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延是

《脈訣彙辨》~ 卷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2)

1. 太過有餘之歲

土運甲歲。水運丙歲。火運戊歲。金運庚歲。木運壬歲。

白話文:

在過度旺盛的年份裡,各元素的運行情形如下:土的運行在甲年,水的運行在丙年,火的運行在戊年,金的運行在庚年,木的運行在壬年。換句現代易懂的話來說,就是當某個元素的能量特別強烈時,其對應的年份分別為:土元素對應甲年,水元素對應丙年,火元素對應戊年,金元素對應庚年,木元素對應壬年。

2. 不及不足之紀

水連辛歲。火運癸歲。土運己歲。金運乙歲。木運丁歲。

白話文:

[不及不足之年],內容為:在辛年的時候水運不及。在癸年的時候火運不足。在己年的時候土運不及。在乙年的時候金運不足。在丁年的時候木運不及。

3. 天符說

天符者,假如丙戌歲,丙辛水運,歲之本位辰戌,太陽寒水司天,司天是水,又合水運,故曰天符。

白話文:

「天符」的概念,舉例來說,就像在丙戌年,該年的五行運氣為丙辛,屬性為水運。而該年的基本位置在辰戌,由太陽寒水主管天空(司天),主管天空的屬性也是水,這與年度的水運相吻合,因此稱之為「天符」。

4. 歲會說

歲會者,中運與年支同其氣化也。如木運臨卯木,火運臨午火之類共八年。按八年之外,有四年壬寅皆木,庚申皆金,是二陽年,癸巳皆火,辛亥皆水,是二陰年,亦是運與年辰相會,而不為歲會者,謂不當四年正中之會故也。除二陽年,則癸巳、辛亥二陰年雖不名歲會,亦上下五行相佐,皆為平氣之歲,物在脈應,皆必合期無先後也。

歲會者,謂運與歲相會。假如甲己化土運,而遇辰戌丑未歲是也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【歲會說】所指的是,中運和年支在氣化的特性上相同的情況。例如,木運遇到卯木年,火運遇到午火年,這樣的情況總共有八年。除此之外,還有四年份如壬寅都是木運,庚申都是金運,這些是所謂的二陽年;以及癸巳都是火運,辛亥都是水運,這些是所謂的二陰年,這些也是運和年辰相符合,但並不算作歲會,因為它們不在四年中的正中點。

如果我們除去二陽年,那麼癸巳和辛亥這兩個二陰年雖然不被稱為歲會,但由於上下五行相互輔助,也都會形成平穩的氣候,所有生物的生長節奏和脈動反應,都必定會按照預期的時間進行,不會有先後之分。

歲會,就是指中運和年份相符合的情況。比如,假如是甲己化土的運勢,那麼遇到辰戌醜未的年份就是歲會。其他的情況可以照著這個方法來推算。

5. 同天符

同大符同歲會者,中運與在泉合其氣化也。陽年曰同天符,陰年曰同歲會。如甲辰年陽土運而太陰在泉,則為同天符;癸卯年陰火運而少陰在泉,則為同歲會;共十二年。

太過之運,加地氣曰同天符。假如庚子、庚午年、運同陽明燥金。

白話文:

當中運和在泉的氣候特性相同,也就是氣運與地氣相合,我們稱這一年為"同天符"或"同歲會"。其中,若該年是陽年,我們就說是"同天符";若是陰年,則稱為"同歲會"。例如,在甲辰年,若這一年是陽土運,同時太陰星在泉的位置,那麼這一年就是"同天符";同樣的,如果在癸卯年,這是陰火運,同時少陰星在泉的位置,那這一年就是"同歲會"。這種情況每十二年會出現一次。

當氣運過剩,且又加上地氣影響時,我們也稱之為"同天符"。比如,在庚子或庚午年,若這一年的氣運是屬於陽明燥金,那就可以說是"同天符"。

6. 同歲會

不及之運,加地氣曰同歲會。假如辛丑、辛未年,運同太陽寒水。

白話文:

