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貽績

《醫學指要》~ 卷四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2)

1. 藏府驗於形體括略

人身形體之於藏府,內外相應,其驗不爽,醫者所宜析究也。夫心者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是心為生之本,神之變也,其充在血脈,而心之合脈也,其榮色也,其主腎也(制則化生)。心合小腸,小腸者亦脈其應也。肺者相傅之官,治節出焉。是肺為氣之本,魄之處也,其充在皮,而肺之合皮也,其榮毛也,其主心也。

肺合大腸,大腸者亦皮其應也。肝者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。是肝為罷(音疲)極之本,魂之處也,其充在筋,而肝之合筋也,其榮爪也,其主脈也。肝合膽,膽者亦筋其應也。脾者倉廩之官,五味出焉。是脾為營之居也,其充在肉,而脾之合肉也,其榮唇也,其主肝也。脾合胃,胃者亦肉其應也。

腎者作強之官,技巧出焉。是腎主封蟄藏之本也,精之處也,其充在胃,而腎之合骨也,其榮發也,其主脾也。腎合三焦、膀胱,三焦膀胱者,腠理毫毛其應也。若膽為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膻中為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。胃為水穀之海,五味出焉。大腸為傳道之官,變化出焉。

小腸為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三焦為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。膀胱為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,是皆名曰器,能化糟粕,轉味而出入者也。其華在唇、四白,其充在肌也。是故面赤,心之色也;好喜,心之志也;臍上動氣,心之部位也;胸膈間痛,心之宮城也;舌色紅,心開竅於舌也;口乾心煩,心之熱也;驚悸怔忡,心神不安也;發狂昏冒,心實而熱乘之也;悽然好悲,心虛而神怯也。

面白,肺之色也;好悲,肺之志也;右脅動氣,肺之部位也;咳動肩背,肺之腧也;胸痹而痛,肺之府也;灑淅惡寒,膚痛汗出,肺主皮毛也;咳嗽,唾痰,噴嚏流涕,喘呼氣促,氣短不續,肺氣虛也。

面青,肝之色也;好怒,肝之志也;左脅動氣,肝之部位也;右脅下痛引小腹,肝脈所循也;抽搐昏黑,肝主風也;耳聾不聰,肝與膽為表裡也;目䀮䀮無所見,肝開竅於目,虛故也;如有人將捕之,肝虛則膽薄也。

面有微塵,膽之色也;體無膏澤,木鬱不能敷榮也;善太息,木氣不舒也;善嘔,嘔有苦,長太息,心中惔惔恐人將捕之,邪在膽;逆在胃,膽氣泄則口苦,胃氣逆則嘔苦;數唾,膽有邪也。嗌中吤吤然,膽為相火也。膻中包絡代心行事,面赤本色也。氣舒則喜樂,不舒則悲愁,膻中為氣海也。

手心熱、臂肘攣急、腋腫,外因也。胸脅支滿、心中憺憺大動,目黃,喜笑不休,有餘也。面黃,脾之色也;憂思,脾之志也;當臍中有動氣,脾之部位也;病則食少,脾主味也;倦怠乏力,脾主四肢也;腹滿腸鳴,痛而下利,脾主腹也,此皆脾虛之症。身體沉重,腹脹便閉,脾主肉也,此為脾實之症也。

白話文:

人體外在的形體和內在的臟腑是互相對應的,這種對應關係非常準確,不會有差錯,這是醫生應該仔細研究的。

心,是像君主一樣重要的器官,精神活動由此產生。心是生命的根本,是精神變化的基礎。心的充盈表現在血脈中,心與血脈相連,其光彩顯現在臉色上,心主要負責腎的功能(心能夠制約腎,使其產生精華)。心與小腸相連,小腸也是與脈有關的。肺,是像輔佐官一樣的器官,負責調節身體機能。肺是氣的根本,是魄寄居的地方。肺的充盈表現在皮膚,肺與皮膚相連,其光彩顯現在毛髮上,肺主要負責心臟的功能。肺與大腸相連,大腸也與皮膚有關。

