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訣彙辨》~ 卷七 (3)
卷七 (3)
1. 死證
屍臭舌卷,囊縮肝絕。口閉脾絕。肌肉不滑,唇反胃絕。髮直齒枯,遺尿腎絕。毛焦面黑,直視目瞑,陰氣已絕。眶陷系傾,汗出如珠,陽氣已絕。病後喘瀉,脾脈將絕。目若正圓,手撒戴眼,太陽已絕。聲如鼾睡,吐沫面赤,面黑唇青,人中腫滿,唇反出外,發眉衝起,爪甲肉黑,手掌無紋,臍凸跗腫,面青欲眠,目視不見,汗出如油,肝絕之期,在於八日。眉傾膽死,手足甲青,或漸脫落,呼罵不休,筋絕之期,亦如於肝。
肩息直視,心絕立死。髮直如麻,不得屈伸,自汗不止,小腸絕也,六日而死。口冷足腫,腹熱臚脹,泄利無時,乃為脾絕,五日而死。脊痛身重,不可反覆,乃為胃絕,五日而死。耳干背腫,溺血屎赤,乃為肉絕,九日而死。口張氣出,不能復返,乃為肺絕,三日而死。泄利無度,為大腸絕。
齒枯面黑,目黃腰折,自汗不休,乃為腎絕,四日而死。齒黃枯落,乃為骨絕。
白話文:
[死亡徵兆]
屍體開始散發惡臭,舌頭捲曲,睪丸收縮,顯示肝臟功能已經完全喪失。嘴巴緊閉,是脾臟功能終止的跡象。肌膚失去彈性,雙脣翻轉,表示胃部功能已經停止。頭髮變得直挺且無光澤,牙齒枯黃,失去控制排尿的能力,代表腎臟功能已經終結。頭髮失去光澤,臉色轉為黑色,眼睛直視但瞳孔無神,陰氣已經消逝。眼眶深陷,呼吸時鼻翼翕動,汗水如珠般滴下,顯示陽氣已經耗盡。疾病後期出現喘息和嚴重腹瀉,預示脾臟的脈象即將消失。雙眼圓瞪,手腳放開,眼瞼外翻,顯示太陽經絡已經斷絕。呼吸像打鼾,口吐泡沫,面色紅赤,臉色轉黑,嘴脣發青,鼻子下方腫脹,嘴脣向外翻,頭髮眉毛直立,指甲和皮膚變黑,手掌上沒有紋路,肚臍凸出,腳踝腫脹,面色青蒼,想要睡覺,眼睛無法視物,汗水如油一般流出,肝臟功能完全喪失,通常在第八天發生。眉毛下垂,膽囊功能喪失,手指和腳趾甲發青,可能逐漸脫落,不停呼叫咒罵,肌肉功能完全喪失,與肝臟相同,通常在第八天發生。
呼吸困難,眼睛直視,心臟功能立即停止。頭髮如麻線般直挺,無法彎曲,自發性出汗不止,是小腸功能喪失的信號,通常在第六天死亡。口脣冰冷,腳部腫脹,腹部發熱且膨脹,無定時的腹瀉,是脾臟功能終結的表現,通常在第五天死亡。背部疼痛,身體沉重,無法翻身,是胃部功能終結的跡象,通常在第五天死亡。耳朵乾燥,背部腫脹,尿血且排泄物呈紅色,是肌肉功能喪失的表現,通常在第九天死亡。嘴巴張開,氣息從口中逸出,無法再回到體內,是肺臟功能終結的跡象,通常在第三天死亡。無限制的腹瀉,是大腸功能終結的表現。
牙齒枯黃,臉色轉黑,腰部彎曲,自發性出汗不止,是腎臟功能終結的跡象,通常在第四天死亡。牙齒枯黃並掉落,是骨骼功能喪失的表現。
2. 五臟絕證