在中醫學理中,如果一年的氣運不足,而這時加上地氣來補足,這種情況就稱為「同歲會」。舉個例子來說,像是辛丑年和辛未年,這兩年的運氣都同樣屬於太陽寒水的性質。

7. 順化訣

天氣生運曰順化。假如甲子年甲己化土,子午少陰君火,火下生土運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[順化訣]的現代白話文翻譯為:當大自然的氣候生成了運行規律,我們稱之為順化。比如在甲子年,甲和己相合化為土運,同時子午年是少陰君火主導的年份,而火能生土,因此這一年的運氣就是土運。其餘的年份可以照著這樣的規則去推算。

8. 天刑訣

天氣克運曰天刑。假如庚子年乙庚化金,子午少陰君火,火下剋金運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當天空的自然氣候制約了運行的五行循環,這在中醫學上被稱為「天刑」。舉例來說,在庚子年,乙庚兩元素會轉化成金,而子午兩時段是屬於少陰君火的屬性,這時候火會從下方去制約上面的金運。其他的情況,都可以依照這種模式來推算。

9. 小逆訣

運生天氣曰小逆。假如壬子、壬午年丁壬化木,子午少陰君火,木上生下火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當生辰運行至與天氣相對應的狀態被稱為小逆。舉例來說,在壬子年或是壬午年,丁壬會化作木,而子午時則是少陰君火掌管,形成了上面是木下面是火的情況。其餘的組合可以依此規則推算。

10. 不和訣

運克天氣曰不和。假如丙子、丙午、丙丁,俱是三江水,子午君火,水上克下火。余仿此推之。

白話文:

「當天干地支運行的氣與天氣相剋時,稱之為不和。舉例來說,假如日子是丙子、丙午或丙丁,這些都象徵著三江之水;其中,子和午又分別代表北方水和南方火。在這裡,水在上而火在下,水便剋制了火。其餘的情況可以依此類推。」

11. 太乙天符

天符者,中運與司天相符也。如丁年木運,上見厥陰風木司天,即丁巳之類共十二年。

太乙天符者,如戊午年以火運火支,又見少陰君火司天三合為治也,共四年。

天符歲會相合曰太乙天符。戊午、乙酉、己未、己丑,六十年有此四年太乙天符。

白話文:

【太乙天符】

所謂的天符,是指中運和司天的氣候特性相同的情況。例如在丁年,當年的中運是木運,而司天的氣候特性也是厥陰風木,就像丁巳這類年份,總共有十二年。

而太乙天符,指的是像戊午年這種情況,當時的中運和地支都是火運火支,同時司天的氣候特性又是少陰君火,這種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情況,總共有四年。

當天符、歲會(中運和地支相同)和司天的氣候特性三者相符合時,我們就稱之為太乙天符。在六十年的週期裡,只有戊午、乙酉、己未、己丑這四個年份會出現太乙天符的情況。

12. 支德符

運與四孟月同曰支德符。假如寅屬木,春孟月也,壬寅歲水運臨之。巳屬火,夏孟月也,癸巳年火運臨之。六十年有此四年。余仿此。

六十年中紀運歌,運克氣者為不和,氣如生運名順化,運被氣克天刑多,小逆見之運生氣,氣運合則天符過。

白話文:

[支德符]的觀念是,當一年中的季節(孟月)與該年的地支所屬五行相同時,稱為支德符。例如,寅代表木,而寅月是春季的第一個月,如果該年是壬寅年,那麼水運就在這個時候來臨。同樣地,巳代表火,巳月是夏季的第一個月,若該年是癸巳年,火運就會在這時候到來。六十年內會有四年符合這種情況。其他年份可以依此類推。

