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彙辨》~ 卷七 (6)
卷七 (6)
1. 附辨舌
張三錫曰:「《金鏡錄》載三十六舌,辨傷寒之深淺吉凶,可稱詳備。然細討究,不過陰陽、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而已。」陶節庵曰:「傷寒邪在表,則舌無胎。熱邪在表,則胎漸生,自白而黃,黃而黑,甚則黑裂矣。黑胎多凶。若根黑或中黑或尖黑,或屬裡熱,全黑則熱極而難治。常見白胎燥渴,虛而微熱,或不得汗,或胃中少有飲而不行,宜溫解。」
白話文:
張三錫說:「《金鏡錄》記載了三十六種舌象,用來辨別傷寒的嚴重程度和預後吉凶,可以說很詳備。但是仔細探究,其實不過是陰陽、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而已。」
陶節庵說:「傷寒的邪氣在表,則舌頭沒有舌苔。熱邪在表,則舌苔逐漸生長,從白到黃,黃到黑,嚴重時甚至黑裂。黑苔多兇險。如果舌根部發黑或舌中部發黑或舌尖發黑,或屬於裡熱,整個舌頭發黑則熱性極盛,難以治療。常見白苔乾渴,虛弱而微熱,或不能出汗,或胃中稍有飲水而不易排出,適宜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」
白滑胎,虛寒冒寒,陽氣不振,宜溫。
白胎起芒刺,津液不足,胃中有物,宜運動。
黃胎,微熱,熱漸入里,或燥渴之象,宜清解。
灰色胎,胃中有物,中氣虛熱,渴而不能消飲者,宜溫解。
黑色胎,熱入裡實燥厚者,宜下。滑潤者,水困火,宜溫。雖黑而潤,所謂水極似火也,不燥為異。
白話文:
白滑胎是身體虛寒、陽氣不足,需要溫補。
白胎長出芒刺,代表津液不足、胃中有積食,應該多運動。
黃胎表示身體微熱,熱氣漸漸往內走,可能會出現口渴,需要清熱解毒。
灰色胎代表胃中有積食,中氣虛弱,並且有口渴但喝不下水的症狀,需要溫補解毒。
黑色胎代表熱氣已經進入內部,造成燥熱積聚,需要瀉火通便。如果胎質滑潤,說明是水氣困住火氣,需要溫補。即使黑色胎質滑潤,也不要燥熱,因為這表示水氣過盛,反而像火一樣,需要特別注意。
凡傷寒辨舌者,以舌屬心而主火,寒為水也。水寒凌火,外感挾內傷,宿食重而結於心下者,五六日舌漸黃,或中干而邊潤,名中焙舌。此則裡熱尚淺。若全乾,無論黃黑,皆屬裡證,分輕重下之。若曾經下或屢下不減,乃宿滯結於中宮也。詢其脈之虛實,及中氣何如。實者潤而下之。
白話文:
在辨別傷寒時,通過觀察舌頭,因為舌頭屬於心臟,主掌火氣。而寒性屬水,水寒侵犯火氣,外邪夾雜內傷,長期不消化的食物堆積在心下部位:五六天後,舌頭逐漸發黃,或者中間乾燥而邊緣濕潤,稱為「中焙舌」。此時內熱尚淺。
如果舌頭完全乾燥,無論是黃色還是黑色,都屬於內證,應該根據輕重情況用瀉下法治療。如果已經用過瀉下法治療,或者多次瀉下後病情沒有好轉,則是宿滯瘀結在中焦部位。詢問患者的脈象虛實,以及中氣如何。脈象實的人,可以使用潤下法治療。
虛人神氣不足,當生津固中氣,有用生脈散對解毒湯而愈者,有用附子理中湯冷服而愈者。一則陰極似陽,一則陽極似陰,不可不辨。
白話文:
體質虛弱、精神不振的人,應該補充津液、固攝中氣。有些人用生脈散配合解毒湯治癒了,也有些人用附子理中湯冷服治癒了。一種是陰氣極盛,類似於陽氣,另一種是陽氣極盛,類似於陰氣,這點一定要辨別清楚。
白胎屬寒,外證煩躁,欲坐臥於泥水中,乃陰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而然。脈大不鼓,當從陰證治。若不大躁,嘔吐者,從食陰治之。
產後辨舌者,以心主血也。經云:「少陰氣絕,則血不行。」故舌紫黑者,為血先死。
白話文:
白色的胎糞表示身體偏寒,外在症狀是煩躁不安,想要坐在或是躺臥在泥水之中。這是因為體內的陰寒之氣逼迫了人體本就不穩固的元氣,導致元氣離散。脈象雖然跳動頻率快,但不有力。此時應當從陰寒證的角度進行治療。如果煩躁不安的症狀不嚴重,還有嘔吐的現象,則應當從飲食不適導致體內陰氣過盛的角度進行治療。
凡見黑舌,要問曾食酸甜咸物否?能染成黑色。凡視舌色,雖有成見,亦必細審兼證,及脈之虛實。不爾,恐有毫釐千里之謬。
白話文:
凡是看到黑色的舌苔,要詢問患者是否有吃過酸甜鹹的食物,這些食物會把舌頭染色成黑色。凡是觀察舌苔顏色,儘管有既定的看法,但也必須仔細審視並結合望聞問切的其他證據和脈象虛實。否則,恐怕會有毫釐之差而謬以千里之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