五臟已奪,神明不守,故作聲嘶。循衣摸床,譫語不休,陽明已絕。妄語錯亂,不語失音,則為熱病,猶或可生。脈浮而洪,身汗如油,喘而不休,乃為肺絕。(汗膩不流,脈洪而喘不休,真氣外散。)陽反獨留,形如煙燻,直視搖頭,乃為心絕。(心為火藏,故陽熱獨存。
煙燻,火極焦灼之象。)唇吻反青,漐漐汗出,乃為肝絕。(唇吻屬脾,而青色屬木,木乘土,故曰反。)環口黎黑,柔汗發黃,乃為脾絕。(水色凌土,冷汗身黃,脾真散越。)溲便遺失,狂言直視,乃為腎絕。(溲便,二陰腎臟所司。遺失則門戶不閉,水精敗絕,目背瞳人。
)陰氣先絕,陽氣後竭,臨死之時,身面必赤,腋溫心熱。(陰先脫,陰絕於後,故赤色見。余陽未即盡,故腋溫心熱。)水漿不下,形體不仁,乍靜乍亂,乃為胃絕。(胃納水穀,合肌肉故。)六腑氣絕,足冷腳縮。五臟氣絕,便利不禁,手足不仁。手太陰絕則皮毛焦。太陰者,肺也,行氣溫於皮毛者也。
故氣不榮,則皮毛焦而津液去,津液去則皮節傷,皮節傷則皮枯毛折,毛折者則毛先死,丙日篤,丁日死。
手少陰絕,則脈不通。
手少陰,心也。心主脈,故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,脈不通則血不流,血不流則色澤去,故面色黑如黧。此血先死,壬日篤,癸日死。
足太陰絕,口唇不榮。
口唇者,肌肉之本也。脈不榮,則肌肉不滑澤,肌肉不滑澤則肉滿,肉滿則唇反,唇反則肉先死,甲日篤,乙日死。
足少陰絕,則骨髓枯。
少陰者,冬脈也,伏行而溫於骨髓。故骨髓不溫,則肉不著骨,骨肉不相親,則肉濡而卻,肉濡而卻,故齒長而垢,發無潤澤,無潤澤者則骨先死,戊日篤,己日死。
足厥陰絕,筋縮引卵,漸及於舌。
厥陰者,肝也;肝者,筋之合也;筋者,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;故脈不榮則筋縮急,筋縮急則引卵與舌,故舌卷囊縮。此筋先死,庚日篤,辛日死。
三陰俱絕,眩轉蒙目。
蒙者為失志,失志則志先死,死則目蒙也。
六陽俱絕,陰陽相離;腠理泄絕,汗出如珠;旦占夕死,夕占旦死。
白話文:
[五臟衰竭的徵兆]
當五臟的功能已經喪失,精神意識無法守住身體,因此會出現聲音嘶啞的狀況。病人會在衣服和牀上摸索,說胡話不停,這表示陽明經已經衰竭。如果說話混亂不清,或是完全不能發聲,這可能是熱病的徵兆,但仍有生存的機會。脈搏浮動且強大,身體的汗液像油一樣稠厚,呼吸急促不停,這表示肺臟已經衰竭。(汗液粘稠不流,脈搏強大且呼吸急促不停,這是真氣正在向外散失的徵兆。)陽氣反覆單獨留存,導致身形如同被煙燻過一般,直視前方並搖頭,這表示心臟已經衰竭。(心臟是火臟,所以陽熱的氣息會單獨留存。