在六十年的週期裡,有一首關於紀運的歌訣,其中提到,當運(年運)剋制氣(季節五行)時,稱為不和。反之,如果氣能生運,便叫做順化。運被氣剋制時,常會出現天刑的情況。小逆則是運生氣的情況。當氣運相合時,就是天符的現象。

13. 干德符

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干德符,甲與己、乙與庚之類。一年遇此二干,天地德合,亦為平氣之歲也。

白話文:

當運行和交接管理的日辰相互配合,我們稱之為"幹德符",例如甲與己、乙與庚這類的組合。在一年之中遇到這兩幹相合的情況,代表天與地的德性相合,也象徵這會是一個氣候平和的年份。

換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:當年度運行節奏和交接節點恰巧對應上的日子,我們稱為"幹德符",像是甲與己、乙與庚這樣的配對。若一年中出現這種兩個特定幹相合的情況,象徵著天時地利人和,預示這將是個風調雨順的一年。

14. 六氣加臨上下

五運六氣,相摩相蕩,上加下臨,六十年之紀不能齊。

太過之紀有五:木曰發生,火曰赫曦,土曰敦阜,金曰堅成,水曰流衍。

不及之紀有五:木曰委和,火曰伏明,土曰卑監,金曰從革,水曰涸流。

平氣之紀有五:木曰敷和,火曰升明,土曰備化,金曰審平,水曰靜順。

太過則乘己所勝而侮所不勝,侮反受邪,寡於畏也。不及則勝己者來欺之,子必為母復仇也。

白話文:

在中醫學理論中的「五運六氣」,其相互影響、交互作用,形成各種不同的氣候模式,這種上氣對下氣的影響,以及六十年週期的變化,是無法完全統一或預測的。

當五運處於「太過」的情況時,會有以下五種表現:木運太過稱為「發生」,象徵生長旺盛;火運太過稱為「赫曦」,象徵光亮熱烈;土運太過稱為「敦阜」,象徵厚實豐滿;金運太過稱為「堅成」,象徵堅固成熟;水運太過稱為「流衍」,象徵流動廣泛。

當五運處於「不及」的情況時,會有以下五種表現:木運不及稱為「委和」,象徵柔弱和諧;火運不及稱為「伏明」,象徵隱藏微弱;土運不及稱為「卑監」,象徵低下監護;金運不及稱為「從革」,象徵順應變革;水運不及稱為「涸流」,象徵乾涸不流。

當五運處於「平氣」的情況時,會有以下五種表現:木運平和稱為「敷和」,象徵生長和諧;火運平和稱為「升明」,象徵光明上升;土運平和稱為「備化」,象徵化育完備;金運平和稱為「審平」,象徵平和公正;水運平和稱為「靜順」,象徵靜態順暢。

如果運氣太過,就會去剋制它能勝過的,並且輕視不能勝過它的,但這種輕視反而會讓自己受到邪氣的侵害,因為它缺乏敬畏之心。如果運氣不足,就會被能剋制它的來欺負,而它的「子」(相生的下一個元素)必定會為它的「母」(相生的上一個元素)報仇。

15. 太過之紀

16. 木曰發生之紀

(生氣宣發)

謂壬子、壬午、壬寅、壬申、壬辰、壬戌六年也。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脾土受邪,偃木飛砂,草木早生,歲星明見。民病腹痛,濡泄飲食,上走兩脅,膈噎不通,胃脘當心而痛,甚則忽忽眩冒巔疾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壬子、壬午、壬寅、壬申、壬辰、壬戌這六年間,因為歲星(木星)的力量過盛,導致風氣盛行,進而影響到脾臟和土壤,使得樹木和沙塵翻騰,植物提前生長,木星在夜空中顯得特別明亮。

在這期間,人們容易感到腹部疼痛,消化不良,食物難以吞嚥,常常感到胸悶,胸口部位(胃脘)靠近心臟的地方會有疼痛感,嚴重時甚至會頭暈目眩,出現頭頂部的疾病。

17. 火曰赫曦之紀

(陽光盛明)

