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是

《脈訣彙辨》~ 卷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3)

1. 火曰伏明之紀

(陽氣潛藏)

謂癸丑、癸未、癸卯、癸酉四年也。歲火不及寒氣妄行,心反受邪,雪霜時降,寒氣凜冽,辰星光芒。民病吐痢腥穢,食已不飢;復則溫令大舉,腎水受制,民病膝痛脛腫。

白話文:

這是癸丑、癸未、癸卯、癸酉這四年。年份屬水(癸),但火氣不足,導致寒氣亂竄。心臟受到寒邪侵襲,雪霜頻繁降臨,寒氣刺骨,星辰光芒黯淡。人們容易患上吐瀉、便穢腥臭的疾病,吃東西後也不會覺得飢餓。接著溫暖的陽氣大舉來襲,腎水受到抑制,人們容易出現膝蓋疼痛、小腿腫脹的症狀。

2. 土曰卑監之紀

(監化權弱)

謂己卯、己酉、己巳、己亥四年也。歲土不及,風氣妄行,脾反受邪,雨水愆期,大風數舉,肝木受制民病脅痛。

白話文:

在己卯、己酉、己巳、己亥這四年裡,土氣虛弱,導致風氣肆虐,脾臟受到邪氣侵犯,雨季延期,強風頻繁,肝木受到抑制,因此百姓多患有肋骨疼痛的疾病。

3. 金曰從革之紀

(從順革易)

謂乙巳、乙亥二年也。歲金不及,熱氣妄行,肺反受邪,草木焦黃,天暑地熱,熒惑光芒。民病肺痿寒熱咳血;復則寒令大舉,心火受制,民病厥心痛。

白話文:

大概在乙巳、乙亥兩年。當年金氣不足,熱氣亂竄,肺部受到邪氣侵襲,草木枯黃,天熱地熱,火星光芒異常。百姓罹患肺癆、寒熱、咳血;接著冬天到來,心火被壓制,百姓患上心絞痛。

4. 水曰涸流之紀

(流注乾涸)

謂辛丑、辛未、辛巳、辛亥四年也。歲水不及,濕氣妄行,腎反受邪,陰雨淋潰,雪霜晚降,鎮星光芒。民病膝痛脛腫;復則風令大舉,脾土受制,腹痛濡泄。

白話文:

這句話指的是辛丑年、辛未年、辛巳年和辛亥年這四年。這些年份水氣不足,濕氣肆虐,腎臟受到邪氣侵襲,陰雨連綿,雪霜遲降,鎮星光芒暗淡。百姓會出現膝蓋疼痛、小腿浮腫的症狀;此外,風邪也會大舉侵襲,脾胃受到壓制,導致腹痛、腹瀉。

5. 木曰敷和之紀

(布和榮物)

謂丁巳、丁亥二年也。木本不及,上逢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。民病少。

6. 火曰升明之紀

(火氣高明)

謂戊辰、戊戌二年也,火本太過,上逢天刑剋之,而得其平也。癸巳、癸亥二年,火本不及,上逢順化,天氣生之,助而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所謂戊辰、戊戌這兩年,火氣原本太過,但遇到了天刑星剋制,所以平穩了下來。癸巳、癸亥這兩年,火氣原本不足,但遇到了順化星,天氣生助,也平穩了下來。氣候化育均衡,民眾的疾病就會較少。

7. 土曰備化之紀

(廣被化氣)

謂己丑、己未二年也。上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8. 金曰審平之紀

(氣清平定)

謂庚子、庚午二年也,上逢君火;庚寅、庚申二年,上逢相火,天刑剋之,減而得其平也。乙丑、乙未二年,上逢順化生之乙卯年逢天符乙酉年逢太乙天符助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白話文:

所謂庚子年和庚午年,上遇君火;庚寅年和庚申年,上遇相火,但有天刑星剋制,所以減弱而達到平衡。乙丑年和乙未年,上遇順化生長的乙卯年,有天符星幫助;乙酉年,有太乙星和天符星幫助,所以能達到平衡。氣候變化調和,民眾因疾病困擾的較少。

9. 水曰靜順之紀

(體清順物)

謂辛卯、辛酉二年也。上逢順化生之,得其平也。氣化均,民病少。

發生、委和、敷和角、赫曦、伏明、升明徵,敦阜、卑監、備化宮,流衍、涸流、靜順羽、堅成、從革、審平商,太過不及平氣紀。

白話文:


