草廬曰:醫者於寸關尺,輒名之曰:此心脈、此肺脈、此肝脈、此脾脈、此腎脈者,非也。五臟六腑,凡十二經,兩手寸關尺者,手太陰肺經之一脈也。分其部位,以候他臟之氣耳,脈行始於肺,終於肝,而復會於肺,肺為氣所出之門戶,故名曰氣口,而為脈之大會。以佔一身焉。(詳文集)

白話文:

吳草廬說:中醫在脈診時,經常會將寸關尺脈分別稱為心脈、肺脈、肝脈、脾脈、腎脈,這是錯誤的。人體有五臟六腑,共十二條經絡,兩手上的寸關尺脈,只是手太陰肺經上的一條脈搏。我們根據部位的不同,來推測其他臟器的氣如何,脈搏的運行開始於肺,結束於肝,再回到肺,肺是氣出入的門戶,所以稱之為「氣口」,也是脈搏的大集合處。因此,可以通過脈診來判斷全身的健康狀況。(詳見《文集》)

李時珍曰:兩手六部,皆肺之經脈也,特取此以候五臟六腑之氣耳,非五臟六腑所居之處也。凡診察皆以肺、心、脾、肝、腎各候一動,五十動不止者,五臟皆足,內有一止,則知一臟之脈不至。據此推之,則以肺經一脈,候五臟六腑之氣者,可心解矣。褚、儲、趙氏不知脈隨五臟之氣,行於經隧之間,欲以男女臟腑,顛倒部位,執泥不通。

白話文:

李時珍說:雙手六部(手臂內側至手指),都是肺的經脈。特別取這裡來觀察五臟六腑的元氣,而不是五臟六腑所在的位置。凡是診脈都用肺、心、脾、肝、腎各候一下,五十下脈搏不停止的,五臟都充足;其中有一處停止,就說明一臟脈搏不到位。根據這個推論,那麼就可以用肺經一條經脈,來觀察五臟六腑的元氣,這樣就容易理解了。褚、儲、趙氏不知道脈搏隨著五臟元氣,在經絡中運行,想把男女的臟腑位置顛倒,執著於教條,不通人事。

戴同父言,褚氏倒裝五臟,丹溪別男女尺寸,草廬明三部皆肺,三說皆有真見,學者所當宗師。若夫趙氏所云,蓋本於宋人王宗正難經圖解,豈知脈分兩手,出於素問脈要精微論,而越人推明關脈,及一脈十變於難經,非始於叔和也。若如其說,則一脈十變何從推之,可謂鑿而任矣。

命門即腎之說,乃越人之誤也。予嘗著命門考、命門三焦客難二說,凡二千餘言云。

白話文:

戴同父說,褚氏將五臟的順序倒置;丹溪先生根據男女脈搏的尺寸不同區分脈象;草廬先生指出三部脈都屬於肺經。這三種說法都有獨到見解,學習者應該以這些先師為榜樣。至於趙氏所說的,應該是根據宋代王宗正《難經圖解》提出的。難道他不知道脈搏分成左右兩手,出自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嗎?而且,越人闡明關脈,以及脈象十變的說法,最早出自《難經》,並不是叔和首創。如果按照趙氏的說法,那脈象十變從何推論?這種說法真是自以為是,太武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