煙燻,這是火氣極度焦灼的現象。)嘴脣和口周圍反而變得青色,汗水不斷滲出,這表示肝臟已經衰竭。(嘴脣和口周圍屬於脾臟,而青色代表木,木剋土,所以這被稱為“反”。)嘴巴四周變為黑色,肌膚柔弱,汗水發黃,這表示脾臟已經衰竭。(水色凌駕於土色之上,導致冷汗和黃色的肌膚,脾臟的真正功能已經散失。)小便和大便失禁,說話狂亂,直視前方,這表示腎臟已經衰竭。(小便和大便,由腎臟掌控。失禁表示身體的門戶不再封閉,水分精華喪失,眼睛的瞳孔失去光澤。)
陰氣先一步喪失,陽氣隨後耗盡,在臨死之前,身體和臉部必然會呈現紅色,腋下溫暖,心臟發熱。(陰氣先一步流失,陰氣在後方斷絕,因此紅色會顯現。剩下的陽氣尚未立即消散,所以腋下和心臟仍保持溫暖。)水漿無法下嚥,身體失去知覺,狀態忽靜忽亂,這表示胃部已經衰竭。(胃部吸收水谷,與肌肉相結合,所以有此現象。)六腑的氣息斷絕,腳部冰冷,腳趾收縮。五臟的氣息斷絕,排泄失去控制,手腳失去知覺。手太陰脈斷絕,則皮毛乾燥。太陰脈,指的是肺臟,負責調節皮毛的溫度。
因此,如果氣息無法滋養身體,皮毛就會乾燥,津液也會消失,津液消失會導致皮膚受損,皮膚受損則皮膚乾枯,毛髮折斷,毛髮折斷則毛髮先死亡,在丙日病情加重,丁日死亡。
手少陰脈斷絕,則脈絡不通。
手少陰脈,指的是心臟。心臟主管脈絡,所以手少陰脈斷絕則脈絡不通,脈絡不通則血液不流,血液不流則面色失去光澤,因此面色會變得烏黑。這表示血液先一步死亡,在壬日病情加重,癸日死亡。
足太陰脈斷絕,則口脣失去滋養。
口脣,是肌肉的根本。脈絡無法滋養,則肌肉失去光滑,肌肉失去光滑則肌肉膨脹,肌肉膨脹則嘴脣反捲,嘴脣反捲則肌肉先死亡,在甲日病情加重,乙日死亡。
足少陰脈斷絕,則骨髓枯萎。
足少陰脈,是冬天的脈絡,潛伏在骨髓中提供溫暖。所以骨髓失去溫暖,則肉體不再附著在骨頭上,骨肉不再緊密相連,則肉體鬆軟後退,肉體鬆軟後退,所以牙齒增長且積垢,頭髮失去光澤,頭髮失去光澤,則骨骼先死亡,在戊日病情加重,己日死亡。
足厥陰脈斷絕,則筋縮牽引睪丸,逐漸影響到舌頭。
足厥陰脈,指的是肝臟;肝臟,是筋的匯集處;筋,聚集在生殖器並連結到舌根;所以脈絡無法滋養,則筋會收縮,筋收縮會牽引睪丸和舌頭,所以舌頭捲曲,睪丸收縮。這表示筋先死亡,在庚日病情加重,辛日死亡。
三陰脈全部斷絕,會導致頭暈眼花。
眼花,表示失去意志,失去意志則意志先死亡,死亡則眼睛模糊。
六陽脈全部斷絕,則陰陽分離;毛孔開放,汗水像珍珠一樣滴落;早晨的徵兆預示晚上死亡,晚上的徵兆預示早晨死亡。
3. 診病新久
診其脈小,色不奪者,乃為新病。其脈不奪。其色奪者,乃為久病。脈色俱奪,乃為久病。俱不奪者,乃為新病。
白話文:
在檢查病人的狀況時,如果脈搏微弱,但臉色還算正常,這表示是新發的疾病。反之,若脈搏還算有力,但臉色卻顯得異常憔悴,則顯示這是長期的舊疾。若脈搏與臉色都顯得異常憔悴,這就表示是長期的舊疾。而脈搏與臉色都還算正常,則顯示這是新發的疾病。