發生: 氣血運行通暢。 委和: 陰陽調和。 敷和角: 氣血充盈,四肢關節柔軟。 赫曦: 面色紅潤,目光明亮。 伏明: 脈象沉穩而有力量。 升明徵: 精神飽滿,思維清晰。 敦阜: 體形勻稱,肌肉豐滿。 卑監: 視力良好,聽力靈敏。 備化宮: 五臟六腑功能正常。 流衍: 氣血運行流暢。 涸流: 氣血運行平穩,不壅塞。 靜順羽: 心神安定,情緒平和。 堅成: 身體強健,不易生病。 從革: 適應力強,能抵禦外邪。 審平商: 氣血平和,不偏不倚。 太過不及平氣紀: 過或不及都會影響氣血平衡,造成健康問題。

此圖上者右行,下者左行,自初至終,乃為地之主氣,靜而守位者也。

此逐年主氣之位次也。六氣分主四時,歲歲如常,故曰主氣。

此逐年客氣也。如子午年則太陽為初氣,厥陰為二氣,少陰為司天為三氣。太陰為四氣,少陽為五氣,陽明為在泉為六氣;丑未則厥陰為初氣,以次而轉。余可仿此類推也。

白話文:

每年都這樣循環交替。比如在子年和午年,太陽屬初氣,厥陰屬二氣,少陰為主管天氣的三氣。太陰為四氣,少陽為五氣,陽明為主管地下水的六氣;在丑年和未年,厥陰屬初氣,其他依序輪轉。其他年份可以比照此規則推論。

此六氣分合六部時日診候之圖,家先生所自定者也,實具六氣至理,乃古今未發之秘,須精思而熟玩之。

以平治之紀為例,若太過之紀,其氣未至而至,從節前十三日為度。不及之紀,其氣至而未至,從節後十三日為度。太過之歲,從左尺浮分起立春,不及之歲,從左關中分起立春,依次而推之,清心調息,逐部細究,則時令之病,可以前知。診得六部俱平則已,若有獨大獨小,獨浮獨沉,獨長獨短,與各部不同,依圖斷之,無不驗者。

白話文:

例如以「平治之紀」為例,如果「太過之紀」,氣的運行比正常時間早,就從節日前十三天開始計算。如果「不及之紀」,氣的運行比正常時間晚,就從節日後十三天開始計算。在「太過之歲」,從左尺脈的浮脈開始計算立春;在「不及之歲」,從左關脈的中間分脈開始計算立春。依次類推,仔細觀察,就能提前知道時令對身體的影響。

如果診斷發現六部(手太陰、手陽明、足太陰、足陽明、手少陰、足少陰)都平衡,那就沒有問題。如果出現某一部過於強盛或虛弱,某一部過於浮或沉,某一部過於長或短,與其他部不同,根據圖表推斷就能得到準確的結果

假如左關中候脈獨弦大,已知雨水後驚蟄邊有風熱之病,蓋弦主風而大主熱也,且左關又為風木之令故也。如右尺沉分脈獨緩滯而實大,已知芒種後夏至邊有濕熱之病,蓋緩滯主濕,而實大主熱。若緩滯而虛大,乃濕熱相火為患,蓋緩滯為濕,而虛大為相火也;且在沉分,沉亦主濕,又在相火之位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左關脈象中只有一條又粗又緊的弦脈,那麼可以判斷在雨水後接近驚蟄時節,會出現風熱病,因為弦脈主風,粗脈主熱,而左關又是風木之氣的反應。

如果右尺脈中只有沉分脈顯得遲緩鬱滯且又很粗壯,那麼可以判斷在芒種後接近夏至時節,會出現濕熱病,因為遲緩鬱滯主濕,粗壯主熱。

如果沉分脈又遲緩鬱滯又虛粗,那麼說明是濕熱相火所致,因為遲緩鬱滯主濕,虛粗主相火,而且位於沉分脈,沉也主濕,又位於相火的位置。

久病之人六脈俱見濁滯,惟右寸中候脈來從容和緩,清淨無滯,已知霜降後冬至邊必愈,蓋中候而從容和緩,為胃氣之佳脈;且右寸為肺金之位,土來生金故也。余仿此而精推之百不失一矣。

白話文:

對於長期患病的人,六種脈象都顯得混濁滯塞,只有右手寸脈來勢從容和緩,清晰無阻,這表明在霜降後冬至前後一定會痊癒。因為寸脈居中,來勢從容和緩,是胃氣強健的脈象;且右手寸脈屬於肺金之位,土氣來生助金氣。我根據這點進行精細推斷,每次都能準確無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