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彙辨》~ 卷十 (4)
卷十 (4)
1. 宗營衛三氣解
宗氣積於胸中,出於喉嚨,以貫心脈而行呼吸。《決氣篇》曰:「上焦開發,宣五穀味,熏膚充身澤毛,若霧露之溉者,是謂宗氣。」宗之為言大也。
白話文:
宗氣聚集在胸腔中,透過喉嚨,貫通心脈而進行呼吸。《決氣篇》說:「上焦開啟,發散五穀的營養,滋潤肌膚和毛髮,就像霧露的澆灌,這就是宗氣。」「宗」的意思是「大」。
營氣者,陰氣也,水穀之精氣也。其精氣之行於經者,為營氣。營氣出於中焦,並胃中,出上焦之後,上注於肺,受氣取汁,化而為血,以奉生身,莫貴於此。其行始於太陰肺經,漸降而下,而終於厥陰肝經,隨宗氣而行於十二經隧之中。故曰:「清者為營,營行脈中。」
白話文:
營氣是一種陰性氣息,是食物和穀物精華所化。這些精華在經脈中流動的部分稱為營氣。
營氣從中焦部位出發,匯聚於胃中,然後沿上焦部位向上進入肺部,在肺部吸收氣息和營養,轉化為血液,用於滋養身體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
營氣的運行始於肺經,逐漸向下流動,最終到達肝經,並隨著宗氣在十二條經絡中運行。因此,古人說:「清澈的氣息稱為營氣,營氣在經脈中運行。」
衛氣者,陽氣也,水穀之悍氣也。其浮氣之慓疾滑利而不循於經者,為衛氣。衛氣出於下焦,漸升而上,每日平旦陰盡,陽氣出於目之睛明穴,上行於頭,晝自足太陽始,行於六陽經,以下陰分;夜自足少陰始,行於六陰經,復注於腎。晝夜各二十五周,不隨宗氣而自行於各經皮膚分肉之間。故曰:「濁者為衛,衛行脈外。」
白話文:
衛氣是陽氣的一種,是飲食精華所產生的多餘能量。其中流動快、滑利,不循著經絡運行的氣體,就是衛氣。衛氣從下焦(腎、膀胱、小腸、大腸)產生,逐漸上升到上部。每天清晨,當陰氣消失,陽氣從眼睛的睛明穴(位於眼角外側)出現,上升到頭部,白天從足太陽經開始,循行六條陽經,並在陰經分支;晚上從足少陰經開始,循行六條陰經,最後回到腎臟。衛氣晝夜各循環 25 次,不隨著宗氣(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)運作,而自行在各經脈、皮膚和肌肉之間運行。所以說:「渾濁的氣體是衛氣,衛氣運行在經脈之外。」
2. 面部分位
《五色篇》曰:「明堂者,鼻也。闕者,眉間也。庭者,顏也。蕃者,頰側也。蔽者,耳門也。其間欲方大,去之十步皆見於外,如是者壽必中百歲。
白話文:
《五色篇》中提到:「明堂」指的是鼻子;「闕」指的是兩眉之間;「庭」指的是臉頰;「蕃」指的是臉頰兩側;「蔽」指的是耳朵兩側。這中間的區域最好方正寬大,距離十步遠的地方都看得清楚,這樣的人長壽必定超過一百歲。
「明堂骨高以起,平以直,五臟次於中央,六腑挾其兩側,首面上於闕庭,王宮在於下極,五臟安於胸中。真色以致,病色不見,明堂潤澤以清,五官惡得無辨乎!」
白話文:
「面部的明堂骨高而隆起,平坦而端正,五臟運化於身體中心,六腑位於身體兩側,頭部和臉部位於闕庭之上,王宮穴位於下巴,五臟安穩地存在於胸腔中。健康的面色紅潤,病態的面色不會出現,明堂部位潤澤而清晰,五官的辨別自然一目瞭然!」
3. 臟腑色見面部
庭者,首面也。闕上者,咽喉也。闕中者,肺也。下極者,心也。直下者,肝也。肝左者,膽也。下者,脾也。方上者,胃也。中央者,大腸也。挾大腸者,腎也。當腎者,臍也。面王以上者,小腸也。面王以下者,膀胱、子處也。
「男子色在於面王,為小腹痛,下為卵痛,其圓直為莖痛;在女子為膀胱、子處之病。散為痛,摶為聚。」
白話文:
庭:指面部。
闕上:指咽喉。
闕中:指肺。
下極:指心臟。
直下:指肝臟。
肝左:指膽囊。
下者:指脾臟。
方上:指胃。
中央:指大腸。
挾大腸者:指腎臟。
當腎者:指肚臍。
面王以上:指小腸。
面王以下:指膀胱和子宮。
4. 肢節色見面部
「顴者,肩也。顴後者,臂也。臂下者,手也。目內眥上者,膺乳也。挾繩而上者,背也。循牙車以下者,股也。中央者,膝也。膝以下者,脛也。當脛以下者,足也。巨分者,股里也。巨屈者,膝臏也。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。」
白話文:
顴骨:肩膀
顴骨後方:手臂
手臂下方:手
眼睛內眼角上方:胸部
沿着鼻翼上緣:背部
沿着牙齒車輪以下:大腿
大腿中間:膝蓋
膝蓋以下:小腿
對應小腿以下:腳
大腿內側較寬的部位:股部
膝蓋彎曲處:膝蓋骨
這些部位對應着五臟六腑和四肢關節。
5. 脈案圖式
脈案者,竊公案之義。凡醫者治病察脈,譬諸老吏斷獄,一字莫移,使病家洞然信從,始可以接從上之道,塞紛紜之口。吳鶴皋向有此式,余為訂定,以質之同志焉。
白話文:
脈案就如同司法判決書,醫生診脈治療疾病就像官吏審理案件。每個字句都不容錯失,讓病人明白信服,才能貫徹醫者仁心,堵住流言紛紛之口。吳鶴皋先前有這個格式,我加以訂正,請同道中人共同探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