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是

《脈訣彙辨》~ 卷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3)

1. 火曰伏明之紀

(陽氣潛藏)

謂癸丑、癸未、癸卯、癸酉四年也。歲火不及寒氣妄行,心反受邪,雪霜時降,寒氣凜冽,辰星光芒。民病吐痢腥穢,食已不飢;復則溫令大舉,腎水受制,民病膝痛脛腫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癸丑、癸未、癸卯、癸酉這四年間,因為陽氣潛藏,導致火氣不足,使得寒氣肆虐。這種情況下,心臟可能受到不良影響,天氣會不時降下雪霜,空氣極度寒冷,甚至可以看到辰星發出耀眼光芒。

人們可能會出現嘔吐和嚴重腹瀉的症狀,即便剛吃完飯也不覺得餓。而當溫暖的氣候再度來臨時,腎臟的功能可能受到抑制,此時人們可能會有膝蓋疼痛和小腿腫脹的問題。

2. 土曰卑監之紀

(監化權弱)

謂己卯、己酉、己巳、己亥四年也。歲土不及,風氣妄行,脾反受邪,雨水愆期,大風數舉,肝木受制民病脅痛。

白話文:

這指的是己卯、己酉、己巳、己亥這四年。當土運不足的年份,風氣就會過度盛行,脾臟反而容易受到邪氣的侵害,雨水的來臨也會失常,大風會頻繁的颳起,肝木受到抑制,民眾會有脅痛的疾病。」

3. 金曰從革之紀

(從順革易)

謂乙巳、乙亥二年也。歲金不及,熱氣妄行,肺反受邪,草木焦黃,天暑地熱,熒惑光芒。民病肺痿寒熱咳血;復則寒令大舉,心火受制,民病厥心痛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乙巳和乙亥這兩年的情況(從順革易)。

這兩年金氣不足,導致熱氣過盛,肺部容易受到侵害,外在環境上,草木呈現枯黃,天氣炎熱,地面也跟著發熱,火星(熒惑)的光芒顯眼。人民容易患肺部萎縮,出現寒熱交錯及咳血的症狀;若再遇到寒氣強烈,心臟功能被抑制,人民會出現心絞痛的病症。

4. 水曰涸流之紀

(流注乾涸)

謂辛丑、辛未、辛巳、辛亥四年也。歲水不及,濕氣妄行,腎反受邪,陰雨淋潰,雪霜晚降,鎮星光芒。民病膝痛脛腫;復則風令大舉,脾土受制,腹痛濡泄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辛丑、辛未、辛巳、辛亥這四年間,因為水氣不足,導致濕氣異常盛行,進而使腎臟受到侵害。天氣上,這幾年會有持續的陰雨,以及比往常遲來的雪霜,甚至能看到土星特別明亮。

人民可能會遭受膝蓋疼痛和小腿腫脹的疾病困擾。如果再遇到強烈的風候,脾臟的功能將受到限制,引發腹部疼痛和慢性腹瀉的問題。

5. 平氣之紀

6. 木曰敷和之紀

(布和榮物)

謂丁巳、丁亥二年也。木本不及,上逢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。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指的是丁巳年和丁亥年這兩年。在這兩年裡,木行的能量本來是不夠的,但因為得到了天符(一種象徵上天力量的符號)的幫助,使得能量恢復了平衡。這種能量的轉換和平穩,導致了自然界的植物生長繁茂。

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,氣候變化趨於穩定,人們受到疾病的困擾也相對較少。

7. 火曰升明之紀

(火氣高明)

謂戊辰、戊戌二年也,火本太過,上逢天刑剋之,而得其平也。癸巳、癸亥二年,火本不及,上逢順化,天氣生之,助而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戊辰、戊戌這兩年,因為火氣特別旺盛,但由於受到天刑的剋制,使得火氣得以平衡。而到了癸巳、癸亥這兩年,原本火氣較弱,但因順應了天氣的變化,得到天氣的滋養,又補助其力量,使火氣恢復平衡。由於這幾年的氣候環境變化適中,所以人民的疾病相對較少。

8. 土曰備化之紀

(廣被化氣)

謂己丑、己未二年也。上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指的是己丑年和己未年這兩年,這兩年的時候,會有太乙天符這種自然界的能量來協助平衡。因此,這兩年裡,大自然的生長變化能量分配得很平均,人們生病的情況也就比較少。

9. 金曰審平之紀

(氣清平定)

謂庚子、庚午二年也,上逢君火;庚寅、庚申二年,上逢相火,天刑剋之,減而得其平也。乙丑、乙未二年,上逢順化生之乙卯年逢天符乙酉年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說庚子和庚午這兩年,上方遇到的是君火;庚寅和庚申這兩年,上方則遇到相火,但因受到天刑的剋制,使得火勢得以平衡。而乙丑和乙未這兩年,上方則是順化,到了乙卯年更得到天符的生助,乙酉年還有太乙天符來幫忙,因此也能保持平衡。在這樣的氣候下,氣候變化穩定,所以人民生病的情況也就較少。