4. 詐病
向壁而臥,聞醫驚起,而目盻視,三言三止,脈之嚥唾,此為詐病。(若脈和平,當言此病須針灸數處,服吐下藥,然後可愈。欲以嚇其詐,使彼畏懼,不敢言病耳。)
白話文:
病人面向牆壁躺著,當聽到醫生來到便突然驚醒,且眼睛不停地轉動看人,說話時斷時續,裝模作樣地讓醫生診脈,又假裝吞口水,這些都是在裝病的跡象。(如果脈搏平穩,醫生可以說這種病需要在多個部位進行針灸,並且要服用催吐和瀉下的藥物,這樣才能治癒。這樣說的目的,是要嚇唬那些裝病的人,讓他們感到害怕,就不敢再裝病了。)
5. 聲診
肝呼應角,心言應徵,脾歌應宮,肺哭應商,腎呻應羽。五臟五聲,以合五音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「視喘息,聽音聲,而知所苦。」蓋病苦於中,聲發於外,有不可誣者也。故《難經·六十一難》曰:「聞其五音以別其病。」此之謂也。
大笑不止,乃為心病。喘氣太息,乃為肺病。怒而罵詈,乃為肝病。氣不足息,乃為脾病。欲言不言語輕多畏,乃為腎病。前輕後重,壯厲有力,乃為外感。倦不欲言,聲怯而低,內傷不足。攢眉呻吟,必苦頭痛。叫喊呻吟,以手捫心,為中脘痛。呻吟身重,轉即作楚,乃為腰痛。
呻吟搖頭,攢眉捫腮,乃為齒痛。呻吟不起,為腰腳痛。診時吁氣,為屬鬱結。(凡人籲則氣鬱得以少伸也。)搖頭而言,乃為里痛。喉中有聲,謂之肺鳴;火來乘金,不得其平。形羸聲啞,咽中有瘡,肺被火囚。(肺主聲故耳。)聲音暴啞,風痰伏火;曾系喊傷,不可斷病。
聲嘶色敗,久病不治。氣促喉聲,痰火哮喘。中年聲濁,痰火之殃。獨言獨語,言談無緒,思神他寄,思慮傷神。傷寒壞證,啞為狐惑,上唇有瘡,蟲食其臟;下唇有瘡蟲食其肛。
風滯於氣,機關不利。出言蹇澀乃為風病。氣短不續,言止復言,乃為奪氣。衣被不斂罵詈親疏,神明之亂,風狂之類;若在熱病,又不必論。欲言復寂,忽又驚呼病深入骨。
語聲寂寂然者,不欲語而欲默也。則病本緘默,而何以忽又驚呼,知其專系厥陰所主,何也?靜默統屬之陰,而厥陰在志為驚,在聲為呼,況骨節中屬大筋,筋為肝合,非深入骨節之病,不如此也。聲音低渺,聽不明徹,必心膈間有所阻礙。
空能傳聲,氣無阻礙,礙則聲出不揚,必其胸中大氣不轉,出入升降之機艱而且遲,可知病在胸膈間矣。細心靜聽,其情乃得。
啾然細長,頭中之病。
啾啾然細而長者,謂其聲自下焦陰分而上,緣足太陽主氣,與足少陰為表裡,所以腎邪不劑頸而還,得從太陽部分達於巔頂。腎之本病為呻吟,腎氣從太陽經脈直攻於上,則腎之呻並從太陽變動而啾唧細長,為頭中病也。大都濕氣混其清陽之氣所致耳。仲景只此三段而上中下三焦受病之處,妙義可徹。
蓋聲者,氣之從喉舌而宣於口者也。新病之人聲不變,小病之人聲不變,惟久病苛病其聲乃變。古人間隔垣之呻吟而知其病,覺無法乎?