謂戊子、戊午、戊寅、戊申四年也。歲火太過,熱氣流行,肺氣受邪陽焰沸騰,山川赤地,熒惑星明見。民病咳逆喘嗽,肺痿寒熱,血溢血泄,甚則身熱膚痛。

白話文:

這指的是戊子、戊午、戊寅、戊申這四年。在這幾年裡,火氣過於旺盛,導致熱氣盛行,肺部易受到侵害。因陽氣過旺,造成大地如被烈火燒紅,熒惑星(火星)在夜空中格外明亮。民眾可能遭受咳嗽、氣喘、肺部疾病伴隨的寒熱交加,甚至出現血吐、血便,嚴重時會有身體發熱和皮膚疼痛的症狀。」

18. 土曰敦阜之紀

(土余高厚)

謂甲子、甲午、甲寅、甲申、甲辰、甲戌六年也。歲土太過,濕氣流行,腎水受邪,淫雨水潦,田蚊土駒,鎮星明見民病七疝驚溏甚則腹大腫滿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指的是甲子、甲午、甲寅、甲申、甲辰、甲戌這六個年份。在這些年份裡,土的力量特別強盛,導致濕氣過度流佈,進而影響到腎臟功能,可能引發疾病。這時常會有大雨滂沱、洪水泛濫的情況,田間泥濘,地表積水。當木星特別明亮的時候,民眾容易出現七種疝氣、驚嚇和腹瀉的症狀,嚴重的話,甚至會導致腹部脹大、浮腫等問題。

19. 金曰堅成之紀

(氣爽成物)

謂庚辰、庚戌二年也。歲金太過,燥氣流行,肝木受邪,草木晚生,不時霜降,太白星明見。民病脅痛善恐,如人將捕之狀,甚則皮膚皴揭。

白話文:

這指的是庚辰、庚戌這兩年。在這期間,金氣過盛,導致空氣乾燥蔓延,影響到肝臟的功能,使得植物生長延遲,並且會有不合季節的霜凍現象,夜空中太白星特別明亮。

人民在身體上會出現脅部疼痛的症狀,並且容易感到恐懼,好像隨時有人要來抓他的樣子,病情嚴重時,皮膚會變得乾燥脫屑。

20. 水曰流衍之紀

(流行洋溢)

謂丙子、丙午、丙寅、丙申、丙辰、丙戌六年也。歲水太過,寒邪流行,心火受邪,雪霜凜冽,水澤冰堅,辰星明見。民病心懸如病飢,堅痞甚痛,甚則厥逆禁固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特定的六年間,也就是丙子、丙午、丙寅、丙申、丙辰、丙戌這幾年,水氣過盛,導致寒氣肆虐。這種情況下,心臟功能易受影響,外界環境變得極為寒冷,水面結冰,堅硬如石,夜晚可以看到明亮的辰星。

在這樣的環境下,人們可能會感到心悸,有如飢餓般的不適,甚至出現堅硬的脹痛感,疼痛嚴重時可能還會引起四肢冰冷和排便困難等症狀。

21. 不及之紀

22. 木曰委和之紀

(委屈少用)

謂丁丑、丁未、丁卯、丁酉四年也。歲木不及燥氣妄行。肝反受邪,草木晚生,黃落凋隕,太白光芒。民病肋痛支滿;復則火令大舉,肺氣受制,民病咳逆唾血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在丁丑、丁未、丁卯、丁酉這四年裡的情況。在這些年裡,歲星(木星)的力量不足,導致乾燥之氣過度盛行,肝臟反而容易受到邪氣的侵擾。結果,植物生長得比較晚,葉子提早變黃、凋零,天上的太白星(金星)光輝顯眼。人民可能會出現肋骨疼痛、胸脹等症狀;如果再遇上火氣過旺的情況,肺部功能就會受到抑制,人民可能就會出現咳嗽、咳血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