10. 水曰靜順之紀

(體清順物)

謂辛卯、辛酉二年也。上逢順化生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發生、委和、敷和角、赫曦、伏明、升明徵,敦阜、卑監、備化宮,流衍、涸流、靜順羽、堅成、從革、審平商,太過不及平氣紀。

此圖上者右行,下者左行,自初至終,乃為地之主氣,靜而守位者也。

此逐年主氣之位次也。六氣分主四時,歲歲如常,故曰主氣。

此逐年客氣也。如子午年則太陽為初氣,厥陰為二氣,少陰為司天為三氣。太陰為四氣,少陽為五氣,陽明為在泉為六氣;丑未則厥陰為初氣,以次而轉。余可仿此類推也。

此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,家先生所自定者也,實具六氣至理,乃古今未發之秘,須精思而熟玩之。

以平治之紀為例,若太過之紀,其氣未至而至,從節前十三日為度。不及之紀,其氣至而未至,從節後十三日為度。太過之歲,從左尺浮分起立春,不及之歲,從左關中分起立春,依次而推之,清心調息,逐部細究,則時令之病,可以前知。診得六部俱平則已,若有獨大獨小,獨浮獨沉,獨長獨短,與各部不同,依圖斷之,無不驗者。

假如左關中候脈獨弦大,已知雨水後驚蟄邊有風熱之病,蓋弦主風而大主熱也,且左關又為風木之令故也。如右尺沉分脈獨緩滯而實大,已知芒種後夏至邊有濕熱之病,蓋緩滯主濕,而實大主熱。若緩滯而虛大,乃濕熱相火為患,蓋緩滯為濕,而虛大為相火也;且在沉分,沉亦主濕,又在相火之位故也。

久病之人六脈俱見濁滯,惟右寸中候脈來從容和緩,清淨無滯,已知霜降後冬至邊必愈,蓋中候而從容和緩,為胃氣之佳脈;且右寸為肺金之位,土來生金故也。余仿此而精推之百不失一矣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學中的「水曰靜順之紀」,內容如下:

這是在辛卯、辛酉兩年的情況。上應了順化的生長,因此呈現平和的狀態。由於氣化均衡,民眾生病的情況較少。

在這一年中,春天萬物生長,氣候和諧;夏季溫暖,秋天天高氣爽,冬天寒冷,四季分明。這是根據六氣太過、不及和平氣的變化規律。

上方的運行方向是往右,下方的則是往左,從開始到結束,這就是大地的主氣,保持靜態,處於穩定的位置。

每年的主氣位置就是這樣,六氣分別主導四季,每年都是如此,所以被稱為「主氣」。

這是每年的客氣變化,例如子午年,太陽為初氣,厥陰為二氣,少陰為司天為三氣,太陰為四氣,少陽為五氣,陽明為在泉為六氣;醜未年則厥陰為初氣,以此類推。

這張圖示由家先生自己制定的,展示了六氣與時間的關係,蘊含六氣的深奧道理,是古往今來未曾揭示的祕密,必須深入思考並熟練掌握。

以平治之紀為例,如果氣候太過旺盛,其影響會在節氣前十三天出現;如果氣候不足,其影響會在節氣後十三天出現。對於氣候太過的年份,從左尺浮分開始計算立春;對於氣候不足的年份,從左關中分開始計算立春,依此類推。只要保持心靈清澈,調整呼吸,詳細研究每一個部分,就能預知季節性的疾病。如果六脈都顯示平穩,則身體健康;如果有任何脈象異常,比如單一脈象過大或過小,過浮或過沉,過長或過短,與其他脈象不同,可以根據圖表判斷,結果非常準確。

例如,如果左關中候的脈象獨特的弦大,那麼可以預測在雨水之後,驚蟄期間會有風熱性疾病,因為弦脈通常代表風,而大的脈象通常代表熱。左關中候代表風木,因此這也符合風熱疾病的特徵。如果右尺沉分的脈象獨特的緩滯而實大,可以預測在芒種之後,夏至期間會有濕熱性疾病,因為緩滯的脈象通常代表濕,而實大的脈象通常代表熱。如果脈象緩滯且虛大,可能是濕熱和相火引起的疾病,因為緩滯的脈象代表濕,而虛大的脈象代表相火。而且,這種脈象出現在沉分,沉分本身也代表濕,又出現在相火的位置,因此這也符合濕熱和相火疾病的特徵。

對於長期患病的人,如果六脈都顯示混濁和滯澀,但只有右寸中候的脈象從容和緩,清淨無滯,可以預測在霜降之後,冬至期間病情會好轉,因為從容和緩的脈象是胃氣良好的表現,而右寸中候代表肺金的位置,土可以滋養金,因此這也符合病情好轉的特徵。其他情況也可以類似推論,只要精準推算,幾乎不會失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