肝,是像將軍一樣的器官,負責謀劃思考。肝是身體疲勞的根源,是魂寄居的地方。肝的充盈表現在筋,肝與筋相連,其光彩顯現在指甲上,肝主要負責脈的功能。肝與膽相連,膽也與筋有關。脾,是像倉庫一樣的器官,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味道。脾是營養物質的居所,它的充盈表現在肌肉中,脾與肌肉相連,其光彩顯現在嘴唇上,脾主要負責肝的功能。脾與胃相連,胃也與肌肉有關。

腎,是像發揮強大作用的官員,負責產生技巧。腎是封藏精華的根本,是精力的儲藏地,它的充盈表現在骨骼中,腎與骨骼相連,其光彩顯現在頭髮上,腎主要負責脾的功能。腎與三焦、膀胱相連,三焦和膀胱與皮膚上的細小紋路和毛髮有關。膽像中正的官員,負責判斷決策。膻中像臣子的使者,負責產生喜樂的情緒。胃是水穀的海洋,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味道。大腸是傳導的官員,負責排泄轉化。小腸是負責容納和吸收的官員,負責消化食物。三焦是疏通的官員,負責水液的通道。膀胱像州郡的首府,負責儲藏津液,經過氣化作用後才能排出。這些器官都被稱為“器”,它們能夠轉化糟粕,將物質轉化並排出。它們的光彩表現在嘴唇和眼睛周圍的白色區域,它們的充盈表現在肌肉中。

所以,臉色發紅,是心的表現;喜歡歡樂,是心的志向;肚臍上方的跳動,是心臟的部位;胸膈之間疼痛,是心臟的宮殿;舌頭呈紅色,是心臟在舌頭開竅;口渴心煩,是心火旺盛;心悸不安,是心神不寧;發狂昏迷,是心實熱盛;悲傷哀愁,是心虛神怯。

臉色蒼白,是肺的表現;喜歡悲傷,是肺的志向;右側胸脅的跳動,是肺的部位;咳嗽時牽動肩背,是肺的俞穴;胸悶疼痛,是肺的府邸;怕冷發抖,皮膚疼痛出汗,是肺負責皮毛的表現;咳嗽、吐痰、打噴嚏流鼻涕、喘氣急促、氣短接不上氣,是肺氣虛弱。

臉色發青,是肝的表現;喜歡發怒,是肝的志向;左側胸脅的跳動,是肝的部位;右脅下疼痛牽引到小腹,是肝經循行的路線;抽搐昏厥,是肝主風的表現;耳鳴耳聾,是肝與膽互為表裡的表現;眼睛模糊看不清東西,是肝在眼睛開竅,虛弱的表現;感覺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,是肝虛導致膽怯。

臉上有灰塵般的顏色,是膽的表現;身體沒有光澤,是肝木鬱結無法滋養身體的表現;喜歡嘆氣,是肝氣不舒暢的表現;喜歡嘔吐,嘔吐物是苦的,經常嘆氣,心中忐忑不安,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,是膽有邪氣;嘔吐物是苦的,是膽氣外泄,胃氣上逆;經常吐口水,是膽有邪氣;咽喉感覺有異物,是膽為相火的表現。膻中(胸部)和心包絡代替心臟行使功能,臉色本來就是紅潤的。氣機舒暢就感到喜悅,不舒暢就感到悲愁,膻中是氣的海洋。

手心發熱、手臂和肘部痙攣、腋下腫脹,是外在原因導致的;胸部和肋部脹滿,心中悸動不安,眼睛發黃,止不住地笑,是體內有餘的表現。臉色發黃,是脾的表現;喜歡憂慮思考,是脾的志向;肚臍周圍有跳動,是脾的部位;生病後食慾不振,是脾負責味覺的表現;疲勞乏力,是脾負責四肢的表現;腹脹腸鳴,腹痛腹瀉,是脾負責腹部的表現,這些都是脾虛的症狀。身體沉重,腹脹便秘,是脾負責肌肉的表現,這些都是脾實的症狀。