白話文:
[聲音診斷]的部分內容如下:
五臟和五個聲音相對應,肝對應角音,心對應徵音,脾對應宮音,肺對應商音,腎對應羽音。五臟發出的五種聲音,與五音相配合。
《黃帝內經·陰陽應象大論》提到:“觀察呼吸,聆聽聲音,就能知道病人在哪裡受苦。”這是因為疾病在體內,聲音從外面表現出來,這種關係是不能否認的。因此,《難經·第六十一難》說:“聽到五音就能分辨出疾病。”就是這個意思。
不斷大笑,可能是心臟的問題。喘息嘆氣,可能是肺部的問題。憤怒咒罵,可能是肝臟的問題。呼吸困難,可能是脾臟的問題。想說話卻說不出來,聲音輕微且畏懼,可能是腎臟的問題。
前面輕鬆後面加重,聲音洪亮有力,可能是外感疾病。疲倦不想說話,聲音微弱,可能是內傷或虛弱。皺眉呻吟,肯定頭痛嚴重。尖叫呻吟,用手按住胸口,可能是胃部疼痛。呻吟身體沉重,轉動就感到痛苦,可能是腰部疼痛。
呻吟搖頭,皺眉摸臉頰,可能是牙痛。呻吟無法起身,可能是腰腳疼痛。診斷時深深吸氣,可能是鬱悶的情緒。(通常人深呼吸可以稍微舒緩鬱悶。)搖頭說話,可能是腹部疼痛。喉嚨有聲音,稱之為肺鳴;火氣影響肺部,導致平衡失調。身體瘦弱聲音沙啞,咽喉有瘡,肺部受到火氣的影響。(肺主掌聲音。)聲音突然沙啞,可能由風痰或潛藏的火氣引起;曾經喊叫傷害到聲音,不能單憑這一點判斷病情。
聲音嘶啞面色憔悴,長期疾病難以治癒。呼吸急促,喉嚨聲音異常,可能是痰火哮喘。中年人聲音渾濁,可能是痰火的影響。自言自語,語言無序,心思飄忽不定,過度思考傷害精神。感冒後症狀惡化,聲音嘶啞可能是感染,上脣有瘡,可能是體內寄生蟲侵害內臟;下脣有瘡,可能是寄生蟲侵害肛門。
風氣滯留在氣管,導致呼吸不順。說話困難,可能是風病。氣息短暫,無法連續,停頓後再開始說話,可能是氣力衰竭。衣衫不整,不分親疏亂罵,可能是精神錯亂,類似瘋狂;如果是在發燒的情況下,則不必過多考慮。想說話又沉默,突然驚呼,可能是病入骨髓。
語氣寂靜,不想說話只想保持沉默。那麼原本應該沉默,為什麼又突然驚呼?這主要和肝臟功能有關,為什麼呢?沉默通常屬於陰性,而肝臟在情緒上與驚嚇有關,在聲音上與驚呼相對應。況且骨節中的大筋與肝臟相關,如果不是深入骨髓的疾病,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聲音低沉模糊,聽不清楚,肯定是心膈之間有阻礙。
空氣可以傳遞聲音,如果沒有阻礙,聲音就能自由傳播。如果有障礙,聲音就不會高亢,這表明胸腔中的大氣無法流動,呼吸和氣血的循環困難且緩慢,可以推測疾病在胸膈之間。仔細聆聽,就能瞭解病情。
聲音細長尖銳,可能是頭部疾病。
細長尖銳的聲音,說明聲音從下焦陰分向上傳導,由於足太陽主導氣血,與足少陰相互作用,所以腎臟的邪氣不會停留在頸部,而是沿著太陽部分達到顛頂。腎臟的基本病症是呻吟,當腎氣沿著太陽經絡直衝上方時,腎臟的呻吟也會隨之改變,成為細長尖銳的聲音,表示頭部有問題。大多數情況下,這是濕氣混合清陽之氣導致的。張仲景僅用這三段描述,就涵蓋了上、中、下三焦受病的關鍵,意義深刻。
聲音是通過喉嚙和舌頭從口中宣洩出來的氣息。新發病的人聲音不會變化,小病的人聲音也不會變化,只有長期患病或病情嚴重的人,聲音才會發生變化。古人能夠透過牆壁聽到呻吟聲,並判斷病情,這難道不是一種方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